仁爱故事201609
关于仁爱的小故事

关于仁爱的小故事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最无私的爱,那就是仁爱。
摩尔根是北欧的一个小镇。
这里社会和谐,民风淳朴。
该镇有个惯例,每年的圣诞节,镇里都要组织居民评选出一名学问最渊博的人,一名最勤奋工作或劳作的人,一名最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名年纪最大又无病痛的人和一对最恩爱的夫妻。
又是一个圣诞节来临,夜晚,在举行完欢快的舞会后,大伙聚集在镇中心的草坪上,开始评选本年度的“五星”得主。
在评出博学之星、勤劳之星、爱情之星、健康之星后,最后是评选仁爱之星。
还不等有人提出候选人,六十多岁的蛋糕店老板格里加尔就站起来,环顾四周,激动地说:“女士们、先生们,我提议,西恩小朋友今年当选我们镇上的仁爱之星。
”此言一出,众人大哗,有人瞪着迷惑的眼睛望着他,有人摇头冷笑,有人耸了耸肩双手一摊,表示难以理解。
要知道,西恩是个只有4岁的小男孩呀,他懂得什么叫仁爱呢?镇长哈迪微笑着说:“格里加尔先生,提名西恩,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不是开玩笑,亲爱的镇长先生。
”格里加尔毫不含糊地重复一遍,“我郑重地提议西恩为仁爱之星!”哈迪诧异地问:“你提西恩的理由是什么呢?”格里加尔毫不迟疑,动情地说:“是西恩小朋友,帮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悲伤的时刻,让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格里加尔的太太是在上半年患癌症溘然长逝的,无儿无女的格里加尔顿时陷入一片悲戚和孤独之中。
那是秋风萧瑟的一天,傍晚,他端坐家中面对太太的遗像黯然神伤,情不自禁又失声痛哭起来。
这时,西恩的妈妈听见邻居屋内传来阵阵哭声,叹了口气,唤过正在自家木屋前的花园里玩耍的儿子,吩咐一番话。
西恩点点头,便好奇地奔跳着过去,见格里加尔泪流满面地在唉声叹气,手掌中是一大把药片。
于是,他怯怯地靠过去,扬起稚嫩的脸,问:“爷爷,您,您……怎么哭啦?”格里加尔猛然看见天真可爱的小西恩,孤苦伶仃的感觉顿时袭上心头,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见此情景,西恩被感染了,不再问话,而是乖巧地爬到格里加尔的大腿上,也伤心地哭泣起来……哭了一会儿,又像模像样地说:“爷爷别难过,今后您有困难,找我好吗!”瞅着眼前这位稚气未消和自己毫无瓜葛的小孩竟陪同一起哭泣,并说出如此令人宽慰的话来,格里加尔心中十分感动,一把抱住西恩的头,哽咽着说:“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于是,哭声慢慢停止了。
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8篇

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8篇读后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抒发,是情绪在文字中的映射,阅读使我们深陷于对人性的思考和读后感之中,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篇1今天,我终于看完了《爱的故事》这本书。
看后,我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爱的故事》主要是以一篇篇小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母爱给予温暖、父爱促使坚强、师爱鼓励成长、博爱引导高尚、自然教会和谐、感恩带来快乐。
在每个主题里,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感人,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母爱是多么伟大,就象一杯甜甜的奶茶,带给我们温馨;父爱是多么的深沉,让我们学会坚强;师爱是多么的真诚,让我们快乐的学习;博爱是多么的宽广,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自然是多么的神奇,让人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感恩就象一缕阳光,让我们内心时刻充满感激之情,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只要心中充满爱,就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只要人人心中充满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我看了这本书的深刻的感受!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篇2这部近六百页的长篇小说,我用了一个半月才读完。
它把主要背景置于耶路撒冷,以娓娓动人的笔调向读者展示出百余年间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
家庭与民族两条线索在这本书中相互交织,既带你走进一个犹太家庭,了解其喜怒哀乐,又使你走近一个民族,窥见其得失荣辱。
看完才知道,这个题目取的多好——爱与黑暗的故事。
有爱,有黑暗,没有谁先谁后,不是爱下面的黑暗,也不是黑暗下面的爱,没有谁是谁的底色。
作者从来没有多么血腥的场面描写,但是就那么一点一点的压下来,你看到与你眼前完全不同的世界,甚至你永远也不会懂的世界。
我看过很多关于犹太民族的书籍,但是即使没有很了解那一段历史甚至可以说你对犹太民族一无所知,也一定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共情”。
艺术不是让你更简单,而是让你足够复杂。
感谢书籍带我们走进更繁杂的世界,去拥有更宽阔的心胸。
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篇3今天,我读了一篇作文[爱的故事],令我回味无穷。
关于仁爱的故事

关于仁爱的故事
仁爱是一种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以下是一些关于仁爱的故事:
1. 特蕾莎修女的故事:特蕾莎修女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她一生都致力于帮助那些处于贫困和苦难中的人们。
她在印度创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为那些无家可归、饥饿和患病的人们提供庇护和照顾。
2. 雷锋的故事:雷锋是中国的一位共产主义战士,他以无私的奉献和助人为乐而闻名。
他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老人、儿童还是残疾人。
他的善行感染了很多人,并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
3. 甘地的故事:甘地是印度的一位独立运动领袖和社会改革家,他倡导非暴力抵抗和和平主义。
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论,鼓励人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平等而努力。
这些故事展示了仁爱的力量和影响力,它们激励着人们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仁爱的故事演讲稿

仁爱的故事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则仁爱的故事。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们学校的真实故事。
那天,我正好在教室里做功课,突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哭声。
我好奇地探头望去,发现一个小女孩正站在楼梯口痛哭流泪,周围的人似乎都没有注意到她。
我赶紧跑下楼,走到她面前,问道:“小姑娘,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小女孩抬起头,泪眼朦胧地说:“我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听到她的话,我心里一暖,立刻想到了解决办法。
我坐在楼梯上,拉起小女孩的手,耐心地安抚她:“别怕,我会带你回家的。
你告诉我你家住在哪里,我一定会带你回去。
”小女孩点了点头,擦干了眼泪,向我描述了她家的大致位置。
于是,我牵起小女孩的手,带着她一起走出了学校。
在一路上,我不停地询问路人,努力寻找着回家的路。
虽然我也不是很熟悉这个地方,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找,一定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经过了一番寻找,最终,我带着小女孩找到了她的家。
小女孩的母亲见到孩子安全归来,激动地抱着我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我微笑着摇摇头,说:“不用谢,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仁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在这个瞬间,我深深感到了一种善意和关爱,它们如同暖阳一般,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仁爱,就是关心和帮助他人的美德。
正如老子所说:“仁者爱人,智者爱医。
”仁爱之心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纯粹的情感,它使人类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忽略了仁爱的重要性。
我们忙忙碌碌,追求着自己的事业、金钱和地位,而忽略了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时,我们甚至因为自私而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世界上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仁爱来解决。
例如,贫困问题、环境问题、社会不公问题等等。
如果每个人都能怀着一颗关爱之心去帮助他人,那么这些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变。
仁爱的力量可以打破种族、国籍、阶级、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使人们团结一心,形成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仁爱的小故事

仁爱的小故事导读:摩尔根是北欧的一个小镇。
这里社会和谐,民风淳朴。
该镇有个惯例,每年的圣诞节,镇里都要组织居民评选出一名学问最渊博的人,一名最勤奋工作或劳作的人,一名最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名年纪最大又无病痛的人和一对最恩爱的夫妻。
又是一个圣诞节来临,夜晚,在举行完欢快的舞会后,大伙聚集在镇中心的草坪上,开始评选本年度的“五星”得主。
在评出博学之星、勤劳之星、爱情之星、健康之星后,最后是评选仁爱之星。
还不等有人提出候选人,六十多岁的蛋糕店老板格里加尔就站起来,环顾四周,激动地说:“女士们、先生们,我提议,西恩小朋友今年当选我们镇上的仁爱之星。
”此言一出,众人大哗,有人瞪着迷惑的眼睛望着他,有人摇头冷笑,有人耸了耸肩双手一摊,表示难以理解。
要知道,西恩是个只有4岁的小男孩呀,他懂得什么叫仁爱呢?镇长哈迪微笑着说:“格里加尔先生,提名西恩,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不是开玩笑,亲爱的镇长先生。
”格里加尔毫不含糊地重复一遍,“我郑重地提议西恩为仁爱之星!”哈迪诧异地问:“你提西恩的理由是什么呢?”格里加尔毫不迟疑,动情地说:“是西恩小朋友,帮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悲伤的时刻,让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格里加尔的太太是在上半年患癌症溘然长逝的,无儿无女的格里加尔顿时陷入一片悲戚和孤独之中。
那是秋风萧瑟的一天,傍晚,他端坐家中面对太太的遗像黯然神伤,情不自禁又失声痛哭起来。
这时,西恩的妈妈听见邻居屋内传来阵阵哭声,叹了口气,唤过正在自家木屋前的花园里玩耍的儿子,吩咐一番话。
西恩点点头,便好奇地奔跳着过去,见格里加尔泪流满面地在唉声叹气,手掌中是一大把药片。
于是,他怯怯地靠过去,扬起稚嫩的脸,问:“爷爷,您,您……怎么哭啦?”格里加尔猛然看见天真可爱的小西恩,孤苦伶仃的感觉顿时袭上心头,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见此情景,西恩被感染了,不再问话,而是乖巧地爬到格里加尔的大腿上,也伤心地哭泣起来……哭了一会儿,又像模像样地说:“爷爷别难过,今后您有困难,找我好吗!”瞅着眼前这位稚气未消和自己毫无瓜葛的小孩竟陪同一起哭泣,并说出如此令人宽慰的话来,格里加尔心中十分感动,一把抱住西恩的头,哽咽着说:“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于是,哭声慢慢停止了。
仁爱故事_250字

仁爱故事_250字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仁爱故事发生在我身边。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在暑假发生的一件事。
那一天中午,有朋友要请妈妈在外面吃饭,我自己在家,午饭怎么办呢?正发愁,妈妈打电话来,让我自己坐车过去和她们一起吃饭。
这可是我第一次独自坐车!我下楼上了公交车,车上人可真多,我在车上找来找去都没找到一个位置,只好在站着,车一摇,我也跟着摇。
这时,旁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站了起来,要给我让座。
我说:“老爷爷,还是你坐吧!我站着不累。
”老爷爷说:“孩子,我再过几站就下车了,你坐吧!”“还是你坐吧!”……我们让了一会。
最终,我没有争过老爷爷,还是我坐下了。
这个小事使我永远忘不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献出爱心,同时也是传递爱心,这样人间就处处充满了仁爱!。
关于仁爱的故事

关于仁爱的故事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的名字叫李大爷。
李大爷是这个村庄里最仁爱的人,他总是乐于助人,无论是帮助邻居修理房屋,还是照顾生病的小孩,他总是尽心尽力。
村里的人们都非常敬重他,称他为“村里的好人”。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陌生人,他叫小明。
小明是一个失意的青年,他来到村子里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工作谋生。
然而,他却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租房子,都遇到了困难。
小明心灰意冷地走在村子的小路上,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脚步踉跄地摔倒在地。
就在这时,李大爷路过这里,看到小明倒在地上,立刻上前扶起他,关切地询问他的情况。
小明告诉李大爷自己的困境,李大爷听后心生怜悯,邀请小明暂时住在自己家里,并答应帮助他找到工作。
在李大爷的帮助下,小明很快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非常感激李大爷对他的帮助,决定要好好工作,报答李大爷的恩情。
他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帮助李大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倒垃圾等。
李大爷看到小明这样努力工作,非常高兴,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心里暖暖的。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乞丐,他衣衫褴褛,满脸风霜,看上去非常憔悴。
村里的人们都不愿意理睬他,甚至有人嘲笑他。
但是李大爷却走上前去,关切地询问他的情况,并给了他一些吃的东西。
乞丐看到李大爷的善举,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告诉李大爷自己原本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但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所有的财产,从此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李大爷听后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决定帮助这位乞丐重新站起来。
他邀请乞丐暂时住在自己家里,并帮助他重新找到了工作。
乞丐非常感激李大爷的帮助,他决心要好好工作,重新振作起来。
在李大爷的帮助下,乞丐很快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他变得精神抖擞,面带笑容。
李大爷看到乞丐的变化,非常高兴,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心里暖暖的。
故事到此,我们看到了李大爷对他人的仁爱之心。
他不仅帮助了小明,也帮助了乞丐,让他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李大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仁爱的真谛,他让我们明白,只有心存善念,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5篇

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5篇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篇1今日,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爱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1953年10月的一个暖和的礼拜天的清晨,约莫五点钟的时候,美女阿姨下床之后,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读后感《爱的故事读后感》。
最初,我们和姬赛——古怪。
面对母亲蓦地失踪的打击,舆论的压力和自身的缺陷,美女阿姨的儿子梧罗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少年呢?然而,出乎全部人的意料。
在我们面前显现的,是一个聪颖、刚强、英勇、豁达且极具正义感的男孩子,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形象。
面对种种不幸,他没有一味地消极回避,而是选择英勇地面对。
尽管他知道希望渺茫,但他内心仍旧信任母亲并没有真正离他而去,某一天,她或许会回来,或者用他们共同谙习的方式来和他联系,给他叙述那“两个世界交会之外”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做人要英勇的面对。
仁爱的故事及读后感篇2前几天我读了《爱的故事》这本书,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紧要写了吉普茜的父亲在她五岁时自尽了,而伍德罗的妈妈也在一天清晨蓦地失踪了,他们俩的人生也在外婆家生活的那一刻起就不一样了。
他们在找寻真相的过程中,吉普茜终究有勇气面对父亲自尽这一事实,而伍德罗也由于他的刚强和豁达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放下书,我掩卷深思:在面对母亲蓦地失踪的.打击、外界的谈论和自身的缺陷时,伍德罗没有变成一个问题少年,反而成了一个聪颖、热诚、刚强、英勇、豁达的少年。
从书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勇气、信念会让我们英勇地面对一切波折,而爱,就像阳光,给人带来新的希望,让人重获新生。
细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碰到一点波折就灰心丧气,妄自菲薄。
前不久,电视上报道了一名打工者,由于弄丢了打工挣来的八千元钱,就要跳楼自尽。
这种孱弱的人和那些英勇、刚强、有爱的人比起来,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记得2023年汶川大地震后,涌现出了许很多多的感人故事。
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同学马健,在地震发生后,他的班上有几名同学没有来得及从教室撤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爱故事
1.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2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5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6周恩来总理的风采
周恩来总理非常尊重身边的工作人员。
每次服务员给他端或送东西,他不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站起来双手接,就是微笑着向服务员点点头表示感谢。
有时,工作人员在门口与他相遇,立即停步让他先走。
他却站在那里,坚持请工作人员先走。
他到外地视察工作,每当要离开一个地方时,总是与服务员、除湿、警卫人员和医务人员等一一握手告别,并亲切地对大家说:“辛苦了,谢谢!”宋庆龄曾担任过国家副主席,据她的警卫战士回忆,她在院子里散步时,遇到战士,总要主动问好。
她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每当上车时,展示给她放个矮凳,她总要说:“谢谢。
”进门时,她坚持让战士走在前面,自己随后。
她处处待人有礼貌,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温暖。
礼貌待人体现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
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待自己有礼貌,同样道理,我们也应该对别人有礼貌。
怎样做到礼貌待人呢?首先,在与他人接触和交往中,要尊重别人。
其次,做到与人说话的态度诚恳和气,举止大方得体。
由于周总理和宋庆龄主席处处待人有礼,使所有和他们接触过的人都感到愉快、亲切。
有话愿意对他说,并心悦诚服地按照他的要求办。
在国际交往中,由于他重视礼仪,代表了国家形象,为我国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他个人也受到国际友人的爱戴和崇敬。
活跃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说:“我生平只遇到过两三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周恩来是其中一位。
他温文儒雅,从容自若,举手投足间魅力无穷。
”“他非常直率而又十分热情,对人体贴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