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 之二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钱东中心小学陈为亮【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 的品质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领悟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收集查阅有关“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安排表。
【教学过程】一、齐读课题,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齐读课题:12 一夜的工作)2、上课时我们已经初步朗读了课文,课文赞扬总理的什么品质?请从书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3、出示投影:“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板书:工作劳苦、生活简朴)〈1〉有感情地再读这句话,读后问: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读的?〈2〉请大家带着“敬佩总理”的感情齐读这句话。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中心。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分别用“——”和“~~~~”划出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词句来。
〈二〉课文怎样描写总理的“工作劳苦”。
1、(幻灯A)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工作量大)2、(幻灯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1 〉找出总理审阅稿子的重点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板书:工作认真)〈2〉有感情地齐读这段话。
3、(幻灯C)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2〉读了这一句,大家想想:总理整整工作了多久?板书:工作时间长)〈三〉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周总理的“生活简朴”呢?1、(幻灯D)“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课件之二_精品17页PPT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册《一夜的工作》课件之二
_精品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பைடு நூலகம்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夜的工作》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劳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风格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2、领悟文章用纪实性的文字和生活中的细节展开人格高尚品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领会总理的工作劳苦,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内容:领会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指名回答课文的次要内容。
2、周总理生活简朴表如今哪些方面?二、品读课文,领会劳苦1、出示: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自在读:你从中领会到了甚么,带着本人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板书:工作认真)2、引导先生入情出境,感受总理工作的认真、劳苦。
(1)你知道总理这样工作了多少工夫?总理一夜要批阅多少稿子?(理解“一尺来高”)从这里你又领会到甚么?(板书:工作量大)(2)工作量这么大,周总理却批阅得这么认真,我们想象一下周总理是怎样工作的。
(3)这么多的文件,周总理批阅到甚么时分?(读有关语句。
板书:工作工夫长)3、师述:这是怎样的一夜啊?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许多严重的成绩都需求总理去考虑,去决定。
如果你就是总理身旁的工作人员,你会对总理说些甚么?(先生各抒己见)4、当作者亲眼目睹这一切后,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想到了甚么呢?自读最初两个自然段,说一说从中领会到甚么。
①作者想对本人说甚么?你从中感遭到甚么?(骄傲、爱戴。
)②作者又想对全世界说甚么?你领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骄傲。
)③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
指名读,齐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拓展师:同学们,总理的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吗,接下去就让我们看看总理一天的工夫安排。
出示“周总理的一天”工夫安排,进一步感受周总理工作的繁忙与劳苦,激发先生的敬佩、爱戴之情。
五、升华情感,颂总理此时此刻,我们的同学有多少话要对敬爱的总理说呀,说吧,把你想说的说出来,把你想抒的情吐出来。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出示小黑板)读“花生米并不多,……增加了份量”(板书:食物) 师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4.指导朗读。(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5.去掉“好像”一词让学生反复读,从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小结:读了这些话后,我们深深地感动了,是啊,多好的一位总理!作者亲 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自有千言万语要倾诉。那 么最后他是怎样直接来表达这真情实感的呢?请同学们大声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6.读了课文后,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直接看出作者内心是十分激动的?(生 发言) 7.师引读。(也可以让读的好的同学带读) 8.齐读。 9.指导背诵。 三、练习 1.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有关介绍周总理的文章,如:<十里长街送 总理>就是最感人的一篇,看过有关介绍周总理的电影,那么,联系今天学习的 课文,你们想说些什么吗?(可让学生选取一些典型事例来说) 3.课堂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动笔写一写。 四、总结 是啊,敬爱的总理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不怕劳苦的工作精神,简 朴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最后,让我们再一齐背诵作者的两段话,来 结束今天的学习吧!(师起头:在回来的路上…….)
4)、你觉得周总理是个怎样的总理?请带着感情去读句子。 2、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 分量。 1)到底花生米是增加了分量还是根本没有增加?为什么? 2)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找出理由,再和同学交流。 3)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 4)交流后,朗读体会"好像"这词的作用。 三)小结:作者开始看到了总理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再与总理一起审阅稿 子,看到总理一夜工作后只是吃几颗花生米。他目睹了这一切,心中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感受呢? 四)学习 7—8 自然段 1、朗读 7—8 自然段,思考:作者想说什么?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听着音乐,请几个学生读出作者的心里话,评评他读出了作者想要表达 的感情吗?怎样读才好?自由练习,再请几位同学读,谁读得最好? 3、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互相学习。 4、师生合作读 7、8 自然段。 5、看图朗诵,练习背诵。 6、你看到了总理的一夜工作,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在图旁写一两句话。 夜的工作的? 2、他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篇一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简朴。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人事迹,特别是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事例(让学生由衷地对总理产生崇敬的感情)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叙述总理一夜的工作?3、在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看看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可以同桌、三人小组、四人小组交流二、学生朗读,汇报自己的体会。
(学生读,学生评)(1)总理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一尺、一叠说明总理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
)(2)他一字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下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这是写总理审稿时的情形。
周总理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
看、画、想、问四个动词,是说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要问个明白,保证文件正确无误。
充分反映出周总理审阅文件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联系前面可以想象出那一尺来高的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
)(3)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极其简单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一张还是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的转椅,一盏台灯,这几样是一个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
“如此而已”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
用了“如此而已”这几个字,更加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
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俭朴。
)(4)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和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一夜的工作》教学2PPT课件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
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他的伟大人 格 • 3 领悟本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 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读准下面的生词
政务院 陈设 蒙眬 咨询 浏览 分量 简朴 热腾腾 如此而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6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工作劳苦
一尺来高的一叠文 工作量大 件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 看完 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 画一个小圆圈。他 不是 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 态度认真 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 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我不断地对 自己说……
我想高声地 对全世界 说……
总理生命最后一段日程
1972年,总理诊断得了癌症。 .…… 1975年9月20日,总理第四次手术, 在推车上鼓励小平同志搞好工作。 10月24日,总理第五次手术, 12月20日,总理生命垂危…… 1月7日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醒来, 用微弱的声音吩咐医生:我这里没什 么,你们去照顾别人。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 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说一说:
1.周总理的生活多么简朴。 我从⋯⋯体会到⋯⋯ 2.周总理的工作多么劳苦。 我从⋯⋯体会到⋯⋯
生活简朴
《一夜的工作》(二)阅读篇_教案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二)阅读篇(一)六个"墨水瓶"有一年,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了,关在一间狭小的单人牢房里。
这间牢房黑洞洞的,只有一个小窗户透进一点光。
在这样困难的环境里,列宁仍然坚持学习。
他让家里人送来许多书。
他不但读书,而且秘密地写了不少传单和小册子,领导监狱外的革命斗争。
列宁在监狱里写这些秘密文件,________被看守发现了,________得延长监禁期限。
列宁想了个非常________的办法,他把面包捏成"墨水瓶"装上牛奶,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字。
牛奶干了什么也看不出来。
书送到外面,同志们拿到了,________在火上一烤,字________会显出来。
列宁写的非常小心。
一听见门响,他就把"墨水瓶"放进嘴里大口嚼起来。
看守一天要来检查好几次,从来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有一次,列宁在写给同志的信中风趣地说:"今天真不走运,一连吃了六个'墨水瓶'"。
1、在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墨水瓶"的引号,其作用是()a、表示引用部分b、表示特定的称谓c、表示否定的意思3、读了短文后,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如果……就;巧妙;只要……就2、b3、略(二)草莓[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
天气反常的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
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
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
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檞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
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
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
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鲜艳。
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酣然。
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乐的心田。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高尚1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教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有关内容,抓住题眼,懂得总理工作劳苦的具体事例,并能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看法。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齐说(教师揭题)。
这篇文章是何其芳民志亲自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那么,他这“一夜的工作”效果怎样样?我们还得来听一听课文录音。
(边听录音边看课件)(二)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思考: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重要句子来回答。
(三)根据思考线路——加深理解1、师:课文录音听完了,也看了课件,谁能说说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生答师概述。
3、师: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可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要求回答:“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A、理解什么叫“劳苦”?平时我们通常说的叫××劳苦?(工作劳苦)。
B、理解什么叫“简朴”?平时我们通常说的叫××简朴?(生活简朴)。
4、师:好!作者写总理的一夜工作,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写的。
现在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课文,想想总理工作劳苦表现在什么地方?生活简朴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生各自细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2、重点细读“工作劳苦”方面的内容。
3、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反映了总理工作劳苦?生答师书:厚厚的一叠文件师:这~~~,要在这一夜间审阅完,说明总理工作任务——很重。
师接着说:这么厚的一叠文件,是不是一目十行,粗略地看,或者叫——浏览(让学生回答),什么叫“浏览”?(学生回答)。
师:对了,而是一句一句审阅(板书)。
他不仅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还怎么样?生答师书:看完一句画一小圆圆。
(板书)师引:小圆圈画了以后就算审阅完了吗?要求学生继续找句回答,师书:一边看,一边思索。
想一想,问我一两句。
师引:这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叫——咨询(学生接着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之二《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佚名一、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事?二、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有两点最深的感受,是哪两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工作劳苦、生活简朴)这两点就是作者抒发的真情实感,我们这节课就重点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课文的哪部分具体写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第二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段。
1.课文的哪些语句描写了周总理工作劳苦?请同学们认真看书,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谈感受,师生交流。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解决问题)3.指导朗读:(投影出示)“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4.同学们读得真好。
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也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在这里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边叙述事情,边抒发情感)5.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叙事抒情。
四、自学“生活简朴”的内容。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内容的?投影出示学习方法:读课文,画语句,谈感受,学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学生读书、谈感受。
教师帮助学习.总结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描写抒情。
第三种方法:对比抒情。
)这因为我们敬爱的总理工作这样劳苦、生活这样简朴,所以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深深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自学提纲:1.作者对自己说了哪些话?为什么说那些话?2.他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什么?为什么还要对全世界说那些话?3.“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之间有什么联系?(此问引出第四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通过联想来抒发感情,同时第三段还运用直接抒情表达真情实感)指导朗读。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两个自然段。
(前一段读得轻一些,后一段读得重,让学生说出原因。
引导学生带着崇敬、自豪的感情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五、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一夜的工作》,我们随着作者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敬爱的周总理每一个夜晚都这样工作的,他的一生都是这样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操劳,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作者这样的真情实感是用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呢?谁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几种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1.叙事抒情。
2.描写抒情。
3.对比抒情。
4.联想抒情。
5.直接抒情。
(学生答完后,投影出示这五种方法。
)这节课我们不仅体会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且学会了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同学们在今后.写作文时,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语文立体教学设计——《三顾茅庐》312046 浙江省绍兴县秋瑾小学刘发建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也大声朗读课文,既给学生一个示范,又体现了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培养学生现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
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
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
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
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叉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多维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
6、小组交流。
经过刚才充分的默读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此时的小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1)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围绕某个小问题争论不休;(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嘴里获取信息。
这是课堂立体结构的进一步拓展,也是由个体学习过渡到小集体学习,个体智慧在谋求集体智慧的主体发展。
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组学习绝不是为求同而合作学习,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
7、全班交流。
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
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1)引导学生把自己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读好,做到读要到味。
8、引导学生整理板书。
集体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体的认识结果。
刘备的诚心:(1)轻叩柴门——真心;(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4)斥责张飞——齐心;(5)下拜谒见——尊心。
诸葛亮的妙计:(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2)故意回避——试探;(3)聊天——面试。
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
9、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作了老总,去招聘人才,或者你是当今大限,对你会有何帮助?跳出语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
真正实践了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发展之路上。
三、结课出示教师的对联。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知道一种新的读后感的.写作形式。
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语文立体教学设计——《三顾茅庐》语文立体教学设计——《三顾茅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梅子黄时雨教学目标:1、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美好的幻景和残酷的现实。
教学用具: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4分一、听写词语,梳理内容。
1、听写词语: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要求全部听完,再动笔写。
2、教师默写,学生校对。
3、用上这5个词语和课题连起来说一段话。
4、导入新课,揭示任务:这就是课文第二段内容。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着重讨论、学习这些幻景。
1、听完词语后默写。
2、检查校对,说说错处。
3、轻声自由练说,交流。
听写富有新意和实效,也是课文第二段内容的巧妙梳理。
13分二、研读第二段(一)、体会幻景的美好。
1、默读划找描写幻景的句子。
2、播放.课件,体会幻景的美好。
3、说说你印象深刻的幻景与原因。
4、由读描写幻景的句子,个别点拨。
5、交流,指导朗读。
1、默读划找描写幻景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交流感受。
2、欣赏幻景,感受幻景的美好。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朗读,评议。
6、齐读。
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出现破灭的结果一旦相联系,则更凄凉,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大量时间的自读自悟,体现人文性,珍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18分(二)理解小女孩残酷的现实。
1、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景?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寒冷、饥饿、痛苦、孤苦;温暖、食物、欢乐、幸福。
3、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火柴一灭,结果如何?4、随机点击.课件,出示描写幻景破灭的句子。
5、研读课文第10节。
指名朗读,思考语气处理。
6、.课件出示比较句子:(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7、理解句子含义(.课件出示句子)“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边读边想,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朗读指导,比较两种读法:越读越高,越读越轻。
哪种更能准确地表达情感呢?1、思考讨论。
2、交流汇报。
3、读课文,划出描写幻景破灭的句子。
4、交流理解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心情。
交流,齐读。
6、读句思考,同桌讨论句子的不同。
7、交流,朗读体会。
8、4人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检查。
9、体会,齐读。
学生读懂哪句就交流哪句,体现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运用句间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敢)。
体现新课程的探究与合作精神。
5分三、.总结延伸1、.课件播放配乐诗《火柴天堂》。
2、.总结: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富足而和平的时代感到幸运,感到满足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们很多启迪,也教育了一代一代丹麦人,推荐课外阅读《诘问生命》,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1、感情地朗读《火柴天堂》。
2、课外阅读《诘问生命》。
重视吸收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板书设计:18、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景现实(美好)————————(残酷)火炉(温暖)寒冷擦燃烤鹅(食物)饥饿圣诞树(欢乐)痛苦奶奶(幸福)孤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17詹天佑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拖、挠、权、庸、勘、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