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BRT系统

合集下载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BRT(Bus Rapid Transit)系统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和环保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和采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BRT系统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如何实施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定义:BRT系统是一种基于公共汽车的快速交通系统,通过专用车道、优先通行权、高频次服务和现代化车辆等特点,提供与地铁相媲美的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BRT系统通常在城市主干道上设置,与其他交通方式分隔开来,以确保公交车的快速运行。

BRT系统特点:1. 专用车道:BRT系统在主干道上设置专用车道,与其他交通方式分隔开来,确保公交车的快速通行。

2. 高频次服务:BRT系统提供高频次的公交服务,通常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到达,缩短乘客等待时间。

3. 快速乘降:BRT系统设有快速乘降设施,乘客可以迅速进出公交车,减少站点停留时间。

4. 先行权优势:BRT系统享有优先通行权,通过信号灯控制,确保公交车在路上的快速行驶。

BRT系统优势:1. 减少交通拥堵:BRT系统通过专用车道和优先通行权,减少了公交车在交通拥堵中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行速度,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 提高通行效率:BRT系统的高频次服务和快速乘降设施,加快了乘客进出公交车的速度,提高了公交系统的通行效率。

3. 环保节能:BRT系统采用公共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相比私家车,减少了尾气排放,降低了空气污染,对环境更加友好。

4. 降低运营成本:BRT系统相对于地铁等轨道交通系统来说,建设成本更低,维护成本也较低,对于城市来说是一种经济实惠的交通解决方案。

BRT系统实施方案:1. 规划设计:根据城市的交通情况和需求,制定BRT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BRT线路、站点位置、专用车道等。

2. 建设改造: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BRT系统的建设和现有道路的改造,包括新建专用车道、设置站点、改善信号灯等。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快速公交系统(BRT)应运而生。

BRT是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解决方案,通过专用车道、高频次服务和先进的技术,提供快速、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BRT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BRT系统规划1. 路线规划:根据城市道路网络和人口分布,确定BRT路线的走向和站点设置。

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宽度和地形等因素,确保路线的高效性和覆盖面。

2. 车辆选择:选择适合BRT系统的车辆,包括大容量的快速公交车辆和电动车辆。

车辆应具备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

3. 车站规划:根据路线规划确定车站的位置和数量。

车站应具备无障碍设施、候车亭、自动售票机等设施,以提供便利的乘车环境。

4. 信号优化:通过优化信号灯控制,确保BRT车辆能够顺利通行。

采用优先通行的信号控制策略,减少BRT车辆的停顿时间。

二、BRT系统运营1. 营运管理:建立完善的BRT运营管理体系,包括车辆调度、乘客服务、安全管理等。

确保BRT系统的高效运营和良好的服务质量。

2. 乘客信息系统:通过实时公交到站信息、乘车指南等方式,向乘客提供准确、及时的乘车信息。

乘客信息系统可以通过APP、站点显示屏等形式提供。

3. 支付系统: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如刷卡、手机支付等,方便乘客支付车费。

确保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4. 安全管理: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车辆安全检查、紧急救援预案等。

确保乘客和车辆的安全。

三、BRT系统的优势1. 减少交通拥堵:BRT系统通过专用车道和信号优化,提供快速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环保节能:BRT系统采用电动车辆,减少了尾气排放,降低了城市空气污染。

同时,BRT系统的高运营效率也减少了能源消耗。

3. 提高出行效率:BRT系统的高频次服务和准点性,提高了乘客的出行效率。

乘客可以更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出行效率。

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交通网络设计、车辆调度、站点布局和付费系统等。

首先,交通网络设计是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网络的设计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的位置。

同时,交通网络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例如地铁与公交车之间的换乘点以及交通枢纽与居民区的衔接等。

其次,车辆调度是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关键环节。

车辆调度需要考虑到乘客的出行需求、车辆的数量和班次等因素。

根据乘客的出行需求,可以合理安排车辆的数量和班次,以保证乘客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车辆调度还应该考虑到车辆的排队和运力分配问题,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

再次,站点布局是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站点布局需要根据乘客出行的密度、交通流量和居民区的分布等因素来确定。

合理的站点布局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减少乘客的步行时间和等待时间。

此外,站点布局还应该考虑到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社区规划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最后,付费系统是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付费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切换和支付方式的多样性。

可以采用IC卡、手机支付等方式来方便乘客的出行,并提高付费的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付费系统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总之,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交通网络设计、车辆调度、站点布局和付费系统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公交系统往往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效、快捷、舒适的出行需求。

因此,引入快速公交系统(BRT)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BRT系统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实施BRT系统的解决方案。

二、BRT系统定义及特点BRT系统(Bus Rapid Transit)即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以公交车为主要运营工具,通过专用道路或者车道、优先通行权以及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等手段,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BRT系统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用道路或者车道:BRT系统通常会为公交车辆设置专用道路或者车道,确保公交车辆能够快速通行,避免受到其他交通工具的干扰。

2. 快速通行权:BRT系统为公交车辆提供快速通行的优先权,例如设置信号优先控制,确保公交车辆在路口能够优先通过,减少停车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3. 高频度服务:BRT系统通常会提供高频度的公交服务,确保乘客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搭乘公交车,减少等待时间。

4. 舒适的车辆和站点:BRT系统通常会配置宽敞、舒适的公交车辆,并设置有遮阳、防雨设施的车站,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5. 一体化的票务系统:BRT系统通常会实施一体化的票务系统,例如电子支付、刷卡等方式,方便乘客购票和乘车。

三、BRT系统的优势BRT系统相比传统的公交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运营效率:通过专用道路和快速通行权的设置,BRT系统能够减少公交车辆的行驶时间和停车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

2. 缓解交通拥堵:BRT系统能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从而减少道路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 提高乘客出行体验:BRT系统配置舒适的车辆和站点,提供高频度的公交服务,乘客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4. 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BRT系统能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优化和改善变得尤其重要。

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解决方案,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BRT系统的定义、特点以及实施BRT系统的解决方案。

二、BRT系统定义和特点BRT系统是一种基于道路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专用的快速公交车道和设备,提供高效、快速、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BRT系统的特点如下:1. 专用车道:BRT系统在城市主干道上设置专用车道,使公交车能够独立行驶,避免了交通拥堵。

2. 快速服务:BRT系统的车辆采用高速公交车辆,具备快速运行的能力,大大减少了乘客的出行时间。

3. 高频服务:BRT系统提供高频率的公交车服务,缩短了乘客等候时间,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

4. 舒适设施:BRT系统的车辆配备了舒适的座椅、空调和无线网络等设施,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体验。

5. 环保节能:BRT系统采用清洁能源车辆,减少了尾气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BRT系统解决方案1. 规划和设计BRT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是实施BRT系统的重要步骤。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路线选择: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和需求,选择适合BRT系统的路线,确保覆盖范围广泛。

- 车道设计:设计BRT系统的专用车道,确保公交车能够独立行驶,避免与其他车辆产生冲突。

- 车站设置:合理设置BRT系统的车站,确保乘客方便快捷地进出车站,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 车辆选型:选择适合BRT系统的高速公交车辆,确保车辆具备快速运行和舒适乘坐的能力。

- 信号优化:优化交通信号系统,确保BRT系统的公交车能够顺畅运行,减少停车时间。

2. 建设和改造BRT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是将规划和设计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

在建设和改造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专用车道建设:在城市主干道上建设BRT系统的专用车道,确保公交车能够独立行驶。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和交通拥堵区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BRT(Bus Rapid Transit)系统应运而生。

BRT系统是一种高效、快速和环保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它通过专用的车道、优先通行权和现代化的车辆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

BRT系统的组成:1. 专用车道:BRT系统需要划定专用的车道,确保公交车可以快速通行,避免受到其他车辆的干扰。

这些车道通常位于道路中央或者靠近道路边缘,与其他车辆的行驶方向分隔开来。

2. 优先通行权:BRT系统的公交车享有优先通行权,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交通拥堵时快速通过,并且能够在红灯时获得绿灯优先。

3. 现代化车辆:BRT系统使用现代化的公交车辆,这些车辆通常配备了空调、宽敞的座位、无障碍设施和实时乘客信息显示屏等设备,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乘坐体验。

BRT系统的优势:1. 减少交通拥堵:BRT系统通过划定专用车道和优先通行权,可以减少公交车受到其他车辆干扰的情况,从而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减少交通拥堵。

2. 提高运输效率:BRT系统的公交车可以在交通拥堵时快速通过,并且可以在红灯时获得绿灯优先,这大大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输效率,缩短了乘客的出行时间。

3. 降低环境污染:BRT系统使用的现代化公交车辆通常采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或电动,减少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4. 提升乘客体验:BRT系统的公交车配备了空调、宽敞的座位、无障碍设施和实时乘客信息显示屏等设备,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乘坐体验,吸引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

BRT系统的实施步骤:1. 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需要对城市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BRT 系统的路线、站点和车辆需求等。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BRT系统的实施能够得到支持和配合。

2. 建设阶段:在建设阶段,需要对BRT系统的专用车道进行划定和改造,建设BRT站点,并购置现代化的公交车辆。

BRT系统

BRT系统

LOGO
Page 5
BRT优势
节省时间
乘客节省时间是实施快速公交系统的最主要收益。乘客乘坐快速 公交系统系统的出行速度要比乘坐当前的公交车快得多。
方便舒适
乘客不再像以前一样,在日晒雨淋下候车;快速公交系统的车站十分宽敞, 车站尺寸按乘客人数设计。乘客不会像以前一样,在狭小而拥挤的站台候车; 当前在高峰时段,很多车十分拥挤,乘客甚至不能挤上公共汽车。快速公交 系统系统运力得到极大提高,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LOGO
Page 3
三大要素
现代化公交技术
智能交通
运营管理
LOGO
道、信号优 先系统等实现,停靠站时间比普通公交短。 二是准时。通过 GPS 调度系统,使 BRT 车辆 准时。
三是方便。在线路的设臵上,逐步完善、延伸,在班 次的安排上,比普通公交密度大;同时,通过加密普 通公交,方便市民换乘。 四是廉价。实行低票价,享受公交的政策,财政给予 一定补贴。
LOGO
Page 15
BRT设计
车站间距
快速公交系统车站被设计在现有公交站附近,建议在 主要常规车站附近设系统车站,没必要站站配套。
车外售检票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车站具备车外售检票系统及水平登乘。这 样可以实现快速上下车,平均每个乘客上车时间为0.7 秒。而现状常规公交,每位乘客的上车时间需要2~5秒。
环境
LOGO
Page 11
BRT工作流程
当公交车辆进入车场时被远距离读写器读取安臵在本车上的 电子标签号码,读写器自动将读取到的全球唯一的号码或车辆的 相关信息传输至后台电脑处理,后台电脑对于此信息记录并处理, 记录该车辆的到站时间,并将此信息传输至驾驶员,驾驶员可以 知道其它一些车辆的信息,调整车辆运行速度等。 快速公交线沿线每个灯控路口,都安装系统控制设备,部分 路口还安装了快速公交专用的信号优先控制检测设备,当快速公 交车辆行驶至路口处,绿灯要变红灯的时,智能系统交通系统会 适当延长绿灯时间,让车辆顺利通过。当路口为红灯时,智能系 统会适度缩短红灯时间,减少快速公交车在路口的等候时间。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简介:BRT(Bus Rapid Transit)是一种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专用车道、优先通行权和高频率的服务,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本文将介绍BRT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设计、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阶段1. 路线规划: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人口分布情况,确定BRT路线的起点、终点和途经站点。

考虑到乘客的出行需求,路线应覆盖主要居住区、商业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

2. 车辆选型:选择适合BRT系统的车辆,包括大容量的快速公交车辆和低地板设计,以提高上下车效率和乘客舒适度。

3. 站点设计:设计BRT站点的位置和布局,确保乘客方便快捷地进出站。

站点应配备候车亭、自动售票机、候车座椅和信息显示屏等设施,提供便利的乘车环境。

4. 专用车道规划:划定BRT专用车道的位置和宽度,确保公交车辆畅通无阻。

专用车道应与其他交通流分离,避免拥堵和交通事故。

二、建设阶段1. 专用车道建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BRT专用车道的建设。

包括道路改造、新建或者扩建专用车道、设置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等工作,确保BRT系统的顺利运行。

2. 站点建设:按照设计要求,建设BRT站点。

包括候车亭、站台、候车座椅、自动售票机、信息显示屏等设施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3. 车辆采购:根据需求,采购BRT系统所需的公交车辆。

车辆应符合环保要求,配备先进的车载设备,如GPS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

4.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设BRT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车辆调度系统、票务系统、乘客信息查询系统等。

确保BRT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三、运营阶段1. 运营管理:建立BRT系统的运营管理机构,负责车辆调度、票务管理、安全监控和乘客服务等工作。

制定详细的运营计划和服务标准,确保BRT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乘客服务:提供便捷的乘车服务,包括车辆的准点运行、站点的清洁和维护、乘客信息查询和投诉处理等。

通过优质的服务,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增加BRT系统的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公共交通线网特征
®(1)线路长度:指公交企业设置的固定营运线路的长度。 (2)路线的非直线系数(>1):公共交通线路长度与起、
终点站间空间直线距离之比,称为路线的非直线系数, 环形线路的非直线系数是对线路上的主要枢纽点(或最 远的两节点)间来衡量的。 (3)公共交通网密度 :指每单位城市用地面积中,所拥有 的公共交通线路长度。
公交线路的设置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客流量的大小而定。
12
城市公交的重复系数一般不应大于1.5,线路非直线系 数不应大于1.4,乘客平均换乘系数,大城市不应大于1.5, 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当客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大运量 的公共交通方式。
快速有轨电车和地下铁道,应根据城市建成区现状和
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布局。
15
16
2. 线路类型
(1)按线路与城市功能区划的关系分: 直径式线路、 辐射式线路、 绕行式线路 环形式线路、 切线式线路、 联络式线路
(2)按线路在线网中的作用分: 客运干线、 客运支线
(3)按营运时间分: 全营运线路、 高峰营运线路
(3)按服务区域线路分: 市区线路、郊区线路、城镇线路
17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
1
5.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5.2 常规城市公交线网规划 5.3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5.4 快速公交规划 5.5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
2
5.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概念
(1)规划系指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选择的解决
<=100 万人
公共汽车、电车
中等城市
公共汽车
小城市
公共汽车
5
三、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特点
1、公共交通客流
公共交通客流是指城市居民为实现各类出行活动,
借助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在城市范围内的有目的流动,包 括数量、方向、距离、时间和地点等要素。
6
1. 方向上的客流特征 : 双向型 、单向型
2. 断面上的客流特征 : 凸型 、平型 、 斜型 、 凹型 、不定型
8
主干线和驳运线相结合的网络
适合有地铁和轻轨的大 城市。
优点:能提高客位利用率, 主干线和驳运线路的车间 距可以调整到任何选定的 运力水平。
主干线和驳运线相结合
9
带有环线或切线状线路的放射形网络
优点:是直达出行率高, 出行时间短。
经市中心的出行量 可降到最低,能适应出 行需求很大的城市。
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常规公共交通是主体,因此, 不特别说明时,城市公共交通即指常规公共交通。 俗称“公交”,台湾叫“公车”,香港叫“巴士” 。
14
5.2 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
一、城市常规公交线网
1. 线网类型 (1)网格型(棋盘型):西安、北京 (2)放射型(辐射型) (3)环型放射型: 成都、天津、哈尔滨 (4)自由型:重庆、大连、青岛 (5)混合型
带有环线或切线
10
按几何形状分:
公共交通网类型
11
五、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线路规划的原则
城市中有多种公交方式时,其线路网必须综合规划,组
成一个整体。市区线路、郊区线路和对外交通线路,应 紧密衔接,以方便乘客,协调各线路网的集疏能力。
公交线网布局,应与城市用地规划范围内主要客流的流
向一致,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之间应有直接的公交线路相 连。
要保证公交车的营运速度和实载率除了交通条件外,
还必须有相应的公交车辆配备。
某条公交线路的营运车辆数与其平均营运速度和实载
率之间呈反比关系
13
5.2 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道路上运行的公 共电车、汽车组成的交通系统,不包括轨道交通、 出租车交通等非常规公共交通形式。
附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设在交叉路口附近时,一般不宜过交叉路口,以减少信号
灯影响所造成的速度损失; (3)便于车辆起动、加速,不宜设在上坡路段 ; (4)上下行间一道路运行时,在不影响道路畅通的前提下,尽
可能使上、下行车站面相相邻; (5)下述地点不宜设站:道路转弯处、涵洞、桥梁、陡坡、消
防栓旁、铁路道口、危险地段、路口及大型建筑物门前等。
20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线网布局规划的目的
(1)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高效、经济、方便和舒适 的服务;
(2)提高公交运营效率,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3)建设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推动土地开发和城市 发展。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案是在多个备选系统 方案的设计、模拟、优化和评价的基础上比较得到的。
备选系统方案来源于专家咨询和交通方式结构设计, 每个备选方案可能只是一组交通结构和交通发展政策的约 束。
广义的公共交通规划包括确定公交系统目标与
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并考虑公交系统与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及与整个城市发展的关系。
4
二、不同规模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城市规模与人口
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200 万人 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大城市 100~200 万人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手段,广义的规划还包括目标的选定,即政策的拟定 (Hutchinson,1974)。
3
(2)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规
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 的基础 上 ,确 定公共交通车辆数 、线路、网络 、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 用地等,使公共交通客运能力满足客流高峰的需求(国 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
18
4. 公共交通车站
(1)平均站距的确定 ®平均站距需要综合考虑下列出行因素:
1)乘客出行时间的节约; 2)车辆营运速度的提高; 3)客流的主要集散地点; 4)城市街道的实际条件: 5)城市交通管制等。
实践中,多采用经验公式确定平均站距。
19
(2)公交站址的选择
®公交站址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下列出行因素: (1)方便乘客乘车、换乘,宜设在乘客较多的地点和交叉路口
3. 时间上的客流特征 : 季节性变化 、节假日变化 、昼夜变化
7
四、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线路规划
1. 公共交通线路网的类型
设有中央终点设施的放射形网络
常用于小城市,所有的线路均使用同一个位于城市中 央的终点站。 优点:乘客只需作不多于一次的换乘即可完成出行,管 理调度方便。 缺点:对于切线状出行绕路多,出行距离和时间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