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简介
《水浒传》作者及作品简介

《水浒传》作者及作品简介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
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
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1]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内容简介《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
施耐庵的简介介绍

施耐庵的简介介绍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
代表作有水浒传等。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施耐庵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施耐庵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其所著《水浒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以北宋末年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以松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汉被逼上梁山,聚众起义,朝廷招安,最后难逃绞杀命运,注定了合久必分的下场。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祖籍苏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他的父亲以制造舟木为业。
施耐庵虽为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仍秉承了祖上文人贤士的才气,自幼好博览群书,文化造诣极为深厚,十三岁时恳请父亲将其送往私塾学习,十九岁时便考上秀才,二十九岁考上举人,年近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因其为人淡泊,不好功名利禄,从不将中榜题名作为人生志向,故而在其追求仕途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为官三年,难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故辞官归于故里。
后响应张士诚抗元起义参与其中,担任参谋,最终落败。
之后便隐逸山野,埋头著书之余当一名乡邻教书先生,传道布业,答疑解惑。
施耐庵还经常教授学生画画,要求极为严格,只准学生认准一幅人物画像,直到将其画的精准画的惟妙惟肖了才能继续绘画其他人物,他前后共教会了学生描绘一百零八个人物画像,神态各异,各具特性,颇有妙趣。
而这一百零八个人物画像就是出自施耐庵的小说文本。
在这期间,施耐庵的文学成就才得以完成,艺术来源于生活,施耐庵将其乡野生活的乐趣尽数在其创作中显现出来,可见其超众的创作才能与生活观察力。
施耐庵与水浒传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作者为施耐庵,另有一说是认为《水浒传》的作者实为施耐庵与罗贯中合力撰写,在众多史料中记载,罗贯中为施耐庵的学生,在施耐庵避世著书的过程中,罗贯中一直伴随其左右,故而《水浒传》中有罗贯中的功劳也不是妄言之谈。
施耐庵祖上是儒家创始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的施之常,虽传至施耐庵父辈这一带已无从事文学之人,但施耐庵从小便展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文学涵养,施耐庵自幼便不与同龄孩童为伍,经常手持一本书籍,便不能自拔,直至太阳西落,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籍。
施耐庵生平简介

施耐庵(1296—1370),本名施子安,一说施耳,又名施肇瑞,学名施惠,字彦端,一字君承,号耐庵(以号行),原籍江苏省苏州阊门外施家巷人,后迁居海陵县白驹场(今大丰市白驹镇).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的施之常的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
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中国元末明初著名小说作家,诗人。
自幼聪明好学,及长能诗擅文,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元·至大元年(1308年)13岁入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延祐元年(1914年)19岁中秀才。
至治三年(1323年)28岁中举人,到当时的京城大都(今北京市)会试落第。
因国子监司业刘本善的推荐,到山东郓城县任训导,得以遍搜梁山泊宋江英雄遗事,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至顺二年(1331年)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3年,因不满元朝统治者荒淫腐败,人民生灵涂炭,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愤然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参加了张部的军事活动.张士诚据苏以后,又在其幕下参与谋划,和其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
后因张士诚贪享逸乐,不纳忠言,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鲁渊、刘亮与其相别时,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遂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游学,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县祝堂(今祝塘镇)大户徐麟宅坐馆,为其作塾师。
刘伯温做了朱元璋军师后,打听到其隐居在祝堂,连忙向朱元璋推荐。
朱元璋特派刘伯温前来召请.因无意仕途,婉辞不出。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朱元璋与张士诚交战,为避战乱,迁到白驹场西18里的海陵县白驹场隐居不出。
有感时政衰败,根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作长篇白话小说《江湖豪客传》寄托心意,后感到书名太浅露,依据《诗经》“古公禀公,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改为《水浒传》,对中国的白话文学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又与弟子罗贯中合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
施耐庵(古典小说编剧,《水浒传》)人物简介

宋江的义气
• 宋江还是一个义气十足的英雄
• 他乐于助人,对待朋友都以诚相待
• 他的义气,使得他在梁山好汉中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宋江的人格魅力
• 宋江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
• 他既有忠诚,又有义气;既有智慧,又有勇气
• 使得他在《水浒传》中,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英雄
• 如官逼民反、社会不公等,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
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对人性的剖析
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真实地反
• 施耐庵在作品中,深入剖析了人性
• 虽然《水浒传》揭示了社会的黑暗
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 如英雄的英勇、侠义,奸臣的狡诈、
面
• 如官场腐败、百姓苦难等
• 每一回都有高潮,引人入胜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
兴趣
情节设计的波澜起伏
• 施耐庵在情节设计时,注重波澜起伏
• 通过设置各种意外和转折,使得故事更加紧张刺激
• 如林冲被陷害、武松报仇等情节,都充满了戏剧性
情节设计的现实意义
• 《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虽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 《水浒传》的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后世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
对后世戏剧表演的启示
对后世戏剧表演的启示
对后世戏剧风格的形成
• 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后世戏剧表演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 《水浒传》的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传》要点整理

水浒传◎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汉族,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又名肇端,字彦端,号子安(一说名耳),别号耐庵。
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
是罗贯中的老师,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35岁时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
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
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2.创作背景《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还有的记载说宋江投降后曾参加过征方腊之役。
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
宋代说书技艺兴盛,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当是说的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
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
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所记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现在的《水浒传》基本一致。
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
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
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简介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明朝末年民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施耐庵,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施耐庵不仅创作了水浒传这部伟大的作品,还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施耐庵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原名施亚瞻,字耐庵。
他的祖籍是福建福清,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
施耐庵自幼聪慧好学,有着极高的文学天赋。
他年轻时喜欢读书,尤其酷爱古代文学作品。
他对于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创造水浒传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施耐庵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就非常有名。
他善于运用古代文学的修辞和写作技巧,以及生动的描述能力,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很强的感染力。
施耐庵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着独特的洞察力,通过他的作品,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还可以领略到施耐庵丰富的人生智慧。
施耐庵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就是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以108位英雄豪杰为主角的小说,描绘了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等人与统治者之间的斗争。
小说中的英雄们个个英勇善战,而他们的命运却往往被时代所束缚。
施耐庵通过这些角色,揭示了封建社会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对人性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正。
水浒传的创作过程相当漫长和曲折。
施耐庵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而正是他的毅力和才华使得这部小说最终完成。
施耐庵在这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和古代文学作品的元素,使得水浒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施耐庵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还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
水浒传这部作品里蕴含着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他试图探索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施耐庵通过他的作品,呼唤着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成为了后人推崇的先知。
施耐庵的影响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世也是非常深远的。
水浒传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施耐庵名子安字耐庵姑苏现苏州人生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 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 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 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 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 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 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 坐了。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 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 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 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 信呢?”
第三段为(8):写洪教头败给了林冲,满面羞 愧而去。
自由读并思考:在两人相遇的过程 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
武艺高强、机智勇敢、
林 冲: 镇定自若、谦虚有礼、
心胸广阔、善于思考、 善于观察
洪教头:心胸狭窄、傲慢狂妄
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骄傲蛮横
同学们大声读第一段,说说你从中 了解到什么。
洪教头说“来!来!来!”,而前 面说“来!来!”,为什么?你体会到 了什么?
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
林冲面对洪教头的步步紧逼,是怎么表 现的?
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 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 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 轻一扫,点到为止。
林冲面对洪教头的步步紧逼,是怎么表 现的?
讨论段落划分:
第一段(1):交代了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 进庄上。
第二段(2-7):详细地叙述了林冲与洪教头 比武的经过。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它分为三层: 第一层(2-3),写了洪教头席间向林冲挑战。 第二层(4-5),写了二人初次交手。 第三层(5-6),写林冲与洪教头再次交手, 林冲获胜。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 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水浒传》介绍

原文
智深自来廨宇里房内,收拾整顿歇卧,次日,众泼皮商量,凑 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宇安排 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两边一带坐定那三二十泼皮饮酒。智 深道:"甚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 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 智深大喜。 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 正在那里喧哄,只听门外老鸦哇哇的叫。 众人有扣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 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 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 智深道:"那里取这话?"
二、简本
(一)一百十五回本,有四种 1、《忠义水浒传》,明万历间黎光堂刊本,前有温陵郑大郁序及《 梁山辕门图》。每叶本文中嵌出像。卷端题“清源姚宗镇国藩父编” 2、《忠义水浒传》,明刊巾箱本,无序,首有《梁山泊图》,文极 简略 3、《忠义水浒传》,清金陵德聚堂刊本,十卷,题“书林文星堂梓 行” 4、《忠义水浒传》,清刊巾箱本,二十卷,与《三国演义》合刻, 每叶分上下两截,上截为《水浒》,下截为《三国》。《三国》用毛 宗岗评本。封面题《汉宋奇书》。中缝题《英雄谱》。前有熊飞(赤 玉)弁言。此种样式版本甚多。 (二)一百零二回本 《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一百零二回,明万历二十 二年甲午福建建阳双峰堂余氏刊行。每页分为三截:上截评语,中截 插图,下截正文,内容与一百十五回本相近。日本日光晃山慈昭堂藏 。
卢俊义
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绰号“玉麒 麟 ”,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 。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 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 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 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 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 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卢俊义同时亦 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 。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 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 俊义。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 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 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 总管。后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 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施耐庵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
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