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施耐庵的女性观
从《水浒传》的女性形象看作者对女性的敌视心理

从《水浒传》的女性形象看作者对女性的敌视心理【摘要】在《水浒传》中,作者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充满了敌视之情。
女性角色常常被描绘为阴险狡诈、妖艳放荡,或者身世坎坷、悲苦落魄。
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安排更是充满了偏见和偏颇,很少有女性能够幸福美满。
对于女性的评价也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总体上对女性的态度都较为消极。
与男性形象相比,作者对女性的描写总是缺乏正面光彩。
这一现象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敌视心理。
通过分析这些对比,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对女性形象的启示,警醒我们要摒弃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进一步研究这一主题,或许可以揭示出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
作者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描写、命运安排、评价和对比,展现了对女性的敌视心理,同时也提供了思考和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水浒传、女性形象、作者、敌视心理、塑造、描写、命运安排、评价、对比、体现、启示、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部英雄小说。
作者认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女性自古就是男性社会的附庸,受制于男性。
女性被贬低,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在《水浒传》中也得到了体现。
作者对女性的敌视心理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塑造了各种形象迥异的女性角色,更通过这些角色塑造出了对女性的刻薄评价和丑陋对比。
对《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念,以及当时男女地位的差距和社会现实。
本文将重点分析《水浒传》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对女性命运的安排、对女性的评价和对女性的对比,从中推断作者对女性的敌视心理,探讨其启示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1.2 研究意义《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认为是描写中国古代社会风貌、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的重要作品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女性形象却往往被描绘得极端消极,甚至可以说是被作者对女性的敌视心理所左右。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妓女、娼妓、媒婆等负面形象,她们的形象往往被贬低和污辱,缺乏独立自主的权利和尊严。
论《水浒传》中女性英雄形象的共性特征

论《水浒传》中女性英雄形象的共性特征前言《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历来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它是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形象地描述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朽,歌颂了反抗压迫的一系列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根源是乱世上作,官逼民反,总结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必将走向失败的根源。
其艺术成就之一是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
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鲁达、武松、李逵等一系列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和鲜明形象。
整部书人物繁多,在一百二十回版本中,共出场人物六百余人,而女性仅有七十六位,其中略为提及没作具体描写的有四十七人,女性人物主要有潘金莲、潘巧云、王婆、阎惜婆、林娘子、李师师、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依照情节可以把她们分为“淫妇恶婆”、“弱女子”、“女英雄”三类,在这些人物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当数其中的淫妇形象,而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中的女英雄受到的关注则少了很多。
《水浒传》是一个男性英雄的世界,红颜祸水可以用来衬托男性英雄的忠肝义胆,而众多英雄中的三位女性英雄,在女性中,她们不够温柔尔婉:在男性中,她们的英雄气概又不够突出,难怪她们会被人忽视。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即使是女将也是武艺与相貌皆出众,侠肝义胆却不失女性的温柔贤淑。
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因琼英未被列入一百一十八将中故不提),她们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精神世界都与传统的女性存在很大的差距,她们不会打扮自己,不会儿女情长,在她们身上体现的男性的特征,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虽然她们是三个独立的个体,但她们从外部形象到内在性格到命运结局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作者这样塑造女性英雄形象与当时的社会和作者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
论《水浒传》中妇女形象分析

论《水浒传》的妇女形象塑造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140160 学生姓名石萌指导教师依托课程古代文学摘要:《水浒传》中所刻画的女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女英雄,如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一类是淫妇,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
文章分析了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认为前者严重失真,背离生活实际,缺乏个性,显得假大空;而后者却鲜明生动,有血有肉,达到性格化典型的高度。
文章从艺术创作方法上探讨了两类妇女形象塑造成败的原因。
关键词:《水浒传》女性形象成败原因《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英雄传奇的典范。
自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历代评论家的高度赞赏,其中最集中的就是作品出色的人物塑造。
英雄形象及其塑造成为《水浒传》研究的一个中心和热点,相反,妇女形象却很少有人问津,这影响了对《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全面认识和研究。
本文试就《水浒传》的妇女形象塑造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水浒传》中的妇女有名有姓者不足四十位,虽然为数不多,也不是作者笔下的中心人物,但却自成体系。
她们明显地区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潘金莲式的淫妇荡妇;二是王婆式的恶妇刁婆;三是顾大嫂式的巾帼英雄;四是金翠莲式的软弱善良的女子。
一、淫妇形象《水浒传》中的妇女形象最有影晌、给人印象最深的,首推播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淫妇形象。
作者对她们通奸的经过、心理、感受等极尽描绘,唯恐不真实细致,因而使淫妇形象活灵活现。
作者赋予她们这种女人的特点:娇美的容貌、迷人的身段、莺宛的声音、等等,但在行为道德上却一律地淫秽浪荡、堕落无耻,对她们极力贬低和丑化,一味批判和否定,而对她们的遭遇从未表示过同情。
先看看播金莲,至今仍成为淫妇的代名词。
作者用苛刻的笔触写了她粉态轻狂、迎奸杀夫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但是,潘金莲也是一个受害者。
命运的不公,婚姻的不幸,是潘金莲进行一系列反抗的根源,她不肯依从张大户的纠缠,说明她不是个滥施性爱的女子。
但武大面目丑陋,头脑可笑,身材短矮,不懂儿女情长,而潘金莲却年轻貌美,心灵手巧,她无法摆脱这不幸的婚姻,于是做出了崎型的反抗:对忠厚怯懦的丑丈夫撒泼使性,任愈奴役,长期压抑不满,使潘金莲渴求一块感情的浮板,英武伟岸的打虎英雄武松的出现,使她看到一丝希望,她不顾礼教伦常,大胆热烈地向小叔子表达爱意,但却遭到了武松的严辞斥责,使她自尊心和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从此成为风流好色的西门庆的猎色对象。
浅谈《水浒传》中女性艺术形象

浅谈《水浒传》中女性艺术形象《水浒传》是一部以男性角色为主体的历史演义小说。
是初中名著阅读书目之一。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对其中的妇女群像进行了分类梳理,以帮助学生领会施耐庵笔下女性的艺术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端庄贤淑、忠于爱情的烈女:这类女性在中国古代代不乏人。
本书以林娘子为代表。
林娘子的人物形象是由侧面描写来表现的。
通过高衙内对其神魂颠倒、痴迷得疾,可以看出林娘子的绝世美丽。
她端庄贤淑、忠于爱情,即使在林冲写了休书的情况下,仍坚持要等林冲刑满归来。
和父亲张校头多次拒绝高太尉说客的游说,不屈服于淫威,在被告知林冲已死的假消息后,自缢而死,表现她坚贞不屈、不惜玉碎的气节。
又从“小园一夜东风恶,吹折江梅就地横” 的描写,表达出对她的死的惋惜。
可以说,林娘子体现的是《水浒传》中最正面的女性形象。
二、英姿飒爽、武功高强的女英雄:这类女性古有花木兰为代表。
本书以一丈青扈三娘、仇琼英为代表。
扈三娘前后两首出场词“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
金铠辉煌鳞甲动,银渗红罗抹额。
玉手纤纤,双持宝刃,恁英雄烜赫。
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
谩驰宝马当前,霜刃如风,要把官兵斩馘。
粉面尘飞,征袍汗湿,杀气腾胸腋。
战士消魂,敌人丧胆,女将中间奇特。
得胜归来,隐隐笑生双颊。
” (《念奴娇》)“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镫斜踏。
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
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
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西江月》),写出她集绝世美貌与高强武艺于一身,把她的形象塑造得极为鲜明生动。
她原本是扈家庄的女将,后来降于梁山,又被宋江许配给败于自己手下的败将矮脚虎王英。
夫妻双双为梁山效力,立下赫赫战功。
仇琼英原是河北田虎的国舅邬梨的养女、郡主,“柳腰端跨,叠胜带紫色飘摇;玉体轻盈,挑绣袍红霞笼罩。
脸堆三月桃花,眉扫初春柳叶。
锦袋暗藏打将石,年方二八女将军。
”美貌绝伦,天资聪颖,冰清玉洁,因新近梦见一秀士引一绿袍年少将军教她“飞石子”,百发百中,人称琼矢镞。
从《水浒传》的女性形象看施耐庵的女性意识

从《水浒传》的女性形象看施耐庵的女性意识作者:朱碧波李恬恬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6期摘要文章试图通过对《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解构,探究施耐庵的女性意识。
《水浒传》中的女性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一类是不贞型,一类视德行有亏型,一类是女强人型,一类是慈爱的老妇人形象。
施耐庵对这几类女性的态度反映了他对年轻女性的贞洁、德行的看法以及对年老女性的敬爱意识。
关键词《水浒传》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水浒传》是一部男性文学,充满了阳刚之气,一群梁山好汉啸聚水泊,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的故事。
《水浒传》以男性为主,里面展现的女性群体虽少,却不乏个性鲜明者,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她们的形象和命运,借以探究施耐庵对于女性的观点和意识。
1 施耐庵笔下的年轻女子分类1.1水性扬花型《水浒传》中,写得最为摇曳多姿,活色生香,也是作者用力最深的四个女性都是如此。
我们先来看她们几个的风流韵事: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勾搭张三,武大郎的老婆和西门庆有染,杨雄的老婆与和尚裴如海有染,卢俊义的老婆和李固通奸。
我们再来看这几个女子的结局:阎婆惜被宋江所杀,潘金莲被武松所杀,潘巧儿被杨雄所杀,贾氏被卢俊义所杀。
透过这四个水性的女子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出施耐庵对女性所采取的严厉的态度,还可以察知他的一个女性意识:红颜祸水。
正如元稹在《莺莺传》中对美丽女性的描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因为这几个女人,很多男性的命运被改变了,她们的丈夫(或者叔叔)最终都为此抛弃了官爵和名位,走向了落草为寇的结局。
宋江本是一个衙门小吏,家资殷实,因杀妻之故,被迫落草,武松本来是个捕头,打虎有功,本来应该颇有前途,却因惩治潘金莲,而最终亡命天涯,逼上梁山,杨雄也是一个官吏,混得还算不错,卢俊义就更不得了了,他是天子脚下的一个大财主,最终都因为其妻的不检点,落草为寇。
从《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看作者的女性观.doc

从《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看作者的女性观内容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一直被人们所熟悉。
这部以男性为主线的,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在塑造很多英雄的男性形象的同时,文中也零星闪过几个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多是以这些男人为动因而次要的存在着。
有些无辜的女人用姿色和生命成就了英雄好汉。
女性在这里为一群弱势群体。
对《水浒传》的女性形象进行群体研究,并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深刻揭示作者复杂、矛盾的女性观,而且还能进一步认识形成这种女性观的原因,集合儒家思想息息相关,又与成书过程的民众的心理积淀有关。
关键字:《水浒传》女性形象女性观《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典范。
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
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
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
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
《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
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炼、准确、生动。
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写景、状物、叙事、表情, 极为灵动传神。
《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滞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
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
如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
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
浅析《水浒传》女性形象及女性观

浅析《水浒传》女性形象及女性观【摘要】《水浒传》不仅塑造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同时也塑造了许多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女性形象。
这些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妇女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水浒传》所刻画的女性主要分为四大类:一类是女英雄,如扈3娘、孙2娘和顾大嫂;一类是淫妇,如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还有一类边缘类弱小女子,如林冲娘子金巧莲等。
在他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既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生活的痛苦,也使我们深刻地了解作者对女性真挚的同情。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观影响根源引言在几千年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文学家们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有才智美貌兼具,但是却受传统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缺乏独立的人格,总是依附于男性,由男性支配,。
同时也饱含作者对这些典型女性形象的独特感情。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描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广大农民在贪官逼迫下,无以为生,纷纷占山为王,结盟起义的历史史实,记述了起义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一共塑造了七百多个人物形象,女性有七十多位,占了十分之一。
她们一般社会地位低下,再加上社会混乱,朝廷腐败,充满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每个人都存在着生命危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老百姓惶恐不安,很多女子为了生存,不惜一切手段,不顾人格尊严。
有的出卖自己的肉体,有的委曲求全,有的奋起反抗加入,造反的行列,成为女中豪杰。
作者施耐庵就是通过塑造这样一系列人物形象,为读者描绘一幅历史的画卷,让我们去品味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
引言应陈述选题意义,而不是介绍水浒传的内容,这个大家都知道!一女性形象分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可以大致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称赞和歌颂的英雄式女性形象。
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第二类痛恨和蔑视的丑恶式女性形象。
由《水浒传》看被误解的“女性歧视”

由《水浒传》看被误解的“女性歧视”在施耐庵先生的笔下刻画了几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如貌美却纵欲害人的淫妇潘金莲、潘巧云;粗俗而勇武侠义的女英雄顾大嫂、孙二娘;刁钻泼辣、仗势欺人的恶妇王婆、阎婆、白秀英、刘恭人;善良温淑,逆来顺受的弱女林冲娘子、金翠莲。
整部小说的女性描写所用笔墨不多,而女性也不是作者要表现的中心人物。
有不少《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研究者的观点往往都是殊途同归,矛头最终都指向了“女人祸水观”。
更有不少人竟然冒然得出:《水浒传》的作者本身就持有轻贱妇女,视妇女于草芥、如虫蚁的这样一种态度。
在这里,很有必要替作者澄清事实,防止更多的读者在看待“女性歧视问题上人云亦云忽视客观公正。
《水浒传》中描绘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
在这样一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下,英雄们被要求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将生与死臵之度外,割舍“多余”的男女之情。
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
站在读者视角,我们就凭看到的是作者用非常局限的笔触,刻画不健全的女性人格,就顾名思义的认为作者是在极度的强调男尊女卑,用文字来歧视女性,这是不正确的。
前面已经将《水浒传》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进行宏观概括,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完全不能为人民提供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就算是英雄们也没有能力在这般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下保护妻儿子女,保家与卫国不能并存,那么就必须有所取舍。
而千古以来英雄的使命从来都是忠君为国,那就只能牺牲小我抛家弃子。
这时候的女性,不能受到家庭的庇护,亦不能得到丈夫的关注。
所以导致女性形象畸形发展,要么就是彻底的拖男人后腿类型,要么就是比男人更粗俗、更强悍的类型。
后者,就顺势归为英雄一类,受人敬仰膜拜,与女性形象特征彻底决裂。
如果还要坚持说施耐庵笔下的女性完全是英雄好汉的反衬和附庸,而完全忽略时代背景给作者带来的创作尴尬,那笔者只能扼腕叹息,现代人竟然无法跳出传统封建礼教思想的禁锢,不能站在一个客观角度评价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浒传施耐庵的女性观
摘要:关于《水浒传》作者的女性观,历来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通过仔细阅读、深入分析,认为作者对他笔下的英雄女性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是赞扬与歌颂的。
在水浒世界中,她们无视“男尊女卑”观念的束缚,敢于同男性平起平坐,像男性一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敢于同男性对阵杀场,不怕流血,不怕死亡;敢于冒险救人,将义气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巾帼的本色,看到的是女性的英雄美。
对林冲娘子、金翠莲等弱小女子是同情的,并在此基础上揭露了强权对女性的蹂躏。
对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这三个“淫妇”,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绘了她们真实的感情生活。
在她们血淋淋的结局中,使我们透彻地了解到,女性在那样一个时代,即便再苦苦挣扎,也难逃命运的安排。
对李师师、白秀英等妓女进行了如实的描写,由此展现了女性无法自主选择爱情的命运和社会的黑暗。
对恶妇丑陋嘴脸的揭露,使我们看到了女性中也是有恶者存在的,并由此展现出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
在他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既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生活的痛苦,也使我们深刻地了解作者对女性真挚的同情,可以看到他更多还原
【摘要】在《水浒传》这幅叱咤风云、气势磅礴的农民战争的画卷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一尊尊家喻户晓、流芳百世的绿林须眉好汉的形象,也能目睹到诸如高作之类令人切齿、遗臭万年的贪官污吏的面目。
同时,跃然于画卷上的一群群各具声形、别有风采的女性形象,也是令人掩卷难忘的。
《水讲传》里所描写的妇女形象,论数量,凡四十七人之多,这是其它战争题材的作品无与伦比的;论年龄,有年逾花甲的老娘,也有豆键年华的少女;论地位,有身居庙堂之上的贵夫人,也有沦落天涯、挣扎手水火之中的薄命女;论身世,她们出身各异,经历汇然;论性格,异采纷呈,各具千秋。
以林冲浪子为代表的是一类节妇烈女的典型。
她们忠贞子爱情,坚守女性的贞洁,敢于和那帮衣冠禽更多还原
摘要】结合《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概括了水浒女性形象的三种类型:以潘金莲、阎婆惜等为代表的“祸水”般的女人,以孙娘子、顾大嫂等为代表的英雄化的女人,以王婆等为代表的邪恶的女人。
用比较的方法,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从对比中显现出《水浒传》作者鄙视女性的封建妇女观。
【摘要】《水浒传》在描写起义英雄由行侠仗义的自发斗争走向有组织的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既塑造了无数勇猛豪爽的梁山好汉,也刻画了许多有思想、有性格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的女性形象的描写拟对《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系统的分析,领会作者施耐庵在《水浒传》中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达到的艺术上的成就,并体会作者女性观的比较进步的一面和其局限性,以达到较好的审美效果。
本文共分二章,第一章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水浒传》的女性形象,第二章分析作者在《水浒传》中所体现的女性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引言简述了《水浒传》成书的历史背景,以及学者们对《水浒传》女性观点的研究状况。
在综合分析其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水浒传》女性形象的分析一文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第一章系统地对《水浒传》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这些女性形象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可以大致地分为四大类:第一类称赞和歌颂的英雄式女性形象。
第二类痛恨和蔑视的丑恶式女性形象。
第三类同情和悲悯的弱者式女性形象。
第四类侠义和畸形的复杂式妓女形象。
第二章主要是对《水浒传》作者的女性观进行分析。
作者女性观的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与小说女性观的局限性。
二是认为男性英雄都是排斥女性的,甚至认为女人是“红颜祸水”。
作者女性观的进步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展露出男女平等的民主思想。
二是表达了对被损害、被侮辱的妇女的同情。
通过作者和读者从道德方面对这些女性形象的不同的评价,体会作者思想上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达到较好的审美效果。
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系统性研究的意义。
更多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