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吡啶胺线性金属串配合物

合集下载

多吡啶胺线性金属串配合物

多吡啶胺线性金属串配合物

明合成, 目前 已合成 到 十三 吡啶十二胺 , 也即 =1 1 的配体。

2 奇 核 属串 合 数 金 配 物
● ● ● ●
C妻 合 CNCR 六 金 的 已 成uioh r种 属 ,,,, 和

2 1 三核 金属 串配合物 . Hp d a和 d a 的配位方 式 主要有 三种, 图 1 p一 见 c 以Hp d a为配体进 行 线性 金 属 串配合 物 的合 成一 直
配 合 物 的研 究 过 程 中 吸 引 了 许 多研 究 者 的 关 注 并 累 积 了大 量 研 究 成 果 , 一 些 具 有 金 属 一 属 键 的 1 金 维
l 多吡 啶胺 配体
多 吡 啶 胺 配 体 的 通 式 可 表 为
配 合物 也相继报 导 具金 属 一 属键 的线性 配合 物 金
属 串配 合 物 的左 右 手 性 、 称 和 不 对 称结 掏 、 属 申 的化 学 氧化 干 轴 向 扩展 等 进 行 了 介绍 。 对 金 u
关 键 词 分 类 号
多吡 啶胺
061 4
金属 串
称 和 不对 称结 构
具 有金 属 一 属键 的配 合物 一直来 吸 引许多 研 金 究 者 的关 注, 尤其 【 e 1 2配合物被 合成 出来 以后 Rz s C 】 加 深 了对 具多重金 属 一 金属 键配 合物 的研究 … 由 于具金 属 . 金属 键的配 合物 在磁 性 、电性 等方而 的 重要 性 在从 双桉配 合物 迈 向具金 属 一 金属 键 多核

多吡 啶胺 线性 金属 串配 合物
朱龙 观
( 江大 学亿 学系无机和材 料化 学研 究所. 州 浙 杭 30 2 ) 10 7

(完整版)多吡啶配体及其铜铁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完整版)多吡啶配体及其铜铁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项目化)无机部分实验指导书课程代码:0703525008 开课学期:第6学期开课专业:应用化学实验学时:16学时总学分/实验学分:0.5学分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生化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绿色功能材料与应用实验室一、课程简介《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无机部分实验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综合实验课,它的先修课程是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

本课程是在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全面地提高无机合成实验技能,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打好实验基础,也为从事无机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对综合性实验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目的:一是通过目标配体配合物的合成学习一般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条件;二是了解金属配合物的性质测试和表征方法。

三、实验基本要求1. 掌握基础有机化学合成技术合成目标配体,并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测定;2. 掌握金属配合物合成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能够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信息进行分析。

四、报告与考核实验报告包含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及结果讨论等内容。

考核:1、实验的方案方法20%;2、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40%;3、实验报告和分析讨论40%。

项目简介和要求含N多吡啶配体具有配位能力强、合成简单等特点,常被用于合成各种金属配合物。

本项目以2-氨甲基吡啶和2-醛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和硼氢化钠还原,制备得到一个含N 多吡啶配体,将其与便宜易得的铁盐或铜盐反应,合成铁或铜的配合物,并通过红外、紫外光谱等表征对其结构信息进行分析与确认。

具体合成方案如下:主要内容如下:(1)配体二(吡啶-2-甲基)胺(L1)的合成研究主要研究反应温度、溶剂、还原剂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配体L1合成收率的影响,找出最佳的反应条件。

并对配体L1进行核磁共振、红外及紫外光谱等表征。

(2)铁或铜配合物的合成研究利用配体L1与铁或铜的氯化盐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优化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物配比等影响因素,制备得到铁配合物M1或铜配合物M2,并通过红外和紫外光谱测定对其结构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电场对Ni3(dpa)4Cl2金属串配合物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

电场对Ni3(dpa)4Cl2金属串配合物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
M。da : ( p )L 所具有 的新 颖结 构 : M— M—M 呈 线性排 列 , 联配体 d a的 3个 N原子 与 3个 金属 原 子 桥 p一 配位 , 4个 da螺旋 盘绕 着金 属轴 , p一 2个 轴 向配体 L与 金属 原子共 线 .由于金 属 串配合 物具有 M— M 键
HO MO与 L MO能 隙减小 , U 前线 占据轨道分布 向低 电势方 向移动且 轨道能升 高 ,空轨道分 布则 向高电势方 向移动且轨道能降低 , 其中沿着金属轴方 向离域 的前 线轨道 分布及其 轨道能 随电场 的变化尤 为显著.在 电
场作用下 ,电荷分布发生改变 , 电势端 C5的负 电荷 向高 电势端 C4转移 , 低 1 1 但金 属和桥联配体 的 电荷变化 很小 ;同样 , 电场作用下 , 在 配合物存 在明显的结构变化 和电子转 移现象 , 呈现 出类似导 电过程 中 电子定 向
子长 度均 已达 到纳 米级 .此 外 ,还 合成 出 以 C P C ,C P C o d o u d u及 C PC u tu为代 表 的异 三 核 金 属 串配 合
物¨ .其 中 , i d a 1 N p )C 因具有 较好 的 电磁 性 质 而得 到 深 入 研究 .C tn等 研究 N da 1的 ( ot o i(p )C
或弱的 M —M相互作用 , 因此其具有独特的电、 光和磁性质 , 从而成为研究热点E . o o , eg 3 C tn Pn 和 t
B nr 6ad等研 究 小组 对 此类 配合 物进 行 了深入 研究 ,并 合成 出包 括 N ,c ,c ,c , u及 R l i u r o R h2 在 内的 同三核 金属 串配 合物 及部 分 金 属 的 四 、五 、七 、九及 十 一核 的配合 物 』 金属 轴 方 向 的分 ,沿

钴、镍多齿吡啶-胺配合物的制备及晶体结构

钴、镍多齿吡啶-胺配合物的制备及晶体结构

t h e m o n o c l i n i c c ys r t a l s y s t e m b u t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s p a c e g r o u p s( C1 , C c ; C 2 , P 2  ̄ l n ; C 3 , C 2 / c ; C 4 , l / c ) . D i f f e r e n t
实 验需 要 进行预 处理
配体 L 2的合 成 方法 与 u 相 同 . 只是 将 1 , 2 . 乙
二胺换为 1 , 3 丙二 胺f 0 . 7 4 g , 1 0 m mo 1 ) , 其 它操 作 不
变, 得 到褐 色 固体 粉末 L 2 , 收率 6 7 %。、 H N MR( 4 0 0 MH z , C D C 1 3 ) : 6 1 . 7 8 ( I n , 2 H) , 2 . 5 3 ( t , J = 2 . 3 3 H z , 4 H ) , 3 . 7 2( S , 8 H ) , 7 . 0 5( m, 4 H ) , 7 . 3 5 ( d , J = 7 . 6 Hz , 4 H ) , 7 . 5 6
谱、 元 素分 析和 x . 射 线单 晶衍 射 等方 法对 配体 和 配
合 物 的组 成及 结 构进 行 了分 析 和表 征 . 给 出 了配 合
褐 色 固体 粉末 L 1 ,收率 6 2 %。 H N MR f 4 0 0 MHz , C D C 1 3 ) : 6 2 . 7 6 ( s , 4 H) , 3 . 7 7 ( s , 8 H ) , 7 . 1 1 ( I n , 4 H ) , 7 . 4 4 ( d ,
史卫 东 郑德 华 王 梅
( 大连理 工 大学精 细化 工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 大连 1 1 6 0 2 4 )

吡啶酰胺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研究进展

吡啶酰胺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研究进展
过 程 。由于酰胺 基既 能作 为氢键 给 体f H一, _ )又能 作 N 为 氢 键受 体 f = ) 泛地 形 成 氢 键 , 氢 键 是 主 客 . O广 C 而
性 . 且 通 过 配 位 键 与 各种 类 型 氢 键 的 组 合 , 容 而 更
易得 到具 有各 种新 颖结 构和 特殊 功 能的配 合物 。化
史春 越 葛春 华 3 刘 祁 涛 。 1 2
(东北师 范大 学化 学 学院 , 长春 1 0 2 ) 3 0 4 (沈 阳化 工 大 学应 用化 学学 院 , 阳 10 4 ) 沈 112
(辽 宁大 学化 学学 院 , 阳 10 3 ) 沈 10 6
摘 要 : 文 按 吡 啶 酰胺 类 化 合 物 末端 吡 啶氮 原 子 个 数 的不 同 , 其 分 为 单 吡 啶 酰 胺 配体 、 吡 啶 酰胺 配体 和 多 吡 啶 酰胺 配 体 三 本 将 双 类, 总结 了近 些 年来 在 这 类 配 体及 其 金 属 配 合 物 的合 成 方 法 和 结 构 特 征方 面 的研 究 成果 。结 合 文 献 和 我们 的工 作 , 比较 详 细 的
第2 6卷第 8期
2 0 年 8 月 01






CHI S 0URNAL OF I NE E J NORG ANI HEMI T CC S RY
V0.6 No8 】 . 2 1 23 1 3 3 —32
吡 啶酰 胺 类配体 及 其 配合 物研 究 进展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10 —8 1 0 00 —3 31 0 14 6 ( 1)812 .0 2
Pr g e si Py i i e a bo m i m po nd nd Th i mpl x s o r s n r d n c r xa de Co u s a e r Co e e

吡啶胺类化合物

吡啶胺类化合物

吡啶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吡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C₅H₅N,包括多种衍生物和同分异构体。

吡啶胺类化合物常用作溶剂、配体、中间体等,在有机合成、药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吡啶胺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特点:
吡啶环结构:吡啶胺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一个含有六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的芳香环,具有稳定性和芳香性。

亲电性:由于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吡啶胺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电性,可以参与亲电取代反应、酸碱反应等。

碱性:吡啶胺类化合物是一种碱性化合物,可与酸反应生成盐类。

溶剂性:吡啶胺类化合物在许多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常用作反应溶剂和萃取剂。

常见的吡啶胺类化合物包括吡啶、哌啶、苯哌啶、吡哌啶等。

它们在医药领域中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药物配方和药物分析等方面,也用作催化剂和配体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吡啶胺类化合物还被用作表面活性剂、染料、橡胶助剂等领域的原料和添加剂。

钴、镍多齿吡啶-胺配合物的制备及晶体结构

钴、镍多齿吡啶-胺配合物的制备及晶体结构

钴、镍多齿吡啶-胺配合物的制备及晶体结构史卫东;郑德华;王梅【摘要】设计合成了4个新的钴、镍多齿吡啶-胺配合物,[M(L1)](BF4)2(L1=N,N,N’,N’-四(2-吡啶甲基)-1,2-乙二胺;C1,M=Co;C2,M=Ni)和[M(L2)](BF4)n(L2=N,N,N’,N'-四(2-吡啶甲基)-1,3-丙二胺;C3,M=Co,n=3;C4,M=Ni,n=2).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这些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这4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有所不同(c1为Cc空间群,C2为P21/n空间群,C3为C2/c空间群,C4为P21/c空间群),并且4个配合物具有不同的三维堆积结构.【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年(卷),期】2015(031)011【总页数】8页(P2205-2212)【关键词】吡啶-胺多齿配体;钴配合物;镍配合物;晶体结构【作者】史卫东;郑德华;王梅【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81+2;O614.81+3多齿吡啶类配体具有多个氮原子,能够与中心金属螯合配位,形成稳定的具有特殊空间结构的配合物。

这类配体的钴、镍配合物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作为分子催化剂用于光化学和电化学水裂解产氢领域[1-5]。

许多多齿氮配位钴、镍配合物都具有电化学催化水还原产氢活性[6-9],是高效的电催化水还原质子产氢催化剂;一些联吡啶钴配合物和多齿胺镍配合物被用作光驱动催化水裂解催化剂[10-12]。

配体中联吡啶或胺类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会使配合物具有不同的催化性能。

多齿吡啶-胺配体具有一定的柔性,易与金属配位,形成较稳定的金属配合物。

研究表明,多齿吡啶类配体与过渡金属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很高的电化学催化产氢活性[6,13],配体中吡啶和胺两种氮的比例和连接方式将影响配合物的结构,从而使配合物具有不同的催化性能。

线性金属配合物Cr3(dpa)4Cl2及其氧化态的Cr—Cr键的理论研究

线性金属配合物Cr3(dpa)4Cl2及其氧化态的Cr—Cr键的理论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l 02年 8月
A g 02 u .2 1 J U A FS U H C I A N R LU V R IY O RN L O O T H N O MA NI E ST
第4 4卷第 3期
Vo . 4 No. 14 3
( A U A CE C D TO N T R LS IN EE II N)
文章 编号 : 00— 4 3 2 1 ) 3— 0 5— 7 10 5 6 ( 0 2 0 0 7 0
线 性 金属 配 合 物 C3 d a 4 1及 其 r ( p ) 2 C
氧 化 态 的 C— C 键 的 理 论 研 究 r r
() 3 中性分子的 H M O O轨道为 盯非键轨道 , 电子云 集 中 两端 c 上 , 在 r 两端 的 C( r2的长键端 的 c) r 是失 电子形成氧
化 态 3的 中心.
关键词 : 线性金属配合物 ; M—M 键 ; 成键分析 ;密度泛函理论 ;自然键轨道理论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O 4 文献标志码 : A di1.0 4 jj n n2 1 .60 7 o:0 6 5 /. ̄ . .0 20 . 1 c
麦 思卉 பைடு நூலகம்莫小婵 , 吴伟青 , 雪萍,彭 琦 , 蔡 许 旋
(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 与环境学院 , 广东省 高校 电化学储能与发电技术重 点实验室 , 电化学储 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 中心 , 广东广州 50 0 ) 10 6
摘要 : 密度 泛函理论对具有分 子导线潜在应用 前景 的线 性金属 配合物 C 3 d a l 用 r( p )C:的对称构 型 1 非对称构 型 2 , 及其氧化态[ r( p ) C: 3进 行理论 计算 , C, d a 1] 并结合 自然键轨道理论 对配合 物 1~ 3的 c _ c 键进 行分 析. r_ r 结果表 明:1 中性构 型 1和 2中只形成 c 的 d () 轨道组成 的三 中心三 电子 E键 , 电子 由两端 向中间的 c l " r离域 , B电子 由中间向两端 的 c 离域 , 电子的离域更显著. r 由于 离域和 d a p 一配体 的螺旋盘绕作用 , 的 叮轨道 中 d 和 d 轨 c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 B
含对称结构配合物的样品中找到不对称结构的晶 体 K 从粉末 M 衍射分析7 大致为 "L N !LO 的产物为 不对称结构7 其余为对称结构的晶体7 因此 *+44+1 认 为用这样的样品进行磁性测量是不可靠的。从上述 的对称结构与不对称结构配合物的研究历史看 7 要 获取正确的认识需要长的时间及深入细仔的研究 7 并要勇于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观点。同时还有一点值 得注意P 理论计算对于配合物的研究目前还有许多 困难 7 即使是从头计算也不能保证计算结果与实验 值有大致的符合。对于配合物结构的这种对称与不 对称现象 7 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7 但目前仅在钴三核 配合物中有发现 7 结构数据见表 "。值得一提的是 7 B 分子的 按照 Q./9%1 对于键伸缩异构现象的定义 > !"“
究者的关注 " 尤其 0 12& 345 6
加深了对具多重金属 / 金属键配合物的研究
于具金属 / 金属键的配合物在磁性、电性等方面的 重要性 " 在从双核配合物迈向具金属 / 金属键多核 配合物的研究过程中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并累 积了大量研究成果 " 一些具有金属 / 金属键的 $ 维 配合物也相继报导。具金属 / 金属键的线性配合物 具有分子导线的潜在应用 " 因此线性金属串尤以多 吡啶胺类线性金属串的研究近 $% 年来十分引人注 目。 ! 8 %" 二 吡 啶 胺 ! 9:;< ( = ! 8 $" 三 吡 啶 二 胺 ! 9& >;:< ( = ! 8 &" 四吡啶三胺 ! 9# >2;>?< ( = ! 8 #" 五吡 啶四胺 ! 9- ;2;>2< ( 。这几种配体的结构式参见下 图。
5
5) !
奇数核金属串配合物
三核金属串配合物
6#$% 和 #$% D 的配位方式主要有三种 B 见图 !。 以 6#$% 为配体进行线性金属串配合物的合成一直 在努力B !E;! 年就有 6#$% 配合物的报道 F 5 G B !EHI 年 有专文总结 F ; G B 但一直未能合成出 390J390 配位的配 合物。!EK" 年 67,8-9 得到了化学式为 :’; < #$% = > ?85 的配合物 F > G B 但由于没有人得到过 390J390 配合物的 经验 B 提出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结构模型 B 直到 !EEI 年没有人对此抱任何怀疑。 !EEI 年 6%1+%L%9 合成了 F ?7; < #$% = > ?85 G 配合物 并成功解出晶体结构 F M G B 得到了令人全新认识并使 人期待已久的配合物结构 B 即 #$% 为 390J390 配位 的配合物 N 另一个课题组几乎同时亦发表了该配合
!"#$% &
=2 ? ! @ <=2 ? # @ =2 ? # @ <=2 ? > @ =2 ? ! @ <=7 =2 ? > @ <=7 =2 ? ! @ <G =2 ? # @ <G =2 ? > @ <G
; !<=2> ? 8-5 @ A=7# B ; " B #( #CD ? > @ #( A$# ? > @ #( A># ? A @ #( >F! ? A @ !( CFA ? 50 @ !( CDD ? 50 @ #( !#! ? 50 @
定不对称结构的金属串是错误的 7 并且认为这可能 是 历 史 上 的 键 伸 缩 异 构 现 象 @ J+13 04/6458 %0+& ,6/%0, A 的翻版 @ 历史上出现此类报道最后证明均为 错误 A 。也有学者从量子化学从头计算
> "E B
探讨对称
和不对称结构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征 7 理论 计算不支持钴三核不对称结构K 但 "EEE 年 *+44+1 却 也解出了结构对称的钴三核配合物

偶数核金属串配合物
・!#$・







第 !" 卷
图% &’() %
五核、 七核和九核金属串配合物结构图
*+,-./0 -.+12.1+3 45 .63 738./9: 637./9 /8; 848/981203/+ 24<703=3-
配位环境: 希望使配合物的合成、晶体培养变得容 易。 即用 >;7/ 和 ># .7;/ 的组合合成 : 实验证明合成 确实变得容易了: 也得到了三种四核金属串 ? @’% A .7;/ B % C : ? @’% A .7;/ B D A ;7/ B *0 C 和 ? @’% A .7;/ B
图5 &’() 5
67,8-9 提出的 :’; < #$% = > ?85 结构模型
@1,7.17,%8 2/#-8 /4 :’; < #$% = > ?85 37((-31-# A9 67,8-9
第!期
朱龙观等 D 多吡啶胺线性金属串配合物
・""#・
图’ 3-45 ’
2 个金属串的晶体结构
6789:1; 9:7<=:<7>9 ?@ 9-A :7-B<=;>17 C>:1; 9:7-B4 =?C.;>A>9
; "<=2> ? 8-5 @ A=7# B ; !" B #( >!$" ? C @ #( E#D ? # @ !( CC! ? 50 @ !( CD> ? 50 @
差别仅在一个或多个键长有差异” 来看 J 这种不对称 和对称结构的三核钴配合物却是确确实实的键伸缩 异构配合物。
图" %&’( " 在 =H> =G 中 ! ? 实线 @ 和 " ? 虚线 @ 晶体的 =I 谱 =I ,-*./+5 23 ,&6’7* .+9,/57, 23 ! ? ,27&8 7&6* @ 568 " ? 85,4*8 7&6* @ &6 =H> =G
低$ 而且需要的配体量也大为增加 $ 由于配体本身合 成的困难 $ 使金属串的萘烧合成难上加难 % & ’ ( 晶体 培养困难。由于金属串长度的增长 $ 溶解性变差$ 能 用于扩散或重结晶培养晶体的溶剂极为有限。
以多吡啶胺为配体的偶数核金属串的晶体结构 已成功解析一个 ) "* + $ 即 ) ,-* & ./0.01 ( * + $ 见图 2。 它的 特点是无轴向配体。 这类配合物的合成极为不易 $ 原 因是这类配体容易生成奇数核、有轴向配体的配合 物 % 而且晶体的培养非常困难。 为此我们设计混合配 体的配合物 $ 通过混合配体改变轴向的配位情况及
> !L B
。*+44+1 是从
・!##・






第 !" 卷
图$ %&’( $ 表!
手性和中心对称晶体阳离子结构图
)*+,-*./&0* 0&*1, 23 /4* .5/&26, 23 .4&+57 568 .*6/+2,9::*/+&. .+9/57,
对称与不对称三核钴配合物的结构数据比较 ’()*+(*)"$ ,")"-%(%). /0 ’1--%()2+"$ "34 53.1--%()2+"$ 6/-7$%8%.
图< ’%() <
配体 =! -83-3. 和 > $%? @ -83-3. A ? B 的结构
C4/D54D/60 +2 :%(.13 =! -83-3. .13 > $%? @ -83-3. A ? B
非常有趣的是 7 "EE? 年发表的钴三核配合物 > !&*+F @ 3-. A ? *:! B 的结构与铜、镍以及后来合成的 GD、 G8 和 */ 的三核金属串配合物明显不一样 7 即呈 现不对称的结构 7 而其余 # 个均为对称结构。"EEH 年 *+44+1 对此提出怀疑 并成功合成出结构为对 称的钴三核配合物 > "&*+F @ 3-. A ? *:! B 7 由此 *+44+1 断
#
A ;7/ B # *0# C : 这三种金属串还可通过适当的溶剂加以 分离 : 但晶体的培养仍十分困难。
%
对称与不对称线性配合物
第!期
朱龙观等 P 多吡啶胺线性金属串配合物
・"!"・
图# ’%() #
镍三核、 五核、 七核和九核金属串配合物 $%&$% 和 $%&$ 距离比较
*+,-./%0+1 +2 $%&$% .13 $%&$ 3%04.1560 .,+1( 4/%&7 -614.&7 86-4.& .13 1+1.&1%596: 5+,-:6;60
D
B 可见这类配合物研究的突破时机 成熟 B 绝非是偶然解出这一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由 此成功开始 B 6%1+%L%9 想到了 67,8-9 的研究 B 进行
FKG
物的晶体结构
了重复实验并解出了 :’; < #$% = > ?85 的晶体结构 F H G B 证 明与 F ?7; < #$% = > ?85 G 具有类似的结构 B 与 67,8-9 原来 推测的结构差异非常大。 自 此 以 后 !EE> 年 彭 旭 明 完 善 了 萘 烧 法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