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参与决策
人生命周期中劳动参和决策

对于为什么要上大学,从经济学的角度 考察,有两种观点:一个是把大学教育看作 人力资本投资,另一个是把大学教育看作消 费。
前者是通过受教育(支付费用)对未来能 够获得更大收益的预期,为此,有必要放弃 现在的收入机会(就业收入)的思考。后者 则是与未来无关的为提高现在的效用,支出 教育费用(不想工作,上学能带来快乐), 推迟就业的思考。
如果劳动力供给行为是在伴随找工 作而来的这种能动的修正或调整的 条件下进行,会给工资带来什么影 响呢?
求职活动对工资差的影响
W
W
f1
F1 F2
f2
o
O
(a)
L
L (b)
• 信息的不完整性是影响 工作转换决策的另一个 重要因素,它对工作转 换和参加工作的决策起 着不同的作用
G
生 涯
生 涯
B
收
年
二、家庭生产函数
设市场性劳动时间为h,家务劳动 时间为n,余暇时间为l,总时间为t, 从市场购入的物品与服务为q,其 价格为p,工资率为w,那么,家庭 生产量x作为家庭生产函数可以用 下式表示:
x=f(q,n)
上式中的q的增加表明例如在家做饭 时更多地依赖加工食品的方法,n的增 加则表明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方法。可 以消费的家庭生产量x越大,同时,余 暇时间l越长,效用水平越高。于是, 可以导出下面的效用函数:
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待时,家庭 收入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对人们参与 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近年中国 大学入学率的提高正是在中国家庭实 际收入不断增加的支持下实现的。
值得注意是,提高是在大学教育从免费
到收费,并且收费逐渐达到较高水平的环 境下展开的。这意味着相对价格(学费等 支出)的上升对大学入学率下降的压力弱 于中国家庭实际收入增加以及中国人对人 力资本投资认识的迅速提高、以及家长们 对子女成才的期望不断提升等非经济因素 对大学入学率上升的推力。
劳动经济学第五讲生命周期跟劳动参跟决策

▪ 这样算来,10省市平均结婚年龄为:男性29.2岁、女性 27.1岁。此次调查活动由嫁我网、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 中心和北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举办。
阅读
▪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列宾斯坦“子女成本 与效用比较论”
《孩子需求论--中国孩子的成本和效用》 著者: 叶文振 经济学博士后.博士论丛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7
▪ 澳大利亚著名学者考德威尔“财富流动理 论”
财富流从年轻一代朝年老一代的向上 流动造成了大家庭, 向下造成小家庭。 由 于传统的向上流动的财富 的消费转变为现 代的向下流动的财富流, 致使子女变成家 庭的消费者,而不再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者, 从而引起了生育率的下降 。
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四节 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
▪ 影响人们就业或转换工作的经济性动 机有哪些?
一、期望总工资收入
如日本女性中
低学历,再就业 工资收入不会下
降
一些人在结婚、生育后中断就业,孩子大了后再出来工作
一些人一旦辞职就不再出来工作 Nhomakorabea高学历
再就业期望 工资收入下
《家庭经济分析》运用西方经济有关人力资本、效用最大化、稳定偏好和把市场大均学衡等看理作论和消方费法,:分析西方社会的家庭和婚姻问题。
2007年,国内首次大型“华人婚恋匹配心理研究”调查活动得出了结论。 劳动者退休的成本与收益?
低贝育学克龄历 尔 妇,认女再为总就,和业从生人工经育力资济率收学降资入角至本不度0. 会看投下,资降人类:的婚姻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人们会通为过比了较提成本高和用现收益在,的来选效择使自己获益最大的对象结婚。 结此婚次与 调生查育活会动有由受哪嫁教些我成网育本、预?南哪开期些大未收学益心来?理学研究中心和北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举办。 2、求职过程中获得到得的更信息大影的响劳收动益者的最低供给价格
第六章 劳动力供给决策

详解计划:1994年 最后一页的图很重要
补助累进阶段:每增加1元工薪退263美分。 最高退税额: 2038美元。 补助维持阶段:每增加1元工薪不住不再增加,维持2038$. 补助累退阶段:每增加1元工薪减少160美分补助 最高收入:工薪超过23755美元之后完全取消补助
23755$
?2
?
? 2 何 时 进 入 累 退 ? 1 何 时 进 入 维 持 阶 段 2 3 7 5 5 ? 2 2 0 3 8 0 . 1 6
Y
UYL
dU UdY UdL Y L
dU 0 d dY L Y L
L
效用曲线的几点性质
• 1、替代关系(向右下方倾斜) • 2、互不相交 • 3、边际替代率递减(凸曲线) • 4、体现了人偏好(不同人的效用曲线形状
不一样)。
陡:重视闲暇的人β大
dU 0 d dY L Y L
平缓:重视收 入的人 α大
改进的计划的建议
• 要求低收入补助的受领者必须劳动一定时 间才有资格领取。
• 这一建议如何改变预算约束,对结果有改 善吗?
3
工资税所得税减免计划(EITC)
• 1、收入到到起征点以上的人都要纳税; • 2、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有未成年小孩的家
庭(没有欠税),可以享受工资所得税的 减免,或称退税。 • 著名的Earning Income Tax Credit
预算线斜率
W
Y L
Y
WL代入预算约束线方程
WL
Y0
W(T
L)
L
(T
Y0 W
)
Y
Y0
TL
保留工资的推导
• 工资率降低时,闲暇时间增加,工作时间减少,工 资率低到一定程度,个人会退出劳动力市场,刚好 使一个人从工作状态到退出的工资水平称保留工资。
劳动力供给与生命周期

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家庭生产理论揭示出,夫妻一方的家务劳动生产率或市场工作生产率发生变化,会改变家庭的基本劳动力供给决策.假如在一个丈夫从事市场工作,而妻子的全部时间都用于家务劳动上。
那么如果出现的经济衰退导致丈夫失业了,那么这一家庭的联合劳动力供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研究表明,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会对家庭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两种并行的效应,这就是附加的工人效应和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所谓附加的工人效应,是指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比如丈夫)失去工作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比如妻子)将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
对于其他家庭成员来说,主要收入者的收入可以视为非劳动收入,而随着其他成员的失业,这一非劳动收入下降了,因此而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其他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供给增加。
所谓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其作用与附加工人效应正相反,在衰退时期,一些失业工人对于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非常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从而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
衰退时期工资率的下降导致闲暇的机会成本下降,结果导致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发生较大的作用.这两种效应对官方的失业率统计数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失望的工人效应超过附加的工人效应导致在衰退时期劳动力队伍收缩,这时,官方的失业率数字就低估了实际的失业情况。
而到了经济恢复时期,失望的工人效应就变成了受激励的工人效应,附加工人效应就变成了收缩的工人效应.前者占主导地位又会导致劳动力队伍超过正常速度地扩大,从而使得官方的失业率数字上升,导致对实际失业情况的高估.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就像决定一个家庭中谁在家庭中工作、谁外出工作的决策涉及丈夫和妻子的市场生产率和家庭生产率比较一样,一个人在决定在一生中何时将主要时间用于工作时,也同样涉及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人在市场生产率和家庭生产率之间的比较。
这里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当一个人得到工资报酬的能力高于家庭生产率的时候,倾向于从事更多的市场工作,相反,当获得工资报酬的能力比较低时,他们将从事家庭生产.比如,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可以发现这样-种规律:即20多岁时已婚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下降,30~50岁时又升。
人的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参与决策

18
在婚姻活动中,存在着掌握的对
方 信?息?不完全,或者是判断错误的
情况。因此,婚姻并不一定都是成
功的。这意味着结婚与参加市场性
劳动的状态十分相似。人们用各种
方法收集信息,但是、结婚仍然是
一种 高?风?险?的行为。婚后生活一旦
出现问题,就必须在心理上、财产
上支付很大的成本。这个成本越大,
规避婚姻风险的编辑人ppt越多。
u = g(x,l)
编辑ppt
12
用时间约束线,收支平衡线进行 制约,为使效用最大化求解 h、n、l、 q,便可导出最佳市场劳动时间、家 务劳动时间、余暇时间,以及消费 结构。
t = h+n+l
hw=pq
编辑ppt
13
三、婚姻的经济性决策
考察婚姻的经济意义就是比较 婚姻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当 然,在这里,收益与成本并不应 仅指能够用金钱衡量的东西,而 应包括一切能够影响效用水平的 内容。
第四章 人的生命周期中 的劳动参与率
编辑ppt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命周期的变化 第二节 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第三节 结婚育儿决策 第四节 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 第五节 退休决策
编辑ppt
2
第一节 生命周期的变化
生命周期是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
重要阶段,因此,也可以称为劳动力供给
的生命周期。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们参
编辑ppt
21
供需 给求 量量
O
需 求 量
C
供 给 B量
A
供
给
量
P
人口数量编的辑p决pt 定
P* 人口
22
西方学者注意到:存在着一种把 子女看作是提高父母的 ?效?用的耐久 消费品,与其他消费品相同,要对 拥有子女所能获得的收益和支付的 成本进行比较,并导出对子女的需 求函数的思考方式。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第二章1.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题(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2.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3.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者参与劳动的时间比率,随年龄的整张呈周期性变动的轨迹4.潜在劳动力资源:在所考察范围内全部人口所蕴藏的劳动能力的综合,而不论其有无就业意愿和就业资格5.现实劳动力资源:指蕴藏在所考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6.一级劳动力:指男性,他们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从而其参与率相对比较稳定,或者说对经济周期反映不灵敏7.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她们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有较灵敏的反映8.请解释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答:在工资率较低的时候,替代效应大,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正相关;当工资率超过某一点后,人们倾向于提供较少的劳动,而享受更多的闲暇,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为负相关关系9.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包括哪些?答:宏观经济状况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工资率差距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的深浅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制度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第三章1.内部劳动力市场:指组织内部劳动力在不同职位中的配置方式和规则2.劳动力市场均衡怎样实现?答:静态均衡:单一市场:愿意劳动力供给等于愿意劳动力需求。
多维市场:各个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基本相等。
动态均衡:工资率、劳动力供给与需三者的互动作用下实现的静态均衡3.请用劳动力需求的有关理论对现实中国较高的失业率进行解释答:4.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微观因素:企业生产规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利润量法定劳动时间的长短宏观因素:社会生产规模的大小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状况科学技术进步第四章1.劳动力市场(广义):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2.职业: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工作岗位与活动,通常要求劳动者有相应的专业技能3.劳动权:劳动者进行劳动从而取得劳动报酬或者其他合法收入的权利4.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有哪些?答:经济因素,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和使用成本非经济因素组织性要素,指工会、政府以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社会性要素,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习俗等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原则有哪些?答:公平竞争原则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保护儿童原则残疾人就业原则最低工资原则反垄断原则非歧视原则第五章1.劳动力流动: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工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徙和流动,它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的基本现象2.刘易斯模型:理念:线代工业部门只要保持一种高于农村工资率的收入水平,就可以从传统农业部门获得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具有完全弹性。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
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

对年轻人就业的担忧,他们认为,如果老年 人不退出岗位,在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年轻 人的工作机会将更少。 对企业来说,推迟退休年龄也是一把“双刃 剑”。
政策选择:
延迟退休年龄的原则: 渐进和公平
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往往采用渐进提高的方式来改革。 公平对女性和男性退休年龄和享受待遇
育儿与就业决策
中国育龄妇女生育年龄有逐渐后推的趋势.
中国父母选择生育孩子的数量减少.
总和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对中国女性劳动时间
的增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育儿与就业决策
1.子女的养育与父母就业,是通过时间与费用 的分配,由各个家庭自行做出决策. 2.数量决策:子女养育费用增加,教育的价格 上升,育儿消耗时间所对应的工资率上升,导 致育儿成本增加,因此,生育数量减少. 3.质量决策:时间费用一定,数量减少,必然质 量提高.人们在养育子女上耗费大量时间与金 钱,是希望提高其质量.
就学、就业决策
张彬
生命周期延长的影响
延长工作时间,推迟退休年龄
延长教育时间,推迟就业年龄
延长工作时间,推迟退休年龄
(一)背景
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当时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内的高级官员和全国各地最知名的专家齐 聚北京,把脉中国下一步的社会保障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在会上透露,由于老龄化加快,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在条件2010 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 3年将退休年龄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
(三)专家观点
推迟退休年龄是客观趋势 胡鞍钢 :建议将男女劳动者退休年龄均延 长到63岁或65岁,甚至更高年龄。 郑梓桢:我国已经迅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 会,预计再过10多年就会比较明显地显 现出劳动力供给下降的情况,因此考虑推 迟退休年龄确有必要。 彼得· 德鲁克:人们过去在65岁和现在79 岁的心智和体力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