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的鉴别诊断
鼻息肉

用药
患者需要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说明用药的 副作用。长期使用:高血压,水牛背,多毛, 糖尿,皮肤变薄;诱发或加重溃疡疾病等。 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能引起反跳现象, 要与家属合作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喷鼻剂喷鼻。
喷鼻剂的使用
1. 2.
3.
擤出鼻涕,可以再用生理性海水清洁鼻腔。 轻晃瓶身摇匀 保持自然头位,喷左侧鼻孔时,左手拿喷鼻 剂,喷头放进鼻孔,朝向左侧鼻腔外侧,右 侧同理。瓶身不要过度倾斜,保持基本竖直。 用鼻吸气的同时喷药。
治疗
激素治疗 (1)局部糖皮质激素,初发较小息肉或鼻息肉 手术前、手术后或伴明显变态反应因素者,可 用局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喷鼻,如布地 奈德或氟替卡松等。 (2)口服激素治疗:伴有变态反应或阿司匹林 耐受不良、哮喘等鼻息肉患者或鼻息肉术后, 可口服泼尼松,晨起空腹顿服,共10~14天, 常无需减量停药,配合皮质激素类喷鼻剂效果 更好。
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
3 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嘱患者做深呼吸或用听音乐、 看书、与患者交谈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必 要时适量应用止痛药物以缓解症状。
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
4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鼻腔填塞物有无 松动脱出,嘱患者若纱条脱出,切勿用手拉出,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患者出现阵发性喷嚏、 咳嗽时应指导其张口深呼吸,以免填塞物脱出 引起出血。
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常规检查,全面评价病人体质是否能 耐受拟进行的手术。手术前一日剪鼻毛,勿损 伤粘膜,以防伤口感染。术前禁饮食。术后去 枕平卧6小时,24小时勿下床活动。
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
2 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内禁饮食,6小时后进食高热量、 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食、半流食,以增加 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饮食宜温凉,避免过 热、过硬损伤粘膜引起伤口出血。
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录CONTENTS01解剖02内翻性乳头状瘤03鼻息肉04鉴别诊断PART.01 Anatomy副鼻窦开口额窦中鼻道前部筛漏斗筛窦前、中组:中鼻道后组:上鼻道蝶窦中鼻道蝶筛隐窝上颌窦中鼻道半月裂孔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中鼻甲、以及前组筛窦、额窦及上颌窦开口等一系列结构,是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通气引流的共同通道。
翼腭窝• 位于颞下窝内侧、眶尖后下方的狭小骨性间隙,由上颌窦后壁、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及颞下窝围成。
上部较宽广, 下部逐渐狭窄, 移行于翼腭管。
ü前壁:上颌窦的后壁。
ü后壁:蝶骨大翼前面的下部和翼突根部。
ü上壁:蝶骨体、蝶骨大翼和翼突基底部。
ü内壁:腭骨垂直板。
ü外壁开放。
矢状位前:眶下裂---眼眶后内:翼管---破裂孔后上:圆孔---颅中窝后下:腭鞘管---鼻咽内:蝶腭孔---鼻腔外:翼上颌裂---颞下窝下:翼腭管---腭大、小孔---口腔PART.02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ü鼻腔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0.5%~4.0%。
ü属于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实际上属于交界性肿瘤,有局部侵袭性。
可恶变或与癌并存,最常见为鳞癌。
ü好发于40 -70岁,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4倍。
ü有研究表明SNIP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有关。
ü多为单侧,肿瘤的生发中心多位于中鼻道鼻腔外侧壁及上颌窦,也可以位于筛窦。
ü手术彻底切除是目前治疗SNIP的最佳方法 。
ü有复发倾向,术后复发率约为15%~20%,术后复发多是切除不彻底、肿瘤残留所致。
•大体:呈乳头状或多发息肉样,呈灰白、灰红色或半透明,但多数呈现碎块状,有时呈桑葚状外形。
鼻息肉病症PPT演示课件

肺功能下降
长期支气管哮喘可能导致 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的 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听力下降或耳鸣
听力下降
鼻息肉可能导致咽鼓管功 能障碍,引发分泌性中耳 炎,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耳鸣
鼻息肉患者可能出现耳鸣 症状,表现为耳内有响声 或嗡嗡声,影响患者的睡 眠和情绪。
眩晕和平衡障碍
鼻息肉引起的分泌性中耳 炎可能导致内耳功能异常 ,引发眩晕和平衡障碍等 症状。
面部疼痛和压痛
鼻窦炎可引起面部疼痛,尤其在额部和上颌部,患者可能感到压痛 和胀痛。
嗅觉减退
鼻窦炎可能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
01
02
03
呼吸困难
鼻息肉可能引发支气管哮 喘,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 难、喘息等症状。
咳嗽和胸闷
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出现 咳嗽、胸闷等症状,尤其 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手术治疗
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鼻息肉根治术
在鼻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具有视野 清晰、操作准确、创伤小、恢复快等 优点。
对于复发或多发性鼻息肉患者,可考 虑行鼻息肉根治术,以降低复发率。
鼻窦开放术
对于伴有鼻窦炎的鼻息肉患者,可同 时行鼻窦开放术,以改善鼻窦通气和 引流。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照射鼻息肉组织,使其 凝固、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目 的。具有无创伤、恢复快等优点
。
冷冻治疗
利用低温冷冻技术使鼻息肉组织 坏死、脱落。适用于较小的鼻息
肉或术后残留的息肉组织。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采用中 药内服或外用治疗鼻息肉。可缓 解症状、缩小息肉体积,但疗程
较长且效果因人而异。
04
鼻息肉并发症及风险
鼻 息 肉

鼻息肉鼻息肉[概述] .概念鼻息肉是指鼻腔内的赘生物,其状如榴子或枣肉、荔枝肉,光滑柔软,.色浇半透明,带蒂可活动。
又有鼻痔、鼻瘾肉、鼻塞肉、?鼻息肉等称。
、鼻息肉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常为鼻渊和鼽嚏等的并发病,很少发生疼痛。
本病发生率较高,男女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人。
现多采用手术摘除。
[病因病机]鼻息肉常为鼻渊、鼽嚏的并发病,因鼻涕长期刺激,鼻窍肌膜肿胀,渐大下垂而形。
成,故其病因亦与鼻渊、鼽嚏有关。
一、肺气虚寒由于患者肺气素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易受风寒异气的侵袭,,肺气虚寒则鼻塞不利,津液停聚鼻窍,日久鼻窍肌膜肿胀而形成息肉.:、湿热郁滞由于湿热邪毒侵袭,肺经热盛,肺气不得宣畅,湿热邪浊壅结积聚.于鼻窍,日久形成息肉。
[临床诊断]症状:持续鼻塞.嗅觉下降.严重时张口呼吸,嗅觉消失,讲话时鼻音重,或脓涕多。
检查:鼻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淡白如荔枝肉样,触之质软无痛可活动的赘生物。
严重者鼻梁隆起如蛙状.鉴别诊断:鼻息肉应与鼻中、隔粘膜肥厚和中鼻甲肥大相鉴别。
鼻中隔粘膜肥厚和中鼻甲肥大表面颜色较红.基底较宽而不易活动,触诊时觉有较硬的基底而病人自觉疼痛。
[辨证论治]一、辨证1.肺气虚寒证侯:持续鼻塞,鼻流清涕,喷嚏多,易感冒,畏风寒。
.检查可见鼻息肉色淡,透:明度高,鼻窍肌膜色淡、湿润。
全身或见面色苍白.四肤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一弦细。
病机分析:肺气通于鼻,外合皮毛,若素体气虚,屡受风寒侵袭.则肺气不和而鼻为之不利,故持续鼻塞。
津液不行,壅塞鼻窍.故鼻流清涕。
邪结鼻窍致肌膜肿胀。
寒为阴邪,澄沏清冷,故鼻息肉色淡白、透明。
肺气虑寒,卫表不固,故患者常感冒,畏风寒。
喷嚏多,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虚寒之证。
2.湿热郁滞证候:持续鼻塞,脓涕多,鼻有臭味,检查见鼻腔有脓涕或引流.鼻息肉色淡红或。
暗浊.鼻粘膜暗红肿胀。
全身或见头晕头痛,腹胀便溏,舌质红.苔腻,脉滑略数。
病机分析:湿浊之邪聚于鼻窍,凝滞不散,致鼻窍肌膜肿胀渐成息肉.故持续鼻塞。
鼻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

鼻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鼻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鼻息肉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鼻息肉如何诊断鉴别,鼻息肉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鼻息肉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前鼻镜检查、头颅平片、鼻腔内镜检查*一、检查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的新生物,如新鲜荔枝状或去皮葡萄状或呈储水橡皮袋状。
触诊时柔软,可移动,不易出血,不感疼痛,根据上述典型发现,诊断较易。
后鼻孔息肉有时通过前鼻孔不易看到,检查时须先将鼻粘膜加以收缩,并行后鼻镜检查。
鼻内窥镜检查及X线鼻窦摄片,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以上是对于鼻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鼻息肉应该如何鉴别诊断,鼻息肉易混淆疾病。
*鼻息肉如何鉴别?:*一、鉴别鼻息肉多为双侧,如发现单侧有息肉样肿物,应注意下述疾病:1、上颌窦后息孔息肉多见于青少年。
前鼻镜或鼻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
后鼻镜可见息肉位于后鼻孔,大者可突入鼻咽腔甚至口咽部。
2、鼻中隔出血性息肉多见于青年人。
肿物多发生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患者常有鼻衄史。
一般认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残留所致。
3、内翻性乳头状瘤常有鼻衄或血涕史。
肿瘤呈红色或灰红色,表面不光滑。
体积小者酷似息肉,但息肉摘除时出血较多。
触查时也易出血。
最后诊断须行病理检查。
4、鼻内恶性肿瘤肿物暗红,触之易出血,表面不平,鼻气息臭味明显,病人多在中年以上。
5、鼻内脑膜脑膨出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
鼻塞不甚明显,病史长且进展慢。
多见于少年儿童。
6、其他少见的颅内肿物突入鼻腔如脊索瘤、神经母细胞瘤、脑垂体瘤等。
此外,老年患者如有多次鼻息肉手术史,应注意有否恶性变的可能,尤其术中出血较多者。
鼻息肉患者的X线片多显示筛窦呈均匀一致的云雾样混浊。
上颌窦粘膜增厚且有时可见小半圆形阴影,提示窦腔有粘膜息肉。
X线片上述特点是增生性鼻窦炎的表现,如继发感染,则显示为化脓性鼻窦炎的征象。
鼻息肉的症状和前兆

鼻息肉的症状和前兆鼻息肉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粘液性息肉、出血、呼吸不畅、头晕、纤维性息肉、流鼻涕、出现持续性鼻塞以及大鼻子是最鼻息肉典型的症状,而一般出现鼻塞、嗅觉减退或缺失、听力下降、蛙形鼻很可能就是鼻息肉的前兆,所以人们需要多多关注相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病症。
★一、鼻息肉的七个典型症状1、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2、出血: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3、呼吸不畅、头晕: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鼻息肉会继续增长,使鼻塞明显加重,可引起头痛或头昏,嗅觉减退以致缺失。
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可引起听力下降,还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4、纤维性息肉: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5、流鼻涕:鼻息肉初期,患者会感觉鼻腔中有许多鼻涕,多为浆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
患者很少打喷嚏,但若鼻粘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也会打喷嚏。
6、出现持续性鼻塞,鼻息肉患者会出现长时间的鼻塞,而起鼻塞的原因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而引起,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患者因鼻塞还会引发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
7、鼻息肉挤压周围的组织,可出现大鼻子的现象。
★二、鼻息肉前兆鼻塞:鼻塞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变为持续性鼻塞,夜晚出现张口呼吸;打喷嚏、流清涕:当鼻粘膜有变态性炎症时,可出现喷嚏清涕等症状;嗅觉减退或缺失:息肉阻塞鼻孔、引发鼻塞,导致嗅觉减退甚至消失;听力下降: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或突入鼻咽部,可致听力下降等症状;头昏、头痛:较大的息肉使鼻窦受累,鼻塞加重同时可引起头昏或头痛;“蛙形鼻”:长期巨大的息肉导致鼻梁增宽扁平,两侧鼻背隆起,诱发“蛙形鼻”。
耳鼻咽喉科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慢性肥厚性鼻炎1、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呈间歇性、交替性,双下鼻甲肥大,弹性可,麻黄素收缩效果明显,所以排除。
2、萎缩性鼻炎:鼻塞呈持续性,嗅觉丧失,易鼻出血,专科检查见:鼻腔内大量脓痂阻塞或鼻粘膜萎缩,脓痂时可有臭味,故可排除。
3、慢性鼻窦炎:多有脓性涕,查体见双侧中鼻道有黄色脓性涕,伴头疼,头疼与鼻部症状相关,鼻塞加重,头疼加重。
该患无上述症状。
鼻中隔偏曲:1、鼻中隔血肿:患者多有外伤及手术病史,一般病史较短,隆起部位有波动感。
2、鼻中隔粘膜肥厚:鼻中隔局部隆起,隆起部触之较软,不易出血,表面光滑。
3、鼻中隔肿瘤: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隆起,表面不平,触之易出血,质脆。
鼻息肉、鼻窦肿物1、内翻性乳头状瘤:多发生一侧,手术易出血,有恶变倾向,病理可诊断。
2、鼻咽纤维血管瘤:多发于男性,易出血,有鼻出血史多在鼻腔后部及鼻咽部,影象学检查可诊断。
3、鼻腔恶性肿瘤:单侧鼻塞,少量鼻出血伴有脓臭味,外鼻变形,面部麻木,有剧烈头痛,病理诊断可确诊。
4、脑膜-脑膨出:多位于鼻腔顶部,色灰白,光滑,质软,可CT、MRI确诊。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1、中耳癌:好发于中年以上病人,耳内有血性分泌物伴耳痛可出现张口困难,外耳道及鼓室内有新生物,触之易出血,影象学检查骨质破坏,病理检查可确诊。
2、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多有结核病史,起病隐袭,耳内脓液稀薄,鼓膜穿孔为紧张部中央性或边缘性,有时见苍白肉芽,听力损失明显,肉芽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泌物涂片、培养可确诊。
3、慢性外耳道炎:以耳痛、耳痒为主要症状,流脓一般无臭味,听力下降不明显,偶可伴耳鸣情况,局部检查见外耳道皮肤肿胀,表面粗糙,鼓膜无穿孔。
CT无乳突炎情况。
咽扁桃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1、鼻咽纤维血管瘤:多发于男性,易出血,有鼻出血史多在鼻腔后部及鼻咽部,影象学检查可诊断。
2、慢性肥厚性鼻炎:也有鼻塞症状,但鼻腔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厚,麻黄素收缩不明显故可诊断。
鼻息肉病理报告

鼻息肉病理报告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鼻黏膜的肥厚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和息肉样变。
对于患有鼻息肉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通常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便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鼻息肉病理报告。
1、标本取材:在进行病理检查之前,医生需要首先收集鼻息肉的标本。
对于未切除的鼻息肉,医生可以采用镜下取材的方式,利用镊子或钳子取下部分组织进行检查。
而对于已经切除的鼻息肉,则需要在手术中及时取样。
总体而言,病理检查的结果准确性与取样的质量息息相关,标本取材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病理判断和诊断。
2、病理描述:鼻息肉病理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病理描述。
医生需要分析切除的标本的组织结构和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特征,给出精准的病理诊断。
病理报告常用的术语包括:肉芽组织、炎性渗出、上皮细胞增生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描述病变的部位、程度和分布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
3、病理诊断: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医生需要做出鼻息肉的病理诊断。
一般而言,病理诊断涉及到组织学分类和病变的性质描述。
其中最常见的鼻息肉病理诊断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纤维腺瘤、上皮样息肉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鼻息肉,医生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病理评级:病理评级是鼻息肉病理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病变的程度进行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目前常用的鼻息肉评级系统包括:Lund–Kennedy评分法、Kawasaki评分法、Stammberger评分法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根据病理评级来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病情发展趋势。
5、病理建议:病理报告的最后部分通常是病理建议。
针对于具体的患者情况,医生可以给出不同的建议,包括手术、药物治疗、鼻腔冲洗等。
此外,病理建议还包括患者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等,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鼻息肉病理报告是诊断和治疗鼻息肉的重要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息肉的鉴别诊断
……
鼻息肉多为双侧,如发现单侧有息肉样肿物,应注意下述疾病: 1.上颌窦后息孔息肉多见于青少年。
前鼻镜或鼻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
后鼻镜可见息肉位于后鼻孔,大者可突入鼻咽腔甚至口咽部。
2.鼻中隔出血性息肉多见于青年人。
肿物多发生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患者常有鼻衄史。
一般认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残留所致。
3.内翻性乳头状瘤常有鼻衄或血涕史。
肿瘤呈红色或灰红色,表面不光滑。
体积小者酷似息肉,但息肉摘除时出血较多。
触查时也易出血。
最后诊断须行病理检查。
4.鼻内恶性肿瘤肿物暗红,触之易出血,表面不平,鼻气息臭味明显,病人多在中年以上。
5.鼻内脑膜脑膨出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
鼻塞不甚明显,病史长且进展慢。
多见于少年儿童。
6.其他少见的颅内肿物突入鼻腔如脊索瘤、神经母细胞瘤、脑垂体瘤等。
此外,老年患者如有多次鼻息肉手术史,应注意有否恶性变的可能,尤其术中出血较多者。
鼻息肉患者的X线片多显示筛窦呈均匀一致的云雾样混浊。
上颌
窦粘膜增厚且有时可见小半圆形阴影,提示窦腔有粘膜息肉。
X 线片上述特点是增生性鼻窦炎的表现,如继发感染,则显示为化脓性鼻窦炎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