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原名叫什么
古代四大才子

古代四大才子四大才子是指明朝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
1.四大才子-唐伯虎唐伯虎(1470~1523年)享年54岁,是书画家、文学家,苏州人。
画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文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2.四大才子-祝枝山祝允明(1460-1526年)享年67岁,是明代书法家,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
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
书法: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
(另两人为文征明、王宠)。
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
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3.四大才子-文徵明文徵明(1470~1559年),“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
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
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
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
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
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文征明简介

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
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
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启蒙老师。
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征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
在文征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征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征明一身。
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原名叫什么

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原名叫什么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那么文征明原名叫什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文征明原名叫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征明,又作文徵明,原名为壁,一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而改字为征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人,明代非常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生于1470年,家世武弁,从他的祖父开始以文显,他的父亲文林在1472年中进士,后任永嘉知县。
文征明少时便享有才名,但是在科举上却颇为坎坷,自1495年到1522年期间,他十次应举均落第。
1523年,文征明五十四岁,得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了吏部的考核后被授为翰林院待诏。
此时的文征明书画已负盛名,因此在翰林院中遭到嫉妒与排挤,四年后辞归出京,回苏州定居,不再求仕进,而潜心诗文书画。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求其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
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在书画上的造诣非常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全才,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沈周一同开创了“吴派”。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
文征明主要作品有《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文征明书画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
文徵明读音

文徵明读音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名字读音文徵明[wénzhēngmíng],祝允明[zhùyǔnmíng],徐祯卿[xúzhēnqīng],唐寅[tángyín]。
1、文徵明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
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
留有《甫田集》。
2、祝允明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朱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
他19岁就中了秀才,考了五次乡试。
明朝弘治五年(1492年)才中得,考了七科。
就连他的儿子朱序也是前科状元,于是朱允明放弃了科举的念头,选择了做官。
郑德九年(1514年)任广东兴宁县令,嘉靖元年(1522年)调任应天(今南靖)府将军服刑,不久即被召病回国。
3、徐祯卿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
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号衡山居士,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衡山居士文征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征明,又作文徵明,原名为壁,一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而改字为征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人,明代非常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生于1470年,家世武弁,从他的祖父开始以文显,他的父亲文林在1472年中进士,后任永嘉知县。
文征明少时便享有才名,但是在科举上却颇为坎坷,自1495年到1522年期间,他十次应举均落第。
1523年,文征明五十四岁,得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了吏部的考核后被授为翰林院待诏。
此时的文征明书画已负盛名,因此在翰林院中遭到嫉妒与排挤,四年后辞归出京,回苏州定居,不再求仕进,而潜心诗文书画。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求其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
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在书画上的造诣非常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全才,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沈周一同开创了“吴派”。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
文征明主要作品有《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衡山居士文征明的书画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
四大才子是哪四大才子

四大才子是哪四大才子
“四大才子”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
祝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
文征徵明擅长诗文书画。
徐祯卿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唐寅,字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人。
一般认为江南四大才子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但民间流传的却常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周文宾。
唐、祝、文、徐四位才子,历史上确有其人,可是史书中却没有关于周文宾的记载。
据说是因为徐祯卿最后进朝为官,官做得还不小,人长得又奇丑无比,不符合传统的自命清高、淡泊名利的文人雅士形象,于是后来人虚构了一个俊雅博学的周文宾来顶替。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四绝全才”文徵明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四绝全才”文徵明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文徵明画像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
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徵明晚年辞官返乡之后,全身心致力于诗文书画达30余年。
当时人说他的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四绝全才”。
他的画,师从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并青出于蓝。
在沈周去世后,撑起整个画派达四五十年。
他培养的艺术才俊,影响波及明清两代。
他少时读书,字写得太丑,被老师列为三等。
一气之下,每天坚持练习写《千字文》,一天写十遍,一段时间后,书法大进,大家刮目相看。
他的苦守和坚毅,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直到80多岁时,他还能写出一手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终其一生,他把小楷写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被称为“明朝第一”。
他的诗,写得极有韵味,像他的个性一样平静淡然,却又余韵悠长。
比如这首《饮酒》,写出了他归隐后的心态: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
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
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 字徵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 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 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 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 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 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 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 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 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 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 《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 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 的自家风貌。
• 文徵明有一个爱他、知他的父亲。当别人 以为他弱智时,父亲不以为然,“儿幸晚 成,无害也。”一切竟被文林不幸言中, 在接下来的北京会试中,唐寅牵涉科场弊 案,黯然返乡,命运从此跌入谷底。而文 徵明虽然科举不第,经过刻苦努力,却成 为吴门画派的主将和旗手。并以其漫长的 一生,成为影响文人画未来发展的重要人 物。一个天赋平平的孩子,通过后天的勤 学苦修,终于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
欣赏
• 公元1470年,大明成化六年,文徵明出生 在苏州府长洲县的一户官宦人家。他原名 文壁,字征明。后 “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在父亲文林 的安排下,文徵明师从吴宽学习古文。吴 宽是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会试、廷 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作为同科进士 的父亲文林,让文徵明拜吴宽为师,是希 望他能够在科场上有所作为。然而,文徵 明前后参加不下十次科举考试,竟然全部 失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原名叫什么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那么文征明原名叫什么?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文征明原名叫什么,
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征明的资料
文征明,又作文徵明,原名为壁,一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而改字为征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人,明代非常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生于1470年,家世武弁,从他的祖父开始以
文显,他的父亲文林在1472年中进士,后任永嘉知县。
文征
明少时便享有才名,但是在科举上却颇为坎坷,自1495年到1522年期间,他十次应举均落第。
1523年,文征明五十四岁,得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了吏部的考核后被授为翰林院待诏。
此时的文征明书画已负盛名,因此在翰林院中遭到嫉妒与排挤,四年后辞归出京,回苏州定居,不再求仕进,而潜心诗文书画。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求其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
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在书画上的造诣非常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全才,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沈周一同开创了“吴派”。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
文征明主要作品有《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文征明书画
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
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
他画中的瀑布、黑枪树枝、断崖、连峰、谷涧等都能表现出一种生气勃勃,一种自然的律动。
文征明是一个完全隐藏技巧而作画的文人画家,文征明书画中的光芒更是无法形容的。
文征明书画还具有一定的安定感,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他自己的形式强调着安定感的重要性。
文征明的书画作品有很多都已经流传下来,他的创作风格也成为了现代艺术创作非常宝贵的经验。
文征明真迹
书画作品如果保存得好,可以历经千年岁月,如果保存不当,那么几十年也可能破损不堪。
文征明是六百多年前的一位著名才子,其书画造诣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他的书画作品都留存于世没有遗失的话,那么也是可以保存至今的。
不过,现在能找到的文征明真迹是很有限的,也许还有一些存在于民间,但大部分应该都已经遗失,真的是非常遗憾。
不过,正因为文征明的真迹非常有限,所以其价值也比过去要高了很多倍。
在明代时,他的作品便已经是很昂贵的,
有人甚至愿意以千金购买,而且也未必买得到。
而在古典书画如此珍贵的今天,文征明真迹更是珍贵异常,在各项拍卖活动中,基本都是以数千万元成交。
在下落明确的文征明真迹当中,很多都是保存于博物馆,还有一些则是被私人收藏。
比如,醉翁亭记这件作品,如今只能在故宫博物馆观赏到,而且是海峡之外的台湾;还有过
庭复语十节卷这件作品,也是存于台湾,那里还有不少文征明真迹,都是当年被国民党一起带走的,虽然没有流入海外,但很多国内人士是无法一窥其真容的。
在北京,也可以观赏到文征明真迹,比如归去来兮辞这件作品。
在创作该作品时,文征明已经八十高龄,书法已经是相当纯熟了,而且心境也达到了最高境界,这幅作品很能展现其当时的心态,所以也是很杰出的书法精品。
还有草堂十志,也存放于北京,同样是精品级书法作品。
总之,文征明真迹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能够观赏一次便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