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取得嘧啶胺类杀菌剂开发重大突破

合集下载

防治葡萄灰霉病特效药剂--和瑞介绍孟繁佳

防治葡萄灰霉病特效药剂--和瑞介绍孟繁佳
多使用2次。 • 一种作物在一季内施药处理灰霉病7次或超过7次时,嘧啶胺类的产品
最多使用3次。 • 对特殊的作物和个别产品,请根据厂家的推荐使用。
13
产品特点回顾
1)兼具长效的保护和治疗活性 2)具有内吸性 3)可防治多种病害,对灰霉病和斑点落叶病效 果最佳 4)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与其他已知杀菌剂无 交互抗性,非常适用于病害综合治理和防治已对 常用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
9
先进的剂型-水分散粒剂
• 干燥,坚硬和耐压 • 高浓缩 • 无刺激性异味 • 无腐蚀性 • 不含溶剂 • 不可冻 • 不可燃
水分散粒剂 – 一种对使用者和环境更安全的现代剂型
10
可分散粒剂的水溶性
极佳的水溶性
11
具有非常好的环境相容性
❖ 空气中:无远距离传播
❖土壤中:无累积, 也不会移动至地下水中
扑海因1000倍液
灰霉病初发期使用,花盛期前后,果实成 熟期各用一次,共三次,每次间隔8天
灰霉病初发期使用,共两次,每次间隔8天
18
防治葡萄灰霉病(江苏,2007年)
空白对照 灰霉病发病严重
和瑞1000倍液 果穗健康
19
草莓灰霉病
低温、高湿是草莓灰霉病流行的主导因 素;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 旺、室内光照不足、土壤排水不良等, 均适于病害发生。果实着色初期至中期 抗20 病力最弱,最容易感病。
具有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分布于叶片中
挥发
光解
吸收
高温下代谢速度加快 冲刷
低温下叶片中的活性成分
非常稳定
气相吸收 传导
4 代谢物无生物学活性
不同气候条件下和瑞的吸收、传导和分布
温暖的气候条件下 :(疾病快速发展)

小麦田阔叶杂草的克星——双氟磺草胺

小麦田阔叶杂草的克星——双氟磺草胺
防除杂草 :猪殃殃 、播 娘蒿、荠菜、繁缕等 阔叶杂草 ;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 施药时期及方法 :杂草 3 - 6叶期 。骠马在杂草 2叶期至第 2节出现均可施药,但 以分蘖 中期施药 效果好 , 用 药量随防除杂草种类而异 ,以看麦娘 为主 时,亩用 6 . 9 % E C 4 0 — 5 0毫升 ,以野燕麦 为主 时,亩用 5 0 — 6 0 毫升 。 土壤湿 度大时用药量酌减 。 链 接:
0 I 晨化市塄l o@0农 化 行 业 资 深 媒 体 3 4 / 7 0 6
瞄 技 与 产 品 j 0 A 晨化市蜴 0 @ 0
冬小麦 田含双氟磺草胺 除草剂的施药时期及方法 : 1 )5 8 克 /升双氟 ・ 唑嘧胺 S C+ 5 0 % 异丙隆 WP 施药量 ( 商品量 /亩 ) :1 0 毫升 + 1 5 0克兑水 3 0 — 4 O升 /亩 ,茎叶喷雾
J o u r n a l O f 埸 } j 科 技 与 产 品
小麦 田阔叶杂草的克星 双氟磺 草胺
双氟磺草胺 是 由美 国陶氏农业 科学公司开发 的三 唑并嘧啶磺酰胺类 除草剂 。2 O 世纪 8 0 年代美 国陶 氏农 业科学公 司首次报道 了嘧啶酰胺类 除草剂,其后成功开发 了多个 以三 唑并嘧啶磺酰胺 为母体化合物的高效除
双氟磺草胺 因其特殊 作用 机理,具有高效 、低毒 、高选择性等优 点,符合 我国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 友好的农药发展方向。因此,双氟磺草胺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 景。 使用方法 : ,
1 )4 5 9克 / 升双氟 ・ 滴辛酯 S C( 2 , 4 一滴异辛酯 4 5 3克 / 升 、双氟磺草胺 6克 /升 )
法 比拟 的。用 于小麦 田防除阔叶杂草 。进 口 5 %双氟磺 草胺 S C ,商 品名 普瑞 麦 。双氟磺草胺 杀草谱广 ,可 防

嘧啶

嘧啶

嘧啶胺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系别: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学院2010年 4月嘧啶胺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摘要:嘧啶胺类杀菌剂是嘧啶胺类化合物的一种。

嘧啶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及农药合成中,本文对嘧啶胺类杀菌剂在医药和及农药上的应用做了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嘧啶,杀菌剂Abstract: pyrimidine amine fungicides is a pyrimidine amines. Pyrimidine amines are a class with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itrogen heterocyclic compounds, in vivo physiological role of a very important and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and pesticide synthesis, this paper pyrimidine amine fungicides and pesticides in medicine and The application is briefly described.Key words: pyrimidine, fungicides第一章概述1.1杀菌剂的起源早期的杀菌剂都是无机化合物,其中如硫磺粉和铜制剂(见波尔多液)至今仍在使用。

1914年德国的I.里姆首先利用有机汞化合物防治小麦黑穗病,标志着有机杀菌剂发展的开端。

1934年美国的W.H.蒂斯代尔等发现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杀菌性质,此后有机杀菌剂开始迅速发展。

在40~50年代开发的有三个主要系列的有机硫杀菌剂:福美类、代森类(如代森锌)和三氯甲硫基二甲羧酰亚胺类,此外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砷杀菌剂也有发展。

这些杀菌剂大多是保护剂,应用上有局限性。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全球有超过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笔者近日对小麦田除草剂颇为感兴趣,陆续介绍了多款小麦田除草剂的老将。

尽管新的药剂诸如唑啉草酯在不断面世,但是在考虑到防除一些麦田特殊杂草、新药剂靶标单一需要作用机理独特&不易产生抗性的产品进行混配、达到禾阔双除的效果、降低田间使用成本等的现状,一些老面孔仍然是麦田除草的主力军,还在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介绍的这款产品是麦田阔叶杂草的克星,最常用的混配制剂,极耐低温,对小麦高度安全,而且经济实惠。

这个除草剂就是双氟磺草胺。

双氟磺草胺是美国陶氏益农继唑嘧磺草胺、磺草唑胺、双氯磺草胺与氯酯磺草胺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成功的第五个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

于1998-1999年间被报道,主要用于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对猪殃殃、麦家公、泽漆、繁缕、打碗花、苘麻、萹蓄等杂草有很好的防效。

自2000年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是陶氏益农的销售增长点之一,这些年成长性一直比较好。

简介双氟磺草胺,英文通用名为Florasulam,化学名称:2',6'-二氟-5-甲氧基-8-氟[1,2,4]三唑[1,5-c]嘧啶-2-磺酰苯胺,CAS号:145701-23-1,分子式:C12H8F3N5O3S,结构式如图1。

图1 双氟磺草胺结构式作用机理双氟磺草胺属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典型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

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乙酰乳酸合成酶,阻碍侧链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使细胞分裂被抑制,杂草正常生长受到破坏而造成杂草死亡。

双氟磺草胺具有内吸传导性,能被植物叶片和根吸收,传导至杂草全株,在分生组织内积累而使植株死亡。

因而杀草彻底,不会复发。

应用双氟磺草胺主要用于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防除阔叶杂草,包括播娘蒿、荠菜、野油菜、猪殃殃、繁缕、牛繁缕、大巢菜、稻槎菜、黄鹌菜、麦家公等难防杂草,并对麦田中难防除的泽漆(大戟科)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

杀菌剂开发与生产前景看好

杀菌剂开发与生产前景看好

度 下 降 ,而近 几 年 杀 菌剂 新 产 品市 场 导人 表 现 十 分 强 菌 剂 B t oi (2 5克 /升 i p rzm+175克 / ma 6 . s y aa o 8.
9个 ,超 过 5 %,其 中 三 个 为 酰 胺 类 化 合 物 、三 个 为 另 外 处 于 后 研 发 阶 段 离 上 市 还 有 一 段 时 间 的产 品 有 0
“ 十二五”期间到期 ;五是 “ 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
拜 耳作物 科学 ,近 年来 推 出的 F u p a 杀菌 剂 , 加大 鼓 励 科 技创 新 ,拥 有 自主知 识 产 权 的杀 菌剂 品种 lo y m
是 一 种 独 特 的 琥 珀 酸 脱 氢 酶 抑 制 剂 (DI ,应 用 于 将 不断 被 开 发 并投 入 市 场 ;六是 转 基 因作 物 种植 面 积 S )
新 品开 发 逆 市增 加 从某 种 程度 说 明 了全 球杀 菌 剂 同 时在 不 断研 发 新 型 杀菌 剂 ,能 用 于广 谱 病 害 的 防控
生 产 与 应用 前 景 良好 ;据 相 关资 料 报道 近 年 来美 国杀 并帮 助保 护 农 作 物质 量 ,预 计 在 2 1- 0 2年投 放市 0 2 1 1
减 缓 ,其 中除草 剂 下 降速 度 明显 ,杀 虫剂 也 有 一 定 幅 呼 吸抑 制 剂 ,主要 用 于谷 类 作 物 杀菌 ,同 时对 复方 杀 劲 。20 全球 公开 的新 农 药 品种 共 l ,杀菌 剂 占 升 嘧菌 环 胺 ) 进 行 登 记 ,计 划 2 1 年 推 广 此产 品 。 09年 7个 01
纷 加快 杀菌 剂新 品种 的开 发与 应用 。
中 国农 大 开 发 的 丁 吡 吗 啉 (yi r h 对 霜 霉 病 和 晚 p rmop )

SDHI类杀菌剂

SDHI类杀菌剂

年增长率为2.7%;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均将有所增长,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6%、2.4%、3.4%。

其中,杀菌剂的增长最快。

转基因作物也将处于增长的态势中,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5%。

2 国内外农药创制现状新农药创制依然是一个艰难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一个不菲的数据。

先正达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市一个新农药平均耗时9年,筛选14万个化合物,总投资2.60亿美元;巴斯夫的统计数据表明,成功上市一个新化合物,平均要筛选14万个化合物,耗时10年,需资2.00亿欧元。

而Phillips McDougall公司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新农药的研发成本进一步增至2.86亿美元,平均要筛选16万个化合物,历时11.3年。

总之,新农药的创制难度越来越大。

尤其是到了后期的毒理学试验阶段,会淘汰掉相当多的前期筛选的化合物。

刘教授将新农药创制分成了6个层次:①从已知化合物和已知中间体出发的新用途创新;②专利范围内化合物的选择性发明(me too或me better);③专利范围外化合物的创制??me too;④专利范围外化合物的创制??me better;⑤全新结构化合物的创制??me first/first in class;⑥全新作用机理化合物的创制??first in class。

他认为,国内的农药创制虽其他层次也有涉及,但大多处于第2层次;而跨国公司往往做专利范围外的化合物创制、全新结构和全新作用机理的化合物创制,从而难度很大。

总之,创制一个新化合物,投资越来越大,当然性价比和市场也会更好。

这也许就是新农药创制的魅力所在。

目前我国创制的农药品种约为50个,其中,杀菌剂20个,杀虫杀螨剂17个,除草剂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4个,抗病毒剂1个。

创制队伍不仅包括科研院校,还有“术有专攻”的农药公司,如沈阳化工研究院、南开大学、湖南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江苏扬农等。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2006-12-13?世界需要粮食,农业需要农药。

要保证农作物的增产丰收,除杀虫、除草、灭鼠外,对病害的防治也是重要手段。

杀菌剂与杀虫剂和除草剂相比,其市场额和品种相对较少,并且杀菌剂市场波动较大。

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仍取得很大进展,如三唑类、酰胺类、嘧啶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

现将近20年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介绍如下:一、开发进展及特点1. 三唑类自1973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具有手性碳的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

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这类杀菌剂已有约40个品种商品化,其中近年来开发的品种有7个。

近期开发的化合物特点是除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活性外,对网斑病、灰霉病、眼纹病等多种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持效期长。

另一特点是与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较大,且大多含氟。

环氧菌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为75~125g/hm2。

氟喹唑主要用于防治由担子菌钢、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可有效地防治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如苹果黑病和苹果白粉病,对白粉病菌、链核盘菌、尾孢霉属、茎点霉属、壳针孢属、埋核盘菌属、柄锈菌属、驼孢锈菌属和核盘菌属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剂量为100~400g/hm2。

意大利Isagro 公司开发的氟醚唑属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广谱活性,持效期长达4~6周,使用剂量低,通常为25~100g/hm2。

硅氟唑是由日本三共化学公司开发的含硅、含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广的杀菌谱,其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及众多不完全菌类均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使用剂量为50~100g/hm2,商品名为Mongazit、Patchikoron、Sanlit。

嘧霉胺杀菌剂防治作物哪些病害

嘧霉胺杀菌剂防治作物哪些病害

嘧霉胺杀菌剂防治作物哪些病害
嘧霉胺为传统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

为当前传统药物中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枯萎病活性较高的杀菌剂。

其作用机理独特,是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

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强效,主要抑制灰葡萄孢霉的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在一定的用药时间内对灰葡萄孢霉的孢子萌芽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尤其是加入卤族特效渗透剂后,可增加在叶片和果实附着时间和渗透速度,有利于吸收,使药效更快、更稳定,目前国内合成成功的有41%聚砹?嘧霉胺。

此外嘧霉胺对温度不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施用不影响药效。

防治对象
嘧霉胺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是防治灰霉病、枯萎病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可迅速传到植物体内各部位,有效抑制病原菌侵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彻底杀死病菌。

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而且在低温下使用,仍有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用于防治黄瓜、番茄、葡萄、草莓、豌豆、韭菜、等作物灰霉病、枯萎病以及果树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等。

防治黄瓜番茄等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初期,每亩用40%嘧霉胺25-95g,兑水800-1200倍,亩用水量30-75kg,植株大,高药量高水量;植株小,低药量低水量,每隔7-10天用一次,共用2-3次。

一个生长季节防治需用药4次以上,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
抗性。

露地菜用药应选早晚风小、低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 加工 工 艺 为 1 . 2 a r m 锆珠 质 量为 药 剂质 量 的 1 . 5
热 贮稳 定性
合 格
冷 贮稳 定性 倾倒 性 热 贮分解 率 / %
黏度 ( 6 r / mi n ) / ( mP a 、 s 1
p H值
合 格 优 0 . 9 ( 0 I t 唑) 、 1 . 3 ( 戊 唑醇 )
项目 指标
确定 3 8 %I I  ̄ 唑醚 菌酯 . 戊 唑 醇悬 浮 剂 的最 佳 配方 为 7 %吡 唑 醚 菌 酯 原 药 、 3 1 %戊 唑 醇 原 药 、 2 %5 0 0 L Q、 3 %E 5 0 0、 1 %I P 、 0 . 1 2 %黄 原 胶 、 0 . 6 %硅 酸镁 铝 、 0 . 6 %
技术 其实质就是利用有机中间体 可进行多种有机 化学反应 的特性 . 从化 学的角度 出发 . 把新 药先导 发现的复杂过程简单化 与其他创 制理论或方法相 比, 在时 间、 投资 、 效率等多方面均得到 了优化与改 善. 随之成功率也 大大提高 . 该 新农药创 新策略不 仅仅适宜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 更可发 明具有 自主 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嘧啶胺类化合 物有可 能是继三 唑类杀 菌剂 、
甲氧基 丙烯酸酯类杀 菌剂 、酰胺类 杀菌剂 ( S D HI ) 之后 又一重要 的杀菌剂类别 . 未来 3 — 5年市场将 会
刘长令团队在嘧啶胺类 化合物的研发过程
中. 一共经历 了三次迭代升级
第一代 f 含六类 小结 构1 : 生 物活性好 , 合 成难 度大 、 成本 高 , 且 高毒 ( 毒性 比食 盐 的毒 性 高 5 0 0 倍) 跟 国外各大公 司研制的多种结构一样 , 部属于 第一代
验证这类化合物 的表现 ( 摘 自《 世 界农化 网》 )
f 上接 第 1 8页1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 - ・ - - - 一 ・ 一 一 - 一 一 ・ - _ - - … - - 一 一 - 一 一 - _ - - _ ・ - - _ - _ ・ _ - - - ・ _ _ _ 性 能指 标检 测结 果 见表 4 。 表4 3 8 % ̄ t g 唑醚菌酯 . 戊唑 醇悬浮剂的质 量性 能指标
白炭 黑 、 4 %乙二 醇 、 0 . 2 %N泡 剂 1 4 0 4 、 0 . 2 %柠 檬 酸 ,
外观 分散性
中粒 径/ I . 4 8
蒸馏水 补 足 1 0 0 % 该配方 经 冷 、 热贮 后 , 稳定 性 、 倾 倒性均合格 . 中粒 径 在 1 . 5 I x m左右 . 符 合悬 浮 剂 的 粒径 要求 ( 0 . 5 ~ 5 I x m) , 粒 子分 布 集 中 , 各 项 指标 均 合
5 3 0  ̄ 5 6 ( )
6 . 8 ~ 7 . 4
倍. 研 磨 时问 为 2 h
3 8 %p g 唑醚菌酯 . 戊唑醇复配悬浮剂配方选择合 理, 实验方法可行 , 设备投资少, 以水为基质 , 不使用 有机溶剂 . 降低 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 该悬浮剂使用 吡唑醚菌 酯原药 和戊 唑醇原药进 行复配 . 有效提 高 了 防效 , 延缓 病 菌产生 抗药 性 . 降低用 药成 本且 水悬 浮 剂 以水为 基质 , 无易燃 易爆危 险 . 贮存 和运输安全 . 具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该悬浮剂 的增效机理 、 在 田问 药效是否增效等问题 . 仍需进一步研究
1 9 9 7 年日 本分别有 一杀螨剂 嘧螨 醚 ( 毒性 比食 盐 的毒性高 2 0 多倍 ) 和一杀菌剂氟嘧菌胺 性 比食 盐 的毒性 高 5 倍) 产业 化 ( 因为毒性高 , 成本高 , 应 用受到一定 限制 ) 2 0 0 1 年还有一杀虫剂报 道 , 但 到目 前也没有产业化 其后 因为化合物毒性太高的 原 因. 研究一直没有进一步的突破
“ 中间体衍生化 方法 ” 得到 嘧啶胺类化合物 . 完全 符 合各大研 发公司的期望和产业发 展的方 向 : 毒 性
低、 结构新颖, 性能好, 性价比高。
嘧啶胺类杀菌剂对霜霉病 . 白粉病等防治有显 著效果.涉及到全世界霜霉病相关的 1 5 亿美元市 场. 白粉病相关的 2 0 亿 美元市场 . 商业前景非常好 。 嘧啶胺类化合物早在 1 9 6 8 年就有报道 . 世界 各大农药公 司 ( 包括先正达 、陶氏 、 拜耳 、 杜邦 、 B A S F以及 日 本 多家公 司 ) 都有研 究 . 前后 持续研
指导. 我们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开发出第三代化合 物 ” 刘长令教授告诉 A g r o P a g e s 世界农化 网。
“ 中间体 衍生化 方法 ”是刘长 令 团队在 多年 的开发实践 过程 中总结 出的一套 高效创制农 药 的
究了近 5 O 年 ( 2 0 1 5 年仍有专利公开) 1 9 9 5 年和
伊 日承 j
近 日. 沈 阳中化农药化工研究有 限公 司 刘长
行 业 经 纬
第二代 ( 含 四类小结构 ) : 生物活性好 , 合 成难
令团队取得 了嘧啶胺类杀菌剂开发的重 大突破 。 经 过近 1 0 年时间三代化 合物的研 究 ( 涉 及二十 多种
不 同结构) .成 功解决 了困扰行业近半个世 界的毒 性难题 .这也是 团队研究 3 0 年 的首次突破 。利 用
我国瑕 一 … 滓噻睫 牌冀 粢一 茵列 开发萤_ 太突 玻
度大 、 成本高 . 低毒 。 这一代的化合物结 构没有报 道. 中间体都是新 的 . 由研究所 自己合成。 第三代 ( 含六类小结构 ) : 结构更简单 , 生物活 性好 , 合成容易 、 成本低 , 毒性也非常低( 大于 4 0 0 0 , 比食盐的毒性 3 0 0 0 还低 ) , 产业化前景非常好 。 目 前重要 中间体 已经产业化 第三代化合物如 S Y P - 4 7 7 3 活性是刘长令 闭队发明的杀菌剂氟 吗啉 的 3 — 6 倍. 但 其成本 比氟吗啉还低 “ 中间体衍 生化方 法 ” 帮 助我们 高效地 进行 了相关化合物 的开发和筛选 . 如果没有这个方法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