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9.儿童诗两首(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语文五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语文五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9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从军行》课堂实录1、谈话导入,解读题目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诗。

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

(板书:古诗三首)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

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生:参加军队。

2.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

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

(板书:从军行)3.解读题目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

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生: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4.了解诗人,课件出示: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5.铺垫渲染(1)教师引导:我们读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生自由交流(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读古诗,解决字词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会写字。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古诗,感知诗意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把《从军行》先认真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来。

(1)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学生读。

(2)教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生1:看注释生2:看插图生3:想象画面(3)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首古诗。

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

统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

统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涕、洛”,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课堂实录:师:在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我们来读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师:发现了吧,李白的诗里面地名很多,把地名圈出来。

生: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师:一共28个字,地名就占了将近一半。

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时代诗人杜甫的这首诗里面也出现了许多地名,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

师:请你翻到第150页,你觉得哪些是地名,请你圈出来。

(师巡视指导:圈得很好,但是别忘了诗题也是诗的一部分。

)(反馈)师:我们来听听,*同学圈的是哪一些?生:河南,河北,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师:一个个来,他先圈的是河南,河北,然后是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放慢速度,让其他孩子都听见)师:还有没有?生:剑外。

师:对,剑外也是也是一个地点。

这首诗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地名,跟李白那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

(齐读诗歌,声音穿插其中,产生和音的效果。

)师:这么多地名,有哪些是你知道的?生:河南,河北。

师:这首诗中的河南河北跟现在的河南省、河北省地域差不多。

不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里面的“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山的东面”。

(现在想来,表述确实有问题)生:襄阳好像看到过。

师:师:襄阳好像在书里看到过,不过模模糊糊的。

(出示地图,结合地图浏览一遍这些地名。

)教师依次指地名,学生读。

师:杜甫现在在哪块地方?想到哪里去?心在哪里?学生带着自己的心情再读这首诗。

师:这首诗有情绪在里面。

这么多字其实是围绕一个字在写的,请你把这个字圈出来。

师:***,你圈哪个字?生:喜。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精选 人教版小学语文 9.儿童诗两首(课堂实录) 推荐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精选  人教版小学语文  9.儿童诗两首(课堂实录)  推荐下载

9.《儿童诗两首》课堂实录一、了解儿童诗,形象解读儿童诗意境的“意”和“境”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儿童诗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儿童诗吗?生1:诗人写给儿童读的诗叫儿童诗。

生2:适合儿童读的诗。

生3:还有儿童写的有儿童情趣的诗师:对!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是儿童诗。

师:有人说这首诗意境好美啊,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境吗?不知道,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儿童诗。

师朗诵: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师: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写活了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画面。

这首儿童诗中戏水观月的画面就是意境中的“境”,诗中盎然的童趣就是意境中的“意”。

简单地说.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师出示符号“0”,让学生根据“0”的形态特点观察、想象:“0”是什么?生:数字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如果以此为题目在诗中进行无限的遐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是“意”。

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体会儿童奇特的想象师:出示“小手?桃树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生1:我会长出稚嫩的花蕾,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

生2:我会长出稚嫩的枝条,在春风春雨中尽情地生长。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生3:我会与树上的小鸟、桃树枝、桃树叶成为好朋友。

生4: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生5:歌唱美好的生活……师:出示“脚丫十柳树根”,如果把你的小手接在柳树根上,又会长出什么呢?生1:我会长好多好多的根。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儿童诗两首》word教案(2)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儿童诗两首》word教案(2)

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1、指导学习《我想》(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统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2)

统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涕、洛”,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课堂实录:师:在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我们来读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师:发现了吧,李白的诗里面地名很多,把地名圈出来。

生: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师:一共28个字,地名就占了将近一半。

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时代诗人杜甫的这首诗里面也出现了许多地名,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

师:请你翻到第150页,你觉得哪些是地名,请你圈出来。

(师巡视指导:圈得很好,但是别忘了诗题也是诗的一部分。

)(反馈)师:我们来听听,*同学圈的是哪一些?生:河南,河北,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师:一个个来,他先圈的是河南,河北,然后是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放慢速度,让其他孩子都听见)师:还有没有?生:剑外。

师:对,剑外也是也是一个地点。

这首诗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地名,跟李白那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

(齐读诗歌,声音穿插其中,产生和音的效果。

)师:这么多地名,有哪些是你知道的?生:河南,河北。

师:这首诗中的河南河北跟现在的河南省、河北省地域差不多。

不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里面的“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山的东面”。

(现在想来,表述确实有问题)生:襄阳好像看到过。

师:师:襄阳好像在书里看到过,不过模模糊糊的。

(出示地图,结合地图浏览一遍这些地名。

)教师依次指地名,学生读。

师:杜甫现在在哪块地方?想到哪里去?心在哪里?学生带着自己的心情再读这首诗。

师:这首诗有情绪在里面。

这么多字其实是围绕一个字在写的,请你把这个字圈出来。

师:*** ,你圈哪个字?生:喜。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儿童诗两首》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儿童诗两首》优秀教案

9《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1.歌曲导入:(出示课件:《童年》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歌曲,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会想到幸福的童年生活……)是啊!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的生活,去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2.齐读课题:第9课《儿童诗两首》。

二、品读《我想》,鉴赏意境1.初读诗文,总体感知。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

你听出了些什么?(2)自读诗文,自主感悟。

你读懂了些什么?2.再读诗文,理解内容。

(1)师导学第一节:①齐读第一节,想想作者都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去写的。

②(课件出示导读思路)我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③师生总结写作思路: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牵着……悠出……歌唱。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再现诗文内容):一棵桃树,枝繁叶茂,一只小手抚摸着桃树枝,突然,桃花苞长出来了,金灿灿的太阳出来了,春天来临了!④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他想和桃树桃花一样迎接春天的到来……)(2)生自学第二至五节。

(课件提示学习思路):按照学习第一节的思路分组学习第二至五节,先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文,边读边想:每一节诗都写了些什么?然后按照“我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这样的思路进行小组交流(允许学生进行个性解读)。

并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最后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组汇报、交流、赏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第二首诗教学实录一等奖部编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第二首诗教学实录一等奖部编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第二首诗教学实录一等奖部编版[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晚》。

3.能想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重难点)一、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与儿童生活有关的古诗。

2.指名读三首古诗的诗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大致了解诗的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这一题目的意思。

①引导学生理解“四时”“杂兴”的意思。

(“四时”就是一年四季,“杂兴”指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②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的内容。

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请在读古诗的时候找一找答案。

(2)引导学生理解《稚子弄冰》这一题目的意思。

①让学生说说“弄冰”的意思。

②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稚”字。

提示学生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还可以组词“幼稚”“稚嫩”帮助学生识记。

③组织学生交流:诗题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小孩子玩冰的事)(3)引导学生交流《村晚》这一题目的意思:你从诗题知道了什么?(诗的背景是夜晚的村庄)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主要内容1.引导学生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边读边思考: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

教师相机点拨:“昼”“稚”都是翘舌音;“耘”可以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

(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案3篇PEP fifth grade volume II Chinese Lesson 9 "two children's Poe ms" teaching plan编订:JinTai College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案2、篇章2:童年水墨画范文(2020版)3、篇章3:童年水墨画模板(标准版)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再编一段。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孩子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学生自由发言)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儿童诗两首》课堂实录
一、了解儿童诗,形象解读儿童诗意境的“意”和“境”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儿童诗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儿童诗吗?
生1:诗人写给儿童读的诗叫儿童诗。

生2:适合儿童读的诗。

生3:还有儿童写的有儿童情趣的诗
师:对!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是儿童诗。

师:有人说这首诗意境好美啊,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境吗?不知道,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儿童诗。

师朗诵: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师: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写活了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画面。

这首儿童诗中戏水观月的画面就是意境中的“境”,诗中盎然的童趣就是意境中的“意”。

简单地说.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师出示符号“0”,让学生根据“0”的形态特点观察、想象:“0”是什么?
生:数字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
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如果以此为题目在诗中进行无限的遐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是“意”。

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体会儿童奇特的想象师:出示“小手?桃树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
生1:我会长出稚嫩的花蕾,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

生2:我会长出稚嫩的枝条,在春风春雨中尽情地生长。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
生3:我会与树上的小鸟、桃树枝、桃树叶成为好朋友。

生4: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生5:歌唱美好的生活……
师:出示“脚丫十柳树根”,如果把你的小手接在柳树根上,又会长出什么呢?
生1:我会长好多好多的根。

生2:我会发好多好多的芽。

生3: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枝、柳叶。

生4: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树,长成一片茂盛的柳树林子。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愿望?
生5:我会给人们遮荫,让我的同学在树下乘晾、读书……
师:出示“眼睛十风筝”,如果把你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你会看到些什么?
生1:我会看见蓝蓝的天空、自由飘飞的白云。

生2:我会看见自由飞翔的小鸟;还会看见红彤彤的太阳。

师:往下看。

生:看到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滔滔黄河、一碧千里的草原;看到繁华的都市北京、上海、重庆、万州……
师:出示“我+春天的土地”,如果把你种在春天的土地里,你会变成什么?
生1:我会变成小草、小花,把祖国打扮得美丽无比。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们呢?会变成什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生2:我会变成蒲公英,在空中自由地飞呀飞,把我的理想告诉小树、小花,告诉小松鼠、小花猫、小熊猫……
生3:我会变成一棵摇钱树,为穷人摇下很多很多的钱,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4:我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瘫痪的妈妈画出神药,妈妈吃了药马上就能站起来。

师:多么孝顺、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
生5:我也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穷人画美味佳肴、高楼大厦;还
为我自己画一台电脑(因为我家穷,买不起电脑),我要在网上读好多好多书,还要尽情地玩各种喜欢的游戏……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我想》,启发学生用学习诗歌的方法体会《我想》的思想感情
(师过渡:同学们的想象丰富、奇特,还有很多美好的愿望。

你们是根据课文“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展开的想象,作者又是怎么想象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


1.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

2.检查、教读,读到正确、流利,读出儿童诗的节奏、韵味。

特别注意“悠啊(wa)悠”、
“长啊(nga)长”、“望啊(nga)望”、“飞啊(ya)飞”中的“啊”的变音指导。

3.指导学生用“解题──了解诗句大意──抓诗眼体情”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我想》的思想感情。

(作者高洪波以“想”为诗眼,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

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四、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诗作比较,体会《我想》在想象意境、语言、构思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1.与作者想象、语言表达对比
师:请同学们把作者的诗与自己的想象和语言一节一节的对比对比,看看作者的想象和语言好在那里?
(生默读思考后)
生1:第一节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进行想象,作者想象“小手长成花苞牵着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天的歌”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牵”正好与小手相对,用得好;“悠”用得好,好象有点……慢悠悠的意思,说不清楚(欲言又止),我们只想到了“长”这个词。

师:请同学们查查工具书,看看这个“悠”在诗句中是什么意思?
生2:我觉得这个“悠”在诗句中应选词条上的“久;远”的意识。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吗?
生2:好象是小手牵着花苞在慢慢地长啊长,就是慢悠悠的意思。

师:怎么长出春天的歌声的,想象一下。

生3:桃树的花苞在阳光下慢慢地长慢慢地开放,桃树的枝、桃树的叶慢慢地长大,会长成美丽的春天,这美丽的春天就像一首歌。

生4:桃树的花苞在阳光下慢慢地开放时,会看到她的好姐妹杏花、李花、君子兰、牵牛花在春风春雨中跳舞,还会听到小溪、小河、小鸟在欢快地唱歌,这所有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就像一首春天的歌。

师:这一个“悠”字表达出了这么多的含义,真是太传神了。

这就是诗的语言,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读起来还有音乐一样的节奏美。

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的节奏、韵
味和美妙的想象。


师:请同学们再说说其它几小节,作者的想象和语言好在那里?
生5:第二小节作者用“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概括了我们所有的想象。

师接:这说明诗歌的语言十分精练,浓缩了很多的意义。

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语言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长啊长,长出一座绿色的帐篷”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生6:第三小节作者把蓝天比喻成课堂很美。

生7:陈老师,第三小节作者只写了天空的景象,没写天底下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作者的想象不够丰富?
师:是吗?如果高洪波把想到的都写下来,课本装得下吗?在这里他是选取典型的画面“白云、太阳、天”表达儿童对蓝天的遐想和喜爱之情。

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想象中的无限遐想和喜爱之情。

(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生8:第四小节想象奇特,“飞”字用得好,写出了儿童…….(欲言又止)
师接:写出了儿童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与追求。

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想象中儿童对美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2.体会作者构思特点,模仿写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每一节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2:每一节都是先写我想怎么样,再想象长成什么、变成什么.师:对!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
(生模仿写作5分钟后)
生1:我想变成一对翅膀\让想飞的人们\ 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尽情欣赏祖国的秀美风光 \我想变成一双眼睛\ 让盲同们感受人间的温暖\ 看见世界的光芒\ 我想变成一幅清亮的喉嗓\ 让聋哑儿童\ 拥有甜美的声音\ 能够尽情歌唱
生2:我想变成一片花瓣\ 悄悄地站在枝头 \眺望着 \春天那美丽的面庞 \我想变成一个西瓜\ 躺在绿油油的田野里\ 享受那夏日的艳阳 \我想变成一片雪花\ 快乐地飘啊飘\ 用我的粉妆玉砌 \装点祖国山河大江
…………
(生自主评价本堂课学习收获后)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画面与精美语言中传神的重点词去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感情、道理、想法;我们写儿童诗就要用画面及凝练的诗化语言去创造优美的意境去表达我们的感情和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