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精讲课件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江苏专用)一轮课件:6-2人口的空间变化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 答案 (1)D (2)D (3)C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学 以 致 用 ]
(2014·江苏南京一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 起了大规模的 “移民潮 ” ,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 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 移民就业 ”向 “移业 就民”转换。据此完成(1)~(2)题。
起作用的因素。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 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 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 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 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续表
判读方法 类型 特 点 例 图 通用方法 一般可依如下程序 去判读: ①读图名 ↓ ②读坐标(或图例) ↓ ③读数据(大小及 变化趋势) ↓ ④分析数据 ↓ ⑤用文字概括联系 ↓ ⑥进行图表转换( 或图图转换)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具体判读 方法 判读时, 主要是通 过比较图 中各组成 要素的百 分比,来 分析地理 事物的特 点,判断 其性质。 判读时, 也可比较 各扇形的 圆心角的 大小
(
)。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 )。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C.湖南 B.安徽 D.河南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解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_第6章_第2节_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 列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 映。如下图: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 迁 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 市管理的难度。尤其 入 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 在住房、交通、卫生、 地 发展 教育、城市环境方面 产生巨大压力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 迁 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 出 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口迁出可 地 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可以更 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 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解题秘笈
图文材料选择题解题技巧
本类题目是综合题的一种转型,难度适中,解 题的关键是依据图文材料对信息获取与整合,借助 所学地理规律与原理分析推断其相互关系,需要有 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对信息的获
取与整合,借用相关原理规律解答题目,解题前先
宏观地浏览一下选项对分析角度的提示性,特别是 文字内容复杂、空间较强的无图考图类选择题,尽
解析:(1)从题目所给的图形资料可以看出,直辖市 重庆的人口数量没有增加,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 加,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出现增加,西部人口数量 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2)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 增加的地区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 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移;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 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 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 原因。 答案:(1)B (2)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6.2人口的空间变化名师课件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解答流程] (1)读图获取有效信息
(2)判断人口迁移状况 在1995—2009年期间该省的人口迁出率和迁入率有升有降, 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即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3)分析人口增长模式 该省的人口迁入率在1995—2009年期间一直大于人口的迁出 率,所以人口机械增长一直为正值,该省在此期间为人口净迁入 省份,应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
【答案】 (1)B (2)B
变式训练1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 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 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 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为主,人口由皖赣黔的乡村地区迁入沪京津等地的城市地区,迁 出地和迁入地的城市人口比重均有所上升,C、D项错误。
答案 (1)C (2)B
Y 研析图表 归纳技巧
方法技巧 名师点拨
人口迁移示意图的判读 读图指导
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 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的是迁出人 口比重。 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 图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省人口基数(8 041万)远比贵州省(3 474万)多,故贵州迁出人口数少于四川。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答案:1.C 2.A
3.(2015·广东高考)下图为 2005~2012 年我国某省 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解析:本题可以结合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及其变化趋 势分析。图中显示,该省人口数量多,且常住人口数量 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该省人口大量迁出,选项中只 有四川符合条件。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属于人口迁 入省份。
第 2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纲点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点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
教材回顾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 居住地 在国际或本国范
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 跨国界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
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a.19 世纪以前:以 集团性 、大批的移民为主,从 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 大洋洲 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 发展中 国家流向 发达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 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 一国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 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C.随迁家属以 65 岁及以上年龄段为主
D.学习培训以 14 岁以下年龄段为主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学习培训
B.随迁家属
C.工作调动
D.务工经商
解析:分析图中各年龄段人口迁移原因可以看出, 因务工经商而发生的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由于拆迁搬家 而迁移的人口各年龄段都有,其中以 25~49 岁年龄段 为主;25~49 岁年龄段因工作调动迁移的人口最多;为 学习培训而迁移的人口以 15~24 岁年龄段为主。
1.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①经济发展差距:为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 遇,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生活条件,由经济落后 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②国土资源开发:大型建设项目,大规模区域开发 等会吸引大量人口的迁移。
3.(2015·广东高考)下图为 2005~2012 年我国某省 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解析:本题可以结合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及其变化趋 势分析。图中显示,该省人口数量多,且常住人口数量 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该省人口大量迁出,选项中只 有四川符合条件。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属于人口迁 入省份。
第 2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纲点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点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
教材回顾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 居住地 在国际或本国范
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 跨国界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
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a.19 世纪以前:以 集团性 、大批的移民为主,从 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 大洋洲 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 发展中 国家流向 发达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 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 一国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 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C.随迁家属以 65 岁及以上年龄段为主
D.学习培训以 14 岁以下年龄段为主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学习培训
B.随迁家属
C.工作调动
D.务工经商
解析:分析图中各年龄段人口迁移原因可以看出, 因务工经商而发生的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由于拆迁搬家 而迁移的人口各年龄段都有,其中以 25~49 岁年龄段 为主;25~49 岁年龄段因工作调动迁移的人口最多;为 学习培训而迁移的人口以 15~24 岁年龄段为主。
1.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①经济发展差距:为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 遇,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生活条件,由经济落后 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②国土资源开发:大型建设项目,大规模区域开发 等会吸引大量人口的迁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题流程
点睛提示: 本题为否定式设问。 1. 结合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利用排除法做题。 2. 大量务工人员的返乡就业,会推动家乡的城镇化进程、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春运时大量务工人员造成的民工流就会下降,长途客运 量就会减少,也就是不利于增加长途客运量。
国内人口迁移
特点
19世纪以前,以 集团性、大批 的移 民为主;“二战”后,人口从 发展中 国家流向发达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
古代,背井离乡大批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 流量增大 ,流向
期流动人口增多
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19世纪以前,旧大陆(欧洲、非洲、亚 古代,迁往自然条件好,社会较稳定地区,
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版地理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梳理·基础知识
解读·重点知能 第 二 讲
突破·考试技能
感悟·高考真谛
梳理·基础知识
一、 人口迁移概况 1.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 国际 或 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2. 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比较
比较
国际人口迁移
解读·重点知能
知能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的自然 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分 析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表现
自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然 淡水 在干旱地区,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件

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 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 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 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3~4题。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年龄 差异 性别 差异 文化 差异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 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 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 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A.北京
B.上海
C.内蒙古
D.海南
8.目前,导致东北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资源日益匮乏
B.人口净流出多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经济发展缓慢
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9.为解决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提高城市化水平
B.改善居住环境
C.优化产业结构
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①④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
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因此②③说法正确。
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2019· 湖 南 长 沙 模 拟 ) 人 口 净 迁 移 率 = [( 迁 入 人 口 - 迁 出 人 口 )/ 区 域 总 人 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 图,回答5~7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6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共51张PPT)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9:42:3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 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 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 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向 2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2.(2016·全国Ⅲ卷)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
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 土壤
的土地而迁移 开发利用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工业城 矿产资源 市的形成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 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 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 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向 2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2.(2016·全国Ⅲ卷)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
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 土壤
的土地而迁移 开发利用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工业城 矿产资源 市的形成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9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课件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缓解人口对环境 的压力。但也造成人才和劳动力外流。
迁入地: 有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入,有利于东南沿海地区 经济开展。但也造成了人口拥挤、增加环境 压力.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 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化、家庭等
20世纪 20-60年 代
20世纪60年 代末至70年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 城化
农业危机、 自然灾害
开发新资源
大规模西移
乡村大量 流入城 南部人口迁往 北部和西部 人口迁往南 部和西部
•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是京津唐、沪宁杭 • 珠和三角 。迁入的主要原经因济兴旺,就业时机多,收入高 •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矿是产资源丰富,边境贸易的开展。 • 〔3〕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拉丁美洲由人口 迁入地 变为人口 迁出地 ;欧洲那么相反。
填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出和迁入情况
大洲 19世纪前
非洲
迁出
北美洲 迁入
大洋洲 迁入
欧洲
迁出
拉丁美洲 迁入
二战后 迁出 迁入 迁入 迁入 迁出
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当 成立到20 代 世纪80代
1979年以前,深圳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 小,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 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现在深圳总人口 万,其中户籍人口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 的8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第六章 第二节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不同人口迁移类型的综合分析 ►原生态图
人口迁移的概念包括了三个要素,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 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共同界定了人口迁移的内涵和条件, 缺一不可。空间位移指的是跨越了地区界线;时间限度指那 些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现象;居住地变更指 要跨越地区界线,尤其是行政区的改变。如图中A、B、C分 别为不同行政区,则从A1到B1、C1到A2属于人口迁移,而A1
解析:第(1)题,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 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
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
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 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 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1)A (2)C
大批 迁移
时 新中 期 国成 立到 20世 纪80 年代 中期
国家实行计 划经济体制 和严格的户 籍管理制度
有计 划有 组织 的迁 移、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以 来
国家 改革 开放 的政 策
自发的 迁移流 量大增, 流向发 生明显 变化
由西部 迁往东 部沿海 城市和 工矿区
务工和 经商, 追求更 好的就 业机会 和更高 的经济 收入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
①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②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 增加 ③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④西部人口 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①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②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 迁出多于迁入 ③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④经 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解析:(1)从题目所给的图形资料可以看出,重庆 直辖市的人 口数量没有增加,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省 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出现增加,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 政区最多。 (2) 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 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吸引人口迁入;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 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 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 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答案:(1)B (2)D
人口迁移的分类、特点和影响因素 命题规律 借助我国某特大城市的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考查考生利用所
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我国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一直是
高考命题的热点,值得重视。
【例】
(2012· 江苏卷)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
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
)
B.迁出率持续降低 D.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
D.河南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入率 和迁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可知,迁入率是波动上升,但不是持
续上升,迁出率不是持续降低,机械增长率等于迁入率减去
迁出率,因迁入率始终大于迁出率,机械增长率为正值,因 而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2) 题,根据上题可知该省级行
①调节人口空 间分布和人才 余缺。②加强 民族融合和文 化交流。③促 进经济发展, 缩小地区差异
学以致用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 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学以致用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2) 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 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 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
政区人口以迁入为主,且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结合四个选项,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上海,而安徽、湖南、 河南三个省是我国中部省区,人口以迁出为主。 答案:(1)D (2)A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 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
寻找更好的学 发达国家劳动力 战乱、种族冲 习、工作和生 不足,寻找更多 突、政治迫害 活条件 的就业机会
迁移的 方向
发展中(贫穷)国 家流向发达(富 流向和平国家、 发展中国家流 裕)国家,人口 能对其提供避难 向发达国家 需要的国家 稠密国家流向人 口稀疏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 缓解发展中国家 给迁入国的政治、 人才和经济上 的就业压力,赚 经济和社会带来 取外汇 蒙受双重损失 许多问题
产生的 影响
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因素不同,进而导致人 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农业经济脆 弱,战争频 古代 繁,自然灾 害多 特点 流向 目的 意义 逐水草而 迁往社会环 居,逃避 境和自然条 战争和自 件较好的地 然灾害, 区 移民支边 开发工业 由东部迁往 基地、垦 东北和西北 荒、支援 边疆建设
到A2、C1到C2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 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 体分析如下: 形式 迁移人 口类型 迁移的 原因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Nhomakorabea高素质人才
战争难民、政 外国廉价劳动力 治难民
第六章 第二节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不同人口迁移类型的综合分析 ►原生态图
人口迁移的概念包括了三个要素,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 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共同界定了人口迁移的内涵和条件, 缺一不可。空间位移指的是跨越了地区界线;时间限度指那 些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现象;居住地变更指 要跨越地区界线,尤其是行政区的改变。如图中A、B、C分 别为不同行政区,则从A1到B1、C1到A2属于人口迁移,而A1
解析:第(1)题,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 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
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
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 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 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1)A (2)C
大批 迁移
时 新中 期 国成 立到 20世 纪80 年代 中期
国家实行计 划经济体制 和严格的户 籍管理制度
有计 划有 组织 的迁 移、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以 来
国家 改革 开放 的政 策
自发的 迁移流 量大增, 流向发 生明显 变化
由西部 迁往东 部沿海 城市和 工矿区
务工和 经商, 追求更 好的就 业机会 和更高 的经济 收入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
①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②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 增加 ③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④西部人口 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①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②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 迁出多于迁入 ③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④经 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解析:(1)从题目所给的图形资料可以看出,重庆 直辖市的人 口数量没有增加,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省 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出现增加,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 政区最多。 (2) 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 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吸引人口迁入;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 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 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 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答案:(1)B (2)D
人口迁移的分类、特点和影响因素 命题规律 借助我国某特大城市的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考查考生利用所
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我国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一直是
高考命题的热点,值得重视。
【例】
(2012· 江苏卷)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
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
)
B.迁出率持续降低 D.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
D.河南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入率 和迁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可知,迁入率是波动上升,但不是持
续上升,迁出率不是持续降低,机械增长率等于迁入率减去
迁出率,因迁入率始终大于迁出率,机械增长率为正值,因 而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2) 题,根据上题可知该省级行
①调节人口空 间分布和人才 余缺。②加强 民族融合和文 化交流。③促 进经济发展, 缩小地区差异
学以致用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 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学以致用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2) 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 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 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
政区人口以迁入为主,且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结合四个选项,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上海,而安徽、湖南、 河南三个省是我国中部省区,人口以迁出为主。 答案:(1)D (2)A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 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
寻找更好的学 发达国家劳动力 战乱、种族冲 习、工作和生 不足,寻找更多 突、政治迫害 活条件 的就业机会
迁移的 方向
发展中(贫穷)国 家流向发达(富 流向和平国家、 发展中国家流 裕)国家,人口 能对其提供避难 向发达国家 需要的国家 稠密国家流向人 口稀疏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 缓解发展中国家 给迁入国的政治、 人才和经济上 的就业压力,赚 经济和社会带来 取外汇 蒙受双重损失 许多问题
产生的 影响
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因素不同,进而导致人 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农业经济脆 弱,战争频 古代 繁,自然灾 害多 特点 流向 目的 意义 逐水草而 迁往社会环 居,逃避 境和自然条 战争和自 件较好的地 然灾害, 区 移民支边 开发工业 由东部迁往 基地、垦 东北和西北 荒、支援 边疆建设
到A2、C1到C2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 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 体分析如下: 形式 迁移人 口类型 迁移的 原因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Nhomakorabea高素质人才
战争难民、政 外国廉价劳动力 治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