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其他课程]冀人版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人版科学是小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观察力。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冀人版是针对四年级学生编写的教材,本文将为老师和家长们提供一些有关这本教材的教案建议。

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1. 任务: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文章概述:物质是我们周围的一切东西的总称,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首先,物质有着具体的形状和体积。

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的形状是不同的,有的是固体,有的是液体,还有的是气体。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体积来了解它的大小。

其次,物质还具有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称重的方法来测量物质的质量,这是物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根据物质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着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着固定的体积,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这是物质分类的一种方法。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太阳系和地球2. 任务: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地球的运动。

文章概述: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

本文将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地球的运动。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着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组成。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夜空中的星星,了解到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很多,如水金火木土等。

此外,还可以了解到地球是我们所在的行星,它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着太阳旋转。

地球的运动有两种: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使得昼夜交替出现,一个自然日的时间是24小时。

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大约是365天。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太阳系的组成和地球的运动方式,加深对宇宙的认识。

第三单元:生物的基本特征3. 任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文章概述:生物是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体的总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2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3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4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5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6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7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8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9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1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2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3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4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5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第16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第17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第18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第19周。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 2 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共2课时 (含当堂测试)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 2 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共2课时 (含当堂测试)

土壤类型
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在渗水性、肥力和透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适合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

活动三:观察豆苗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
挑选生长状况一直的豆苗,将豆苗分别针织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

(提示:除了土壤不同,要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致--对照试验)
观察并记录豆苗的生长状况,看看豆苗在那种土壤中长得好。

思考:试着将月季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在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月季在几种土壤中的生长状况有如何呢?
三、应用于拓展
(一)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沙质土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

且沙土地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西瓜积累糖分。

(2)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湿性能好,耐旱耐涝,适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二)了解黏质土的用途
黏质土含沙粒很少,质地黏重,土壤透气性差,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较为缺乏,不利于植物的根向深处生长,因此大多数植物都不适合在这种土壤中生长。

但是,黏质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工业、模型制造和艺术领域具有较多的应用。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和实验的能力;2. 了解物体的变化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3.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大自然中的各种力1. 导入:展示一幅关于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内容:a. 学生们围绕自然景物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力的存在和作用。

b.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力,如重力、浮力等。

c.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同力的作用。

3.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小实验,归纳各种力的特点。

4. 小结:回顾讨论的结果,梳理力的分类和作用。

第二课:材料与变化1. 导入:出示几种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 学习内容:a. 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外观、硬度、柔软度等特征。

b. 介绍一些与常见材料有关的科学实验。

c. 讨论材料的变化规律,如变形、燃烧等。

3. 课堂活动:学生自行设计材料实验,观察变化过程。

4. 小结:总结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第三课:热和温度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热和温度的思考。

2. 学习内容:a. 学生了解热和温度的相关概念,并观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b.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热传导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4. 小结:归纳温度计的读法、热传导的原理以及物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第四课:水的性质和用途1. 导入:展示水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水的普遍用途。

2. 学习内容:a. 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如颜色、味道、状态等,并进行简单的实验。

b.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研讨,收集并展示有关水的知识和图片。

4. 小结:总结水的性质和重要用途,强调水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及评价:1.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讨论、实验、小组活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新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新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1.土壤的组成【教材简析】本课以土壤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1“土壤中有什么”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活动2“寻找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证明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的存在,从而归纳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应用与拓展“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等活动,认识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集、研究土壤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合作探究、交流分享、贡献自己力量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土壤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学生对于土壤的成分并不清楚,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2.能说出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生物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收集有关土壤主要成分的信息。

3.能用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和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4.能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土壤成分充满好奇心,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依据,不轻易相信书本。

3.能表达、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能说出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三脚架、蒸发皿、玻璃片、酒精灯、烧杯、湿润的土块、干燥的土块、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前采集的农田土和校园土、《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动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植物生活的家。

想一想,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 (出示土壤的图片)土壤中都有什么?2.提问: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观察土壤中有什么。

冀人版(河北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人版(河北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2月第1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3月第2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 3 月第3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 3 月第4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3月第5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4月第6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2004年4月第7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4月
第8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2004年4月第9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5月第11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5月第12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5月第13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6月第14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 6 第15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6 第16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年6 月第17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年7月第18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年7月第19周。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总目标: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能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125、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6)讨论、汇报。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2(3(42多样的天气教学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二)学习新课:1、活动1。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2)学生思考,汇报。

(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好吗?(5)学生绘画,展示。

冀人版(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人版(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人版(河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人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河北版)
 1、变化的世界12、植物的生长
 2、多样的天气13、养小鸡
 3、观测天气14、小动物的生长
 4、发布天气信息15、毛毛虫不见了
 5、天气与生活16、我在长大
 6、固体、液体和气体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7、冰、水和水蒸气18、盐到哪里去了
 8、水到哪里去了19、它们发生了什幺变化
 9、雨的形成20、燃烧的秘密
 10、周围的生物21、变色的游戏
 11、种茄子22、生锈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课题1.变化的世界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


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一.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分组合作

交流展示

启发引导

激发质疑

师生互动

表优励缺





(第一课时)


1.(师有感情朗读引言):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二.活动:“实地检测”仪器
1.学习使用方法。2。到室外实地测量。


参观校气象站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交流展示改进后的风向标和雨量筒




一.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
1.说说气象站要测量哪些数据。2。说说气象站需要哪些测量仪器。3。分组建立气象站。
二.讨论:“怎样放置测量仪器”
1.引导讨论:“测量仪放在不同地方测得数据一样吗?”。2。说说测量仪放在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
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3.愿意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 学
方 法
复习巩固

现代教学

自主探究

记录汇报


创设情景

引导观察

分组合作

交流展示


启发引导

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二.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1. 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我喜欢的天气: 天气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
四年级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 3 月 第3周
课题
3.观测天气
类型
新授
课时
三课时




探究目标
1.能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3.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2月第1周
课题
1.变化的世界
类型
新授
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
1.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2.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
1.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
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
二.活动:“天气谚语”
1.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写书上图表)






一.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景)教师扮演预报员先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一.谈话:“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天气的?”

分组合作

交流展示

启发引导

激发质疑

师生互动

表优励缺




一.谈话:“你知道气象员的工作吗?想不想试着做一个小小气象员,观测一下天气情况呢”




一.活动:“制定观测计划”
1.分析课本第8页的计划表。2。说说要计划什么?
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
二.活动:“制作简易观测仪”
激发质疑

师生互动

表优励缺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一.观看课件:“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二.活动:“描述天气”
1.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2。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按大小分类 : 按时间长短分类:
四年级 下学期 科学教案 年 3月 第2周
课题
2.多样的天气
类型
新授
课时
三课时
教 学
目 标
探究目标
1. 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2. 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
3. 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3.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女诫国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2.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3.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STSE目标
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
方法
复习巩固

现代教学
自主探究

记录汇报

创设情景

引导观察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2。学习制作方法3。自主制作。(互相帮助完成)
三.活动:到室外检测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一.课余改进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第二课时)


一.展示我们改进后的风向仪
1.上台介绍 。2。说说改进的办法。




一.活动:“制作雨量筒”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2。看图自主制作。3。分组交流我们的作品。
1。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师板书)
2。小组交流,记录。(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多)
二.交流:“ 播报天气消息”
三.活动: “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
1.自主设计。2。分组交流。3。认识标准的图形符号。


一.认识天气
1.自学“科学在线”。2。介绍自学成果。
板书
设计
2.多样的天气
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
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
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拓展
一.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并把它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1.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




一.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情感目标
1.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2.能逐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
3.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知识目标
1.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2.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
教学
方法
复习巩固

现代教学
自主探究

记录汇报

创设情景

引导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