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年全市花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合集下载

花生田间管理五项关键技术

花生田间管理五项关键技术

花生田间管理五项关键技术作者:钮璐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05期一、清棵蹲苗花生清棵蹲苗是露地栽培苗期管理的一项成功措施,即根据花生子叶不易出土和半出土的特性,在基本齐苗时,用小锄把花生幼苗基部周围的土挖开,形成一个“小窝”,使2片子叶和胚芽露出土外,使其很快接受阳光,促进幼苗生长健壮而获取增产。

(一)清棵的作用1. 促使茎枝健壮和二次分枝早生快发。

花生出苗后及时清棵,可使子叶腋间的茎枝基部露出地面,提早接受阳光照射,改变花生基部湿冷的小气候,茎枝不仅早生快发,而且生长健壮,起到了蹲苗作用。

2. 促使有效花增多,结实集中。

因为清棵蹲苗的花生茎枝生长健壮,二次分枝早生快发,所以花芽分化相对早而集中,开花下针多而齐,结实率和饱果率得到提高。

据试验,清棵蹲苗使单株结果数增长30.6%~31.3%,比不清棵蹲苗的增长12.99%。

3. 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旱吸肥能力。

清棵可使主根深扎,侧根增多,根系发达,从而增强植株的抗旱吸肥能力。

4. 减少护根草的为害。

花生清棵可提前把基部周围的护根小草随扒土清除,能有效减少生育中期的草荒,也是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减轻蚜虫的为害。

花生清棵后,埋伏子叶节的土被清除掉,改变了植株基部的小气候,不利于蚜虫繁生。

同时,第一对侧枝基部因清棵蹲苗组织老化,不利于蚜虫刺吸危害。

因此,清棵后花生茎枝基部的蚜虫量显著减少。

(二)清棵蹲苗技术1.清棵时间。

适时清棵是增产的关键,清棵太早,黄芽苗太嫩弱,叶片易出现晒伤,并使表层土过干,影响幼根伸展;清棵过晚,第一对侧枝基部埋入土中的时间长,影响早生快发,清棵的作用不大。

据试验,花生齐苗后立即清棵的增产率为14%,因此,清棵应在齐苗后立即进行,最好按照播种出苗顺序,齐一块、清一块,以充分发挥清棵蹲苗的增产作用。

2.清棵深度。

在齐苗后及时用大锄深锄,再用小锄后退着把幼苗周围的土扒向四边,使2 片子叶露出来;起垄种的可先用大锄深锄垄沟,浅刮垄背,破除垄面的板結层后,再用小锄清棵。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近些年来,种植花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而想要花生更高产,科学的田间管理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来讲讲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供从事花生种植的朋友们参考。

一、花生前期的田间管理措施花生出苗至开花期间管理的重点是查苗补苗、培育壮苗。

当花生基本齐苗时,及时榆查缺苗情况,对缺穴地方要及时补种,补苗的种子要先浸种催芽,补种时浇少量水。

在花生基本齐苗时进行清棵。

清棵深度以露出于叶节为准,不要碰掉子叶。

露栽花生苗期一般可锄地2-3遍。

第一遍要浅,结合清棵进行。

第二遍要深,清棵后15-20天进行。

第三遍要细,始花前后进行。

锄地要深锄垄沟,浅锄垄背,不伤植株。

始花前若发现蚜虫危害,要及时防治,防止病毒病传播蔓延。

二、花生中期的田间管理要求花生生长中期是指从始花期至结荚末期阶段,这一阶段花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防病治虫、施肥浇水和防徒长。

1、防病治虫在始花后,当植株病叶率达到10%时,每隔10-15天在叶面交替喷施多苗灵、硫胶悬荆、波尔多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药剂4-6次,以防叶斑病、焦斑病、网斑病和锈病的危害。

伏季若发现二、三代棉铃虫为害,要及时用药喷杀。

结荚期发现蛴螬为害,要及时用辛硫磷等农药灌墩。

2、浇水施肥花针期和结荚期遇旱,发现中午叶片萎蔫时,应及时浇水。

确保果针及时入土结实和荚果充分膨大。

浇水后要及时耥沟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

肥力不足的地块,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

3、培土迎果针露栽花生单株盛花后,植株封垄前抓住晴天和适墒,用大锄或耠子顺沟深锄猛拉,冲垡,要求达到沟深土暄、垄腰胖、垄顶凹,以利高节位果针入土结实。

三、花生后期的田间管理内容花生结荚末期到收获期间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叶,增饱果。

喷肥保顶叶:为了延长植株上部叶片功能时间,增加生育后期的光合积累,提高荚果饱满度。

在结荚后期每隔7-10天叶面喷施1%-2%的尿素和2%-3%的过磷酸钙混合水溶液2-3次。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花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具有种植简单、管理容易、经济效益较高等优点。

为了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本文将介绍花生栽培的技术规程。

一、选择优质品种选择适当的品种是花生高产的前提之一。

我国主要的花生品种有海南早生、南京早生和四川五号等。

具体选择品种时应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市场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应选择抗倒伏、耐旱、适应力强、高产的优良品种。

二、合理施肥花生种植前的土壤应进行耕作和施肥处理。

一般来说,花生生长期较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花生的需要,合理调配施肥量。

一般要求在播种前的1-2月间,进行基肥施用。

基肥要广施、厚施。

以每亩有机肥2000-3000公斤和20-30公斤复合肥为宜,同时根据土壤情况进行适当的追肥。

三、科学排栽花生的排栽间距一定要科学合理,株距以60厘米×30厘米~70厘米×30厘米为宜。

如果株距过小则容易导致底部枝叶萎缩,株距过大则花生产量会受到影响。

同时,排栽前也需要做好地面整平,确保种子能够均匀埋入土中。

四、严格田间管理严格田间管理是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

在生长季节中,应加强病虫害和野草的防治。

对于花生大花叶病、疫病、霜霉病、花生蚜虫、蜱虫等病虫害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同时,要注意及时除草,保证花生充足的营养供给。

五、适当修剪花生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修剪。

一般来说,花生的主茎可以留3到4个叶子后进行套袋锁花;侧枝可以留4-5个叶子后自然枯萎。

修剪后应及时清理剪枝的枝叶,防止病虫的滋生。

六、掌握适时采收采收是花生种植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掌握适时采收花生对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

花生的采收期一般在中午到下午阳光充足时进行。

花生体表的毛刺具有损伤皮肤的作用,所以采摘时最好戴手套。

采收后要进行晒干,使花生适度失去水分,以免霉变和发生质量问题。

通过以上技术规程,可以有效地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朋友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何做好花生播种及田间管理工作刘建军1

如何做好花生播种及田间管理工作刘建军1

如何做好花生播种及田间管理工作刘建军1发布时间:2021-08-18T08:26:55.36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5期作者:刘建军1 唐欢2 闫丛升3 刘力峰4 张永生2[导读] 到目前来看,我国农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刘建军1 唐欢2 闫丛升3 刘力峰4 张永生21.吉林省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吉林省洮南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3.吉林省洮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4.吉林省洮南市万宝乡综合服务中心 137100摘要:到目前来看,我国农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花生是常见一种经济作物,也是诸多豆类中的一种。

花生丰收也是农民收入当中可观的一笔。

然而要想花生获得高产,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播种技巧,做好花生的播种工作外还需要管理好花生田间的一些事物。

这样,花生才有希望亩产千斤。

关键词:花生播种;田间管理引言:花生所能带来的经济收入非常理想,而且含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但是如果花生丰收的产量好,那其播种以及播种后的田间管理都要掌握好,这两者做好了,那对于花生产量的提升有盛大的益处,所以,本片文章就此简单分析了一下花生的播种及田间管理工作。

一、做好花生播种之前的准备工作(一)充分施肥。

给花生作物施肥应尽量多多施用有机肥,避免多次使用无机化肥。

或者可以将两种化肥相结合在一起,两种作用相辅相成,根据土地的差异性来合理施用化肥。

对于偏酸性的土壤条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碱性含钙的肥料,而对于碱性的土壤条件则可以使用偏酸性的含钙肥料。

其次,在土壤当中我们还可以施用一些石灰氮、生物菌肥等,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土壤内部病虫、病菌的侵害,还可以增强土地的肥沃性,让土地有更多的养料。

一般情况而言,一亩的基肥要与2000公斤的农家肥、25公斤的复合肥、25公斤的过磷酸钙相匹配,均匀的洒在地上,并不断翻土。

(二)翻耕整地。

花生里面的果实较大,含有很大含量的脂肪,也正是如此,所以花生在成长的时候需要的氧气和水比较多。

花生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花生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花生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年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要求,为进一步加大花生高产创建力度,提高创建水平,确保任务指标圆满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花生是我省主要油料和经济作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开展花生高产创建,依靠科技挖掘增产潜力,通过高产示范带动,促进全省花生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保障食用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花生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实施内容与任务目标(一)实施“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

今年,全省在个项目县(市、区)建设个连片花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见附表)。

在每一个万亩示范片中,设十亩高产攻关田和百亩高产示范方。

万亩高产示范片春花生亩产公斤以上,夏花生亩产公斤以上;十亩高产攻关田春花生亩产公斤以上,夏花生亩产公斤以上;百亩高产示范方春花生亩产公斤以上,夏花生亩产公斤以上。

高产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

除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外,每个项目县(市、区)再安排高产辐射带动区万亩单产比前三年平均产量增以上。

高产辐射带动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以上。

(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展示田。

每一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内要建立亩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和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展示田。

繁育良种个,新品种展示个以上,新技术试验主要包括控释肥、单粒精播、适期晚播、夏直播等有关花生高产栽培和改进技术熟化所需要的相关试验。

(三)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各项目县(区)从县、乡农技人员中挑选名以上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技术指导员,对项目区实行包村包点。

在关键农时季节统一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每个项目县(区)要举办技术培训班期以上,培训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农户人次以上,现场考察观摩次以上,技术指导员到村指导次数不得低于次。

每个项目村确定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全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

三、主要技术措施(一)选择适宜品种。

重点选用丰花1号、花育22号、科花1号、花育25号、山花9号等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

花生种植技术管理

花生种植技术管理

花生种植技术管理眼看快到了正式种花生的季节,很多农户开始准备或者已经种花生了。

为了提高花生的产量,老农户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增加花生的产量。

接下来,这篇文章将分享七个花生增产的小妙招。

大家可以先小范围试验一下,看看实际效果再后期选择应用。

一、踩秧盖针花生开花期会形成大量的花针,花针入土会形成荚果,入土花针数量越多,后期花生结果量就越大,但大约有50%左右的花针不能入土。

可以采用踩秧或者覆土的方式提高花针入土率,使每穴花生多结3-5个果。

操作方法:在花生生长旺期的晴日下午4点后,把花生秧苗踩到贴地或者在花生开花期落针时,可以用细土从苗株上方均匀撒细土进行覆盖花针,都能够以让更多的花针入土形成荚果,达到增加果荚、增产产量的效果。

二、花生剪枝大家都是知道果树剪枝可以促发新侧枝,同样花生也可以剪枝增产哦。

花生剪枝可以减少无效枝的养分消耗,把更多的营养供给分枝和荚果,促使多分枝、多结果、促进籽粒饱满个大,增加产量。

操作方法:在花生花苞出现时,剪除花生苗株上的病弱枝和无花枝,苗株高、旺的每窝留4枝,苗株矮、弱的每窝留3枝。

三、花生打顶植物普遍存在顶端优势,而花生的顶端优势特别强。

花生打顶能够调节株体营养分配,既能起到矮化苗株、增强枝秆、增多分枝和开花数目的作用,又能提高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有机物质形成,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操作方法:可以在花生盛花期后的10-15天,摘除或者割掉苗株的主茎、保留1、2对侧枝。

四、花生补钙磷钙磷营养充足的花生,在果壳形成和籽粒饱满度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而钙磷不足的花生就会出现叶芽干枯、结荚少、空荚多、籽粒干瘪等问题。

操作方法:可以在花生落针2-3周时或者在果实结果期,每亩施入10-15公斤的石膏粉或者过磷酸钙,也可以叶面喷施2%的过磷酸钙溶液。

五、花生补钼硼花生生育期的微量元素需求很多,不但需要中微量的钙、磷,而且补充适量的钼、硼元素,也能起到10-15%的增产。

操作方法:可以在花生初花期和生长期,分别喷施0.2%的硼砂和0.15%的钼酸铵,每亩水溶液用量50公斤,混合0.2-0.3%的磷酸二氢钾使用,增产效果更佳。

花生最新高产管理方案(两拌三喷技术)

花生最新高产管理方案(两拌三喷技术)

花生地位及存在问题花生在我国的农作物、油料作物生产中花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不仅能有效保障我国食用油的安全供给,同时也是我国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我国是全球花生贸易四大出口国之一。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花生油及花生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同时具有适应性广、耐旱、耐涝、耐瘠且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因此全国花生面积多年保持在5000万亩以上。

但是伴随着花生品种老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造成的土壤及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的常态化,危害花生生产的因素却在不断的增加,如何在新的情况下,继续取得稳产、高产成为当前花生种植的当务之急,也成为花生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花生分布花生在我国分布相当广,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种植。

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0%以上分布在黄河流域下游、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其中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安徽、广西、四川、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福建、辽宁和吉林等地。

如何才能提高花生产量、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福达花生网专家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福达“两拌三喷”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花生高产管理方案(两拌三喷技术)一.选用优良品种1、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高产、高油、抗病性强的品种。

2、建议广大种植户2-3年将品种更换一次。

条件好的农户每年购买1-2亩优质高产品种进行繁种,第二年对上年所繁品种挑选后进行大田种植,这样既节省了大量购种的费用,又提高了产量和收入。

3、选用夏播花生作种子,筛选出霉变、发芽的种子,保证播种质量。

另外尽量别用春播花生留种子,以免造成出苗差的情况。

提示:种子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换种的时候一方面看该品种是否在本区域审定过,另外不要操之过急,先少量种植,稳定后再大面积种植。

切忌盲目引进外地所谓高产的品种,种子长期稳定性很关键。

二.做好种子处理(一)播种前晒种花生种子经过较长时间的储藏,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增加种子的含水量,因此在剥壳前根据种子水分的变化情况,酌情进行晒种。

花生田间管理

花生田间管理

花生田间管理花生田间管理是指对花生种植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以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并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文将介绍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常用方法和技术以及管理要点。

一、花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条件花生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以下是花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条件:1.温度要求:花生对温度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生长温度低于15℃和高于35℃时,影响花粉发育和结荚。

2.湿度要求:花生根系浅,在生长初期对土壤水分需求较大,保证土壤湿润有利于花生正常生长。

花生在成熟期对湿度要求较为严格,过高的湿度容易引起病害。

3.光照要求:花生喜光作物,光照充足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和合成,促进花生的早熟和提高产量。

4.土壤要求:花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pH值在6.0-7.0之间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田间管理是保证花生高产、优质的关键。

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花生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等,从而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产量: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能够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2.保证品质: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花生的品质和口感。

3.提高抗逆性:合理的管理可以增强花生植株的抗逆性,减少逆境条件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4.保护生态环境: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花生田间管理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花生的生长需求,科学施肥,并注意肥料的配比和施用时机。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有机物消毒剂等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二年全市花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我市今年花生播种工作,由于墒情好、播期适时集中,机播面积大、播种进度快,截至5月10日春花生播种已全部完成。

据农技部门统计,今年我市春花生播种面积230.5万亩,比去年增加9.8万亩,单粒精播面积16.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目前,花生出苗齐全,长势良好。

为加强花生田间管理,实现丰产丰收,提出以下管理技术意见:
一、苗期管理(出苗-始花)
1、及时破膜放苗。

出苗后适时引苗出膜,用土围压,提温保墒。

破膜放苗要在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以免高温灼苗。

要及时搞好查苗、补种或补苗,缺苗严重的地块,用原品种催芽补种。

2、及时抠枝。

当花生主茎有4片复叶时,要及时检查并抠取压埋在膜下横生的侧枝,使其健壮发育,始花前需进行2-3次。

3、及时治虫防病。

苗期应及时防治蚜虫、蓟马危害,防止病毒病的传播和蔓延,可亩用30%蚜克灵20克或10%吡虫啉20克或40%毒死蜱乳油30-4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

对苗期出现根腐病、茎腐病的地块,可亩用50%的多菌灵300-500毫升或70%的甲基托布津150-200克或恶霉灵50-70克或适乐时5-10包,对水150-200公斤灌墩。

三、中期管理(始花-结荚末期)
1、浇好关键水。

花针期至结荚期是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对产量影响很大,在此期,发现中午叶片萎蔫时,应于下午3点
以后或上午10点前顺沟浇水,满足生长发育需水,禁止大水漫灌。

2、适期早控防徒长。

当花生主茎高达35-40厘米时,应及时喷施烯唑醇700-800倍,连喷2-3次,间隔7-10天,可兼顾防徒长和防叶部病害蔓延。

徒长严重的地块,第三次可加对壮饱安(20克/亩),于晴天的下午4时后喷施进行调控,收获时株高控制在50-55厘米。

3、及时防治病虫害。

我市花生生育中期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疮痂病、茎腐病、白绢病、根腐病、黑霉病及蛴螬、棉铃虫、斜纹夜蛾等。

防治叶斑病、疮痂病等,可在发病初期亩用30%爱苗乳油10-20克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20克或50%多菌灵300-50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茎腐病、白绢病、根腐病、黑霉病等,可在花生结荚初期亩用20%三唑酮乳油100-150克或6%戊唑醇180毫升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150克或50%扑海因100-150毫升,对水100-150公斤喷浇茎基部,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进行防治;防治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可在结荚期亩用40%辛硫磷乳剂20-30克或40%毒死蜱乳剂30-4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100-150公斤灌墩;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可亩用甲维盐乳油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40克或18%高氯虫酰井20-30毫升或BT乳剂200毫升对水30-40公斤叶面喷雾。

同时可采取防病与叶面喷肥相结合,于喷杀菌剂时加入植物细胞膜稳态剂、钼酸铵、硼酸钠等微肥。

四、后期管理(饱果初期-成熟)
1、搞好叶面喷肥。

花生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易出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每亩2袋或1-2%尿素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对水叶面喷雾,每隔7天1次,连喷2-3次,以护根
保叶,达到抗病增产的目的。

2、合理灌排。

生育后期遇旱,会加快叶片脱落,影响灌浆降低荚果饱满度。

因此,遇旱应及时浇水,禁止大水漫灌。

如遇多雨,应及时排涝,揭去地膜,以防烂果烂根。

3、以防治病害为主。

在搞好中期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花生叶斑病防治,可亩用30%爱苗乳油10-20克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20克或50%多菌灵300-500毫升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每隔10-15天1次,连喷2-3次。

4、适时收获,提高荚果产量和质量。

适时收获能够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应在大部分荚果成熟时及时收获,以防伏果、芽果、烂果等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