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对比实验的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例说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例说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例说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

初中化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都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是化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和升华的过程。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是我们设计实验方案、执行操作程序的立足点。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初中化学实验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安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节约性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大到航天科技,小到疫苗实验,人类从事的科技活动,安全第一的思想都是亘古不变的。

初中化学启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㈠人员安全。

涉及眼、口、鼻、手及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护。

所以提倡使用防护眼镜,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气味;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稀释浓硫酸时,要先水后酸,不断搅拌。

这些是为了防止液体溅出,造成烫伤或腐蚀。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用氦气替代氢气充入升空气球。

这些是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㈡仪器安全。

化学实验中使用大量的玻璃仪器,具有易破易损的特点,所以在使用这些仪器时,一定要严格规范,轻拿轻放。

块固镊子夹,沿壁往下滑;试管夹夹在跟管口1/3处,手指不能碰到试管夹的短柄;刷洗试管时,用力不能过猛。

这些是为了防止试管受外力作用而损坏。

给试管加热时,先要擦干试管外壁的水珠;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加热;加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注入不量水或铺上细砂。

这些都是为了防止玻璃器皿因热胀冷缩不均匀而破裂。

固体药品垫上纸片,或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移动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

都是为了防止托盘、砝码、游码被腐蚀。

㈢药品安全。

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的中水蒸气而潮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对比实验是一种在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实践运用方式,它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或处理方式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下面将主要从实践运用的目的、实验设计、实际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评价等方面来阐述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于对比实验的实验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对比条件和控制变量。

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选择适合的对比方式,在酸碱实验中可以对比不同酸或碱溶液的浓度对中性化反应的影响。

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评价。

实际操作是对比实验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器材,准确配制实验溶液,并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注意实验顺序,以确保实验的连贯性和先后次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对比实验的实验结果是评价实验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的差异,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实验条件或处理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等形式来进行。

对比实验的评价也是对实验运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评价,也包括对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和实验思维能力的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评价中也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实验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技巧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验,使实验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技巧,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二、实验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实验设计应确保实验原理正确,实验方法科学,数据可靠,能够验证化学原理。

2.趣味性原则:实验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育性原则:实验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安全性原则:实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药品,确保实验过程中无安全隐患。

三、实验设计技巧1.选择合适的实验药品:选择安全、无毒、易于观察现象的药品,避免使用危险药品。

同时,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和来源,尽量选择经济实惠的药品。

2.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优化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应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装置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5.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注重实验评价:实验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案例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设计一个初中化学实验。

1.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可通过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得。

2.实验药品: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3.实验步骤:(1)将石灰石放入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化学实验设计的五个原则

化学实验设计的五个原则

化学实验设计的五个原则化学实验设计的五个原则是指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对这五个原则的详细解释:第一个原则是明确实验目的。

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目的应该清晰明确,能够明确指导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实验目的可以是验证某个化学原理、观察某个化学现象、合成特定的化合物等。

第二个原则是正确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需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实验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验目的和条件,能够有效地完成实验任务。

例如,如果实验目的是观察某个化学现象,可以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和技术。

如果实验目的是合成特定的化合物,可以选择适当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第三个原则是合理选择实验条件。

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

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等。

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可重复性。

第四个原则是合理评价实验结果。

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评价实验结果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来确定。

评价实验结果可以包括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比较、实验误差的分析等。

合理评价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五个原则是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记录可以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数据以及实验分析等内容。

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总结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设计的五个原则是明确实验目的、正确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合理评价实验结果以及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这些原则对于进行化学实验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生动、全面、有效的化学实验。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提高化学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获得准确而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意义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意义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意义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意义。

二、对比实验的设计1.实验目的:在进行对比实验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对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条件,来探究某种化学现象或化学反应的本质。

2.实验器材: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是进行对比实验的关键。

一般来说,对比实验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滴定管、天平等。

同时,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还需要用到一些光学或电学的仪器。

3.实验步骤:在对比实验中,实验步骤的设计非常重要。

实验步骤应该简单明了,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一般来说,对比实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阶段: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并确定实验的流程。

(2)对比实验阶段:进行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条件,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

(3)分析阶段: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对比实验的控制: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应该控制一些无关变量保持不变,只改变实验条件或方法,以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三、教学意义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化学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条件对化学现象的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比实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某种现象的本质,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

这些技能和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4.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比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一、引言二、对比实验的基本定义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形式,通过对同一实验对象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对比实验的基本特点包括:同一实验对象、不同实验条件、对比分析、结论推断。

在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通常以两组或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1.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对比实验通过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中,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对指示剂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

2.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对比实验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考虑到不同的实验条件,同时在数据分析时要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比实验通常具有比较性和对照性,能够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学生在对比实验中,常常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结论,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对比实验的实践运用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运用:1. 对比实验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对比实验。

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对比实验;在金属活动性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不同金属片与酸的反应速率的对比实验等。

2. 实验操作的指导在进行对比实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导,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不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如何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记录。

4. 结论的讨论和总结在对比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结论的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讨论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现象和结果差异,得出结论并加以总结。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对比实验是指对不同情况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以便比较它们的差异,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原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对比实验可以分为两类,即,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和对比不同实验材料或方法下的实验结果。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实验经验和化学知识都比较有限,因此,对比实验应该重点关注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以及实验结果的解释。

1、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在教学中,首先我们可以进行的是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在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条件可以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例如,异常温度或异常酸碱度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实验条件,并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

例如,当我们要研究洗洁精对不同油的清洗效果时,可以选定不同类型的油,如葵花油、橄榄油和花生油等,然后取同样的一组洗涤剂,在相同的温度、时间、等条件下进行实验,比较用不同类型的油清洗后的洗洁精效果,从而了解不同类型的油对洗洁精清洁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中的要点和技巧。

例如,当我们要比较某种物质的不同化学性质时,可以先使用主流的实验方法,然后改变实验材料或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将两种不同的溶液分别滴入澄清的银硝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到检测阳离子的方法和用于检测阳离子的化学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和实验技巧。

另外,对比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一、介绍化学教学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对比实验则是化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实践方法。

对比实验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实验条件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实验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的实践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对比实验进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对比实验的理论基础1.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从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发现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实验方法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的能力。

2. 实验设计对比实验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方面。

在对比实验中,需要合理选择对照组和实验组,以便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

对比实验的结果分析和结论推导也是对实验设计的考验。

以上两点是对比实验的理论基础,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的实践运用的重要指导。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可以运用在化学知识的教学中,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方法的教学中。

1. 对比实验在化学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在讲解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

在介绍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采用不同酸碱溶液,考察其中和反应的现象和结果,从而理解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实验方法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对比实验则可以在实验方法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对比实验来比较不同实验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在介绍氧气的收集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比较使用水槽法和下吸法两种氧气收集方法的优劣,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初中化学对比实验的设计原则
作者:周邵丹
来源:《化学教与学》2014年第06期
摘要:针对初中化学特点,结合案例论述设计对比实验所要遵循的原则:对比的有效性、分析的缜密性、设计的简洁性,并就如何让初中学生在设计对比实验时把握好这些原则,阐述了观点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初中化学;对比实验;设计原则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8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35
“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不同点。

在化学研究中,常常要根据实验结果,发现事物的异同点,获得科学的结论。

鉴于“比较”这种思想方法在问题探究中的重要性,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出现通过对比实验来进行科学探究。

但对比实验的设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在初中这样的化学启蒙阶段,更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来设计对比实验。

一、对比的有效性
1. 目的具有针对性
案例一: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请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微粒使石蕊变红。

有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对比实验:分别向稀硫酸和蒸馏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稀硫酸中石蕊变红,蒸馏水中石蕊不变色,说明是硫酸溶液中的H+使石蕊变红。

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基础上,以上案例完全可以设计其他对比实验方案,如:分别往两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比较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分别用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两瓶气体中,比较小木条的燃烧情况。

这些现象都具有显著差异性。

3. 变量控制具有全面性
案例三: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速率与盐酸浓度有关,如何设计对比实验证明?
一开始学生都是这样设计实验方案:取两支相同的试管A、B,往试管A中加入浓度为5%的盐酸,往试管B中加入浓度为10%的盐酸,然后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锌粒,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初中化学对比实验是进行单因素比较,也就是必须设法控制其分可能有影响的诸多因素(也就是控制变量),尽量使这些因素完全相同。

这是对比实验过程中自始至终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以上这个对比实验设计忽略了很多变量的控制。

温度、盐酸的量、加入锌粒的量、锌粒的颗粒大小,这些变量都未控制得相同。

也就是说,并未排除这些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盐酸的浓度,显然是不合理的。

这项对比就是无效对比。

初中学生对实验中的“变量”概念尚不熟悉,只是凭已有经验和认知作出初步的变量分类。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已经意识到要将“金属的种类”这个变量控制得相同,改变的是“盐酸的浓度”这个变量;但尚意识不到实验中的其它多个变量,对变量的控制是不全面的。

可以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变量。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变量”即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在上述案例中,涉及到哪些条件?可以引导学生慢慢思索并进行罗列。

在初期,可以鼓励同学间合作,相互交流所考虑到的条件,相互补充,以求尽量全面。

在此基础上,对变量进行分类,即分为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两类。

实验变量就是实验中要研究的因素,也就是要改变的条件;控制变量即实验中要控制的相同的其他因素,也就是要保持不变的相同条件。

在上述案例中,让学生思考哪个是要研究的因素,哪些是要保持相同的条件。

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就逐渐学会全面、准确地做好变量控制。

二、分析的缜密性
案例四:请设计对比实验比较铝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取两支相同的试管A、B,在室温下,分别加入5mL浓度为10%的稀盐酸,然后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铝片和锌粒,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片表面产生气泡比锌粒少而慢。

因此得出结论:锌的活动性比铝强。

学生设计的这个对比实验,对比目的具有针对性,现象有显著差异,且变量也控制得全面,应该说,对比的有效性是有的。

但为何得不到正确的结论?问题在于没有全面分析制约实验现象的因素。

其实,铝片放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膜,从而阻碍铝片与盐酸的反应。

若把铝片表面打磨干净再放入盐酸中,就会观察到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比锌粒多且快。

因此,对比实验的设计需要进行缜密的分析,忽略任何一个影响因素都有可能使对比实验不能成立。

三、设计的简洁性
对比实验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实验,相比于其它单组实验本身就有一定的复杂性。

而初中学生尚处于化学启蒙阶段,对化学实验也是初步接触。

如果实验过于复杂,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暇顾不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验不一定能做成功。

所以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案要尽量简洁可行。

如:实验药品和仪器要选用学生比较熟知易得的;实验装置要比较简单易组装;实验步骤要比较少且明了;实验操作要比较简便易行;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98
[2]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新课程初中学习能力自测丛书·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5-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