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成稿
农村房屋的变化作文

农村房屋的变化作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房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农村房屋大多是土坯房或木板房,条件相当简陋。
房屋内部空间狭小,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生活环境较为落后。
如今,农村房屋的面貌焕然一新。
许多农民自建或政府统一规划建造了新式农家小楼。
这些房屋不仅外观现代化,内部装修也更加人性化。
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分区明确,并配备了基本的家用电器,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改善。
除了住房条件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令人振奋。
道路畅通,自来水通入家家户户,电网覆盖面更广。
一些地区还引入了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农村房屋的变迁,折射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步。
美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农村将会展现出更加秀美宜人的新貌。
住房的变化作文(精选22篇)

住房的变化作文(精选22篇)住房的变化作文(精选22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住房的变化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住房的变化作文篇1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连我们的小家十年来也有了奇迹般的变化。
仅仅从住房说起,我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家住在仅有20平米的房子里。
每当冬天的时候,取暖、做饭就都靠一个烧煤炭的炉子。
买炭花钱不少,烟熏火燎的,既不卫生又不暖和。
等我上学了,家里也不富裕。
但是我们家有了70平米两居室的旧楼房。
记得乔迁之时,我们全家人兴高采烈的。
我早就盼着有这样的一个家,我可以有自己的卧室,有属于我自己的学习空间。
真是有一步登天的感觉。
每天放学回家,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手拿抹布擦擦这里,抹抹那里,因为我太喜欢这个“家”了!可是后来才知道,为了买这房子,爸爸借了好多钱,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我心中也好难过。
等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就变得富裕了。
爸爸也成了有钱的人,被人家称为“大款”了。
爸爸开上了上百万的越野车,妈妈也有了自己心爱的红轿车。
更让我和妈妈兴奋不已的是爸爸为我们家买下了一栋别墅。
原来我们家只能维持温饱,可仅仅十年的时间,爸爸靠着党的富民政策,凭着他的聪明才智,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幸福的生活。
家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从心眼儿里感谢我的爸爸。
住房的变化作文篇2每当有人赞叹我家楼房漂亮时,爷爷总是笑眯眯的说:“是啊,今天的富裕是党给予的,靠党的好政策得来的啊!”爷爷经常对我说它小时候,有五六户人家住在共一个大门的十多间七零八乱的房子里,房子多数黑暗潮湿,因拥挤而卫生状况特别差,因拥挤而吵架的事时有发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调动了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
农村住房调查报告

农村住房调查报告第一篇:农村住房调查报告建设新农村加速奔小康----农村住房调查报告摘要:2009年7月,我们迎来了大学里的第一个暑假。
如何利用好暑假,也是我们大学生的必修课。
因此,我们土木工程系利用了短学期组织了实践活动,我们土木0801第二小分队的活动名为“农村住房调查”,意在让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对农村住房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未来专业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切身的体验。
我的家乡是浙江省丽水市,本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经济发展相对于浙江省的其他市要有所靠后,但是丽水是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的天然大氧吧,是个修身养息的好去处。
此次调查,是我单独进行的,观察了丽水市莲都区近郊的黄泥敦村,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该村的大体住房状况以及环境、生活状况。
关键词:实践农村住房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专业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
今年,土木系领导组织安排我们土木专业的大一学生进行农村住房调查的暑期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农村住房有所了解,对未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
紧密结合土木专业的同时,更让同学们对农村建筑,建设新农村等有所关注。
通过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锻炼了同学们的交流能力,又使广大学生加深了对社会、农村、群众的了解。
一、农村基本情况该村位于丽水市莲都区东郊的火车站附近。
据该村村民介绍,进入90年代后,交通便利多了,近郊的农村随着市区的发展也渐渐的发展起来,村民许多都去了市区打工赚钱,农产品的销量也逐渐好起来,一些村民将祖先那留传下的土房子拆除,建起来新房。
先富带动后富,一些发家致富的村民调动了其他村民,开始种植越来越多的水果蔬菜,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工作。
村里的人们渐渐都富裕了,土房子越来越少,取代它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楼房。
而今,绝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舒适的房子,但是还是有很少一部分村民存在住房困难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变化及存在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古人所憧憬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实现于今日。
住房条件的改善,只是全国人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现在不论你走到哪座城市,到处是一片片新的住宅小区;农村不少家庭盖起了新房,一些新房外观装璜漂亮,一点不亚于城市的房子。
在自己周围,亲戚朋友、同学家庭居住条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1978年中国的GDP只有3800亿,那么2007年就是去年达到了25万亿,翻了60多倍,在此期间中国的房地产特别是住宅也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从体制上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从计划经济的住房分配模式到计划经济的分配模式与计划经济和市场化的并存,再转到完全市场化这样一个过程。
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
应该说,这种制度模式在当时较低水平的消费层次上,较好地满足了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
住房制度改革起始于1980年邓小平关于住房问题的讲话,当时谈到住宅问题,邓小平说:“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
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
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
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
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
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考虑买房合算”。
此后,房改大致经历了试点售房(1979~1985年)、提租补贴(1986~1990年)和以售带租(1991~1993年)等改革阶段,以及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1994-1997年)阶段。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
《决定》的出台,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其最大意义在于稳步推进公有住房的出售,通过向城镇职工出售原公有住房,逐步完成了我国住房私有化的进程。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
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农村住房变化的对比作文

农村住房变化的对比作文农村住房变化的对比嘿伙计们,你们知道吗?我家的老家可是最近变化最大的地方了!从前那些破旧简陋的土坯房子已经被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楼房所代替,整个村子也焕然一新,活脱脱变成了一座小城镇哦!而且这一切的变迁都是发生在我有生之年,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呢。
从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就住在一间年久失修、黯淡无光的泥巴房里。
四面土坯墙皴裂斑驳,屋顶是些残旧的瓦片勉强搭就的棚子,随时都好像要塌陷下来似的摇摇欲坠。
窗户很小很小,就只开了纤细的一条小缝,整个房子阴暗潮湿,被泥土和灰尘的霉味弥漫着。
这可真是个寒酸的居所啊。
隔壁老奶奶的家就更糟了,她家的房子甚至只有一间破棚子大,里面家徒四壁、生活环境极其简陋。
每到雨天,那道被风吹作怪的门就会被打开,雨水哗啦啦地直直涌进来,把乱成一团的房间浇得像是一个泥泞的水沟。
而每逢严冬,寒风又将从门缝窗缝处阴恻恻地灌进来,刺骨的冰天雪地会像钻入骨髓般冻得人瑟瑟发抖。
老奶奶就得穿着单薄的棉袄,蜷缩在那张破旧不堪的小木炕上取暖。
这样的生活环境,想必是再朴素不过了。
村里的其他农家也都是充斥着这样的落后房子,隔三岔五还常伴有着盖新屋顶或修新房子的声音。
不过那时正值贫穷年代,大家能住有这么个"家"已是万幸了。
因此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却也乐在其中,甚为知足。
谁也没想到,这平凡简陋的农村生活竟在这几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仅仅只是三四年工夫,村子里先后修建了道路、通了自来水和电网,村民们陆续搬进了崭新的小楼房里,生活水平也一路飞涨。
我爷爷住的那破旧的泥墙土屋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蓝色的小洋楼,里面装修得焕然一新,也甚是舒适整洁;至于隔壁老奶奶的破屋,更是重建成了环境优雅的小别墅,像极了曾经那些只存在于电视机里的高档住宅。
走在这个煥然一新的美丽村落里,我实在是感慨万千。
亲眼见证了这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很是高兴,却也有些许恍惚和不敢置信。
好一世代变迁换代啊!虽然村子里已经找不到从前那些简陋的旧屋子了,但却也意味着曾经那段艰苦的日子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式。
改革开放变化 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变化调查报告一.农村住房条件有了现实性的巨大变化。
在三十年以前,只有八户人家住的是简易的木质楼房,其余的人家都是平房甚至是茅草屋,在之后的十多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才慢慢盖起了楼房,而现在这50户人家全部由于旧房拆迁而住进了现在的农村小区。
在我们采访的人中,有一位高龄九十的老人激动地告诉我们:“没想到世代土房子,石桌子,篱笆墙,到今天居然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感谢共产党啊!”是的,在我们眼前的都是统一建造的三层别墅式住房,房子很漂亮,比有些城市的房子还好。
而且村民们现在拥有的家用电器设备是以前的好几倍,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个村有几部电视机已经是很不错了,而现在家家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也都是家庭必备,30%的村民还用上了微波炉,房顶上还能看到每家都安装了太阳能,这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不得不让人惊叹。
二.村民们的知识丰富了。
在我们所调查的民户中,5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读过书或者只上过几年小学的,属文盲或半文盲阶层,大字不识几个。
但是接受我们采访时,他们却能用普通话自然地与我们交流,毫不费力,虽然不是非常标准;而三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一般都拥有中学及以上的学历,他们中40%的人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从事的工作都是非农业的;对于年轻一代,该村已经出了10几个大学生,学历程度不断提高。
我想这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分不开,在这个村里村民组织自建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且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普及英语,家长们为了孩子学习,几乎不计花费。
当然丰富知识的另一有效途径便是外来讯息的有效进入。
为了让村民了解外面的最新动态,村委会特设了信息栏,每周一更新;5%的民户还订阅了各类报刊杂志;而且在我们调查的50户人家中有5户人家已经用上了互联网,再加家家大彩电,过去穷乡僻壤,信息堵塞的窘境已荡然无存。
三.农村交通不断改善。
听村民们说,以前家家户户门前的路都是泥路,一遇到下雨天,不穿雨鞋根本走不出家门;而且路也很窄,并排走两个人都有困难,一辆三轮车过来,都不知道怎么让路。
农村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成稿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住房的变化农村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30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
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从六、七十年代的平房筒子楼,八十年代的单元楼,九十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一、调查目的: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农村住房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对住房变化的情况,我们特做了此项调查。
二、调查手段:1、口头调查:采访村民、结合自身在农村长大所对农村住房的了解2、资料搜集:通过上网,及相关报刊杂志查找一些有关改革开放30年住房的变化。
三、调查内容:1、住房的变化(以同老乡享利村为例)还没进行改革开放前,爷爷那一辈住的不是土坯房就是家境较差的还住茅草屋,所谓的土坯房就是四边的墙壁都是用土围成的,中间是用大大的木桩构成的房梁,一般都是选择比较坚硬和耐用的大木材,顶上是简易的瓦顶盖,南方多雨的特点也决定了人们在建房子时屋顶都是斜的,屋内又暗又潮湿,天气好时,可以在外面煮饭菜,遇到天阴下雨,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提进屋内,煮饭、炒菜时,房内不透风,充满了油烟。
后来到了爸爸那一辈,他少年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
记得爸爸说到他小的时候住的也还是土坯房,家里姐妹多的家庭居住条件很拥挤。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1978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到1979年,村民们开始有些余粮,生活比以前宽裕了些,爷爷决定改建房子,于是爸爸几姐弟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到田里挖泥制砖坯和瓦坯,建火窑烧制火砖、土瓦,砍生产队分给的树木,请村里的工匠分割成木板,将木板浸泡到水中……到80年春,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开始请村里人帮忙建起了当时流行的双层木板式楼房,楼房四边砌砖柱,用大梁木构架房子的主体,房顶盖上瓦片,二楼墙壁和地板都是用木板拼成,楼梯则用当时上山采的青石磨制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住房的变化
农村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
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30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
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从六、七十年代的平房筒子楼,八十年代的单元楼,九十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一、调查目的: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农村住房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对住房变化的情况,我们特做了此项调查。
二、调查手段:
1、口头调查:采访村民、结合自身在农村长大所对农村住房的了解
2、资料搜集:通过上网,及相关报刊杂志查找一些有关改革开放30年住房的
变化。
三、调查内容:
1、住房的变化(以同老乡享利村为例)
还没进行改革开放前,爷爷那一辈住的不是土坯房就是家境较差的还住茅草屋,所谓的土坯房就是四边的墙壁都是用土围成的,中间是用大大的木桩构成的房梁,一般都是选择比较坚硬和耐用的大木材,顶上是简易的瓦顶盖,南方多雨的特点也决定了人们在建房子时屋顶都是斜的,屋内又暗又潮湿,天气好时,可以在外面煮饭菜,遇到天阴下雨,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提进屋内,煮饭、炒菜时,房内不透风,充满了油烟。
后来到了爸爸那一辈,他少年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
记得爸爸说到他小的时候住的也还是土坯房,家里姐妹多的家庭居住条件很拥挤。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1978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到1979年,村民们开始有些余粮,生活比以前宽裕了些,爷爷决定改建房子,于是爸爸几姐弟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到田里挖泥制砖坯和瓦坯,建火窑烧制火砖、土瓦,砍生产队分给的树木,请村里的工匠分割成木板,将木板浸泡到水中……到80年春,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开始请村里人帮忙建起了当时流行的双层木板式楼房,楼房四边砌砖柱,用大梁木构架房子的主体,房顶盖上瓦片,二楼墙壁和地板都是用木板拼成,楼梯则用当时上山采的青石磨制叠成。
整栋楼房共两层,楼下圈养猪、牛,楼上住人。
房子建成后,一家人确实欢喜了好一阵子,但是不久,木板楼房的种种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首先是楼下圈养猪、牛等牲畜,粪尿臭气直冲楼上;其次是没有卫生间,大小便只
在住房内解决,每间房子角落里的木地板都留有一块松动的木板,大小便时就将木板移开;最后,下层有猪、牛粪,蚊虫特别多,住在楼上也常受蚊虫骚扰。
1988年,爸爸和妈妈结婚了,后来就分了家,爸爸决定建房子。
那时建的房子就是钢筋和水泥建的楼房,我有听妈妈说那时家里的经济收入根本建不了那样的房子,当时村里比较有钱的也才建好了一两座。
但由于和爷爷他们一起居住太拥挤,爸爸妈妈到处向亲戚借钱,还有加上爸爸和二舅自己动手建起了我一出生就能居住的两层平房。
那时交通不便,去购买回来的水泥和钢筋都是通过水运和用马搬运到村里的。
建好平房的中间是大堂,两边是卧室,卧室后方还配有卫生间,这在当时的村里,算是比较高档的住宅了。
也在平房旁边的两边分别建起了猪舍和厨房。
后来家里养起了猪生活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
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再往上添建两层,再重新装修楼房,在外墙和地板都铺上了瓷砖,内墙涂上了白色墙粉,装上宽敞大方的铝合金窗户,整栋房子显得更漂亮,更大方,村民们也住得更舒服。
现在又政策提倡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新村也流行起来了,新村的建设由国家补助。
就是把农村的房子建得有序、卫生等结合起来。
但我们村目前还没建新村,村里的房子几乎都是两三层的平房了,还有少数的土坯房,国家有政策规定:现在由土坯房改建平房的可以享受五千元的补助。
还有乡卫生院号召村民们建设规范的卫生间,合格的也可以得到五百元的补助。
村里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们也住进了乡政府建好的村养老院,他们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保障。
改革开放30年中村里也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他们有的也在县里买起了商品房或是自己买地皮建起了三四层的楼房。
为了带动农村发家致富,农业技术也慢慢被国家重视,我们村原本只是靠种田地为主,现在在政府的感召和扶植下都该种起了甘蔗,村民的收入也多了起来,还有交通的变化也给改变居住条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2、农村住房面临的问题
(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实行的是“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使用制度,长期缺乏村庄规划,农户建房的随意性很大,导致农村居民点人均、户均占地超标准,村内房屋错落无致,朝向不一,乱搭乱建严重,道路堵塞,环
境恶劣。
由于村庄内部脏、乱、差,农民建房逐步搬离村中央而向村庄周边扩展,导致村内闲置用地增多,闲置率高的“空心村”。
不仅村庄内部问题较多,就村庄整体布局而言,也同样存在较大的问题
(2)农民住房问题作为农户个体投资与消费行为独立于公共政策体系之外的,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着缺位的现象。
处于“自建自管自用自灭”的境地,即农户自筹资金建设,自己维护,自己使用,乃至废弃重建。
导致农村住房缺乏设计支持,建房存在建筑质量低、平均寿命短的现象;缺乏规划引导,布局分散、占地浪费的情况,与公共设施的建设不衔接等;缺乏政策配套,财政、信贷、保险和用地制度缺乏有力支撑,影响了农村居住条件改善的进程,不利于扩大内需;缺乏完整法律制度安排,只有使用功能而无资产资本功能,农民住房权益缺失合法保障,难以取得长期建设资金。
3、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建议
以支持农村住房建设为切入点,以农村住房确权为抓手,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将有助于国家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节约土地目标的实现。
提高建设水平,集中改善农村特别是中低收入户的居住条件,整体推进村容村貌的改变。
有利于配套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有利于加强产权保护,通过确权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农村住房制度,逐步推进农房和宅基地社会保障替代品的功能向资产资本功能转化
四、调查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到来,农村也发生了翻天的变化,由以前人畜同居,到现在的农村新村。
与城市住房相比,农村住房一直以自筹资金与自管、自控建设为主。
政府除了立法保障农民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外,基本不介入农民住房建设、使用、管理过程。
这一制度在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在经济发展后,主要依靠自身力量逐步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客观上也存对于增收致富渠道有限、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农户的基本居住安全无法保障问题。
由于长期缺乏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主要由依靠农民自身解决住房的缘故,农村还普遍存在部分群众住房简陋破烂、防
灾与安全水平低、居住舒适度差等问题。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众居住安全的救助和帮扶力度。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我省加大了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
尤其,今年,以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奖励资金省级每户4000元、市级每户1000元的大手笔、大动作,对促进农村地区民生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不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人们的知识也得到了提高。
现在讲科技致富,没有知识是不行的,许多农民都看到知识的益处,纷纷外出学技术。
科学养鸡、鸭、鹅、猪,家家都存了几万元钱,有的甚至是几十万、几百万元。
农民也开始进行智力投资,让自己的孩子都念大学,享受高等教育。
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引导。
人民也真正当家做主了,农村住房条件的变化无不反映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村农民的生活渐渐富足起来了,居住条件也随之提高。
如今,农村已成为城里人羡慕的居住场所,农村空气清新,建房成本低,住宅可以建得宽阔,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村级水泥路行延伸到村里,拉近了城乡间的距离,生活也变得十分方便。
然而,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倍受社会关注,我县将困难户危房改造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之一,大力筹措资金,帮扶这些困难户解决住房难题。
几年来,我县相继启动特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侨民危房改造项目、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等,解决了上千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
当然求快的发展也带来弊端:如青涩的河流和小溪都被污染了
有一个安全稳固的家园,是农村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
家是农民的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根据地。
有了一个可靠的安全的家,才能有创造美好生活的原始动力,进而有效地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总而言之,我省实施的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将给我省农村带来巨大的变化。
集中、合理和规范的农村住房建设,对于促进村庄环境转变,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现土地流转集中,提高规模种植水平,保护基本农田,促进农民增收等都有着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望着农村的变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祝愿我的祖国越来越昌盛,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