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导】2016届中考历史复习实战演练: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A卷.doc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2022·南通)如表呈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修建的两大水利灌溉工程概
况。该表体现了江南地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D)
时期
地区
工程 灌溉田亩数
东晋 江苏丹阳 新丰堰 八百余顷
南朝(宋) 浙江湖州 吴兴塘 二千余顷
A.水陆交通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
C.普遍使用筒车 D.逐渐得到开发
5.(2022·宜昌)《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哪一年?
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其汉化有什么影响?
时间:494年。措施: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 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 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影响:推 动了北魏发展,促进了文明进步;有效地缓解了民 族隔阂,促进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孝文帝改革》
材料二 雍正五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期驻 藏,会同西藏最高统治者监理西藏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任免,财政 收支稽核,地方军队指挥,涉外事务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政务的 督察。驻藏大臣设置确保了清廷在西藏的主权行使,有力维护了西藏社 会的安定与发展。
——摘编自《清代驻藏大臣》
生在
( D)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5世纪初 D.公元5世纪末
7.★(2022·重庆A卷)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亲眼目睹
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
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
( B)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驻藏大臣设立于哪一年?概括驻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0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0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扫描】1.三国鼎立2.江南地区的开发3.北方民族大融合4.魏晋南北朝文化【真题演练】1.(2016•广东)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2.(2016•聊城)“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州之战3.(2016•潍坊)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4.(2016•泰州)“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忽必烈改革5.(2016•呼和浩特)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龙门石窟D.赵州石拱桥【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3.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4.《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单元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 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 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政权分立
三 国 两 晋 南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 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 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因果关系。因为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 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穿汉服、改说汉语、迁都洛阳。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四说明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四互为因果关 系,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促进了民族融 合。 (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 这样的例子。 汉族人吃新疆羊肉串;汉族人吃涮羊肉;汉族人跳少数民族舞蹈; 少数民族说汉话;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少数民族过春节;满族 人的旗袍等等。
材料一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 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匈奴人灭西晋为 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为躲避战乱,大批 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 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 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 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 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 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 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材料四 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 的现象。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A卷一、选择题1.(2014·市中模拟)《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能将历史知识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4.下面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融合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5.(2015·山东德州)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6.(2015·历城模拟)(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该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联( )A.商鞅变法B.丝绸之路的开通C.北魏孝文帝改革D.澶渊之盟7.(2015·外国语模拟)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①迁都洛阳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8.右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的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推进大一统格局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9.(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B.医学著作C.数学著作D.农学著作10.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历史中考复习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历史中考复习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21年
_______ 年 222
——
________ 三国鼎立 局面形成

孙权
建业
洛阳 , 3. 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 ________ 汉化 政策,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推行________ 民族大融合 。 促进了北方___________ 4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1) 在朝廷中必须使 汉语 ,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用 ______ 汉族 姓氏, 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______ _________ 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 官制 、 贵族联姻。 (2) 政治制度:采用汉族的 ______ 律令。 (3)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 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
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
“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
“书圣”。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背景 由于铁农具 和牛耕的使 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 得到巨大发 展 主要内容 (1)允许土地 自由买卖; (2) 奖 励 耕 织;(3)奖励 军功;(4)建 立县制 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 国的经济得到发 展,军队战斗力不 断加强,发展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考点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和王羲之的书法艺
1 .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
术(七上P118—119、七上P122—123;3年未考) 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世界上第 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7 位 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 .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东晋王羲之集书法
商 鞅 变 法
背景
主要内容

中考历史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战演练(A卷,含答案)

中考历史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战演练(A卷,含答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A卷一、选择题1.(2014·市中模拟)《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能将历史知识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4.下面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融合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5.(2015·山东德州)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6.(2015·历城模拟)(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该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联( )A.商鞅变法B.丝绸之路的开通C.北魏孝文帝改革D.澶渊之盟7.(2015·外国语模拟)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迁都洛阳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8.右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的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推进大一统格局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9.(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B.医学著作C.数学著作D.农学著作10.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中考历史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复习填空试题

中考历史七上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点复习填空试题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官渡之战〔1〕时间是:____________ ____〔2〕交战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之战〔1〕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2〕交战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国鼎立的形成〔1〕(背景) 经过之战,曹操退守__________一带,孙权在______________的实力得到稳固,刘备乘机占领_____________的大局部地区,又向西进占________。

〔2〕三国鼎立场面的形成〔3〕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开展消费。

魏国修建许多__________;蜀国的___________兴隆,_______________行销三国;吴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隆。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_________,加强了内地和HY地区的联络。

★4、西晋的兴亡〔年---- 年〕〔1〕西晋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__,〔2〕建立者:______ ___〔3〕定都:______ ________年,西晋灭掉吴国,完毕了分裂的场面。

三国鼎立完毕。

〔220年—280年〕〔4〕_____ 年,内迁___________人的一支灭亡了西晋。

5、内迁的各族从东汉末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同_____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的龙门石窟佛像则眉目疏朗,其服饰风格开始接近当时中原地区。这种
变化反映了
(D)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统治区域逐步扩大
C.对外交流日渐频繁
D.文明成果相互吸收
二、辨析改错 15.历史表述语言准确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 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西晋初年,“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走向衰落。 改正: 【 ×】(2)南朝时的杭州,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改正:将“杭州”改为“建康”。
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5.★(2021·广东)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
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
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
B.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
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
D.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
8.《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
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 C)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摘编自张进《儒学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尊崇孔子,力推儒家文化,在道统上极力保持政权 本身的合法性,他大兴儒家文化教育,使鲜卑人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台 阶,凝聚了北魏政权统治下的各族人民。孝文帝还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 施,如推行汉化政策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
一、选择题
1.(2014·市中模拟)《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能将历史知识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 )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4.下面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5.(2015·山东德州)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
6.(2015·历城模拟)(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该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联( )
A.商鞅变法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澶渊之盟
7.(2015·外国语模拟)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
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
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 ①迁都洛阳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8.右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的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
A.推进大一统格局
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9.(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10.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二、非选择题
11.认真观察下图:
请回答: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A卷
1.C
2.D
3.A
4.C
5.B
6.C
7.B
8.D
9.D
10.C
11.(1)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2)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岭南一带。

(3)北方人南迁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