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粒子的波动性
17.3粒子的波动性(教师版)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第3节粒子的波动性1.下列物理实验中,能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是A.通过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证明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B.通过测试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发现散射射线中有波长变大的成分C.通过电子双缝实验,发现电子的干涉现象D.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答案】CD【解析】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由于X射线散射满足动量守恒,说明X射线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也说明了具有粒子性,即A、B不能说明粒子的波动性,证明粒子的波动性只能是CD。
2.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B.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C.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D.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答案】ACD【解析】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与牛顿的“微粒说”本质不同,选项A错误。
由E=hc可知选项B正确。
一束单色光的能量不能是连续变化,只能是单个光子能量的整数倍,选项C错误。
光子不但具有波动性,而且具有粒子性,选项D错误。
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B.个别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C.能量较大的光子其波动性越显著D.光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答案】C【解析】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选项A正确;个别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选项B正确;能量较大的光子频率较大,则其粒子性越显著,选项C错误;光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选项D正确。
4.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波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曝光时间足够长时,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子B.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D.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波动性【答案】A【解析】曝光时间不长时,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使底片上出现了不规则的点子,而曝光时间足够长时,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底片上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综上所述,本题选A。
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17.3 粒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3 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性关系[目标定位] 1.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其对立统一的关系,会分析有关现象.2.理解德布罗意波和概率波的统计规律.3.了解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会用不确定关系的对应公式分析简洁问题.一、粒子的波动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光子的能量ε=hν和动量p =hλ.两式左侧的物理量ε和p 描述光的粒子性,右侧的物理量ν和λ描述光的波动性,普朗克常量h 架起了粒子性与波动性之间的桥梁. 2.粒子的波动性(1)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做物质波. (2)物质波的波长、频率关系式波长:λ=hp ,频率:ν=εh.3.物质波的试验验证(1)1927年戴维孙和G.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试验,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证明白电子的波动性.(2)人们间续证明白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ν=εh 和λ=hp关系同样正确. 二、概率波1.经典粒子和经典波(1)经典粒子:①粒子有确定的空间大小,有确定的质量,遵循牛顿运动定律. ②运动的基本特征:在任意时刻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在空间中有确定的轨道. (2)经典波:经典波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确定的频率和波长,即具有时空的周期性. 2.概率波(1)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光子自身固有的性质,光子在空间毁灭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规律确定,所以,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2)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对于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单个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在某点毁灭的概率的大小可以由波动规律确定,而且对于大量粒子,这种概率分布导致确定的宏观结果,所以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三、不确定性关系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一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测定的,在微观物理学中,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这种关系叫不确定性关系.2.表达式:Δx Δp ≥h4π.其中以Δx 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以Δp 表示粒子在x 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h 是普朗克常量.一、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例1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 .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 .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 .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答案 AD解析 光的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候表现出的粒子性较明显,有时候表现出的波动性较明显,D 正确;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A 正确;光在传播时波动性显著,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显著,B 错误;频率高的光粒子性显著,频率低的光波动性显著,C 错误. 二、对物质波的理解1.任何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存在波动性,我们之所以观看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由于宏观物体对应的波长太小的缘由.2.物质波波长的计算公式为λ=hp ,频率公式为ν=εh3.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全部的物质粒子,即光子与实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具有波动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物质波. 例2 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生疏,正确的解释是( ) A .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 .X 光的衍射证明白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C .电子的衍射证明白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D .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 答案 C解析 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波动性,A 项错;宏观物体由于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看不到它的干涉、衍射现象,但仍具有波动性,D 项错;X 光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是光子,它的衍射不能证明物质波的存在,B 项错;只有C 项正确.例3 假如一个中子和一个质量为10 g 的子弹都以103 m/s 的速度运动,则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是多大?(中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 ·s)答案 4.0×10-10m 6.63×10-35m解析 中子的动量为p 1=m 1v 子弹的动量为p 2=m 2v据λ=hp知中子和子弹的德布罗意波长分别为λ1=h p 1,λ2=hp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λ1=h m 1v ,λ2=hm 2v将m 1=1.67×10-27 kg ,v =103 m/s h =6.63×10-34 J ·s , m 2=1.0×10-2kg 代入上面两式可解得λ1=4.0×10-10 m ,λ2=6.63×10-35 m三、对概率波的理解1.光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光子在和其他物质作用的过程中(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显示出粒子性,光在传播过程中显示出波动性.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子在空间各点毁灭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由波动性起主导作用,因此光波为概率波.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表现出粒子性;对于不同频率的光,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明显;而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明显.3.对于电子、实物粒子等其他微观粒子,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与它们相联系的德布罗意波也是概率波. 例4 物理学家做了一个好玩的双缝干涉试验:在光屏处放上照相用的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试验结果表明,假如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毁灭一些不规章的点子;假如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毁灭规章的干涉条纹.对这个试验结果有下列生疏,其中正确的是( ) A .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毁灭一些不规章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B .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猜想 C .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D .干涉条纹中光明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答案 D解析 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毁灭一些不规章的点子,表现出光的粒子性,选项A 错误;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不行以猜想,在某一位置毁灭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选项B 错误;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波动性,干涉条纹中光明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 借题发挥 解答本类型题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波是一种概率波.(2)单个光子的落点位置是不确定的,大量光子运动时落点位置听从概率分布规律. 四、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1.单缝衍射现象中,粒子在挡板左侧的位置是完全不确定的,即通过挡板前粒子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 2.单缝衍射现象中,粒子通过狭缝后,在垂直原来运动方向的动量是不确定的,即通过挡板后粒子的动量具有不确定性.3.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不确定量Δx 和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的关系式为Δx Δp ≥h4π,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关系式叫不确定性关系.4.不确定性关系告知我们,假如要更精确 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即Δx 更小),那么动量的测量确定会更不精确 (即Δp 更大),也就是说,不行能同时精确 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也不行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例5 在单缝衍射试验中,若单缝宽度是1.0×10-9m ,那么光子经过单缝发生衍射,动量不确定量是多少? 答案 Δp ≥5.3×10-26kg ·m/s解析 由题意可知光子位置的不确定量Δx =1.0×10-9 m ,解答本题需利用不确定性关系. 单缝宽度是光子经过狭缝的位置不确定量, 即Δx =1.0×10-9 m ,由Δx Δp ≥h4π有:1.0×10-9 m ·Δp ≥6.63×10-34 J ·s 4π.得Δp ≥5.3×10-26 kg ·m/s.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1.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正确的说法是( ) A .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粒子性越显著 B .光的波长越长,光的能量越小,波动性越显著C .频率高的光子不具有波动性,波长较长的光子不具有粒子性D .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波动性 答案 ABD解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在不同状况下表现不同,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粒子性越强,反之波动性明显,个别光子易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显示波动性,故选项A 、B 、D 正确. 对物质波的理解2.一颗质量为10 g 的子弹,以200 m/s 的速度运动着,则由德布罗意理论计算,要使这颗子弹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那么障碍物的尺寸为( ) A .3.0×10-10m B .1.8×10-11mC .3.0×10-34m D .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 λ=h p =hm v = 6.63×10-3410×10-3×200 m ≈3.32×10-34 m ,故能发生明显衍射的障碍物尺寸应为选项C.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波属于机械波B .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C .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中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D .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运动时不具有波动性 答案 C解析 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动性,但由于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波长很短,所以很难看到它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所以C 项对,B 、D 项错;物质波不同于宏观意义上的波,故A 项错.对概率波的理解4.在单缝衍射试验中,中心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能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A.确定落在中心亮纹处B.确定落在亮纹处C.可能落在暗纹处D.落在中心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答案CD解析依据光的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行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心亮纹处,可达95%以上.当然也可能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只不过落在暗处的概率很小而已,故只有C、D正确.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5.依据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行方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下降B.实行方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上升C.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D.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答案AD解析不确定关系表明,无论接受什么方法试图确定位置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定引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无论怎样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都不行能逾越不确定关系所给出的限度.故A、D正确.(时间:60分钟)题组一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1.(2022·门头沟高二检测)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现象是() A.光电效应B.光的干涉C.光的衍射D.康普顿效应答案AD2.人类对光的本性的生疏经受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B.光的双缝干涉试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答案BCD解析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能量,明显A错;干涉、衍射是波的特性,光能发生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正确;麦克斯韦依据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近似相等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后来赫兹用试验证明白光的电磁说,C正确;光具有波动性与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D正确.3.关于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否定了光的电磁说B.光电效应现象说明白光的粒子性C.光波不同于机械波,它是一种概率波D.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相互冲突的,无法统一答案BC解析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并没有否定电磁说,只是在确定条件下光是体现粒子性的,A错;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说明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B对;光波在少量的状况下体现粒子性,大量的状况下体现波动性,所以C对;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体,D错.题组二对物质波的理解4.下列物理试验中,能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是()A.通过争辩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证明白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B.通过测试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发觉散射射线中有波长变大的成分C.通过电子双缝试验,发觉电子的干涉现象D .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试验,证明白电子的波动性 答案 CD解析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由于X 射线本身就是一种波,而不是实物粒子,故X 射线散射中有波长变大的成分,并不能证明物质波理论的正确性,即A 、B 不能说明粒子的波动性,证明粒子的波动性只能是C 、D.5.下列关于物质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物粒子具有粒子性,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行能表现出波动性B .宏观物体不存在对应波的波长C .电子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表现出波动性D .微观粒子在确定条件下能表现出波动性 答案 D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大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短 B .速度大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短 C .动量大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短 D .动能大的物体,其德布罗意波长短 答案 C解析 由物质波的波长λ=hp ,得其只与物体的动量有关,动量越大其波长越短.7.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m)作为障碍物观看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使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让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 ,普郎克常量为h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试验说明白电子具有波动性B .试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为λ=h2meUC .加速电压U 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明显D .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 答案 AB解析 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A 正确;由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p而动量p =2mE k =2meU 两式联立得λ=h2meU,B 正确; 由公式λ=h2meU可知,加速电压越大,电子的波长越小,衍射现象越不明显;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质子的波长小,其衍射现象不如电子的衍射现象明显.故C 、D 错误. 题组三 对概率波的理解8.下列各种波是概率波的是( ) A .声波 B .无线电波 C .光波 D .物质波 答案 CD解析 声波是机械波,A 错;电磁波是一种能量波,B 错;由概率波的概念和光波以及物质波的特点分析可以得知光波和物质波均为概率波,故C 、D 正确.9.在做双缝干涉试验时,发觉100个光子中有96个通过双缝后打到了观看屏上的b 处,则b 处是( ) A .亮纹 B .暗纹C .既有可能是亮纹也有可能是暗纹D .以上各种状况均有可能 答案 A解析 由光子按波的概率分布的特点去推断,由于大部分光子都落在b 点,故b 处确定是亮纹,选项A 正确. 10.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假如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会毁灭衍射图样B .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底片上会毁灭完整的衍射图样C .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D .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状况呈现出随机性,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状况呈现出规律性 答案 AD11.关于电子的运动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假如表现出粒子性,则无法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运动遵循牛顿运动定律B.电子假如表现出粒子性,则可以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运动遵循牛顿运动定律C.电子假如表现出波动性,则无法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空间分布的概率遵循波动规律D.电子假如表现出波动性,则可以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运动遵循牛顿运动定律答案 C解析由于电子是概率波,少量电子表现出粒子性,无法用轨迹描述其运动,也不遵从牛顿运动定律,所以选项A、B错误;大量电子表现出波动性,无法用轨迹描述其运动,但可确定电子在某点四周毁灭的概率且遵循波动规律,选项C正确,D错误.题组四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12.由不确定性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假如动量的不确定范围越小,则与它对应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就越大B.假如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范围就越大C.动量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D.动量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范围之间有唯一的确定关系答案ABC13.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行确定B.微观粒子的位置坐标不行确定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行能同时确定D.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答案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的理解,不确定性关系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相互制约,此长彼消,当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大;反之亦然.故不能同时精确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确定性关系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对微观世界的影响显著,对宏观世界的影响可忽视,故C、D正确.14.已知h4π=5.3×10-35J·s,试求下列状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依据计算结果,争辩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进行测量的不同状况.(1)一个球的质量m=1.0 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m;(2)电子的质量m e=9.1×10-31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 m.答案见解析解析(1)球的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Δv≥h4πmΔx=5.3×10-351.0×10-6m/s=5.3×10-29m/s这个速度不确定量在宏观世界中微不足道,可认为球的速度是确定的,其运动遵从经典物理学理论.(2)原子中电子的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Δv≥h4πm eΔx=5.3×10-359.1×10-31×10-10m/s=5.8×105 m/s这个速度不确定量不行忽视,不能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具有确定的速度,其运动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理论处理.。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精品课件】

电子束通过电场加速后,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
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B
A.该实验说明了电子具有粒子性
B.实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
h 2meU
C.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D.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
波动参量
电磁波 波长
频率
光子 粒子参量
动量 能量
波速
动质量
波的行为特性
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
横波偏振
粒子的行 为特性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h
p
h
mc2
新课讲解
一、粒子的波动性
1924年,德布罗意在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玻尔氢原子 理论以及相对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波粒二象性推 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
激光技术
光纤通信
核磁共振
3、推动了固体物理的发展
晶体管
集成电路
量子力学的创立和索尔维会议
课堂小结
1、粒子的波动性
实物粒子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二者通过h来联系。
v E h
h
P
2、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观测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干涉和衍射的图样
3、量子力学的建立
4、量子力学的应用
h=6.63×10-34J ·s。
解析: v c
h
m0v
6.631034 1.66 1034 (m)
0.01 400
•
1.66 1024 (A)
波长短到无法检测,其波动性可以忽略。
高中物理 第17章 第3节 粒子的波动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

惠更斯 麦克斯韦 爱因斯坦
公认
光的直线 实验依据 传播、光
的反射
光的干涉、 衍射
能在真空中
传播,是横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
光既有波动现 象,又有粒子
波,光速等 于电磁波速
应
特征
内容要点
光是一群 光是一种机 弹性粒子 械波
光是一种电 磁波
光是பைடு நூலகம்有电磁
光是由一 份一份光
本性的物质,
子组成的 既有波动性又
有粒子性
年代 17世纪 17世纪 19世纪中 20世纪初 20世纪初
二、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
实验基础
干涉、衍射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含义
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 性,它不同于宏观的波,它是一 种概率波,即光子在空间各点出 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用波动 规律描述:(1)足够能量的光(大量 光子)在传播时,表现出波的性 质。(2)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 动性特征显著。
(海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人类对光的本 性认识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图所示的四个示意 图所表示的实验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是________,说明光具有 粒子性的是________。
答案:ABD,C 解析:C为光电效应实验,证明了光的粒子性;其余的三 个实验均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2.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1)能量:ε=__h_ν__; h
(2)动量:p=___λ__。
3.意义
能量 ε 和动量 p 是描述物质的_粒__子__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
λ 和频率 ν 是描述物质的_波__动__性的典型物理量。因此 ε=__h_ν__ h
和 p=___λ__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关系。
17.3 粒子的波动性(解析版)

1h17.3 粒子的波动性学习目标1.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2.了解粒子的波动性。
3.理解物质波的概念,知道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重点:1.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
2.德布罗意波长的计算。
难点:1.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2.物质波的理解。
知识点一、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本性(2)19 世纪 60 年代和 80 年代,麦克斯韦和赫兹先后从理论上和实验上确认了光的电磁波本质。
(3)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4)光的本性①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光的波动性,如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②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③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也就是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
光的分立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光子的行为服从统计规律。
2.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光子的能量ε=hγ,光子的动量 p = λ = h γ= ε。
λγ c3.意义:能量ε和动量p 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和频率ν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
因此ε=hν和p=h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关系。
λ4.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1)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比如干涉、衍射现象中,如果用强光照射,在光屏上立刻出现了干涉、衍射条纹,波动性体现了出来;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
如果用微弱的光照射,在屏上就只能观察到一些分布毫无规律的光点,粒子性得到充分体现;但是如果微弱的光在照射时间加大的情况下,在感光底片上的光点分布又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倾向于干涉、衍射的分布规律。
这些实验为人们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光子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一样,具有能量和动量。
(3)光子的能量与其对应的频率成正比,而频率是波动性特征的物理量,因此ε=h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联系。
(4)对不同频率的光,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而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
粒子的波动性定稿

粒子的波动性定稿在物理学中,粒子的波动性是一个重要而又难以理解的概念。
早在1924年,德国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德布罗意博士就提出了“德布罗意假设”,即所有物质都具有波动性。
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即物质具有波动性。
粒子与波动的关系前人在研究电磁波时,发现其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电磁波既可以像波一样传播,也像粒子一样交互作用。
这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否存在这样的粒子,具有波动的特性?德布罗意通过研究光子的波长和质量,得出了波粒二象性的,即无论质量大小的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粒子性表现为粒子的位置等特征,而波动性则表现为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确定性原理。
它说明了粒子的波动性,同时也揭示了物理世界的奥秘。
通过研究波动性,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粒子的性质,使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解释和探索物理世界。
波粒二象性实验为探究波粒二象性,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双缝实验。
实验中,粒子从一个缝隙射入屏幕,结果在屏幕上形成了像波纹一样的干涉条纹。
这说明了粒子的波动特征,即粒子的相对位置是模糊的,并不是精确确定的。
而如果在双缝间安装一个探测器,则得到的结果就是两条明显的干涉条纹。
粒子比较集中地到达了探测器某一个区域,表现出了特定的粒子性。
由此可以看出,粒子的性质是与实验装置和观测方式有关的。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波粒二象性的存在,揭示了物理学的新奇和魅力。
在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中,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着实验,以探索和揭示物质的波动本质,进一步展示了物理学强大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应用粒子的波动性在工业、医疗和通信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的波动性进行精细成像。
在核医学中,同位素释放放射性粒子,利用其波动性探测和治疗癌症。
此外,通信设备通过控制光子的波动性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这些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方便和便利。
粒子的波动性在物理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17章 第3节 粒子的波动性(共45张PPT)

(2)德布罗意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受到 波动规律的支配,不要以宏观观点中的波(机械波)来理 解德布罗意波.
第12第页1共2页42 页
(3)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 了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光子和实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 具有波动性,与光子对应的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 是物质波.
④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
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第6页第共6页42 页
二、粒子的波动性 1.物质波
波
德布罗意 (due de Broglie, 1892-1960)
法国物理学家,192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得者,波动力学的创
始人,量子力学的奠 基人之一。
第7页第共7页42 页
答案:(1)4.0×10-10 m 6.63×10-35 m
第34第页3共4页42 页
1.对光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
现为波动性
B.光的波动性是光的一种特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引起的
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 粒子性时,就不具有波动性了
毒样貌
第23第页2共3页42 页
人类对于光的认识历程
能量量子化 普朗克
德布罗意: 粒子和波这两种观点应该以某种方式统一
第24第页2共4页42 页
父子诺贝尔奖——汤姆逊
J.J.汤姆逊 1856-1940 1906年,汤姆逊由于发现电 子和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 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
是粒子.虽然光子和电子都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 二象性,但电子是实物粒子,有静止的质量;光子不 是实物粒子,没有静止的质量,电子是以实物粒子存 在的物质,而光子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物质,所以不 能说光子和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大量光子的行 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
17.3 粒子的波动性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3-5课件

分类例析
对物质波的理解与计算
【典例2】 一颗质量为5 kg的炮弹. (1)以200 m/s的速度运动时,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多大? (2)若要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波长是 400 nm的紫光波长相 等,则它必须以多大的速度运动?
分类例析
【变式2】 关于物质波,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
A.任何运动的物体(质点)都伴随一种波,这种波叫物质波
B.X射线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
C.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
D .宏观物体尽管可以看作物质波,但它们不具有干涉、
衍射等现象
分类例析
解析 根据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可知,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 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 这种波就叫物质波,可见,A选项是正确的;由于X射线本身 就是一种波,而不是实物粒子,故X射线的衍射现象并不能证 实物质波理论的正确性,即B选项错误;电子是一种实物粒子, 电子的衍射现象表明运动着的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C选项 是正确的;由电子穿过铝箔的衍射实验知,少量电子穿过铝 箔后所落位置是散乱的,无规律的,但大量电子穿过铝箔后 落的位置则呈现出衍射图样,即大量电子的行为表现出电子 的波动性,干涉、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只要是波,都会发 生干涉、衍射现象,故选项D错误.综合以上分析知,本题应 选B、D. 答案 BD
(2)3.3×10-28 m/s
分类例析
借题发挥 明确德布罗意波的含义,正确应用公式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之为物质波,也叫德布 h h E 罗意波.物质波波长 λ=p=mv= ,公式中 λ 为德布罗 pν 意波波长,h 为普朗克常量,p 为粒子动量.对物理原理 公式的理解关键在于对各物理量意义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粒二象性第三节粒子波动性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分析,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内容,感受微观粒子运动的复杂性。
2.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领会对称性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学家的探求精神。
3.通过对物质波的实验验证内容的学习,感受实验研究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
4.通过对科学漫步的阅读,感受科学的成就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教学重点】
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教学难点】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自主学习】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本性,光既具有又具有,光具有。
2.光的能量和动量
(1)光的能量:ε=
(2)光的动量:p=
能量ε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和频率ν是描述物质性的典型物理量。
3.p与ε是描述粒子性的,λ、ν是描述波动性的,h则是连接粒子和波动的桥梁。
波粒二象性对光子来讲是统一的。
二、粒子的波动性
1.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一切实物粒子都有具有波粒二象性。
2.德布罗意波: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相应的波相联系,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做。
3.物质波的波长、频率的关系式
ν=
λ=
三、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提议,利用晶体中排列规则的物质微粒作为衍射光
栅,来检验伦琴射线的波动性。
实验获得成功,证实伦琴射线就是波长为十分之几
纳米的电磁波。
2.1927年戴维孙和G.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实验,得到了类似如
图所示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3.除了电子以外,后来还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
对
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ν=ε/h和λ=h/p关系同样正确。
4.宏观物体的质量比微观粒子大得多,它们运动的动量很大,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很小。
例如,一个质量为0.01kg、速度为300m/s的子弹,它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只有2.2×10-34m,比宏观物体的尺寸小
得多,根本无法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而原来静止的电子,在经过100V电压加速后,德布罗意波的波长约为0.12m,因此有可能观察到电子的波动性。
【课堂练习】
1.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
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将牛顿的粒子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真正有机地统一起来
2.对于物质波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运动的物体(质点)都伴随一种波,这种波叫物质波
B.我们平时见到的机械波比如湖面上形成的水波就是物质波
C.通常情况下,电子比质子的波长长
D.一切实物粒子都有具有波粒二象性
3.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具有波动性了
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
4.下列物理实验中,能说明粒子具有粒子性的是( )
A.通过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证明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
B.通过测试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发现散射射线中有波长变大的成分
C.通过电子双缝实验,发现电子的干涉现象
D.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5.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10-27kg,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波长λ=1.82×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
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J
6.频率为ν的光子,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能量为E,则光的速度为
A.Eλ/h B.2Eλ/h C.λνD.Eh/λ
7.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大量的光子中有些光子表现出波动性,有些光子表现出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C.频率越大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小的光波动性越显著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本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8.有关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
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
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个别光子只具有粒子性
D.由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现象,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9.质量m=50kg的人,以v=10m/s的速度运动,试求人的德布罗意波波长?
10.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设定为d/n其中n>1。
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多少?
11.质量为1000kg的小汽车以v=40m/s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试估算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12.如果一个中子和一个质量为10g的子弹都以103m/s的速度运动,则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是多长?(中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C
2.ACD
3.AD
4.B
5.C
6.AC
7.BCD
8.D
9.1.33×10-36m
10.n2h2/2emd2
11.1.66×10-38m
12.λ1=4.0×10-10m,λ2=6.63×10-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