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抗战故事 王一匡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集合7篇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集合7篇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大家好,我叫,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吉鸿昌的故事。
(停顿3秒)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
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
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
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
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那“坚决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2、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12集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集

【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解说词全集央视倾力奉献大型文献纪录片《抗战》第一次对14年抗战做客观的全景展现第一次对亲历者真实回忆的大规模汇集第一次对重大历史做最密集的揭示第一次对战争罪恶的全面揭露第一次对抗战做最深刻的反思第一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主持人:历史的长河往往会淹没人们的记忆,然而这一天,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却。
这一天是中国的国耻日,9月18日。
每年这一天,历史的警钟都会在中国人的头上回响。
74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地在中国东北沈阳燃起了侵略的战火,这就是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
解说:3分钟的鸣笛,短暂而又漫长,仿佛浓缩进了70多年的时光。
这一天也是沈阳老人胡广文终生不会忘记的日子。
胡广文沈阳居民就有一声惊天动地的这么一个巨响,把我们家的土房就给炸震了,倒塌了。
当时是家破人亡,我没满周岁的小弟弟,当时就砸在那个土房里,我的母亲砸伤了三根肋骨,我和我的奶奶都埋在土房里的废墟里。
每当我想起这些来,真是声泪俱下,但是现在老了,我没有那么多的眼泪了。
解说:这一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胡广文和他全家的命运都被改变了,那时他还不知道,整个中国的命运也从此改变了。
胡广文的家在沈阳市郊的柳条湖,这是个小村子,距离当时的奉天城,就是现在的沈阳大约有5华里,村里并没有湖,有一条铁路,叫南满铁路,进出奉天城的火车都得经过这里。
1931年9月18日,因为临近中秋节了,这天晚上月光很亮,在如水的月色中,十几个人从高粱地里窜上铁路,他们趴在路基上,看得出这些人身上都背着枪。
这些人刚下来,……位于铁路旁的胡广文老人家的房子就这样震塌了。
紧接着发生的事实证明,这只是日本人占领整个东北的信号。
柳条湖的爆炸,是日本关东军为了堂皇地向沈阳北大营进攻,自编自导的一场闹剧。
柳条湖铁路爆炸后的10分钟,日本关东军开始用重炮轰击北大营。
北大营的官兵最初发现,日本军人只是不停地炮轰兵营,而并没有看到日军的进攻,这好像是日本人的又一次挑衅,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见多了日本军队变着招的各种挑衅。
抗战中的英雄人物

•
1933年初,日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又 将战火引到了长城一线,企图侵占华北。国民党当局 被迫应战,赵登禹奉命率领109旅从蓟县出发,把守喜 峰口阵地。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赵登禹率领战士多 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退了日军的攻击,坚守住了 长城阵地。3月10日,负伤的赵登禹得知日军正在休整, 马上召集团、营长们开会,决定乘日军不备偷袭日军 营地,并激励战士们说:“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 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随后,负伤的赵登禹率3000人,冒着大雪,挥舞大刀 和刺刀偷袭了日军,成功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 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 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 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 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 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 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 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 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 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 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 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 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 热爱之情。
我的启示:黄继光的未来是灿烂的,是充满希望的,为 什么他反而愿意以身躯为盾牌来挡住敌人的子弹呢?后 来我明白了,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族,为 了祖国。面对死亡,他视而不见,面对战友,他奋不顾 身。自古以来谁无死,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黄继 光他死得其所死得光荣。今天,我们能够坐在这明亮的 教室里学习,今天,我们能够生活在这和平的、没有硝 烟的世界里,还不都是那些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英雄们用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有多少个像黄继光这样的英雄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的生活,一定要好好 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 ,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 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 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 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 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 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 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 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 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 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 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 人。
九一八事变老兵讲历史故事会

九一八事变老兵讲历史故事会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这场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然而,那些经历过这场战争的老兵却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当年的历史故事。
故事会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举行,会场布置得庄重而肃穆。
一面面鲜艳的光影投射在墙上,照亮着老兵们坚毅而沧桑的面容。
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兵步履蹒跚地登台,他是本次故事会中的主角。
他的名字是李先生,岁月已经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他来到麦克风前,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他在九一八事变中的经历。
李先生讲述说,当时他正是一名年轻的士兵,被派驻在沈阳附近防守边境。
一个平凡的早晨,他们接到了紧急动员的命令,敌军已经突破了边防线。
不知道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们还在为未来的生活憧憬着,却没想到会被战争的硝烟所笼罩。
李先生回忆道,当时敌军进攻的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他们处于明显的劣势,物资匮乏,战斗力不足。
然而,面对强大的日军,中国军队的将士们并没有退缩,他们英勇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人民利益的屏障。
他补充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意识到日本侵略的严重性的重要时刻。
这不仅仅是边境冲突,而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和民族利益受到蔑视。
老兵们坚定地相信,只有与侵略者战斗到底,中国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重获尊严。
在故事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兵们登台讲述他们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观点,但他们的话语中都流露着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坚定。
一位参加过九一八事变的老兵Harry先生分享着他作为一名美国军官的经历。
他表示,当他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时,深感愤怒和震惊。
他现场展示了当时的日记和照片。
那些图像中,是他和中国士兵并肩作战的一刻,是他们团结一心的场景。
在他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军人在这一战争中的紧密合作,共同抵御侵略者对和平的威胁。
除了老兵们的讲述,还有一些观众分享了他们的感受。
年轻的学生们表示,通过这样的故事会,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也更加感受到老一辈人为保卫国家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爱国小故事(精选17篇)

爱国小故事爱国小故事(精选17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爱国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爱国小故事篇1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
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爱国小故事篇2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爱国小故事篇3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爱国小故事篇4唐朝的时候,有个地方官叫李希烈,为实现个人野心,发动叛乱,四处烧杀抢掠,使百姓遭难,国家也受了损失。
怎么办呢?当朝宰相就向皇帝建议,让太师颜真卿去劝说李希烈归顺朝廷。
皇帝同意了,就让年过70的颜真卿去见李希烈。
其实,这是那个宰相出的坏主意。
因为颜真卿为人正直,不肯巴结讨好,得罪了宰相。
宰相明知李希烈不会归顺,却让颜真卿去,想借刀杀人。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精选10篇)红色故事有利于推动发展。
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传承和保留下来的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下是作者汇总关于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精选篇1)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他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玉屏村邱家沟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万恶的旧社会、邱少云九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三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
1949年4月,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穷人当炮灰。
邱少云就是在老板的出卖、被强迫捆邦拉去当了壮丁。
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
飞迸的燃烧液燃遍邱少云的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地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精选篇2)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
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
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杀害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
抗日英雄故事《小将李嘎》

抗日英雄故事《小将李嘎》简介《小将李嘎》是一部关于抗日英雄李嘎的故事。
李嘎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军官,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展现了勇敢和聪明的才华。
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持并为中国人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情节李嘎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日军入侵中国时,他自愿加入了中国军队,开始了他的抗日战斗。
他参与了许多战役,甚至与日军高官展开了激烈的决斗。
李嘎展现出出色的战斗技巧和军事策略,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敬佩。
李嘎还发挥了他的智慧,协助中国军队制定战略计划。
他与其他军官密切合作,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对抗侵略者。
李嘎的智谋在多个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关键的胜利。
成就由于他出色的表现,李嘎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晋升。
他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指挥官,并且负责训练新兵。
他以身作则,教导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战斗技巧。
他的教导帮助了许多年轻士兵在战场上克服困难。
李嘎还参与了许多秘密行动,坚守队友之间的承诺。
他为藏匿在军事基地中的难民提供食物和庇护,保护他们免受侵略者的伤害。
他被誉为抗日英雄,广受人们的敬仰和赞扬。
结局故事的结局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胜利。
李嘎和中国军队一起,成功驱逐了日军,为中国人民赢得了自由和尊严。
李嘎作为一个勇敢而聪明的战士,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结故事《小将李嘎》讲述了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过程中的勇气和智慧。
通过李嘎的努力和贡献,中国人民最终获得了胜利和自由。
这个故事诠释了坚韧不拔和团结互助的精神,为读者提供了启发和激励。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创作内容,未参考真实故事。
*)。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的故事50字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的故事50字小英雄因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些形象至今让我们感到亲切。
如今,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小英雄形象重新给当代中国人勾画了一个儿童的英雄世界,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战小英雄的故事50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抗战小英雄的故事50字篇1:李爱民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
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
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
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
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
“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
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我是来放驴割草的。
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
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
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我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
那年,他12岁。
抗战小英雄的故事50字篇2:周银海周银海,1933年生,江苏靖江侯河乡幸福村人。
家境贫困,主要靠父母种地主的租田糊口,生活朝不保夕。
幼小的周银海不得不帮大人干活,有时挖点野菜充饥。
1940年新四军东进,周银海的家乡获得解放,从而使他有机会入学读书,接受革命教育。
1943年,乡里成立农抗会和儿童团,周银海高兴地报了名,成为一名儿童团员。
从此,他白天上课,晚上到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家卫国洒热血
五1王一匡
1933年1月,日军占领山海关。
3月9日,日军铃木师团直抵长城喜峰口,二十九军奉命赴长城御敌。
赵登禹任喜峰口作战前敌总指挥,冒风雪,急行军700余里,占据有利地形,亲率部队挥大刀迎敌,长城垛口20余次失而复得。
日寇调集5000余人和大批重炮,飞机轰炸了3个小时,阵地一片火海。
日寇以为赵登禹将军已经阵亡,于是蜂涌而上。
在弹药用尽之际,赵登禹率部与敌展开肉博战。
他一口气砍倒日军几十名,左腿负伤,卫兵急忙脱衣服给他包扎,他却不肯,仍挥刀杀敌,一直激战到天黑,日军寸土未得,死伤3000多人。
日军再也不敢进攻喜峰口,对赵登禹将军威名更是闻风丧胆。
国民党政府统帅部给赵登禹颁发了勋章,并提升他为一三二师师长。
“张北事件”和“热西事件”之后的1936年,赵登禹升为陆军中将。
这年夏天,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宣介溪被日本特工绑架,下落不明。
赵登禹将军大怒,,用电话通知亲日派陈某,限两小时把人送回,超过时限,就把平津一带日本人杀光,然后下令部队集合待命。
陈某吓得面色如土,急忙向日本人传讯,不过一个小时,就乖乖地把宣介溪送了回来。
1937年7月7日,日晕悍然进攻芦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7日,赵登禹将军率部宣誓抗日,赴南苑作战,以手榴弹、大刀对抗日寇的飞机大炮,一口气将数倍于我军的日寇驱回一里路,毙敌不计其数。
在这次战役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在激战中阵亡,赵登禹率军向大红门方向增援,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9岁。
赵登禹将军牺牲
后,国、共两党同时册封他为“抗日爱国将军”,以示永久纪念。
为纪念赵登禹将军,北京人民把西城区白塔寺侧的一条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烈士遗骨安葬在卢沟桥附近的五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