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合集下载

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战争小英雄的故事历史故事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生动性、启发性和篇幅适宜等特点吗,战争时期的小英雄你知道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战争小英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战争小英雄的故事篇一: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战争小英雄的故事篇二: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战争小英雄的故事篇三: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

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导语: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qiang,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qiang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qiang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二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三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十个中国小英雄的故事

十个中国小英雄的故事

十个中国小英雄的故事:1. 王二小:王二小是一名抗日小英雄,关于王二小的原型,有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阎富华、保定市涞源县王二小等多个版本,关于其牺牲时间也有1941年9月16日及1942年10月25日两种说法。

王二小,其实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

2. 董存瑞:董存瑞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后辈追忆董存瑞:“精神永存平淡是真”。

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

3. 小兵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4. 放牛娃王二小:王二小是一名抗日小英雄,关于王二小的原型,有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阎富华、保定市涞源县王二小等多个版本,关于其牺牲时间也有1941年9月16日及1942年10月25日两种说法。

王二小,其实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

5. 鸡毛信中的海娃:故事中的海娃是一个机智勇敢、坚强有爱的男孩。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鸡毛信的传递任务,并成功地将信交给了八路军的张连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难和危险,也要勇敢地坚持下去。

6. 刘胡兰:刘胡兰是著名的革命先烈,也是一名女英雄。

她在面对敌人时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勇气,最终英勇就义。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畏艰难困苦。

7. 草原英雄小姐妹: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姐妹。

在寒冷的冬天里,她们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与暴风雪搏斗了一整天。

最终,她们保住了大部分的羊群,而自己却因为冻伤而失去了脚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牢记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8. 赖宁:赖宁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是一名小英雄。

他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而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在一次火灾中积极参与救援行动并最终牺牲了自己。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要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社会的事,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

抗日小英雄故事精选【六篇】

抗日小英雄故事精选【六篇】

【导语】说起抗⽇战争,它的胜利是中国⼈民奋起反抗和不畏牺牲的重⼤结晶,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英雄⼈物。

下⾯是分享的抗⽇⼩英雄故事精选【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抗⽇⼩英雄故事精选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8⽇出⽣于⼭西省⽂⽔县的⼀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亲刘景谦续娶胡⽂秀为妻。

胡⽂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的姓⽒“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于妇救会⼯作,并⾮常⽀持刘胡兰参加⾰命。

刘胡兰8岁上村⼩学,10岁起参加⼉童团。

1945年10⽉,刘胡兰参加了中共⽂⽔县委举办的“妇⼥⼲部训练班”。

学习了⼀个多⽉,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救国会秘书。

1946年5⽉,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事;6⽉,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举进攻解放区,⽂⽔县委决定留少数武⼯队坚持⽃争,⼤批⼲部转移上⼭。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队打击敌⼈。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佩怀,为阎锡⼭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害。

1946年12⽉的⼀天,刘胡兰配合武⼯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动。

1947年1⽉12⽇,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路军连长送的⼿绢和作为⼊党信物的万⾦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势汹汹的敌⼈带⾛。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前眼见匪军连铡了⼏个⼈,怒问⼀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个样”后,她⾃⼰坦然躺在⼑座上。

刘胡兰烈⼠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篇⼆】抗⽇⼩英雄故事精选 李爱民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童团团长。

有⼀天,⼋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的封锁线去送⼀件“⽕急”信。

李爱民⼆话没说,回家赶上⼼爱的⼩⽑驴,带了草绳和镰⼑,把信装进袜筒⼦⾥出发了。

抗日战争的小英雄故事精选

抗日战争的小英雄故事精选

【导语】⾃古英雄出少年。

抗⽇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辈⼀起,⽤⾃⼰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下⾯是⽆忧考分享的抗⽇战争的⼩英雄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抗⽇战争的⼩英雄故事精选 张⼤义 1941年10⽉5⽇上午,风和⽇丽。

蔚县⼤南⼭的⼭脚下有个12岁的放⽜娃,叫张⼤义。

正赶着地主的⽜群,迎着朝阳,唱着⼭歌,在⼭坡坡上跑来跑去,他的歌声和⽼黄⽜的吼声,在⼭沟沟⾥头回荡。

就在张⼤义蹦蹦跳跳⼗分开⼼之际,突然,他发现前⽅有⼀群⽇本⿁⼦兵揣着刺⼑,探头探脑,贼眉⿏眼地朝中共蔚县县委所在地——⽡⼦盆村⽅向窜来,妄图摧毁我县委和民主抗⽇政府。

由于敌⼈采取闪电式的偷袭,这⾥的⼲部群众没有察觉,⽽陷⼊⽇军包围之中。

眼看就要发⽣流⾎事件,在这千钧⼀发⼗分危机时刻。

放⽜娃张⼤义看在眼⾥,急在⼼头,他想如果不及时报告县委,就会造成重⼤损失。

于是他奋不顾⾝,向县委驻地跑去。

张⼤义的举动,被狡猾的⽇军指挥官松⽥发现了,他指挥⿁⼦兵向张⼤义开枪射击,松⽥还“嗷嗷”怪叫。

⼦弹在⼤义⽿边、⾝⼦周围“吱吱”直叫,可张⼤义哪管这些,送信要紧。

跑呀,跑呀,凭着他多年放⽜练出来的两条“飞⽑”腿,再加上他对地⾥熟,早把⽇本⿁⼦兵甩得⽼远,刹那间⿁⼦连⼤义影⼦也不见了,急得⿁⼦兵也“嗷嗷”叫起来。

⼀边放松,⼀边四处寻找放⽜娃。

敌⼈的⼦弹虽然没打着⼤义,可⿁⼦们的枪声却给⼭上⼋路军和地⽅⼲部送了信号,部队准备战⽃,⼲部们迅速组织群众转移。

⼲部和群众安全转移了,可放⽜娃张⼤义腿部受了枪伤,但他咬着⽛,忍着疼痛,也隐蔽起来。

⽇本⿁⼦进村翻箱倒柜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捞到,⽓得⿁⼦们乱放了⼀⽓枪,烧了⽼百姓⼏间房⼦,就灰溜溜地滚回了蔚县城。

⿁⼦⾛后,⼲部和群众找到⼤义,给他治了伤。

从此,放⽜娃张⼤义智⽃⿁⼦兵,保护群众的事迹在蔚县⼤南⼭⾥⼭外⼴为传颂,称颂他是机智、勇敢的⼩英雄。

【篇⼆】抗⽇战争的⼩英雄故事精选 王⼆⼩ 1929年⽣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导语】抗⽇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次世界⼤战中,中国抵抗⽇本侵略的⼀场民族性的全⾯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次中⽇战争、⽇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18⽇九⼀⼋事变开始算起,⾄1945年结束,共⼗四年抗战。

下⾯是分享的抗战⼩英雄⼩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 抗⽇⼩英雄的故事⼀ 抗战时期,⽣活在⽩洋淀的⼩男孩张嘎与的亲⼈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军的刺⼑下,⽽钟亮也被敌⼈抓⾛。

嘎⼦历经艰⾟,找到⼋路军,当上了⼀名⼩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保执⾏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毕竟还是⼀个活泼、淘⽓的孩⼦,他与⼩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次战⽃中,他缴获了敌⼈⼀⽀⼿qiang,竟偷偷把枪藏进了⽼鸦窝⾥,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放⽕,⾥应外合,全歼敌⼈,救出了⽼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结束后,嘎⼦把藏在⽼鸦窝⾥的⼿qiang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qiang发给他使⽤。

抗⽇⼩英雄的故事⼆ 1943年,⼋路军⼩战⼠孙⼤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卫⽣员武建华护理孙⼤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便以⽊匠靳锡武的⼩学徒和刘⼤爷的外孙⾝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伪军强拉民夫,在⽥镇长家囤积粮⾷。

⼤兴和⼩武乘夜⾊钻进⽥镇长院内,放⽕烧了敌⼈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寇蓄谋更⼤的扫荡计划。

⼀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随即开来了⼀⽀莫名其妙的⽇军。

⽼靳带着⼤兴和⼩武,摸清了敌⼈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兴毅然决定⾃⼰留下吸引敌⼈,让⼩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三团得到⼩武送来的情报,⽴即⾏动部署战⽃。

敌⼈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英雄的故事三 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抗⽇⼉童团长。

王朴从⼩跟随⽗母参加抗⽇⼯作,11岁时被选为⼉童团长。

关于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关于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关于抗日小英雄的故事随着年代的推移,曾经的抗日战争已经渐渐远去,然而那些年轻的抗日小英雄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无畏无惧地挺身而出,用青春和生命守卫了祖国的尊严和自由。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些关于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希望能够让我们重温那段充满爱与勇气的岁月。

故事一:花木兰花木兰是一名江苏张家港的女孩,由于她的家境贫困,便早早地辍学出去谋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了抗日军队需要急需输送物资,于是便主动请缨加入了抗日队伍。

虽然她只是一名普通的运输工作者,但是她对自己的任务视如珍宝,丝毫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一天晚上,抗日军队需要一批医疗物资,但是由于日本军队的封锁,运输队伍走投无路。

这时,花木兰决定单枪匹马地走出去,她决心将物资送到目的地,绝不能让那些需要医疗物资的人再遭受一分一秒的煎熬。

她拿着一把匕首,穿过枪林弹雨,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虽然她遭受了很多的创伤和伤害,但她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故事二:阎王山的八个姑娘1942年春天,日军进攻陕西延安的阎王山,eight girls八个女孩使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日军的攻击。

这些女孩中,最小的年仅七岁,而最老的则已经有24岁了。

她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动机,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献身精神,在此后的岁月里永远被人们铭记。

据说她们临死前往事的精彩演说,震撼了无数的人,更为他们留下了一笔不朽的历史。

故事三:聂荣臻和国民党“十大军人”1942年秋天,聂荣臻与其他九位国民党将领一同出发赴英国接受军事训练,“十大军人”之称由此而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学习了英国军队的一切战术和技巧,确保了在之后的战争中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悲剧在1943年11月发生,十大军人中的几个将领在庐山特别行动中被日本军队缉拿,最终被害。

但是聂荣臻却在随后的战争中,团结一切力量,成功袭击了敌军,终于带领军队战胜了日本军队,成为了人民心中一位不朽的英雄。

无论是花木兰还是阎王山的八个姑娘,他们都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自由。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分享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分享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中国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

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抗日小英雄——潘东子俺小时候学习的榜样就是潘东子,最崇拜的就是潘东子这个小英雄。

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帅哥。

他从小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红军。

在白色恐怖的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为党的地下工作做立下了不少功劳。

在斗争中,他失去了母亲,但他没有被黑暗势力吓倒,一心向往革命,最后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小战士。

内容大致如下: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

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下冬子一颗红五星。

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

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

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

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

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

冬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抗日小英雄——王朴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

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

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

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

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

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

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棗野场惨案。

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一授予王林“抗日民族小英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

抗日小英雄——杨杨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青峰岭有一个村子叫杨家村,有一个叫杨杨的小孩和爷爷相依为命。

听爷爷说杨杨的爸爸妈妈都去打小鬼子去了,杨杨对爷爷说:“等我长大了以后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当打小鬼子的英雄。

”杨杨有个好朋友叫阿黄,杨杨和阿黄从小玩到大的,阿黄是一条很强壮而且又聪明的大狗。

那一天杨杨带着阿黄去钓鱼,天快黑的时候他们才拿着鱼杆和鱼娄回去。

杨杨在前面跑,阿黄就在后面追还汪汪汪地叫个不停。

突然,杨杨“噗”地一声给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就摔地上了。

“哎哟!”杨杨使劲地揉着摔成两半的小屁股,“痛死我了,我的屁股啊!”这个时候阿黄“汪、“汪”“汪”地在后面叫着,杨杨还以为大黄是在笑话他,站起来拍拍屁股,气鼓鼓地说:“臭阿黄!快点走拉,天都要黑了,再不回去爷爷要骂我的。

”说完就往前面跑去,可是阿黄还是在叫个不停。

“诶!阿黄是怎么了?平时它不是这样的啊?”,杨杨觉得阿黄很奇怪。

又跑回去了,阿黄就站在杨杨刚才摔倒的地方,这时天已经黑了,杨杨模模糊糊地看见地上又什么东西,黑乎乎的看不清楚。

于是,杨杨就蹲下去,把脑袋凑的近近的。

“妈呀!死人啊......”,杨杨大声地叫道,猛地向后一退,“噗”地一下又给摔地上了。

你猜杨杨看到了什么,杨杨看见一个满身是血的人,吓得不得了,爬起来就跑。

这个时候杨杨想到:“也许那个人没有死呢?”于是,杨杨又慢慢地走回去,蹲下来,用抖个不停的手推了推那个“死人”。

“喂!你死了吗?”杨杨怕怕地问到。

但是那个“死人”动也没动,这个时候杨杨已经不是那么害怕了,他鼓起勇气把耳朵凑到那人的胸口,听见他的心还在跳。

于是,杨杨回头对阿黄说道:“阿黄快去叫爷爷。

”阿黄听见杨杨的话,马上就向家里跑去。

这个时候杨杨才看见他穿着八路军的军装。

过了一会,那个人醒过来了,他看见杨杨蹲在身边,断断续续对杨杨说到:“小朋友....你...你帮我把这竹筒...交给游击大队,它很重要......”八路军叔叔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叔叔,叔叔,你醒醒,你醒醒啊......”杨杨拼命地摇着八路军叔叔,可是,八路军叔叔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杨杨哭得很伤心很伤心,这个时候阿黄带着爷爷来了,杨杨扑到爷爷的怀里,大哭着:“爷爷,八路军叔叔死了,他死了拉.....呜呜呜呜......”爷爷也摸了一把泪水,对杨杨说:“好孩子,别哭了,你不是说要当打鬼子的英雄吗?英雄就不该哭鼻子。

”爷爷说完后,杨杨不哭了,他要当打鬼子的英雄,把可恶的小鬼子赶出中国。

第二天,杨杨和阿黄从村长那里知道了游击大队在哪里,于是,杨杨带着阿黄就去找游击大队了。

他们走了很久,这时候杨杨突然看见前面有小鬼子的巡逻队,聪明的杨杨知道跑是没有用的,他跑不过小鬼子的,于是,杨杨马上把八路军叔叔交给他的竹筒交给阿黄咬着,杨杨趴着阿黄的耳朵说到:“阿黄,你快跑,去找爷爷,千万别让小鬼子抓着你了。

”勇敢的杨杨让阿黄带着竹筒跑了,自己却留下来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

这时候小鬼子看见了杨杨,拿着枪就过来了,他们用枪指着杨杨,问杨杨:“小孩,你的,知道八路的在哪里?”“哼!”杨杨把脑袋转向一边,理也不理小鬼子。

小鬼子见杨杨不理他们,气的大吼:“八咯牙鲁,你的,说不说?不说,死拉死拉的;说了,我让你走。

”杨杨把头转过来,对着小鬼子勾勾手指,笑着说到:“你过来啊,我告诉你。

”小鬼子听杨杨这样说,大笑道:“哟西,你的,良民的” 说完就走到杨杨身前,弯下身子,看着杨杨说:“说,赏赐大大的有。

”杨杨对着那个小鬼子的脸狠狠地给了他一耳光,然后对着小鬼子说:“呸!”那个鬼子一下子气得跳了起来:“八咯牙鲁!”对着小杨杨一脚踢去,把小杨杨踢到了,摔在了地上。

残忍的小鬼子不会放过杨杨,他对着地上的杨杨狠狠地踢着,一脚又一脚,直到杨杨昏死了过去。

后来,鬼子走了,只有杨杨还躺在地上,满身的血,昏迷不醒。

阿黄跑回去找到了爷爷,把那个竹筒丢在了爷爷的脚下,对着爷爷狂吠着,咬着爷爷的裤脚往外拖。

爷爷看见了脚下的竹筒,知道爷爷肯定出事了,他捡起地上的竹筒就跑了出去。

刚跑出门,爷爷停了下来,他想到着个竹筒很重要应该先把它交给游击大队才行。

于是爷爷找到了村长,让村长把竹筒给游击大队送去。

这时候爷爷跟在阿黄后面飞快地向跑去。

当爷爷跑来的时候,我们的小英雄已经满身是血的躺在地上了,爷爷蹲下去,扶起杨杨:“孩子,孩子,你醒醒,你醒醒,别吓爷爷啊”杨杨慢慢地睁开眼睛,看见是爷爷,问:“小鬼子走了吗?”“嗯!小鬼子已经走了,孩子,你别说话,爷爷代你回家去。

”爷爷摸着眼泪说道。

杨杨不放心竹筒,又问道:“那竹筒呢?”爷爷回答说:“我把它交给了村长,村长会把它交给游击大队的,你放心吧”爷爷说完就背着杨杨向家里走去。

后来,游击大队的八路军叔叔找到了杨杨,他们对杨杨说,那个竹筒里装的是关于小鬼子据点的情报,多亏了杨杨保护了那份情报,才使得游击大队能轻松地攻破小鬼子的据点,他们夸杨杨是个勇敢的小英雄。

从那以后,村子里的人都叫杨杨是“小英雄”。

抗日小英雄——武建华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日小英雄——张嘎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