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建筑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测量内容技术施工方案.doc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2.施工准备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准确无误,施工前应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学习教育,严格遵守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明确测量任务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工程测量作业规程》及本公司技术部编制的测量管理制度。
资料收集:当地地区地址资料,了解建筑物的地下及附近场地现状资料,如管线走向、高程和其所在位置等。
2.2深化研究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并校核图纸,着重了解工程现场具体情况和定位条件,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地下地上的标高变化,领会设计方面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2.3测量器具的检定测量仪器设备检验,是测量前准备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步,仪器钢尺的准确度是测量精度和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计量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鉴定周期以及经鉴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所以本工程所用的仪器、钢尺、塔尺等必须严格按《计量法》中有关规定送检定部门做检定、检核。
经鉴定、检核合格的仪器方可使用。
2.4人员安排本工程施工测量队伍由一名测量技师和三名测量工程师组成测量班组, 在技术工程师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包括制定测量施工方案、组织验线、测量资料汇编、现场放线,填写测量施工日志等工作。
2.5仪器准备2.6导线桩的校核根据规划局所给定的控制点,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建筑物各边长、方位角,保证正确的依据成果;复测现场导线桩之间的关系结果满足《工程测量作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
2.7水准点的复核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采用复合法进行校核观测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3.平面控制3.1测量难点本工程现场:场地较大,配套楼基坑开挖深、支护易变形,会直接造成控制点的损坏等等。
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建立一个稳固可靠、使用方便的控制网尤为重要。
3.2总体思路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三级测设。
首先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的总控制网,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测量。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2.施工准备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准确无误,施工前应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学习教育,严格遵守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明确测量任务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工程测量作业规程》及本公司技术部编制的测量管理制度。
资料收集:当地地区地址资料,了解建筑物的地下及附近场地现状资料,如管线走向、高程和其所在位置等。
2.2深化研究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并校核图纸,着重了解工程现场具体情况和定位条件,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地下地上的标高变化,领会设计方面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2.3测量器具的检定测量仪器设备检验,是测量前准备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步,仪器钢尺的准确度是测量精度和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计量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鉴定周期以及经鉴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所以本工程所用的仪器、钢尺、塔尺等必须严格按《计量法》中有关规定送检定部门做检定、检核。
经鉴定、检核合格的仪器方可使用。
2.4人员安排本工程施工测量队伍由一名测量技师和三名测量工程师组成测量班组, 在技术工程师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包括制定测量施工方案、组织验线、测量资料汇编、现场放线,填写测量施工日志等工作。
2.5仪器准备2.6导线桩的校核根据规划局所给定的控制点,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建筑物各边长、方位角,保证正确的依据成果;复测现场导线桩之间的关系结果满足《工程测量作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
2.7水准点的复核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采用复合法进行校核观测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3.平面控制3.1测量难点本工程现场:场地较大,配套楼基坑开挖深、支护易变形,会直接造成控制点的损坏等等。
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建立一个稳固可靠、使用方便的控制网尤为重要。
3.2总体思路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三级测设。
首先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的总控制网,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测量。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一、概述定位和测量放线是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项任务,它的目的是确定施工区域的边界和位置,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定位和测量放线的一般方案和步骤,帮助施工人员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放线施工。
二、步骤2.1 确定工程要求和施工图纸在进行定位和测量放线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工程要求和施工图纸。
工程要求中包含了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施工图纸中则展示了施工区域的平面布置和尺寸。
通过了解工程要求和施工图纸,可以确定放线的起点、终点以及参考线的位置。
2.2 确定放线参考线放线参考线是用来确定放线方向和位置的基准线。
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图纸,选择合适的参考线,可以是建筑物的墙角、地面的边缘或者其他固定的点。
参考线的位置应该便于测量,并且不易受到干扰。
2.3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放线在进行放线前,需要准备好合适的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尺、水平仪、平板仪等。
根据放线方向和距离,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具体步骤如下:1.在参考线上测量出放线起点,用标记笔进行标记。
如果有多条放线线路,则分别进行测量和标记。
2.根据施工图纸上的尺寸要求,使用测量尺测量出放线终点的距离。
3.将测量结果应用于实际施工现场,使用标记笔在地面或建筑物上进行标记。
4.使用水平仪或平板仪对放线线路进行水平校验,确保放线的水平度满足要求。
2.4 定期检查放线准确性在放线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放线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测量尺、水平仪等工具进行检查,确保放线的位置和方向与施工图纸一致。
如果发现放线不准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2.5 放线记录和标识在放线施工过程中,及时记录放线的位置和标识。
可以使用测量工具上的刻度尺或标记笔在地面或建筑物上进行标记。
放线记录和标识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参考和定位。
三、注意事项3.1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在进行放线施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测量尺可以用于测量线路的长度,水平仪可以用于检验放线的水平度,平板仪可以用于放线的垂直校验。
建筑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测量内容技术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测量内容技术施工方案建筑工程的定位和测量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定位和测量放线两个方面,探讨建筑工程定位和测量的内容和技术施工方案。
一、定位建筑工程的定位是指确定建筑物在地面上的位置和方位。
定位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布局与设计图纸一致,以及满足建筑物周围环境和规划要求。
1.1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在建筑工程定位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测量控制网,作为后续测量的基准。
控制网一般由边界控制线和主控制线组成,边界控制线用于确定建筑物的边界,主控制线用于确定建筑物主体的位置和方位。
1.2标志物的设置在建筑工程定位中,需要在建筑物边界和主体上设置一些标志物,以便后续的测量和放线工作。
标志物包括测量桩、石墩、引线桩等,它们应符合国家测绘标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实地测量,将建筑物在地面上标出具体位置和方位的过程。
它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建筑物具体实施的基础。
2.1基础测量基础测量是建筑工程测量的第一步,它是为了确定建筑物的准确位置和坐标。
基础测量包括水平测量和高程测量两个方面。
水平测量通常采用全站仪进行,通过测量控制点的水平坐标,确定建筑物的准确位置和方位。
高程测量通常采用水准仪进行,通过测量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建筑物的准确高度和地形。
2.2结构放线结构放线是根据设计图纸,将建筑物的结构要素标出在地面上的过程。
主要包括平面放线和立面放线两个方面。
平面放线主要是将建筑物的平面要素标出在地面上,包括建筑物轴线、墙体线、柱子位置等。
它通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通过控制点的坐标,确定建筑物平面要素的具体位置和方位。
立面放线主要是将建筑物的立面要素标出在地面上,包括楼板高度、梁高、柱高等。
它通常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通过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建筑物立面要素的具体高度和位置。
2.3设备放线设备放线是将建筑设备和管道的位置标出在地面上的过程。
建筑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测量内容技术施工方案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第一节编制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本工程招标及答疑文件、图纸。
第二节测量工程内容第四节场区控制网的建立进场后,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实地踏勘点位并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以此为基准,布设附合导线作为场区平面控制网。
场区平面基准点的测设:首先校核业主给定的基准点,利用全站仪布设符合导线,将导线平差结果作为场区的平面控制网。
使用Dini电子水准仪按照国家二等水准的要求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平差后的结果,作为场区的高程控制点。
基准点埋设示意图第五节建筑物控制网的建立1、建筑物轴线控制网建筑物轴线控制网是以场区平面控制网为基准,结合现场的施工要求及建筑物本身的形状,把建筑物的控制轴线布设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以便于以后施工放样进行校核。
本工程使用电子全站仪采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单体分别测设轴线作为每个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本工程主要工程轴线控制网布置如下:地下结构轴线控制网布设示意图地上以建筑为例,控制网布设如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围护示意图2、建筑物标高控制网首先复核场区高程控制桩,校核无误后,使用Leica NA720水准仪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标准将标高控制点引测到建筑物,作为建筑物的标高基准点。
建筑控制网布设示意图十十——丄4-r ——IF -i-第六节混凝土结构施工测量1、土0.000以下施工测量(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 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为(2mm+2ppm Q的电子全站仪。
(2)轴线投测地下施工阶段的轴线投测,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后视主控轴线,利用正倒镜的方法进行投测,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如下图所示。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

目录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2)第一节测量基本要求 (2)第二节平面控制网布设 (3)第三节高程控制网布设 (4)第四节基础测量 (5)第五节主体结构测量 (6)第六节装修测量 (7)第七节钢结构测量控制 (8)第八节验线 (15)第九节质量保证措施 (16)第十节安全保证措施 (16)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第一节测量基本要求1.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先确定场区平面控制网,以此为依据,建立轴线控制网,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验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测量准备工作1)设计图纸的审核(1)总平面图的审核。
(2)建设用地红线桩点(界址点)坐标与角度、距离是否对应。
(3)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
(4)建筑群的几何关系。
(5)首层室内地坪设计高程及有关坡度是否合理、对应。
(6)建筑施工图的校核。
(7)建筑物各轴线的间距、夹角和几何关系。
(8)建筑物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图的轴线尺寸。
(9)各层标高(相对高程)与总平面图中的有关部分是否对应。
(10)结构施工图的校核。
(11)核对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如墙厚、柱断面、梁断面及跨度、楼板厚度等)。
(12)以轴线图为准。
对比基础、非标准层及标准层之间的轴线关系。
(13)对照建筑图,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标高是否对应。
(14)设备施工图的校核:对照建筑、结构施工图,核对有关设备的轴线、尺寸及标高是否对应。
核对设备基础、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尺寸、标高是否与土建图一致。
2)测量仪器的选用(1)检定测量设备的检定由公司材料设备部负责,由专人送技术监督局检定。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第一节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一. 测量施工部署1.施工测量组织工作本工程设计平面布置复杂,纵横轴线复杂,斜向轴线多样,放线工作量大。
根据总体施工部署,项目部组织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队伍,测量队共4人,配备测量高级技师1人担任测量队长,全程负责整个测量过程。
所有测量人员均持有建委颁发的上岗证。
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
测量工程依据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平面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
2.施测原则2.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先确定场区平面控制网,以此为依据,建立轴线控制网,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2.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验的工作制度。
2.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2.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测量准备工作3.1.设计图纸的审核3.1.1.总平面图的审核。
3.1.2.建设用地红线桩点(界址点)坐标与角度、距离是否对应。
3.1.3.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
3.1.4.建筑群的几何关系。
3.1.5.首层室内地坪设计高程及有关坡度是否合理、对应。
3.1.6.建筑施工图的校核。
3.1.7.建筑物各轴线的间距、夹角和几何关系。
3.1.8.建筑物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图的轴线尺寸。
3.1.9.各层标高(相对高程)与总平面图中的有关部分是否对应。
3.1.10.结构施工图的校核。
3.1.11.核对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如墙厚、柱断面、梁断面、楼板厚度等)。
3.1.12.以轴线图为准。
对比基础、非标准层及标准层之间的轴线关系。
3.1.13.对照建筑图,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标高是否对应。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 引言定位和测量在建筑施工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放线施工过程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准确的放线施工方案能够确保施工的精度和质量,减少误差和疏忽带来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的根本原那么和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 方案设计2.1 确定坐标系在进行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之前,需要先确定一个坐标系。
常用的坐标系包括全站仪坐标系、工程坐标系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坐标系,确保施工过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2 确定基准点基准点是定位和测量放线的起点,一般选择在工地的固定地点,如角点、墙边等。
选择基准点时需要考虑到其稳定性和易辨识性,以便后续的放线工作可以基于该点进行计算和测量。
2.3 线路布置线路布置是定位和测量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确定放线的路径和方向。
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确定需要放线的点位和线路,并使用测量工具〔如全站仪、测量尺等〕进行测量和标记。
3. 测量方法3.1 使用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进行距离、角度和高差的测量。
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需要设置好测量参数和目标点,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准确。
3.2 使用测量尺测量尺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测量工具,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测量任务。
在使用测量尺进行测量时,要保持尺子的水平和直立,减小误差的发生。
3.3 使用放线仪放线仪是专门用于放线工作的工具,可以通过拉线或发出激光等方式进行放线。
使用放线仪进行放线时,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防止产生误差。
4. 考前须知4.1 系统校验在进行定位和测量放线之前,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系统校验,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校验的内容包括校正仪器的误差、检查仪器的状态等。
4.2 数据记录在进行定位和测量放线时,要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标注。
记录的内容包括测量的位置坐标、测量的误差等,以备后续的施工和验收。
4.3 现场环境定位和测量放线时,需要考虑现场的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第一节编制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RR);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RR);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RR);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RR);
5、本工程招标及答疑文件、图纸。
第二节测量工程内容
针对本工程特点,本工程主要测量工程内容见下表:
第三节测量设备配备
第四节场区控制网的建立
进场后,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实地踏勘点位并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以此为基准,布设附合导线作为场区平面控制网。
场区平面基准点的测设:首先校核业主给定的基准点,利用全站仪布设符合导线,将导线平差结果作为场区的平面控制网。
使用Dini电子水准仪按照国家二等水准的要求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平差后的结果,作为场区的高程控制点。
基准点埋设示意图
第五节建筑物控制网的建立
1、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建筑物轴线控制网是以场区平面控制网为基准,结合现场的施工要求及建筑物本身的形状,把建筑物的控制轴线布设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以便于以后施工放样进行校核。
本工程使用电子全站仪采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单体分别测设轴线作为每个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本工程主要工程轴线控制网布置如下:
地下结构轴线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地上以建筑为例,控制网布设如下:
建筑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围护示意图
2、建筑物标高控制网
首先复核场区高程控制桩,校核无误后,使用LeicaNA720水准仪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标准将标高控制点引测到建筑物,作为建筑物的标高基准点。
第六节混凝土结构施工测量
1、±0.000以下施工测量
(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2mm+2ppm.D)的电子全站仪。
(2)轴线投测
地下施工阶段的轴线投测,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后视主控轴线,利用正倒镜的方法进行投测,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如下图所示。
基坑轴线投测示意图
(3)细部线放样
控制轴线投测完毕后,依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洽商,首先放样其它设计轴线,并检查校核,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后,依次放样柱、墙、门窗等,弹墨线,用红油漆标注。
细部线放样示意图
(4)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标高抄测示意图
(5)立模时的控制测量
1)中心线平面控制界线及标高的测设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弹好墙柱外皮+500mm控制线,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2)立模时垂直度检测
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2、±0.000以上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网传递
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轴线传递采用内控法。
引用激光经纬仪配合电子数显激光靶,进行轴线竖向传递,确保工程测量放样精度。
由于本工程楼层较多,控制点采用分阶段传递的方法进行,接力层在12层。
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2)控制点的转移
待首层结构板施工完成,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利用全站仪将轴线全部投测至首层结构板上,按照基础底板的做法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等工作,完成测量内控点的工作。
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转移时,其投点误差,一级不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
本工程选用一级。
(3)平面内控点的布设
内控点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为保证轴线投测点地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图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点。
下面以L1楼为例布设内控点如下图:
楼内控点布置示意图
(4)内控点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5)楼层平面放线
待本施工段所有内控点都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经纬仪及钢尺对控制轴线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各条轴线的测放。
第七节测量技术资料
1、资料执行规范
本工程的测量资料编制,必须执行国家《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RR)及相关地方的规范。
2、资料汇编要求
测量技术资料应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所有测量资料必须做到:表格规范、格式正确、记录准确、书写完整、字迹清楚、汇编齐全、分类有序,必须符合国家及相关部门对建筑施工资料编制的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