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1框 知礼识仪教案 苏教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1框 知仪识礼2 苏教版

人生开端礼诞生礼
孕 受育 孕诞
生
诞
求子仪式
生
孕期习俗
礼
庆贺生子
报喜、命名、满月、百日、周岁等
抓周
沐
物 意 物品
浴
品义
书学 尺 者 专 家
笔 作 钱币 墨家
画 家
举例说明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仪式, 中的象征和意义。
礼贵心诚
礼是内涵,仪是表现。互为表里。 左传记载春秋鲁昭公拜见晋国。郊劳 之礼非常到位,却被女叔齐看不起。
当你无辜受到伤害,你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还是以宽容为怀, 体谅别人呢?
中国人历来强调以和为贵,从不欣赏损人利己。如何与人和睦 相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关注的问题。
明先宗朱见声曾经画过一幅画题目是《一团和气图》。画面上 人物由于开怀大笑,浑身缩成了一个滚圆滚圆的大球,但仔细分 辨则会看出,这副人物像只有一副面孔,实际上却又三个人的身 体合在一起?原来,它取材于一则著名的典故:陶渊明、陆修静 和慧远法师分别是儒、道、佛三家的门徒,三人私交甚好,经常 在一起切磋学问。慧远法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送客绝不超过山 下的虎溪。但有一天,三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越过了这个界线 于是相顾开怀大笑,这就是著名 的 “虎溪三笑”。如今,朱见深 借这个典故作了《一团和气图》,则是要求大家“忘彼此之是非, 蔼一团之和气。”
第一课 以礼相待
第一框 知仪识礼
不学礼,无以立。
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 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在古代,“礼”和“仪”,实际 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 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 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 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二框 时移礼易 苏教版

,很多
5.礼仪必须符合 公序良俗 。我们对传统礼仪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 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的礼仪要学会 分辨鉴别 ,不应该讲面子、摆阔气, 追求豪华,更不能奢侈、浪费。
独立训练
1.在古代社会,身份地位较高的男性称为老爷、先生、大人,女性
则称夫人、太太、小姐。民国后,出现了“同志”这一新称谓,意为
“每年都这样,可真不舒服,今年我不想再磕上十几个 头了。” 小华心想。
同学们,换做你们,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请说出 你的解决方法。
8.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加上各种因素的限制,很难在每年清明节等祭祖日 亲临现场祭扫。如今人们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祭奠,随 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对先人的祭扫和缅怀。有人则认为,通过点击鼠标, 发出一串冰冷的文字,显得不够严肃真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B
4.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孝”的礼
仪规范和法律制度。在古代,如果父母丧葬,要守孝三年,三年之内
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准结婚。在你看来,这样的“孝” ( )
A.需要全部继承,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C.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之情,应该代代相传 D.与传统美德不相符合,应被摒弃,退出历史舞台
、
文化
相适应。随
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有的礼仪简化了,有的礼仪逐渐消失了,有的礼仪则增加了新
的内容和要求。我们要 与时俱进
,理解和接纳礼仪的变化。
2.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活动范围越来琐的礼仪程序,简化一些礼仪的表达方式
高,效、环保、节俭 等理念已成为普遍、现实的选择。
结合“时移礼易”的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网络祭奠的。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第1课以礼相待第3框入乡随俗教案苏教版

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入乡随俗”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文明礼仪相关的拓展知识,如不同国家的礼仪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入乡随俗”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入乡随俗”内容,强调尊重他人、文明交往的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文明礼仪”的短文。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第1课以礼相待第3框入乡随俗教案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第1课以礼相待,第3框“入乡随俗”。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认识不同地域的礼仪习俗,了解“入乡随俗”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如何在不同场合遵循当地礼仪”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入乡随俗”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尊重他人、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第1课以礼相待第三框入乡随俗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

“十里一风,百里一俗”,不一样国家、地域、民族有不一样礼 仪风俗。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
1 都有其独特含有本民族特色礼仪风俗。这些不一样礼仪风俗渗透
着不一样地域和民族文化、传统,包含着不一样地域、不一样民 族感情。
入乡随俗,能真正了解当地民风民情,更轻易与当地人们
一天,小磊和父亲一起参加同事聚会。席 间,小磊彬彬有礼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有位 阿姨很喜欢小磊,不停地给他夹菜,并不停招 呼他多吃点。面对盘子里红彤彤辣椒,小磊感 到很为难:吃话,太辣了,胃会极难受;不吃 话,感觉不礼貌,同时也会很浪费。该怎么办 呢?小磊灵机一动,悄悄地把菜转移到了父亲 碗里……
面对热情好客主人,我们应 该怎样量力而行?
2
友好交往。
3
主动学习了解、掌握对方礼仪习俗,能够让我们防止无心
之错。
11/12
1、到任何地方,都要 尊重、适应和主动融
入当地民风民俗。
2、不一样地方有不一样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在表示礼仪方式方法上 也不相同。我们在与其交往时,要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但也要量力而 行,不要影响自己身心健康。
12/12
1/12
1、到任何地方,都要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民风 民俗。
穿一穿当地民族服装,尝一尝当地美食,学一学 当地语言,这些看上去是小事,却表示了我们对当地 文化风俗尊重。
2/12
3/12
1、“十里一风,百里一俗”,不一样国家、地域、民 族有不一样礼仪风俗。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有 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含有本民族特色礼仪 风俗。这些不一样礼仪风俗渗透着不一样地域和民族文 化、传统,包含着不一样地域、不一样民族感情。
8/12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三框 入乡随俗课件 苏教版

二、入乡随俗(二)
周恩来视察云南西双版纳,在景洪城与傣族、布依族等群众共度 傣族新年——泼水节。周恩来穿起傣族服装,走进欢乐的人群之 中。看见周恩来如此和蔼可亲,群众立刻没有了拘束,纷纷用大 盆向总理泼水。他对当地干部说:“傣族群众的每滴水都是热乎 乎的,我一点都感觉不到寒冷。”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入乡随俗”?
礼仪风俗渗透着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包含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
的感情。因此,到不同的地方,我们应当 入乡随俗 。
2.到任何地方,都要 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 当地的民风民俗。穿一穿当地的
民族服装,尝一尝当地的美食,学一学当地的语言,这些看上去是小事,却
表达了我们对 当地文化风俗的。尊重
3.入乡随俗,能真正 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 ,更容易与当地人们友好交往。中
你知道西方人和中国人眼中的“龙”“狗”的寓意吗?
西方龙是罪恶生龙活虎、残忍、狡诈的代表,是最邪恶的魔鬼;中国 人心目中的龙常常是神,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 袍等,跟“龙”有关的词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材料:小雪的班上转来一个美国女孩朱丽亚,她性格开朗,不拘小节, 乐于助人,可有时又显得“小气”。有一次,她邀小雪一起出去吃饭, 结账时却说一人一半。小雪愣了半天。还有一次,朱丽亚过生日,邀 请同学到她家。小雪带了漂亮的礼物来,没想到朱丽亚把她迎进门之 后,就迫不及待地拆开礼物,然后兴奋地说:“太漂亮了!谢谢你。” 小雪想:“真是没有礼貌,起码要等到客人走后,才能把礼物拆开 呀。” (1)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 ①不(同2)的国小家雪、和地朱区丽、娅民族应有怎不样同做的到礼友仪风好俗交。往?
出国前应该有意识地 从书上或互联网上了 解有关所到国家或地 区的风俗习惯,主动 学习了解、掌握对方 的礼仪习俗,可以让 我们避免无心之错。
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1框 知礼识仪教案 苏教版-苏教

知仪识礼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是礼仪之邦2.懂得礼仪的重要性重点难点礼仪的重要性是重点也是难点自主预习1.什么是礼、仪?2.为什么说中华是礼仪之邦?3.如何以礼待人?4.礼仪的重要性(作用)?自学反馈1.每种仪式都有一定的规X和程序,并有其独特的象征和意义。
祭祖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之情,祝寿体现了,庆贺能增进。
这些礼仪千百年传承,富有特定的内涵。
2.礼贵心诚。
对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要、、,才会让人感动。
如果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矫揉造作,就会事与愿违。
3.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以礼待人的,对于别人的无礼,我们应该多容忍他人,,,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智慧去感染他人。
4.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也是现代公民的。
以礼待人,能够展示一个人优雅的气质和,让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和认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机会,进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礼仪文明,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形象,关系着我们,关系着我们。
合作交流(见PPT)一、什么是礼、仪二、中华是礼仪之邦三、如何以礼待人四、礼仪的重要性独立训练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十分注重礼仪。
在家,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宾;在外,朋友间谦恭礼让,邻里间守望相助。
中国人以彬彬有礼、谦恭礼让的风貌著称于世。
这表明 ( )A.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具有优越性,其他国家无法超越B.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C.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D.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某校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如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不相互问候、不相互谦让,课间追逐打闹,教学场所大声喧哗等。
因此该校决定,在全校开展礼仪教育活动,这是因为 ( )①仪是规X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②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③礼仪是规X家庭伦理的唯一准则④礼仪文明只关系自身的形象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3.双休日,小明带着礼品与父母一起去探望母亲的哥哥(因车祸致残而生活不能自理),小明在探望结束欲起身离开时,应该这样表达祝福语 ( )A.令尊,多多保重,早日痊愈 B.大伯,您要注意安心休息C.舅舅,祝您早日康复 D.姑父,你要照顾好自己4.X备三顾茅庐是我国古代讲究敬贤之礼的经典故事。
八年级文明礼仪第一课

文明礼仪八年级(上)第一章举止,文明素养的展台章前小语一颦一簇,一举一动,看似无声却胜有声,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不经意间就让人感受到一个人内心的素养。
照妖镜同学们,你有这样的行为吗?你认为这种行为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吗?1、在学校打篮球,汗流浃背,干脆把上衣脱了,光着膀子继续打球。
2、在乡间马路上与朋友散步闲聊,边走边嗑瓜子,惬意地吐着壳儿。
3、与几个好友在人行道上嘻戏打闹,开怀大笑,引来行人注目回首。
4、在公园里玩累了,躺在坐在路边的条凳上,架起二郎腿闭目休息。
凡人凡语文明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有一天傍晚,新文学校的学生们都回教室上自习了,操场上只有几个散步的老师。
汤自明老师一个人在踢足球。
一没注意,把球踢出了围墙,掉在围墙外边杂草丛里。
围墙不高,如果爬过去捡球,两分钟可以解决问题。
散步的老师们都说,现在没有学生,你可以爬过去捡球。
汤老师说,学校三令五申,学生不能爬围墙,我作为老师要带头遵守,文明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汤老师花半个小时,弄得满头大汗,把球捡回了学校。
《礼记〃中庸》:“君子慎其独也。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意思是说,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第一节:站、坐、蹲礼仪知识卡1. 站姿礼仪站姿是静态的造型动作,是其他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
(1)基本站姿1)两脚跟相靠,脚尖展开45°~60°,身体重心主要支撑于脚掌、脚弓之上。
2)两腿并拢直立,脊柱、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提起。
3)两手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
(2)站姿的禁忌1)正式场合站立时,不可双手插在裤袋里,这样显得过于随意2)不可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这种姿势容易给人傲慢的印象3)不可歪倚斜靠,给人站不直,十分庸懒的感觉2.蹲姿下蹲的姿势,简称为蹲姿。
它是人在处于静态立姿时的一种特殊情况,多用于拾捡物品、帮助别人或照顾自己。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3框 入乡随俗教案 苏教

入乡随俗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不同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得的人民友好相处;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荣誉和形象的意识,增强热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1.能够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2.能够在复杂的生活情境中,做出正确的礼仪表达,既尊重他人,也不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知识目标1.了解礼仪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指导和理解入乡随俗的重要性;2.明确入乡随俗的具体要求。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案例、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回顾自己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到的各地的礼仪风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利用课件展示故事一次,一位中国教授和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
教授说:“你父母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您说什么?为什么是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你知道西方人和中国人眼中的“龙”“狗”的寓意吗?小结: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入乡随俗。
活动一入乡随俗你都旅游过哪些地方?在旅游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当地的哪些礼仪习俗?(温馨提醒:可以是境内游,也可以是出国游,然后展示课前制作好的介绍课件。
)(学生课堂展示介绍课前准备好的内容,介绍自己旅游的经历以及在旅游地了解到的礼仪习俗)老师根据学生的展示适时点评、补充。
小结: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礼仪习俗。
入乡随俗表达了我们对当地文化风俗的尊重。
畅所欲言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入乡随俗呢?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具体做法吧。
穿一穿当地的民族服装,尝一尝当地的美食;学一学当地的语言……活动二入乡随俗暑假里,小明一家去海边游玩,租了一艘渔船。
午饭时,他们迟到了刚从海里打上来的海鲜。
有一种鱼的味道特别鲜美,快吃完一面的时候,小明大声嚷嚷,让妈妈帮忙一起给鱼翻个身。
妈妈连忙制止了小明的话,并跟船家道歉。
思考:妈妈为何要制止小明?你还知道哪些乘船的礼仪和习俗吗?小结:入乡随俗,能真正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更容易与当地人们友好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仪识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是礼仪之邦
2.懂得礼仪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礼仪的重要性是重点也是难点
自主预习
1.什么是礼、仪?
2.为什么说中华是礼仪之邦?
3.如何以礼待人?
4.礼仪的重要性(作用)?
自学反馈
1.每种仪式都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并有其独特的象征和意义。
祭祖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之情,祝寿体现了,庆贺能增进。
这些礼仪千百年传承,富有特定的内涵。
2.礼贵心诚。
对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要、、,才会让人感动。
如果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矫揉造作,就会事与愿违。
3.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以礼待人的,对于别人的无礼,我们应该多容忍他人,,,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智慧去感染他人。
4.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也是现代公民的。
以礼待人,能够展示一个人优雅的气质和,让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和认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机会,进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礼仪文明,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形象,关系着我们,关系着我们。
合作交流(见PPT)
一、什么是礼、仪
二、中华是礼仪之邦
三、如何以礼待人
四、礼仪的重要性
独立训练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十分注重礼仪。
在家,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宾;在外,朋友间谦恭礼让,邻里间守望相助。
中国人以彬彬有礼、谦恭礼让的风貌著称于世。
这表明 ( )
A.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具有优越性,其他国家无法超越
B.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C.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D.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某校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如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不相互问候、不相互谦让,课间追逐打闹,教学场所大声喧哗等。
因此该校决定,在全校开展礼仪教育活动,这是因为 ( )
①仪是规范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②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③礼仪是规范家庭伦理的唯一准则④礼仪文明只关系自身的形象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双休日,小明带着礼品与父母一起去探望母亲的哥哥(因车祸致残而生活不能自理),
小明在探望结束欲起身离开时,应该这样表达祝福语 ( )
A.令尊,多多保重,早日痊愈 B.大伯,您要注意安心休息
C.舅舅,祝您早日康复 D.姑父,你要照顾好自己
4.刘备三顾茅庐是我国古代讲究敬贤之礼的经典故事。
刘备三次亲自登门拜访,诸葛亮被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所感动,答应出任其军师,这为后来蜀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表明 ( )
A.中国古代十分讲究礼节 B.对人表示尊重,要发自内心
C.应吸收古代的一切礼仪 D.多容忍他人,体谅他人
5.有人认为,拱手礼比鞠躬礼简单,比握手礼卫生。
作为中国人,学习运用拱手礼,可以更深刻地触摸和感悟中国传统礼仪。
在古代,拱手礼通常出现在 ( ) A.晚辈见长辈时 B.初次见面时 C.同辈人见面时 D.好久不见时
6.祭祖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之情,祝寿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孝敬之心,庆贺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些礼仪千百年传承,富有特定的内涵。
由此可见 ( )
①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中国传统礼仪比其他任何国家的都优秀
③讲究礼仪,关系着我们集体的形象④每种仪式都有其独特的象征和意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车辆后排有空位,一名老人却硬是将坐在车厢前部爱心专座上的一名年轻女子拽起并推开。
老人说自己腿部有残疾,年轻女子占着专座不起来。
面对老人的无礼,这名年轻女子应该 ( )
①学会体谅和宽容②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
③学会迁就和忍让④通过一切方式谴责无礼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拓展延伸
8.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文明行为与文明礼仪却背道而驰。
材料一: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没有见到有叫张村的地方。
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1)如果你是那位年轻人,在遇到老人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
材料二: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的后果,刺痛了所有的中国游客。
某些国外景点甚至单独设置中文标语来提醒中国游客。
如在泰国大皇宫门前草地上设有“请勿践踏”的中文告示牌,还有写着“请便后冲水”的中文告示。
(2)有人认为:“是否文明礼貌,仅仅是个人私事。
”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9.中国人以彬彬有礼、谦恭礼让的风貌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源远流长、独具魅力,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学习礼仪、践行礼仪规范的几个片段,请你一起参与。
片段一:日前,江苏省的文明礼仪专门课程“八礼四仪”开展得有声有色。
某校大力推进“八礼四仪”教育,学生们积极参与,同时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有些家长认为:“‘八礼四仪’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
(1)请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谈谈“八礼四仪”教育受到家长普遍认可的原因。
片段二:在我表哥的孩子出生满一个月的时候,我表哥的父亲也正好80大寿,可谓双喜临门。
他们全家准备将“满月酒”和“祝寿庆典”一并举行,宴请亲朋。
亲友们准备携带礼品前去看望孩子并给老人祝寿。
而这天有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即将举行,我心里很矛盾……
(2)你认为“我”应该做出何种选择?为什么?
片段三:在公共汽车上,一位阿姨提着带鱼上车,蹭脏了我刚买的新校服。
阿姨说:“衣服脏了没关系,回家洗洗就行了。
”我笑了:“我该说的话都让您说了,我得说对不起了。
”众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这位阿姨顿时也羞红了脸。
(3)“我”的做法对你学会友好交往有哪些启示?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
课后作业
某地铁上的一段视频被很多人转发:一个女孩和一名老人发生争吵,女孩称遭老人掌掴,最后两人到派出所才将此事解决。
事后女孩表示,车上的爱心专座当时是空座,自己才坐下。
而老人因为女孩没有给其让座,才发生了此前的一幕。
女孩不让座,而老人暴力“索礼”,这种行为正确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