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B版)

合集下载

2.1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_讲课稿)

2.1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_讲课稿)
栏 目 链 接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大气 反射、 辐 散射 射 太 阳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 气 吸 收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大气上界目
链 接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1 、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 如果用 “大气保温作用”概括,你认为合适吗? 2、 冬日里如果是晴天。白天温度比较高,为什么 到了第二天早上会感觉特别冷,妈妈会让你穿秋裤?
情 景 激 疑
知识点二
热力环流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所发明。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 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 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两 栏 部分,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然后用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 目 链 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 接 升空的呢?这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
2.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地热能 C.潮汐能 D.矿物能 【解析】选A。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栏 目 链 接
3.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原因是吸收了(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解析】选 B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而对地面长 波辐射吸收得比较多,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 源。
学 以 致 用
(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 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D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高中地理05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05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优秀课件
A.地面辐射 B.大气吸收作用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以下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B(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5.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根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 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以下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S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冷源
低压
热源
高压
冷源
“城热岛效应〞的实际运用
在城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 究城区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 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 业布局在城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防止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另 一方面将卫星城建在城热岛环流 之外,防止相互污染。
〔3〕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 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 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 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8.假设图②表示的陆地为亚欧大陆,海洋为太平洋,那
么图中近地面的风向为C(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9.以下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冬季教室门口热力
环流模式的是( A )
10.以下等压线分布图中正确的选项A是( )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11.图中A、B、C、D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

2.几种典型的热力环流模式
〔1〕海陆风 〔2〕城风
〔3〕山谷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向形成的情况一: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 等压线越密,力越大,风速越大。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 3.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46张PPT)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 3.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46张PPT)

暖湿 冷水面
平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形成
14
平流逆温情况下产生的平流雾
15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发生,对流减弱,风力减小,有利于抑制沙尘暴
16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②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逆温发生,对流减弱,减少颠簸,利于飞行安全。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类型:③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 的锋面. 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 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 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 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4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短波辐射 阳
辐 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的根本热源。
反射、散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具 有保温的作用
大气上界
射向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 射有削弱作用
长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地面 5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7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 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 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 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 冬的理想场所(如天山牧场冬季过冬就不是在山脚下还是在山的一定高度上)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始终与风向 相反 ,使风速 减小

1、水平气压梯度力
1>概念: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
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 流向低压区的力。
气压梯度=气压差
水平气压 梯度力
2>特点:
A、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B、垂直于等压线; C、由高压指向低压。
(百帕) 1000 1005 1010
风向形成的3种情况: •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B
800pa
1000pa
专题1:判断风速大小?
1、比较A、B两点的风速:
B>A
方法1>.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C 900Pa 1000Pa
D 900Pa 1000Pa
2、比较C、D两点的风速:
C>D
方法2>.气压差相同的两幅等压线图中, 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课题导入
知识点回顾: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的作用
1、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 2、风能发电。 3、风媒植物的传粉和繁殖。 4、空气净化,扩散污染空气。
专题2: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压线: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 封闭曲线,反应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高 高压脊
低压槽

1958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
①、判断气压场及天气状况

高考地理第三单元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高考地理第三单元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
等压面凸向高处(ɡāo chǔ)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 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2021/12/11
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如高空等压面向上凸出或近 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近地面空气(kōngqì)垂直运动状况(上升运动)→判读出
2021/12/11
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 作用(zuòyòng)是 (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答案 B 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为城区,a为郊区,近地面气
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小温差
答案 A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qìyā)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的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只受前两个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要有发 散性思维,全面分析。
2021/12/11
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5.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2021/12/1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查内容 本题考查等压面图判读。
解题关键 根据等压面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
解析 图中近地面(dìmiàn)的等压面甲处向上凸、乙处向下凹,依据热力环流原
理可判断近地面甲为高压区、乙为低压区,且甲处气温低于乙处,气压丙处
地气压值为1 022百帕,③地气压值在996—998百帕之间,两地气压差在24

高中地理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课件

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外表和地球外表受热过程 比较〕

大气 上界
没有大气的月球情况
有大气的地球情况
白天: 月球外表温度高127℃ 白天: 地球外表气温低 夜晚: 月球外表温度低-183℃ 夜晚: 地球外表气温高
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 地面,使月面温度迅速升高;夜晚,月球外表 辐射强烈,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迅速下 降。所以月面温度的昼夜变化大。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 大气的保温作用
知识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影响因素、 及对天气的影响。 2、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及原因。 3、什么是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对天气
有什么影响? 4、怎样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太阳暖大地 〞
反射
“大地传大气〞
吸收
大气上界
有大气的地球,白天一局部太阳辐射被大 气吸收、反射,使地面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晚 上大局部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又以大气逆辐 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使夜间的降温速 度减慢。所以地球外表温度变化较缓和。
探究:
1、为什么“高处不胜寒〞?
2、白天,晴天气温比阴天高还是低?为什 么?夜晚呢?
3、北方地区深秋或寒冬时,为什么霜冻常 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夏季风。

地面反射
面 辐

地面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传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反射
吸收
大气上界

地面反射
面 辐

大气逆辐射
请完成29页的活动题。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3.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3.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B 点与 C 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___。 提取信息:B 点与 C 点处等压线疏密不同;B 点处等压线 密集;C 点处等压线稀疏。 思路整理:在同一张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分布密集处 风力大,稀疏处风力小。 答案:B
4.图 3-1-17 表示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图 3-1-20 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 hPa)分布图,读图,回答5~6 题。
图 3-1-20
5.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 B.乙 C.丙
) D.丁
答案:A
6.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图 3-1-1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形式 特 点
具有选择性,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 吸收 红外辐射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⑤____________ 紫外辐射 ④____________ 反射 云层 和较大尘埃对太 无选择性,主要是大气中的⑥________ 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逆辐射 4.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辐射的大部分以⑦____________ 地面 散 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⑧________ 失的热量,这种作用称大气的⑨____________ 保温作用 。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提取信息:①一天中最高气温夏季出现在谷地、冬季出现
在陡崖;②山顶在冬季其曲线比夏季平滑;③山谷冬、夏温度 变化曲线弯曲度变化不大。 思路整理:由①得出山顶冬季和夏季气温变化度最小;由 ②得出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高中地理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课件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削弱作用: 反射 吸收
(1)吸收作用:大气对能量最 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
散射
(2) 反 射 作 用 : 云 层 和 较 大 的 尘 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较明 显,且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1)判断A、B、C、D四地的气压上下。 (2)判断A、B两处下垫面的性质。 (3)判断A、B两处的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B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C 冷却
讨论:在大气的水平运动中,大气在水平方向上受 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与风的关系?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小说《三国演义》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 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 ,同时引燃谷内干柴,顿时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下 起了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脱。清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上散落着未烧尽的衣服碎屑和 草木灰。
拓展:山谷风

山 顶
谷风
山 谷
白天——吹谷风

山 顶
山风
山 谷
夜间——吹山风
城风
为什么城上空降水比郊区多一些?试从热力环流角 度分析。
城人口密集,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释放大 量的废热,导致城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受热上升,易 成云致雨。

郊区
二、热力环流 1、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的重量
2、概念: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