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大小和质量

合集下载

地球档案

地球档案

,地球档案我们的家园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拥有含氧大气、表层液态水海洋以及生命的星球。

地球的大小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五,比四颗气态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要小,但是比三颗石质大行星——水星、火星和金星——要大。

地球的直径大约为8000英里(13000公里),因为重力的原因,组成它的物质被聚集成了球状这个球不是那么完美,而是一个椭球形——因为自转的原因,南北极较扁,而赤道部分凸出。

大约有71%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绝绝绝绝大部分是海洋。

地球大气中有1/5的成分是氧气,它们由植物制造。

地球的气候允许生命在其上进化。

而生物也反过来影响气候。

磁场地球磁场由地球外核中的电流产生。

地球的磁极也在运动中,地磁北极的北进速度最近加速到了每年24英里(40公里),可能在几十年内从北美移动到西伯利亚。

地球的磁场在其它方面也在处于变化中——世界的磁场强度在19世纪后减弱了10%。

这种变化与地球磁场以前发生过的变化相比还算温和的——有时地球磁场会完全翻转,地磁北极和地磁南极会对调。

当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的磁场捕获后,它们会在磁极上方坠入大气,与空气分子碰撞,导致其发光,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光,分为南极光和北极光。

化学成分氧是地壳岩石中最丰富的元素,大约占到所有岩石质量的47%。

第二丰富的元素是硅,占到27%,再其次是铝、占8%,铁5%,钙4%。

硫、钾和镁每种占大约2%。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也有可能存有少量的硫和氧一类的轻元素。

地幔由铁和富镁的硅酸盐岩石构成。

内部结构地核直径约4400英里(7100公里),比地球的半径稍大,与火星的大小相当。

地核最外层的1400英里(2250公里)的部分是液态的。

地核内部相当于4/5月球直径,即直径大约为1600英里(2600公里)的部分是固态的。

环绕地核的是地幔,有大约1800英里(2900公里)厚。

地幔不完全是固态,能够缓慢地流动。

地壳漂浮在地幔之上,就像木头漂浮在水上一样。

第一课《地球什么样》课件

第一课《地球什么样》课件

2023第一课《地球什么样》课件CATALOGUE 目录•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构造•地球的演变历程•地球的资源和环境0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椭球形的天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形状被拉长,从而形成了一个椭球形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1千米这是指从地球的中心到赤道的距离,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了约21千米。

地球的形状这是指从地球的中心到极点的距离。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表面积包括了陆地和水面,其中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21×10¹²立方千米这是指从地球的中心到地表的体积,其中海洋约占地球体积的70.8%。

地球的质量约为5.965×10²⁴千克这是指地球的总质量,其中海洋的质量约为1.35×10²⁴千克。

02地球的构造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地壳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两种类型。

地壳厚度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板块在地球表面的移动和变化。

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不断移动,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和其他地质活动。

地壳运动地壳地幔组成地幔是地球表面以下约2,900千米的地球内部的一个层次。

它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对流地幔对流是指地幔内部的热对流,它导致了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震等地质活动。

地幔外核组成外核是地球的外部核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外核功能外核是地球的磁场产生的地方,它也是地球的发电机,产生电能并驱动地球的磁场变化。

外核内核组成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内核形成内核是在地球形成时由于密度较大而逐渐形成的。

它也是地球的最古老的物质之一。

内核03地球的演变历程星云假说地球是由一个巨大的分子云团逐渐凝聚形成的。

初始地球地球刚形成时,是一个炽热的、没有水分的岩浆球体。

地球的诞生温度逐渐降低地球表面逐渐冷却,形成地壳,大气层也开始出现。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小: 赤道半径: 6378km 极半径: 6357km 平均半径: 6371km 赤道周长: 4万km 60万亿吨 质量: 5.1亿m2 表面积:
地球的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二、纬线和纬度的划分
1、纬线的特点
形状: 除两极外, 都是闭合圆圈; 长度: 赤道最长,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指示 方向:东西。
度数 度数起点线 划分 向南向 赤道 纬 (0°纬线) 北各分 度 作90°
本初子午线 经 0°经线 度 向东向 西各分 作 180°
代号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半球的划分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 半球 20°W和160°E组成的 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 分界线
西经(W)
小结二: 经线和纬线
纬线
定 义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 球仪一周的圆圈 自成圆圈,
三、经线和经度的划分
E1600
W200
1、经线的特点
形状:经过两极的半圆; 长度:所有经线都一样长;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0W,1600E 东西半球:20
2、经度的特点
起点: 本初子午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度数的范围: 向东向西各分0—180度; 度数的区分: 东经E和西经W;
东经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西经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度数的变化规律:
一、基本要求: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 3、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划分; 4、南纬度与北纬度、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划分; 5、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二、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能够正确运用基本概念,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 判定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度位置和所在半 球位置。 2、能够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正确判定一个地区(面) 所跨经纬度范围。 3、能够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大致距离。

了解我们的地球

了解我们的地球
3.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它从12公里高处开始,向上延伸至约50公里高处。 平流层内空气运动较为平稳,天气现象相对较少。平流层内富含臭氧(O3),这是 其最重要的特征。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表面免受 辐射伤害。平流层的温度和湿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平流层的成分主要由氮气 (78.08%)、氧气(20.94%)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千米,这包括了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约为148,940,000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约29.2%。
地球大气层组成
1.地球大气层组成及结构
探索我们的地球:地球大气层组成
地球大气层,又称大气圈,位于地表上方约100公里的空间,包围着整个地球。大气层由不同成分组 成,它们的密度和特性随着高度而变化,从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4.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的顶部,从50公里高处开始,向上延伸至约200公里 高处。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约为1%。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南极臭氧层空洞、平 流层中部和高层。南极臭氧层空洞是地球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成分是氧气 (约占90%)和臭氧(约占10%)。其他成分还包括氮气和其他微量气体,如二氧 化碳和甲烷。
03
地球的环境问题
地球资源过度消耗
1.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地球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包括水、土壤、森林、 矿产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的消耗 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再生能力,导致地球资源的持续衰退。
2.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 能源的过度消耗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和 酸雨等。同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仍然不足,导致地球资源消耗的 紧迫性进一步加剧。

研究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异同

研究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异同

研究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异同地球,作为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与其他行星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差异。

科学家们对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下面将探讨地球与其他行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异同:大小与质量、表面特征、大气环境、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一、大小与质量地球是八大行星中第三大的行星,拥有适合生命存在的尺寸。

其直径约为12,742公里,质量约为5,972亿吨。

而其他行星的大小和质量相差甚远。

例如,金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但其大气厚重、表面温度极高,使其成为无法容纳生命的地方。

而最大的行星木星,则以其庞大的体积和质量而闻名。

二、表面特征地球的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形成了多样的地形特征。

陆地上有高山、广阔的平原、深邃的峡谷等。

而其他行星的表面特征则千差万别。

火星上有大量的火山和峡谷,木星则由气体组成,表面没有固体地貌。

土星则以其美丽的环而闻名。

三、大气环境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生命的存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行星的大气环境则与地球迥然不同。

例如,金星的大气层厚重且富含二氧化碳,导致极高的温度和强烈的酸雨。

火星的大气层稀薄,几乎没有氧气,使得在那里维持生命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它具备了适宜的温度、水和气候条件,为生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而其他行星虽然在某些条件下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们确实存在生命。

科学家们正在通过探测器和卫星等手段,不断寻找其他行星上的生命迹象。

综上所述,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具有诸多的异同之处。

了解这些异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还能够推动对于宇宙奥秘的深入研究。

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探索,我们或许能够揭示更多行星的秘密,并为宇宙的起源和我们的存在提供更多的答案。

太阳系行星质量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太阳系行星质量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太阳系行星质量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行星的质量是评定是否是八大行星的条件之一。

下面我们透过这八大行星的重量及平均密度从大到小做一个排序,比较出太阳系质量最大的行星。

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具体状况如下:1、木星(质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3)2、土星(质量(地球质量=1):95.18、平均密度0.70g/cm3)3、海王星(质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3)4、天王星(质量8.6810±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3)5、地球(质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3)6、金星(质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5.241.318cm3)7、火星(质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3)8、水星(质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3)但是科学家们的严谨态度,也木星的地位也遭到质疑,在最近几年科学家认为太阳系边缘可能存在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质量为木星4倍,这颗星叫幸神星(Tyche),因为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这颗行星过去一向不为人们所注意。

如果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AstronomicalUnion)最终承认提喀的存在,那么木星作为太阳系最大行星的地位将被代替。

但是这个假设在最近被否定,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透过计算机模拟认为,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太阳系不可能一开始就只有四颗巨行星。

在他的计算成果中,如果太阳系一开始就只有四颗巨行星,那只有2.5%的可能性会衍生出这天太阳系的星球数量和运行轨道。

然而,有十倍的可能性是,以前存在第五颗巨行星,这也是太阳系现状维持的最好解释。

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是什么下面是以地球体积为1作比例,比较出八大行星体积排列顺序的大小关系,如下面数据所示:ufo-1/article/201509/384.html1442333234木星(71400),土星(60000),海王星(49400),天王星(25900),地球(6356-6378),金星(6073),火星(3332),水星(2439),冥王星(1200)由此能够看出,这个第一非木星莫属。

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

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

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
地球,是一颗神奇且充满奇迹的星球,它给我们提供了完美的生存环境,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类,都能在地球上生活,众所周知,地球是个巨大的星球,从数据分析来看,地球的大小具有以下三个重要方面:
### 1.地球的面积
据测算,地球的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绝对大陆占比为1.9亿平方公里,即百分之37.2;海洋占比为3.2亿平方公里,即近百分之62.8;最后,冰川占比为0.06亿平方公里,即百分之1.2。

### 2.地球的直径
地球的直径是13000千米,由赤道测得直径12464千米,由极点测得直径12753千米。

### 3.地球的质量
地球的质量约为5.972 X 10^24千克,其中海洋水分58.97%,地壳和大陆32.07%,剩余部分由大气层及其他流体构成。

由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地球具有巨大的尺寸和质量,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家园。

作为思想自由自在的人类,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美景,保护地球家园,传递友谊和快乐,为每个人都可以健康快乐地生活而努力!。

地球科学知识:深入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区别

地球科学知识:深入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区别

地球科学知识:深入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区别地球是我们生存的星球,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位,距离太阳的距离保证了我们适宜的气候和温度,它的构成和运动让我们拥有了氧气、水和绿色植物,从而支撑了所有生命的存在。

然而,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球,它的巨大和多样性给人们带来了不断探究的动力,这次我们来探讨地球和其他行星之间的差异。

一、大小和质量地球资料显示,它的半径大约是6400公里,总质量是6 x 10^24千克(6,000兆吨)。

而其中较为知名的其他行星有火星、木星和土星,还有冥王星等矮行星。

火星的半径大约是3400公里,质量是地球的10%。

木星和土星则明显大于地球,分别是其的318倍和95倍,而冥王星接近地球1/500的大小,质量极小。

二、生命和环境地球是蓝色星球,其中72%的面积是海洋,有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地方。

这是因为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氧气,水的存在也非常必要,而当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正好时,温度适宜,太阳辐射相对稳定,为生命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相比之下,火星虽然跟地球相似,但其表面游离的水基本不存在而且气候干燥,因此没有生命。

木星和土星由于其距离太阳比较远,气温低,压力高,化学成分的环境极度不稳定,对生命并不适宜。

而冥王星的温度更是极度寒冷,根本不能支撑生命的存在。

三、自转和季节地球一天24小时,即地球自转的周期,每年传统的新岁时刻,地球绕着太阳走了一圈,即公转的周期,每个木星年大约是地球的12年,土星年大约是地球的29年。

火星转一圈需要大约24小时半,冥王星需要大约冥王星年的248个地球天。

由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形成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变化。

而在其他行星上,它们存在着自己独特的季节变化,例如火星地理环境极度恶劣且表面没有液态水,而且是椭圆轨道,所以即使在不同的季节,太阳光照的强度也是不同的。

四、岩石类型地球的地壳大约有75%是硅酸盐岩石,这些岩石构成了我们生存的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大小和质量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面对这么大的球体,人们用什么办法能够测出它的大小和质量呢?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得出了地球是球体的结论,紧跟着,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出色地完成了测量地球大小的工作。

他巧妙地利用太阳光线作参照,测出亚历山大港与阿斯旺两地间的地面弧距,再测出这两地间的地面距离。

他利用这两个数据算出地球的周长大约为39816千米,与以前测算的结果相当接近。

现代的科学家们不仅可以在地面上用三角测量法对地球作精密的测算,而且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在空中对地球进行精确测量,由此得出了地球大小的精确值。

那么地球的质量又是怎么测算出来的呢?有人也许会想,很简单,地球体积和密度的乘积就是地球的质量。

然而地球由表面到核心物质结构不同,密度变化很大,用这种方法困难很多。

科学家们想到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一对相互吸引的力,这一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利用这一定律人们测出地球的质量约为5976x10吨,即约为60万亿亿吨,由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5.5克/立方厘米。

正因为地球巨大的质量才产生了强大的引力。

在这强大引力的作用下,不仅地球表面的万物都被紧紧地束缚在地球上,而且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也无法逃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