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02 植物营养学培养方案070328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植物营养学这一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培养未来植物营养学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优化课程设置植物营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基础课程方面,应涵盖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生物学等核心知识;在专业课程方面,应设置植物营养诊断、施肥技术、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农业环境保护等课程,以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

还应增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农业经济、农业政策与管理等,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加大实验设施投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空间。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创新能力。

三、实施导师制,注重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选拔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担任导师,并建立导师责任制。

导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等,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

四、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植物营养学人才,学校应加大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国际会议等方式,让研究生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提升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研究生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植物营养学人才。

五、健全评价体系,激发研究生学术潜力健全的研究生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学术潜力的重要手段。

09030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30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30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植物营养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敬业爱岗,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掌握植物营养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植物营养学科的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国语,阅读和笔译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文献,并能撰写科学论文摘要。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01、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02、施肥原理与技术03、水肥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三、课程设置(见附表)四、主要专业参考书目(作者、书名、出版社)1、植物营养学原理史瑞和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年2、植物营养学原理鲁如坤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年3、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曹一平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4、植物营养遗传学严小龙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5、环境胁迫与植物根际营养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6、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1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2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8、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3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9、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4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0、高级植物营养学钱晓刚自编研究生教材11、植物生理学,王忠,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2、作物生理研究法,张宪政,农业出版社,1992年附: 090302植物营养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掌握植物营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独立进行植物营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修满课程学分要求,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主要包括植物营养学基础理论、植物代谢与营养、植物养分动态以及植物生物化学实验等。

选修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例如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与生物技术、作物营养生态学等。

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综合性和交叉学科的选修课,如农业生态学、土壤学和植物病理学等。

2.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并开展科研项目,完成科研任务,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相关期刊上。

此外,研究生还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学术报告等,提高学术水平。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评价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研究生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撰写并提交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具备独立设计和实施实验、撰写科学论文、进行科学探索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要求。

4.学风建设5.团队合作与实习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将有机会参与导师或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还可以申请校外实习或者参与企业项目,了解植物营养应用与实践,并从实践中获得经验。

三、培养效果评估1.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是评估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

学术成果包括学术论文、专利、科研项目和获奖等。

2.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相关学科竞赛,对研究生进行评估和鼓励。

3.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评估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评定学位论文质量,并作为评定学生毕业的依据。

四、创新培养模式结合植物营养学专业的特点,可采用创新培养模式,如三位导师制、企业导师制等,通过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企业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植物营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独立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1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科学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体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一级学科设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水资源与农业节水、资源环境微生物学6个专业方向。

1. 土壤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壤肥力、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改良利用、土壤发生分类。

2. 植物营养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肥料与现代施肥技术、土壤肥力与肥料效应、植物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养分资源管理与利用等。

3. 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空间信息与土地整理、土地规划与景观设计、土地经济与信息管理等。

有关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有关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有关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与环境、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土壤养分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本专业研究生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农业科技事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刻苦勤奋,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植物营养学和相关学科的系统基础理论以及专业实验技能;了解植物营养学科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教学、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本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听、讲能力;能在工作与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

4、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论文答辩),但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按修满44个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经学校批准,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

三、研究方向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科内导师专业特长,本学科现确定以下4个研究方向:一级学科名称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代码0903二级学科名称植物营养学学科代码090302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1、植物营养生理主要围绕植物营养生理学过程及其机制开展系统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植物对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和代谢过程,植物对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机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与利用等。

2、植物营养与环境主要围绕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系统深入研究。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精选范文: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共2篇) 一、培养目标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

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其余为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考虑到植物营养学科的特点,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个完整生长季节进行科学实验。

课程学习不得少于30个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占3个学分。

硕士生如要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科院(系)审查同意,报校长批准,但延长或缩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1、植物营养生理学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植物营养遗传学特征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营养学专业培养方案

营养学专业培养方案

营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和中国传统营养学、营养管理及膳食制作的理论与技术,能从事大、中型膳食集团和饭店餐饮部门的营养指导与干预、食品工业产品营养设计与质量控制、个人营养与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营养人才。

亦可在中、高等相关院校从事营养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形势与政策,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

2.系统全面地掌握现代营养学和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不同人群的营养指导与干预;掌握膳食设计科学理论,并具较有熟练的膳食制作实践技能;掌握现代膳食集团的相关管理理论与知识。

毕业时,本专业毕业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达到高级营养师、中级及以上烹调师水平,可通过国家考核鉴定,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3.掌握英语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专业英语会话能力,毕业时达到学校要求的英语水平。

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一般方法,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三、主干学科:营养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四、主要课程:普通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安全与卫生、营养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烹饪工艺学、卫生统计学、中医饮食营养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综合实习、毕业论文、暑期社会实践六、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化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营养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功能食品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安全与卫生实验、中医学基础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烹饪学基础实验、烹饪工艺学实验、食品检验实验、营养学基础实验、免疫学原理与应用实验、生命期营养实验、病理学基础实验、中医饮食营养学实验、毒理学实验、临床营养学实验、药膳学实验等。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定位植物营养学是农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营养需求、营养吸收和利用,以及营养调控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植物营养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1. 具备较扎实的植物营养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开展植物营养学研究和应用技术探索。

2. 具备较强的科研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

3. 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科研工作。

4. 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能够运用植物营养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和环境问题。

5. 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模式本专业采取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以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课程学习:学生需要修完一定学分的课程,包括基础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和学科前沿讲座。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科研训练: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将参与科研项目或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解读等科研训练。

通过科研训练,学生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习实践:学生将参加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企业或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实习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学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基础植物学(2)生物化学(3)植物生理学(4)土壤学(5)植物营养学2. 必修课程:(1)植物营养与农业生产(2)植物养分元素的吸收与转运(3)植物养分元素的功能与代谢(4)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5)植物营养与环境(6)植物调控与养分高效利用3. 选修课程:(1)植物分子生物学(2)植物生物技术(3)植物育种学(4)农业生态学(5)植物营养生理(6)肥料科学与技术五、科研和实验实训1. 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进行科研实践和论文撰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专业代码__090302_ 名称__植物营养学__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4 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3 门共7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4 门共10 学分
非学位课选修5-6门共12 学分
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共 2 学分
论文选题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共 1 学分
发表论文共 1 学分四、专业课程设置
五、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工作量、
考核方式)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八、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九、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