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考研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815土壤与植物营养学_《营养植物学》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

815土壤与植物营养学_《营养植物学》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

锌与生长素形成有关。缺锌就会停止生长,节间显著缩短,水稻“矮缩病” 、果树“簇 叶病” 、 “小叶病” 。锌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缺锌便会引起缺绿病。如水稻心叶变白,特点是 在中脉附近更明显,叶片细窄,下部叶尖出现褐斑。玉米幼苗失绿变白,出现“白芽病” 、 “白苗病” 。缺锌使繁殖器官发育受阻。 (十)钼 不同作物缺钼时症状会有差异:蔬菜缺钼,叶片瘦长畸形,螺旋状扭曲,老叶变厚, 焦枯;豆科植物难形成根瘤,叶色褪淡,叶片上出现很多细小的灰褐色斑点,叶片变厚发 皱、卷曲。 (十一) 锰 锰参与叶绿素的形成过程,缺锰时嫩叶脉间失绿发黄,但叶脉仍保持绿色,脉纹较清 晰,严重时叶面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以后增多扩大,散布整个叶片。植株瘦小,花的发育不 良,根系细弱。 (十二) 铜 铜也与叶绿素的形成和稳定有关。缺铜时新生叶失绿发黄,呈凋萎干枯状,叶尖发白 卷曲,叶缘黄白色,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繁殖器官的发育受阻,一般禾本科作物较易缺 铜。 (十三) 氯 五十年代,氯已被肯定为植物必须元素。它参与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过程。但对氯失 调时的症状研究的不多。棕榈科植物一般需氯较多,缺氯时,叶子出现黄色斑点。椰子产 量与氯的施用有较大的关系。 (十四)硅 禾本科植物需硅较多。硅使作物叶片、叶鞘、茎的细胞硅质化,增强茎叶硬度而抗倒 伏和抗病虫害,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缺硅时叶片披散像“垂柳状” ,影响下部叶 通风透光。进行讲解,应扼要进行记录。为了便于学习,下面 分别就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锌、钼、锰、铜、氯、和硅失调时的症状做简 要介绍。 (一)氮 缺氮时,由于蛋白质形成少,细胞小而壁厚,特别是细胞分裂受阻,使生长缓慢,植 株矮小、瘦弱、直立。同时缺氮引起叶绿素含量下降,使叶片绿色转淡,严重时呈淡黄色。 失绿的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或花斑。叶细而直,与茎的夹角小。茎的绿色也会 因缺氮而褪淡。有些作物如番茄、油菜和玉米等,缺氮时会引起花青素的积累,茎、叶柄 和老叶还会出现红色或暗紫色。 由于氮在植物体内有高度的移动性, 能从老叶转移到幼叶, 因而缺氮症状从老叶开始,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作物根系比正常的色白而细长,但根量 少,植株侧芽处于休眠状态或死亡,因而分蘖侧根减少。作物容易早衰。花和果实数量少, 籽粒提前成熟,种子小而不充实,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氮素过多促进植株体内氨基酸, 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形成, 而影响构成细胞壁的原料 (纤 维素、果胶)的形成,使作物组织柔软,抗病虫害和抗倒伏力差。因叶面积增大,叶色深 绿,叶片披散,相互遮掩,影响通风透光,造成贪青迟熟,空秕粒多,产量降低,品质下 降。 (二)磷 缺磷由于各种代谢过程受抑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分枝少,花 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增多。由于植株体内糖类运输受阻而在茎叶相对积累,形成花青素, 使多种作物的茎叶上出现紫红色。少数作物如水稻,烟草等的叶色变暗绿,这是因叶部细 胞增长受阻、细胞变小,致使叶绿素的密度增大所致。缺磷的症状从老叶先出现。严重缺 磷时,叶片枯死、脱落。症状一般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作物延迟成熟,空 秕粒增加。 磷素过多能使作物呼吸作用过于旺盛,消耗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使禾谷类作物无效 分蘖增加,繁殖器官过早发育,茎叶生长受到抑制,引起植株早衰。空秕粒增加。施用磷 肥过多还会导致植株缺锌、缺铁、缺镁等。 (三)钾 缺钾时植株矮小,茎秆细弱,叶变窄,先在老叶的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 似“火烧状” ;叶片上出现的斑点或斑块逐渐增加,但叶的中部、叶脉或靠近叶脉处仍保持

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

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

土壤学1.1 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

在这一概念中重点阐述了土壤的主要功能是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所处的位置在地球陆地的表面层,它的物理性状是由矿物质、土壤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具有孔隙结构的介质。

土壤学1.2 土壤的物质组成自然界土壤有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土壤液相)和土壤空气(土壤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这决定了土壤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性。

土壤水含有可溶性有机物和无机物,又称为土壤溶液。

土壤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并含有比大气中高很多的二氧化碳和某些微量气体。

1.2 土壤的物质组成1.3 土壤矿物质土壤中矿物质主要由岩石中矿物变化而来。

土壤矿物部分的元素组成很复杂,但主要的约有20余种,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钾、钠、磷、硫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锰、锌、铜、钼等。

其中氧和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铁、铝次之,四者相加共占88.7%的重量。

在地壳中,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含量很低,其中如磷、硫均不到0.1%,氮只有0.01%,而且分布很不平衡。

由此可见,地壳中所含的营养元素远远满足不了植物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

1.4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固相组成中,除了矿物质之外就是土壤有机质了。

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自然界中的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长在土壤上的高等植物残体,其次是生长在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残体。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其次是P和S。

1.4.1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提供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成份。

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肥力特性。

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1.5 土壤生物土壤生物是土壤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成分,在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也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生物类型多种多样,有多细胞的后生动物,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真核细胞的真菌和藻类,原核细胞的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及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如病毒)等。

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研真题

4.1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质量答案: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2、土壤腐殖质答案:土壤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特殊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3、基质势答案:在土壤中,由于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一般为负值,当水分饱和是,为零。

4、富铝化作用答案:热带、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并有一定的干湿季节交替条件下,硅铝酸盐发生强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盐基物质,形成弱碱条件,硅和大量盐基离子犹如溶解度大而淋失,铁铝滞于原土层而相对富集,使土体呈现鲜红色。

5、CEC答案:为阳离子交换量即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mol/kg6、离子通道答案:离子通道是生物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孔道的大小和其表面电荷密度决定运输蛋白的选择性强弱,而不取决于与该蛋白的选择性结合。

7、缓控释肥答案: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养分的速度比普通肥料缓慢的肥料并通过各种机制措施预先设定肥料的释放模式,与作物养分吸收基本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效目的的一类肥料。

8、共质体答案:由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相连,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原生质的整体,共质体包括细胞质和胞间连丝。

9、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着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10、K肥利用率答案:植物从施用的钾肥吸收的量占所施钾肥养分总量的百分率。

二、简答题1、土壤的基本功能答案:①具有生命力的多孔介质,对动植物生长和粮食供应至关重要。

②净化和储存水分。

③对植物的生长期支撑作用。

④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的自然体,直接影响养分的循环和有机废弃物的处置。

⑤土壤陆地与大气界面气体和能量的调节器。

植物营养学与土壤学考试必背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与土壤学考试必背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与土壤学考试必背试题及答案Introduction:考试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植物营养学与土壤学作为农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给出植物营养学与土壤学考试的必背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试题一:植物营养学基础1. 什么是植物营养学?2. 列举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

3. 简述植物对于氮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答案: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元素吸收、转运、利用等相关机制的学科。

2. 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镁、钙、硫、铁、锌、锰、铜和钼等。

3. 植物对于氮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根系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在植物体内的转运与代谢过程,以及氮的定量和定位等。

试题二:土壤学基础1. 什么是土壤?2. 列举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

3. 简述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因素。

答案:1.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和堆积形成的一种生物活动的适宜场所。

2. 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

3.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等。

其中,气候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催化剂,地形对于土壤形成有一定影响,时间是土壤形成的积累过程。

试题三:植物营养与土壤关系1. 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哪些重要作用?2. 植物营养元素与土壤有哪些相互作用?3. 如何解决土壤中的养分失衡问题?答案:1. 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提供养分、保持水分、提供生长空间、调节土壤温度、提供支撑和保护等重要作用。

2. 植物营养元素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离子交换、络合作用、吸附作用和化学转化等。

其中,离子交换是植物营养元素在土壤中吸附和释放的重要途径。

3. 解决土壤中养分失衡问题可以通过施肥调节、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措施来实现。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考研专业几年真题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考研专业几年真题

1997年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氮肥利用率 2 根际3 枸溶性磷肥 4 植物养分再利用5 作物营养临界期二、指出下列营养病害是缺乏何种营养元素水稻胡麻叶斑病玉米白苗病苹果黄叶病甜菜腐心病小麦穗而不实苹果苦痘病玉米紫苗病大白菜干烧心花椰菜鞭尾病豌豆杂斑病三、华北石灰性土壤上作物一般容易缺乏哪些微量元素?为什么?分别指出其主要症状有哪些表现?四、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缺素症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五、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六、简述钾的主要营养功能,棉花缺钾会出现什么典型症状,并说明其原因。

七、试述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简述其作用机理。

八、我国配方施肥中常见的几种方法,并简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九、分心秸秆还田的优点和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如何应用该技术达到当年明显增产的目的。

1998年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根系分泌物伤流液质子泵高温堆肥硝化作用二、下列现象可能与哪些元素缺乏有关?简述其生理原因番茄脐腐病棉花蕾而不花三、简述现代植物营养学的研究领域四、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五、解释铁的吸收机理一和吸收机理二六、论述作物高效吸收磷营养的生理基础七、论述施用肥料的基本原则及目前我国施肥利用现状八、不同类型土壤施用钾肥应注意哪些事项?为什么?九、秸秆还田有何优缺点?还田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999年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离子的主动吸收生理酸性肥料养分的长距离运输氮素的反硝化作用专一性根分泌物二、下列现象分别是缺乏哪些营养元素造成的?并简述其原因。

苹果小叶病番茄脐腐病烟草老叶烧边油菜花而不实果树黄化病三、简述现代植物营养学的研究领域四、解释铁的吸收机理一和吸收机理二五、比较磷和钙在植物的吸收、运输、再利用及缺素症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营养营养学+土壤学总结

营养营养学+土壤学总结

一、必考♥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就“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的意义加以评说。

答:(1)李比希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指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从而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

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得植物营养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农业科学领域之中。

(2)他还进一步提出养分归还学说,指出:植物以不同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否则土壤会变得贫瘠是产量降低。

该学说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意义。

(3)“最小养分律”指出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较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它指出了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应有针对性。

(4)总之,这三个学说将植物矿质营养确定为一门科学,为广泛施用化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将化学上的成果成功应用到了解决农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使化学融合于现代的农学、园艺学、植物生理学以及其他农业科学之中。

二、一名词解释1、必需营养元素:满足三条标准: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缺少这种元素的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不可缺少性);缺乏这种元素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而且其他任何一种化学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不可替代性);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园林技术专业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园林技术专业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园林技术专业知识点梳理与总结一、引言园林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植物学、土壤学、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对园林技术专业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园林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植物学知识点1. 植物分类学:介绍植物的分类体系、主要分类群和分类方法。

2. 植物生理学:讲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营养吸收等生理过程。

3. 植物病理学:介绍植物病害的种类、病原体和防治方法。

4. 植物繁殖学:讲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5. 植物营养学:介绍植物的营养需求和施肥技术,包括氮、磷、钾等元素的作用和补充方法。

三、土壤学知识点1. 土壤形成与发育: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2. 土壤物理性质:介绍土壤的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土壤化学性质:讲解土壤的酸碱性、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化学性质及其调控方法。

4. 土壤微生物学:介绍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功能和作用,以及微生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5. 土壤改良技术:讲解土壤改良的方法和原理,包括有机肥料的应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性等。

四、水利工程知识点1. 水文学基础:介绍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循环和水文要素的测量方法。

2. 水资源管理:讲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保护的方法。

3. 水利工程设计:介绍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流程,包括水池、渠道、喷灌系统等。

4. 水土保持技术:讲解水土保持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植被覆盖、防风固沙等措施。

5. 水质净化技术:介绍水质净化的方法和原理,包括生物净化、化学净化和物理净化等。

五、景观设计知识点1. 景观规划原理:介绍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场地分析、功能布局等。

2. 景观设计构图:讲解景观设计的构图原则和技巧,包括比例、对称、重复等。

3. 植物配置与搭配:介绍植物的选择、配置和搭配原则,以实现景观设计的效果。

全国名校植物营养学(含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全国名校植物营养学(含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815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研真题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815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土壤质量答: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2.土壤腐殖质答:土壤腐殖质是指土壤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特殊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3.基质势答:基质势是指在土壤中,由于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一般为负值,当水分饱和时为零。

4.富铝化作用答:富铝化作用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并有一定的干湿季节交替条件下,硅铝酸盐发生强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盐基物质,形成弱碱条件,硅和大量盐基离子犹如溶解度大而淋失,铁铝滞于原土层而相对富集,使土体呈现鲜红色。

5.CEC答:CEC的中文名称为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mol/kg6.离子通道答:离子通道是指生物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孔道的大小和其表面电荷密度决定运输蛋白的选择性强弱,而不取决于与该蛋白的选择性结合。

7.缓控释肥答:缓控释肥是指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养分的速度比普通肥料缓慢的肥料并通过各种机制措施预先设定肥料的释放模式,与作物养分吸收基本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效目的的一类肥料。

8.共质体答:共质体是指由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相连,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原生质的整体,共质体包括细胞质和胞间连丝。

9.最小养分率答:最小养分率是指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着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10.K肥利用率答:K肥利用率是指植物从施用的钾肥吸收的量占所施钾肥养分总量的百分率。

二、简答题1.土壤的基本功能。

答:土壤的基本功能如下:(1)具有生命力的多孔介质,对动植物生长和粮食供应至关重要。

(2)净化和储存水分。

(3)对植物的生长期支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46、韧皮部中矿质元素的移动性比较47、养分向根表的迁移的影响因素?受到根系吸收和土壤供应两方面的影响,影响因子包括多个方面:(1)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湿度,可使土壤表面水膜加厚,一方面这能增加根表与土粒间的接触吸收;另一方面又可减少养分扩散的曲径,从而提高养分扩散速率。

(2)施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直接增加质流和截获的供应量。

同时,施肥加大了土体与根表间的养分浓度差,也增加了养分扩散迁移量。

(3)养分的吸附与固定吸附与固定使磷、钾、锌、锰铁等元素的移动性变小。

向土壤直接供应有机螯合态肥料或施用有机肥,可减少养分的吸附和固定。

48、与木质部相比,韧皮部的汁液的组成有以下特点:(1)韧皮部的pH值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性而后者偏酸性。

(2)韧皮部汁液中的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远高于木质部,而木质部中基本不含同化产物。

(3)某些矿质元素,如钙和硼在韧皮部汁液正的含量远小于木质部;其他矿质元素的浓度一般都高于木质部,其中钾离子的浓度最高。

此外,由于光合作用形成的含碳化合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因此,韧皮部汁液中的C/N比值比木质部汁液宽。

49、载体学说?载体学说是以酶的动力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它能够比较圆满的从理论上解释关于离子吸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即:(1)离子的选择性吸收;(2)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质膜上的转移;(3)离子吸收与代谢的关系。

Vmax.cV=————Km+cVmax: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

大小决定于载体数量的多少(浓度),浓度因作物种类而异。

Km: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

表示载体对离子的亲和力。

值越小,亲和力愈大,吸收离子的速率也愈快。

大小取决于载体的特性。

(3)Cmin:如果外界离子浓度太低,那么在离子被完全消耗之前,其净吸收就停止了。

这时的外界浓度称为最小浓度。

其值越小植物对该离子的吸收值能力越强50、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阳离子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51、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实际意义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锰、铁、铝、硅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对多种微量重金属离子起富集作用,其中以氧化锰和氧化铁的作用更为明显。

由于专性吸附对微量金属离子具有富集作用的特性,因此,正日益成为地球化学领域或地球化学探矿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专性吸附在调控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有试验表明,在被铅污染的土壤中加入氧化锰,可以抑制植物对铅的吸收,土壤是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汇,对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并对这些金属离子从土壤溶液向植物体内迁移和累积起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专性吸附作用也给土壤带来了潜在的污染危险。

52、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关系活性酸和潜酸的总和,称为土壤总酸度。

由于它通常是用滴定法测定的,故又称之为土壤的滴定酸度。

它是土壤的酸度的容量指标。

它与pH值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土壤总酸度=活性酸度+潜在酸度;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土壤酸度的强度;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表土壤酸度的容量。

淹水或施有机肥促进土壤还原的发展,对土壤pH有明显的影响。

酸性土淹水后pH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嫌气条件下形成的还原性碳酸铁、锰呈碱性,溶解度较大,因之pH值升高。

53、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特点:①土壤中氧化还原体系有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两类。

②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虽有纯化学反应,但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物参与的。

③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多相体系,即使同一田块不同点位都有一定的变异,测Eh时,要选择代表性土样,最好多点测定求平均值。

④土壤中氧化还原平衡经常变动,不同时间、空间,不同耕作管理措施等都会改变Eh值。

严格地说,土壤氧化还原永远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平衡。

54、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微生物的活动;易分解有机的含量;土壤中易氧化和还原的无机物的含量,如土壤的氧化体和硝酸盐含量高时,可使Eh值下降得较慢;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土壤的pH值55、影响石灰用量因素有:(1)土壤潜性酸和pH值、有机质含量、盐基饱和度、土壤质地等土壤性质;(2)作物对酸碱度的适应性;(3)石灰的种类和施用方法56、土壤元素典型的再循环过程①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②生物的残体归还土壤;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物残体,释放养分;④养分再次被生物吸收。

57、对“必需”养料元素定的三条标准:(1)如果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生长或不能完成生命周期(2)这种元素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它有所具有的营养作用(3)这种养料元素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具有直接的作用。

5859、土壤磷的有效化过程有机磷化合物的分解(植素的分解、核酸和核蛋白的分解);无机磷酸盐的有效化(酸溶作用、氧化-还原作用、络合作用)60、土壤磷的无效化过程化学沉淀机制;表面反应机制;闭蓄机制;生物固定(特点:①表聚性;②暂时无效;③把无机磷→有机磷)61、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途径。

1)土壤酸碱度 pH 6.5-6.8之间为宜,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2)土壤有机质①有机阴离子与磷酸根竞争固相表面专性吸附点位,从而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附。

②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其它螯合剂的作用,将部分固定态磷释放为可溶态。

③腐殖质可在铁、铝氧化物等胶体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对磷酸根的吸附。

④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增加钙、镁、磷酸盐的溶解度。

3)土壤淹水①酸生土壤pH上升促使铁、铝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碱性土壤pH有所下降,能增加磷酸钙的溶解度;反之,若淹水土壤落干,则导致土壤磷的有效性下降。

②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低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了磷的有效度。

③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

62、土壤中钾的有效化过程矿物风化;微生物分解;缓效钾的释放63、土壤钾的无效化:钾的矿物固定;钾生物固定;水溶性钾的淋失64、土壤硫转化主要包括:有机硫的矿化和固定;矿物质的吸附和解吸;硫化物和元素硫的氧化65、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4级或6级)(一)水溶态(二)交换态(三)专性吸附态(四)有机态(五)铁、锰氧化物包被态(六)矿物态66、土壤中养分向植物根的移动截获;质流 NO3-、Cl-,在土壤中不易为土壤吸附,质流则是移动重要方式;扩散磷、钾一般以扩散输送为主67、四种母质类型特点的比较,四种土壤母质:残积体、坡积体、洪积体、冲积体。

A残积体:残积体是经过淋溶而残留在原地的岩石碎屑,主要分布在位置较高,或比较平缓的丘陵山地,是搬运与堆积作用较少的地段。

特点:由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颗粒组成,层理不明显。

表层为风化强烈的岩石细屑,下面的岩石矿物分解较差,具有较大棱角的碎块,再往下是半风化的岩石层,岩石的外貌尚可辨别,最基层是未经风化的基岩。

B 坡积体:坡积体是山坡靠上部的风化产物,在重力和片流的联合作用下发生移动,在山坡中部或山麓处堆积的物质。

特点:颗粒分选程度差,岩屑磨园程度不高,在山坡下部有与坡面平行的层次组成区别于其下部的基岩,无过渡。

C 洪积体:上部:分选度较差,主要为石砾和粗砂,层次不分明。

透水性好,地下水位深。

底部:细砂和粉粒,不规则的层理。

透水性差,地下水位浅。

D 冲积体: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流常年性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的沉积物。

特点:垂直剖面上层次分明,界线清晰整齐。

每层内土粒大小一致,磨圆度高。

68.说明堆肥一般所经历的个变化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发热阶段堆温升到50度左右称为发热阶段。

主要是无芽孢杆菌、放线菌、真菌等中温性微生物活动,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氨、二氧化碳和热量。

高温阶段堆温升到65度,称为高温阶段。

主要有好热放线菌、高温纤维分解菌,主要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并进行腐殖化过程。

降温阶段堆温降到50度以下,称为降温阶段。

此时,堆内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比前一阶段多,中温性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腐殖化作用占优势。

腐熟保肥阶段堆内碳氮比减小,腐殖质明显增加,放线菌继续分解有机质,缓慢进行后期的腐熟作用。

69、钾对改善作物品质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其作用原理是什么?70、硼的主要营养功能是什么?列举三种对硼敏感的作物,并说明缺硼时它们有哪些主要表现?硼的主要营养功能有:(一)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二)参与半纤维素及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三)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四)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五)调节酚的代谢和木质化作用(六)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油菜花而不实甜菜腐心病棉花蕾而不花植物缺硼的表现:(1)茎尖生长点生长受抑制,严重时枯萎,直至死亡。

(2)老叶叶片变厚变脆、畸形,枝条节间短,出现木栓化现象。

(3)根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根短粗兼有褐色。

(4)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结实率低,果实小,畸形,缺硼导致果实和种子减产,严重时有可能绝收。

72、磷肥为什么具有增加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变化的适应能力?说明其原因及在什么条件下这种缓冲能力最大?施用磷肥能提高植物体内无机态磷酸盐的含量,这些磷酸盐主要是以磷酸二氢根和磷酸一氢根的形式存在。

他们常形成缓冲体系,使细胞内原生质具有抗酸碱变化的缓冲性。

磷酸二氢钾遇碱能形成磷酸氢二钾从而减少碱的干扰;而磷酸氢二钾遇酸能形成磷酸二氢钾,减少酸的干扰。

该缓冲体系在pH值6-8时缓冲能力最大。

73、试说明水稻营养中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的内因和外因。

水稻田长期水淹,硝态氮在水田中易流失,并发生反硝化作用。

水稻是典型的喜NH4+-N的作物,水稻幼苗根内缺少硝酸还原酶,不能很好的利用硝态氮。

74、某森林土壤已经淹水10天,你去采集土壤空气,除了氧气和CO2外,你认为还会有何气体?解释这一结果。

答:我认为还会含有N2,和还原性气体,如CH4、H2S、NH3、H2等,反硝化的产物N2O。

题目中说土掩已水淹10天之久,长时间的水淹,是土壤通气不良。

森林中落叶等长期堆积,存在很多有机质,在各种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不彻底的分解,产生还原性气体。

反硝化细菌大多是嫌氧微生物,在水淹情况下可加剧其活动,如果有一定的氮素,可以通过反硝化,产生N2O。

土壤中N2的原本含量很大78.8~80.24%,虽然淹水,但是应该还会存留一部分。

75、如果你想在地下修建一个房子来减少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温的费用,你会把房子周围的土壤压得很紧实吗?解释你的答案。

答:土壤的热容量Cv = 0.85ρb + 4.18 θv,与土壤的种类和含水量相关。

我们在土层下建房的目的是冬暖夏凉,即温度改变小,冬天散热慢,夏天升温慢。

这个就需要一个较大的土壤的热容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增大土壤热容量可以改变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这两项,土壤容重—单位体积所含原样干土的重量,课通过将土壤压实的办法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