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苏教四下数学期末试卷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一、仔细审题,正确填空(每空1分,计30分)1、 600600的最高位是()位,左边的6表示(),中间的6表示(),右边的6表示()。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
3、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位是十万位,第()位是十亿位。
4、一个数由2个十亿、7个百万和6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用“亿”做单位约等于()。
5、39□450≈39万,□中最大可以填()。
6、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7、比最大的六位数多1的数是()。
8、40的105倍是();30个380连加是();()个700是5600。
9、写出两个乘积是3200的算式:()×()=3200 ()×()=320010、在○里填“>”“<”或“=”。
59000 ○ 6万 340万○ 3399000380×15 ○ 380×5×10 230×9 ○ 23×9011、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
506670≈()万801900870000≈()亿12、右图中金鱼向()平移了()格。
13、一个长方形长30米,宽20米,如果宽不变,长增加8米,面积增加()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8米,面积增加()平方米;如果长宽都增加8米,面积增加()平方米。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5题2分,其余每题1分,共6分)1、3袋大米75千克,共300元,大米的单价是()。
A.25千克B.4元 /千克C.25千克/袋2、在乘法中,如果一个乘数乘10,要使积扩大100倍,另一个乘数要()。
A.乘10B.除以10C.乘1003、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节约1分钱就是()万元。
A.130B.1300C.130004、两位数乘三位数,积一定是()。
A.四位数B.五位数C.四位数或五位数5、平移后能得到图形(),旋转90°后能得到()。
三、认真分析,判断是非(每题1分,计5分)1、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若缺失公式、图⽚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下载。
】第⼀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我会填。
(14分)1.李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车向前⾏驶的运动是(),⽅向盘的运动是()。
2.摩天轮的运动是()。
3.直梯的升降运动是()。
4.钟⾯上时针从12到6,所做的运动是()。
5.妹妹拉开抽屉拿出⼀个转笔⼑,削起了铅笔。
这句话中“拉开抽屉”的运动是(),“削铅笔”的运动是()。
⼆、我会判。
(对的在括号⾥画“√”,错的画“?”)(15分)1.如,有3条对称轴。
()2.等边三⾓形⼀定有3条对称轴。
()3.在运动的过程中,平移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4.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90°。
()5.梯形⼀定是轴对称图形。
()三、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12分)1.下⾯四个图形中,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2.下⾯()是由旋转⼀定⾓度,得到的图形。
A B C D3.下⾯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A B C D四、分别把下⾯的图形补全,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
(20分)五、按要求画⼀画。
(21分)1.把上⾯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个轴对称图形B。
2.将图形B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4格,最后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3.将图形C向右平移3格得到图形D。
六、旋转下⾯每组中的⼀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我们学过的四边形,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8分)⼀、1. 平移旋转 2. 旋转 3. 平移 4. 旋转5. 平移旋转⼆、1. ? 2. √ 3. ? 4. √ 5. ?三、1. B 2. A 3. D四、五、略六、【若缺失公式、图⽚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下载。
】第⼆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写⼀写,读⼀读。
(16分)写作:()读作:()写作:()读作:()写作:()读作:()写作:()读作:()⼆、我会判。
2017-2018新苏教版4四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全)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小学生数学报)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份。
试卷内容如下:1.第一单元使用2.第二单元使用3.第三单元使用4.第四单元使用5.第五、六单元使用6.第七单元使用7.第八单元使用8.期末使用《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最新修订版)2017年秋学期苏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4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想一想。
2.填一填。
l升=()毫升5000毫升=()升8000毫升=()升2L=()mL4升=()毫升()毫升=6升9L=()mL64000毫升=()升7升30毫升=()毫升3.比一比。
6800毫升○6升1001毫升○999升30毫升○3050毫升2升○2400毫升17升○1700毫升6000毫升○5升4.选一选。
下面的容器容量大约是多少?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5.连一连。
下面每种饮料各需要几瓶?250mL 350mL 500mL()瓶是2L。
大约()瓶是1L。
()瓶是3L。
6.1升水大约1千克,21升水是()毫升,21升水的质量是()千克,合()克,1毫升水是()克。
7.如果杯中装有水370毫升,再往里倒人()毫升就正好是l 升。
8.用容量是200毫升的瓶子装牛奶,装满5瓶牛奶正好是()升;一个纯净水桶的容量是l8升,()瓶这样的牛奶可以倒满这个桶。
9.2升果汁,喝了一半后还剩()毫升,再倒出一半后还剩()毫升。
10.■十■+■+○+○=15升,■+■+■+○+○+○+○=27升。
■代表()升,○代表()升,■+■+■+○=()升。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8分)1.一瓶墨水的容量是60毫升。
2.一个金鱼缸的容量是80毫升。
3.5升比6升少1000毫升。
4.把4升果汁平均装在8个瓶里,平均每瓶装有果汁2升。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义务献血每次献血量一般为()。
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 期中试卷 苏教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四年级(上)期中数学模拟试卷一.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42分)1.(2分)每束花3元,65元可以买多少束花,还剩多少元?小刚列式为:65÷3=21(束)…2(元).验算时,他先算21×3,表示的是.2.(4分)□49÷6,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3.(4分)学校的一张书桌的价格是150元,是一张椅子的3倍,买一张椅子需要元.4.(2分)观察下图,请你写出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那个方向看到的.图①是从面看到的;图②是从面看到的;图③的是从面看到的.5.(8分)填上合适的单位.(1)数学书厚6 .(2)写字台宽6 .(3)脉搏跳动78下大约需1 .(4)汽车行驶60千米大约要1 .6.(4分)把一批小球按2个红色、5个白色的顺序排列,第30个小球是色,在排列的60个小球中,白色的小球占.7.(10分)32的4倍是,240是4的倍.8.(2分)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4千米,相遇时已行了全程的,已知慢车行完全程需要8小时,则甲乙两地的路程为千米.9.(2分)某班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如果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1cm,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cm,那么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cm.10.(4分)今天食堂买回四种菜,包菜和花菜共53千克,花菜和白菜共40千克,白菜和菠菜共28千克,包菜和菠菜共千克,四种菜共千克.二.判断题(共4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2分)11.(2分)0÷17=0×1.(判断对错)12.(2分)任何数除0都得0.(判断对错)13.(2分)已知8.691÷A>8.691,则A>1..(判断对错)14.(2分)小红家距奶奶家2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判断对错)三.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2分)15.(2分)480÷80=6,480扩大10倍,80缩小10倍,商是()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不变16.(2分)要使6×(口+5)=48,口里应填()A.18B.8C.317.(2分)下面()容器的容量比1升小.A.B.C.D.18.(2分)图中几何体从左面看能得到()A.B.C.D.19.(2分)一本书有394页,21本这样的书大约有()页.A.6500B.8000C.900020.(2分)甲、乙两车从相距45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则甲的速度是()千米/时.A.60B.80C.90D.12021.(2分)三年级同学捐书,三(1)班捐了42本,三(2)班捐了58本,三(3)班捐了47本,平均每班捐()本.A.47B.48C.49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4分)22.(8分)根据红星小学四(1)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完成下列问题.红星小学四(1)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2)四(1)班同学在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一共有多少人?23.(6分)数一数.图1一共个角图2 一共有个三角形,个梯形,个平行四边形.五.应用题(共4小题,满分22分)24.(4分)妈妈买了8千克苹果,付给售货员20元,找回4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25.(4分)三面用竹篱笆,一面是墙,围成一个长方形鸡舍,已知竹篱笆长24米,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26.(8分)下面是部分城市的火车路线示意图和里程表.”可以求出从到的距离,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南京到上海有多少千米?(3)淘气一家从上海到北京,已经行驶了约1000千米,在图中用符号“•”标出淘气一家的大致位置.27.(6分)参加运动会的女运动员有120人,比男运动员的2倍少6人.参加运动会的男运动员有多少人?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四年级(上)期中数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42分)1.(2分)每束花3元,65元可以买多少束花,还剩多少元?小刚列式为:65÷3=21(束)…2(元).验算时,他先算21×3,表示的是21束花的总价.【分析】根据算式21×3中各个数据的意义以及乘法的意义,即可知道21×3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解答】解:因为21是花的束数(数量),3表示花的单价,所以21×3表示的是21束花的总价.故答案为:21束花的总价.【点评】本题考查有余数除法应用题,体现“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式的灵活应用.2.(4分)□49÷6,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6 ;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5 .【分析】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比较大小,百位上的数字比一位数大或相等商就是三位数,比一位数小,商就是两位数;由此求解.【解答】解:□49÷6中,如果商是三位数,□≥6,□里面可以填6,7,8,9;□里最小填6;如果商是两位数,□<6,□里面可以填1,2,3,4,5□里最大填5.故答案为:6,5.【点评】找出被除数和除数相同位数的前几位数(或前一位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判断出商的位数即可.3.(4分)学校的一张书桌的价格是150元,是一张椅子的3倍,买一张椅子需要50元.【分析】根据倍数关系,用150除以3就是椅子的单价.【解答】解:150÷3=50(元)答:买一张椅子需要50元.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倍数关系,解答依据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4.(2分)观察下图,请你写出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那个方向看到的.图①是从上面看到的;图②是从左面看到的;图③的是从正面看到的.【分析】上面的立体图形匝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正面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行,下行4个,上行1个,上行的一个与下行左数第二个成一列;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行,上行1个,下行2个,左齐;从上面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行,上行3个,下行2个,上行左边一个与下行右边一个成一列.【解答】解:如图图①是从上面看到的;图②是从左面看到的;图③的是从正面看到的.故答案为:上,左,正.【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5.(8分)填上合适的单位.(1)数学书厚6 毫米.(2)写字台宽6 分米.(3)脉搏跳动78下大约需1 分.(4)汽车行驶60千米大约要1 时.【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计量数学书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计量写字台的宽度用分米做单位;计量脉搏跳动78下需要的时间,用分做单位;计量汽车行驶60千米行驶的时间用时做单位.【解答】解:(1)数学书厚6 毫米.(2)写字台宽6 分米.(3)脉搏跳动78下大约需1 分.(4)汽车行驶60千米大约要1 时.故答案为:毫米,分米,分,时.【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6.(4分)把一批小球按2个红色、5个白色的顺序排列,第30个小球是红色,在排列的60个小球中,白色的小球占.【分析】小球是按红色、红色、白色、白色、白色、白色、白色的顺序循环排列的,每次循环中有7个球,30÷7=4…2,可知第30个小球是红色.60÷7=8…4,也就是循环了8次,在排列4个球,其中有两个白色的球,所以白色球的数量是8×5+2=42(个)求出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球是按红色、红色、白色、白色、白色、白色、白色的顺序循环排列的,每次循环中有2+5=7个球,因为30÷7=4…2,所以第30个小球是红色.因为60÷7=8…4,所以白球的个数是8×5+2=42(个),白色的小球占=.答:第30个小球是红色,白色的小球占;故答案为:红,.【点评】解此类题关键看看是怎么循环的,循环周期是什么,求第几个球的颜色,就用这个数除以周期,余几就是一周期中的第几个颜色的球.求一定数量的球中有多少某个颜色的球,要看看每次循环中有几个这种颜色的球,求出循环了几次,次数乘以个数求出数量,有余数,看看余几,到哪种颜色的球,有没有要求的颜色的球,如有加上这种颜色球的个数即可.7.(10分)32的4倍是128 ,240是4的60 倍.【分析】(1)求32的4倍是多少,就用32乘4即可;(2)求240是4的几倍,就用240除以4即可.【解答】解:(1)32×4=128(2)240÷4=60答:32的4倍是128,240是4的60倍.故答案为:128,60.【点评】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求解;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求解.8.(2分)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4千米,相遇时已行了全程的,已知慢车行完全程需要8小时,则甲乙两地的路程为264 千米.【分析】把全程看成单位“1”,相遇时快车已行了全程的,那么慢车就行驶了全程,慢车的速度一定,慢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有慢车行驶全程的所用的时间也是行完全程时间的,用8小时乘即可求出相遇时间,再用快车的速度乘相遇时间,即可求出相遇时快车行驶的路程,也就是全程的,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除法求出全程.【解答】解:8×(1﹣)=8×=(小时)44×÷=44×(×)=44×6=264(千米)答:甲乙两地的路程为264千米.故答案为:264.【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的正比例关系以及分数乘法的意义得出相遇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快车已经行驶的路程,然后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解.9.(2分)某班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如果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1cm,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cm,那么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4 cm.【分析】根据题干,设男同学有a人,则女同学就是2a人,则女同学的身高之和是150×2a=300a厘米,男同学的身高之和是162a厘米,总人数是a+2a=3a,据此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男女同学的身高之和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他们的平均身高.【解答】解:设男同学有a人,则女同学就是2a人,则女同学的身高之和是150×2a=300a(厘米)男同学的身高之和是162a(厘米)总人数是a+2a=3a(人)(300a+162a)÷3a=462a÷3a=154(厘米)答: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4厘米.故答案为:15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关键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总身高和总人数.10.(4分)今天食堂买回四种菜,包菜和花菜共53千克,花菜和白菜共40千克,白菜和菠菜共28千克,包菜和菠菜共41 千克,四种菜共81 千克.【分析】由包菜和花菜共53千克,白菜和菠菜共28千克,把它们加起就是这四种菜的总千克数;求出总的千克数去掉花菜与白菜的千克数就可以求出包菜与菠菜的千克数.【解答】解:由包菜和花菜共53千克,白菜和菠菜共28千克可知:四种菜共重:53+28=81(千克)那么由花菜和白菜共40千克可求出,包菜与菠菜共重:81﹣40=41(千克)故答案为:41,81.【点评】本题主要是把题意分析好,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不难求出要求的结果.二.判断题(共4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2分)11.(2分)0÷17=0×1.√(判断对错)【分析】根据0在乘除法计算中的特性,分别计算出0÷17,0×1的结果,再比较即可判断.【解答】解:0÷17=0,0×1=0;0=0,即0÷17=0×1;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0在乘除法中的特性: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12.(2分)任何数除0都得0.×(判断对错)【分析】“任何数除0都得0”即“0除以任何数都得0”,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种说法错误,由此即可判断.【解答】解: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任何数除0都得0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作除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13.(2分)已知8.691÷A>8.691,则A>1.×.(判断对错)【分析】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已知8.691÷A>8.691,则A<1.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不用计算判断商与被除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方法.14.(2分)小红家距奶奶家2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判断对错)【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一个人每分钟步行60米,20千米的距离最好坐公共汽车;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小红家距奶奶家20千米,她最好坐公共汽车去;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三.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2分)15.(2分)480÷80=6,480扩大10倍,80缩小10倍,商是()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不变【分析】480扩大10倍后的数是4800,80缩小10倍是8,用4800÷8求出商,再比较两个商即可.【解答】解:480扩大10倍后是4800,80缩小10倍是8,那么:4800÷8=600;600是6的100倍;故选:A.【点评】商是随着被除数的扩大(缩小)而扩大(缩小),随着除数的缩小(扩大)而扩大(缩小).16.(2分)要使6×(口+5)=48,口里应填()A.18B.8C.3【分析】6×(□+5)=48,把□看作未知数,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的结果,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6×(□+5)=486×(□+5)÷6=48÷6□+5=8□+5﹣5=8﹣5□=3.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把□看作未知数,然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17.(2分)下面()容器的容量比1升小.A.B.C.D.【分析】根据生活实际,壶、暖瓶、压力锅的容积都大于1升,水杯的容积小于1升;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下面的容器的容量比1升少的是水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18.(2分)图中几何体从左面看能得到( )A .B .C .D .【分析】这个立体图形是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从左面能看3个正方形,分两行,下行2个,上行1个右对齐;据此解答.【解答】解:图中几何体从左面看能得到.故选:D .【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19.(2分)一本书有394页,21本这样的书大约有( )页.A .6500B .8000C .9000 【分析】一本书有394页,21本这样的书有21个394页,即394×21,把394看作400,21看作2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394×21≈400×20=8000(页).答:21本这样的书约有8000页.故选:B .【点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20.(2分)甲、乙两车从相距450千米的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则甲的速度是( )千米/时.A .60B .80C .90D .120【分析】先用总路程除以相遇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那么速度和就是乙的速度的(1.5+1)倍,用速度和除以这个倍数,即可求出乙车的速度,再乘15就是甲车的速度.【解答】解:450÷3=150(千米/时)150÷(1.5+1)=150÷2.5=60(千米/时)60×1.5=90(千米/时)答:甲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求出速度和,再根据和倍公式:1倍数=两数和÷倍数和求解.21.(2分)三年级同学捐书,三(1)班捐了42本,三(2)班捐了58本,三(3)班捐了47本,平均每班捐()本.A.47B.48C.49【分析】根据题意,可把三年级三个班的捐的本数相加的和再除以3即可.【解答】解:(42+58+47)÷3=147÷3,=49(本),答:平均每班捐49本.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4分)22.(8分)根据红星小学四(1)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完成下列问题.红星小学四(1)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2)四(1)班同学在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一共有多少人?【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据此作图即可.(2)观察统计图可知:四(1)班同学在良等级的人数最多,再根据加法的意义,把把各等级的人数合并起即可.【解答】解:(1)作图如下:(2)7+4+12+11+2+3+1=40(人),答:四(1)班同学在良等级的人数最多,一共有40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步骤,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3.(6分)数一数.图1一共10 个角图2 一共有 2 个三角形, 4 个梯形, 3 个平行四边形.【分析】(1)根据角的意义可知,共顶点的5条线段,由于每条线段都要和另外的4条组成一个角,一共组成:4×5=20(个);又因为每两条线段只组成一个角,去掉重复计算的情况,实际只有:20÷2=10(个),据此解答;(2)按照一定的顺序分类计算:三角形:单独1个三角形有1个,由2个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有1个;所以一共有2个;梯形:由1个四边形拼成的梯形有1个,由1个平行四边形和1个梯形拼成的梯形有1个,由1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拼成的梯形有1个,由1个三角形1个梯形和两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梯形有1个;所以一共有4个;平行四边形:单独1个平行四边形有2个,由2个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1个;所以一共有3个;由此解答..【解答】解:(1)(5﹣1)×5÷2=20÷2=10(个)答:一共10个角.(2)三角形有1+1=2(个)梯形有1+1+1+1=4(个)平行四边形有2+1=3(个)答:图中有2个三角形,4个梯形,3个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10;2,4,3.【点评】(1)在计数问题中常常利用握手问题的解答方法,计数线段的条数、角的多少、正方形的个数等等.(2)主要考查计数方法的应用,养成按照一定顺序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探寻事物规律的能力.五.应用题(共4小题,满分22分)24.(4分)妈妈买了8千克苹果,付给售货员20元,找回4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分析】首先用付给售货员的钱减去找回的钱,求出买苹果花了多少钱;然后用它除以买的苹果的重量,求出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即可.【解答】解:(20﹣4)÷8=16÷8=2(元)答:每千克苹果2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减法、除法的意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单价、总价、数量的关系.25.(4分)三面用竹篱笆,一面是墙,围成一个长方形鸡舍,已知竹篱笆长24米,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分析】要使所建的鸡窝面积最大,所围成的长方形越接近正方形面积就越大,是正方形时,面积最大;又由于靠一面墙,所以,要围成一个长方形,(以墙为对称轴,合上另一部分是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宽的2倍,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设围成的长方形的宽为米,则长为2米,2+2=244=24=6则:2×6=12(米),面积为:12×6=72(平方米);答:面积最大是72平方米.【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当周长一定时,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进一步结合实际数据选择灵活的解题方法.26.(8分)下面是部分城市的火车路线示意图和里程表.”可以求出从太原到上海的距离,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南京到上海有多少千米?(3)淘气一家从上海到北京,已经行驶了约1000千米,在图中用符号“•”标出淘气一家的大致位置.【分析】(1)济南到上海967千米,太到济南532千米,则967+532为太原到上海的路程;(2)由图文可以看出济南到上海967千米,南京到济南667千米,则南京到上海的路程为967﹣667(千米);(3)上海到济南967千米,淘气一家从上海到北京已经行驶了大约1000千米,说明刚过济南,正在济南到北京的路上,依此可标出淘气一家的大致位置.【解答】解:(1)济南到上海967千米,太原到济南532千米,则太原到上海的距离为:967+532=1499(千米);答:967+532求的是太原到上海的距离,这个距离是1499千米.(2)967﹣667=300(千米);答:南京到上海有300千米.(3)上海到济南967千米,淘气一家从上海到北京已经行驶了大约1000千米,说明刚过济南,正在济南到北京的路上,依此可标出淘气一家的大致位置.故答案为:太原、上海.【点评】解答此题,首先弄清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找出基本数量关系,由此列式解答.27.(6分)参加运动会的女运动员有120人,比男运动员的2倍少6人.参加运动会的男运动员有多少人?【分析】根据题干,女运动员有120人,比男运动员的2倍少6人,那么男运动员的人数×2﹣6人=女运动员的人数,由此设男运动员有人,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设男运动员有人,2﹣6=1202=126=126÷2=63答:参加运动会的男运动员有63人.【点评】解答此题容易找出基本数量关系:男运动员的人数×2﹣6人=女运动员的人数.。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四年数学(上册)期末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细心读题,谨慎填写。
(每空1分,共25分)1.999998 10000002.90 1803.99004.<>>=5.(2,1)6.黑 47.1008.4 2 29.9 510.2 1 没有11.-30 -2012.1234321 4545二、巧思妙判,判断对错。
(对的在括号里面打“√”,错的打“×”)(共5分)(×)(√)(×)(√)(√)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5分)( B)( C )( C )( A )( A )四、开动脑筋,细心作答。
(共11分)1.略(3分)2.每个1分,共4分3.每空1份,共4分(1)北 200 (2)西 250五、注意审题,快乐计算。
(共30分)1.直接写得数。
(每题1分,共6分)8400 300 0150 840 8002.列竖式计算。
(每题2分,共6分)1416819 29 (12)3.脱式计算。
(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3分,共18分)208 0 454503500 108 14352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共24分)1.85×508=43180(元)答:全校508名学生一共需要43180元钱。
2.(18×16)÷12=24(棵)答:这块菜地一共能种24棵菜。
3.(36+28)×2=128(人)答:美术小组有128人。
4.130×10+115×10=2450(米)答:10分钟后两人相距2450米。
5.小轿车的速度:360÷4=90(千米/小时)90×3+360=630(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630千米。
6.(16+6×2)×18=504(个)答:学校礼堂一共有504个座位。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查测试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查测试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命题人:王秀月 得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分×10=10分) 1.右边算盘上表示的数是( )。
A.3080000 B.3080007 C.308007 D.30807 2.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00千米,“和谐号”高速列车从北京到达上海要用5小时,这”和谐号”高速列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A.1300 B.2600 C.260 D.6500 3.下面几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A.24300 B.204000 C.2040300 D.2040000 4.下面的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正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长方形 D.等腰梯形 5.下面每一组都有3根小棒,其中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5cm 、3cm 、8cm B.10cm 、l6cm 、9cm C.7cm 、l7cm 、6cm D.15cm 、5cm 、9cm 6.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等边 7.下面图形是用木条钉成的支架,其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A. B. C. D. 8.用“0、9、7、5、1”五张数字卡片组成不同的五位数,其中最接近5万的数是( )。
A.51079 B.50179 C.51097 D.50197 9.学校图书室科技书和文艺书 的本数如图所示,科技书有( )本。
A.90 B.45 C.60 D.75 10.孙倩做了一个称大米的小实验,得到100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3克,照这样计算,10000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 )克。
A.3 B.30 C.300 D.3000 二、填空题:(1分×18+第8题2分=20分) 1.由2个亿、8个千万、4个万组成的数是( )将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约为( )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认真读题,正确填空1.填“>”、“<”或“=”.580020000________58002万________ 6亿.2.2018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398000000人次,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省略亿位后而的尾数是________。
3.用0、2、5、8、1组成最大的五位数________,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________万;组成最小的五位数是________,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________万。
4.下面图形能画________条对称轴5.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在校小学生总人数为100936980人,横线上的数字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________亿人.6.把235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把284000000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________.7.如果A×8=120,那么A×16=________,A×________=15。
8.直接写出答案:54×60=________ 86×80=________540×600=________ 860×80=________5400×600=________ 8600×80=________9.524个24是________;78的125倍是________。
10.小明跑步的速度大约是240米/分,他15钟大约跑________米.二、判断题11.根据不同的对称轴,可以画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12.1049000000和954300000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后都约是10亿.13.在86的后面添4个0,就是八百六十万。
14.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0倍,它们的积也扩大100倍.15.两个因数(非0数)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计算。
(共24分)1. 直接写出得数。
(每题0. 5分,共6分)5×24=900÷30=500×20=636÷6=30×900=70×60=3×13=480×2=700÷5=156+39-56=300÷50=16×4÷16×4=2. 用竖式计算。
(每题2分,共6分)35×284=480×50=207×46=3. 用简便方法计算。
(每题2分,共12分)188+69+12+231 8×49×125 25×48718-(157+118) 153×27-27×53 203×26二、填空。
(每空1分,共27分)1.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最远距离大约是四十万五千五百千米,横线上的数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
2. 69531≈70万,里最小可以填();10039≈10万,里可以填()。
3. 有两根6厘米长的小棒,如果再添一根a厘米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a最大是(),这时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填整数)4. 在里填上“>”“<”或“=”。
36万359999(480÷10)÷20480÷(20÷10) 32亿320000万(25×16)×425×4+25×1699×76+99100×76 160×5×3(5+10)×1605. 一个自然数的近似数是5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6. 在算盘上拨6颗珠子,可以得到不同的五位数,其中最大的五位数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期末
数学试卷
测评项目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等级 得 分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参加这次数学测试!希望你们轻松、愉快地展示自己的才智!加油!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29分 每空1分)
1.2015年“五一”小长假,山西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5335200人次,这个数读作( )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万人次;共实现旅游总收入六十九亿六千九百万元,这个数写作( ),它里面有( )个亿和( )个万,省略“亿”
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元。
2.钟面上的时针从6:00到9:00旋转了( )°。
3.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1=75°,则∠2=( )°。
4.496×19的积是( )位数。
要使45×★,这道算式的积的末尾有2个0,★最小应该是( )。
5.你能根据a ×75=900填空吗?
a ×750=( ) 150×a=( ) a ×( )=3600
6.一套西装,上衣每件395元,裤子每条205元。
某商城在一周内售出40套,一共可得销售款( )元。
7.用0,6,7,8,9组成最小的五位数是( ),组成最大的五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8.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5),小红坐在第( )列,小丽坐在她的正前方,
用数对表示是( , )。
9.一个六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40万,这个六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0.小军和小刚原来共有80枚邮票,小军给了小刚6枚后,两人邮票一样多,原来小军有
( )枚邮票,小刚有( )枚邮票。
11.如图所示:一个梯形的上底是下底的3倍,如果将下底延长8厘米,就成了
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梯形的上底是( )厘米,下底是( )厘米。
12.按规律填一填。
8547×13=111111,8547×26=222222,8547×39=333333, 8547×( )=( )…… 13.用一副三角尺拼成一个四边形(如图),则∠1=( )°,四边形ABCD 的内角和是( )°。
二、“择优录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共10分) 1.下面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长方形
B.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边三角形 2.下面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4cm 5cm 6cm
B.4cm 8cm 3cm
C.8cm 2cm 10cm
3.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中,积最大是( )。
A.543×21 B. 512×43 C. 52×431
4.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的( )总是相等的。
A.上底与下底的和 B.周长 C.高
5.我们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节约1分钱,那么一共可以节约( )万元。
A.130 B.1300 C. 13000
6.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度数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7.小猴要给一块地围上篱笆,选择( )种围法更牢固些。
A. B. C.
8.计算器上的数字键“8”坏了,如果用计算器计算734-198,下面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734-200+2
B.734-200-2
C.735-199
9.右图中,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比较,( )。
A.相等
B.长方形的长
C.平行四边形的长
10.与74×99相等的算式是( )
A.74×100-1
B.74×100+74
C. 74×100-74
三、“快速灵活”算一算(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
…弥……………………………………封………………………………………线……………………………………………………… 联校 学校 姓名
80×30= 7×600= 270+330= 32×5= 84÷3= 280÷70= 110-29= 125×8÷125×8= 15×40= 130×3= 2.用竖式计算(9分)
575×14= 45×207= 80×450=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2分)
639-128-72 48×101-48 16×125 [248-(48-30)]×27 四、“动手操作”,看图解答。
(共10分) 1.画出每个图形底边上的高。
(3分)
2.按要求完成。
(7分)
(1)平行四边形中,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顶点C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2)把平行四边形向右平移9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分) (3)画出左下方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1分) (4)把梯形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
(2分)
五、解决问题 (1题5分,2、3题各4分,4、5题各6分) 1.四、五年级一共要栽370棵树,四年级4个班级,每班栽52棵,余下的平均分给五年级3个班
级,五年级每班栽多少棵树?(先填表,再解答)
2.“五一”节到了,实验小学的老师组织学生去郊游,其中老师有15名,学生有106人。
他们买门票共需多少元?
3.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95千米,经过3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王大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如果苗圃的长增加10米,面积就增加100平方米;如果苗圃的宽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120平方米,这个长方形苗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分别在图中画出增加的部分,再解答)
5.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B=AC ,线段CD 是AB 边上的高,∠1=20°,求∠2的度数。
四、五年级 共栽树( )棵 四年级 ( )个班 每班栽( )棵 五年级
( )个班 每班栽(
)棵 景区门票 大人:28∕元
学生:半价
底
底
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