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交通治理政策比较研究_刘玲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基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基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交通建设——基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曹阳春;宁凌【摘要】Traffic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economic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public transport construc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existing major contradictions in rural public transport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establish a multidimensional rural public transport construction promotion mechanism, by improving the supply and construction system through overall cooperation and linkage, stabilizing the supply a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main body participation; to help alleviate major contradictions in rural public transport construction an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rural public transport construction by en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upply and construction through scientific government regulation; to let the peasant masses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sharing the reform results, enhance the well-being of peasants, and thus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交通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农村公共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进行系统分析,指出需要系统地建立多维度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促进机制.最后提出建设农村公共交通的具体对策:整体协作联动,完善供给建设体系;多维主体参与,稳定供给建设要素;科学政府管制,保障供给建设成效.【期刊名称】《世界农业》【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7页(P49-54,123)【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公共交通;公共经济学;主要矛盾【作者】曹阳春;宁凌【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1 问题的提出“三农”问题从2004年开始,连续15年被中央1号文件所聚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民生计,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额度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额度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额度优化邓连波;汪晴;刘国欢;高勋【摘要】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lastic demand under the passenger flow of generalized travel cost, combined with train operation plan and fare optimization for operating subsidy of urban rail transit. According to the efficiency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subsidy in urban rai transit, we construct maximize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passenger flow per capita subsidy benefit and design solving algorithm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to synthetically optimize and determinate train operation number, fare and subsidy amount. Take metro line 2 in Changsha as an example and optimally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operating subsidy. Furthe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assenger flow demand intensity and elasticity indicate that both two are in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the total amount of subsidy and per capita subsidy.%基于广义出行费用下的弹性客流需求,结合列车运行计划、票价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额度进行优化.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政府补贴的效率原则,构造客流人均补贴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并设计以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的求解算法,综合优化确定列车开行数量、票价和补贴额度.以长沙地铁2号线为例,对运营补贴额度进行优化计算,进一步对客流需求强度和需求弹性的灵敏度分析表明,两者与补贴总额、人均补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期刊名称】《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15)001【总页数】7页(P226-232)【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额度;广义出行费用;列车运行计划;票价;模拟退火算法【作者】邓连波;汪晴;刘国欢;高勋【作者单位】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21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补贴具有普遍性,政府的运营补贴对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状况、释放客流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刘玲-经济学中两个优化问题的条件极值方法

刘玲-经济学中两个优化问题的条件极值方法

经济学中两个优化问题的条件极值方法刘玲(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10数学 100701089 )关键词:经济学;优化问题;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摘要:数学方法在很多经济学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解决许多经济问题的有力工具。

本文研究了解决经济学中等式约束条件下的两个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两个问题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生产者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问题。

通过对比常见的处理有条件约束的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我们发现拉格朗日乘数法是一类非常有效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所以本文选择了该方法作为解决上述两类经济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

结合具体实例,本文给出了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上述两类优化问题的一般途径,而实例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经济学中优化问题在此方法下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Conditional extreme method for two econom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Liu ling(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major, 10 100701089)Key words: economics; Optimization problem;conditional extreme;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Abstract: Mathematical methods are widely applied in many economic issues and are well known as a powerful tool to solve many economic proble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a mathematical method for solving two econom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utility maximization problem with constrained incomes for customers and optimal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By comparing several popular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conditional constraint optimization problem, we found that the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and workable and thus this method is selected this as a solution to these two types of economic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concrete exampl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al approach to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for solving the above-mentioned two types of optimization problems, and examples of analysi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economics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this method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引言多元函数条件极值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的应用,而且在其它学科及有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实际工程,运筹规划,经济管理中,经常要解决怎样使投入量最少,产出最多,效益最高等问题.这些经济和生活问题通常可以转化为数学中的函数问题来探讨,进而转化为求函数中极大值、极小值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多元函数无条件极值和条件极值的解题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通过具体实例对各种解法进行分析类比,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条件极值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是只有拉格朗日乘数法是解决所有等式条件下最有效的方法,并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解决经济学中的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最佳组合问题。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交通治理政策比较研究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交通治理政策比较研究

2012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pril2012 第7期总第257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7T o tal N o.257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交通治理政策比较研究刘 玲(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文章从治理交通拥堵政策入手,对拥堵道路的经济属性进行了界定,对交通治堵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交通治堵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问题。

关键词:交通;治堵;政策;经济学;道路 中图分类号:X196∶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7—0007—04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大中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发现交通拥堵的现实原因,对于治堵方案的正确制定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处于“复杂”之中,不同的政策提出,可能会给社会各阶层、各职业、各地区产生不同的影响,治堵方案的提出本身也可能会具有成本和效果(收益),治堵方案的制定应当基于公平——效率,除此之外,治堵方案定会改变市场结构和收入分配水平。

这就决定了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必须比较在不同情况下各政策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本文力求通过网络经济分析方法,对于各交通治理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系统比较,然后提出各种情况下治堵方案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1 道路及其经济性质道路网络是交通的核心,现如今我们想从一个空间到达另一个空间必须借助于交通网络,这一网络包括陆路交通网络、水陆交通网络和航空交通网络等。

从绝大多数的城市看,借助于陆路交通网络的占绝对优势。

现在所提出的交通拥堵一般是指陆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尤其城市内部陆路交通网络的拥堵问题是研究的重点。

要想理解交通为何出现拥堵,首先要对道路的经济属性进行界定。

道路作为公共物品,其供给小于需求呈现必然性。

道路作为一个社会的公共物品,其供给一般都由地方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道路的非竞争性体现在不拥堵的情况,一个人对道路的使用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消费;道路的非排他性体现在即便没有付费的人使用道路,我们也很难将其排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览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览表

091052004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效应的实证分析与优化探究 091052005 091052006 091052007 091052008 091052009 091052010 关于沿海滩涂开发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的 研究 铁路春运“一票难求”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改 善方案——以武汉武昌火车站为例 民生财政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 设的实证研究 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人员安置状况差异性的 研究—基于燃油税费改革背景下我国东中西部 的调查 农村“村村通”公路管养模式的实证调查与研 究—基于山东、湖南和贵州地区的案例调查 大学生创业难点及对策的调研与分析—以武汉 市为例
第 4 页,共 4 页
中小企业发展模式探究—借鉴“山寨经济”运 金融 何双意 行机制 第 1 页,共 4 页
附件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 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览表 附件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所在学院 项目负责人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刑事 刑事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外语 新闻 新闻 新闻 工商 陈 曦 李鹿野 陈 鹏 闵 勤 李长宽 周 洋 司志莲 孙 萌 张博翰 梁冰杰 甘 露 林 芬 吴倩茹 周祖燕 叶 丽 项目其他成员 指导老师 胡燕华 曾 璐 吴汉东 胡开忠 朱远慧 王 曾 梅术文 刘少武 刘 焯 赵鸿骏 罗奇芳 郭 磊 韩桂君 魏诗倩 周 宇 黄 勇 牛晓旭 吴腾飞 徐晓华 向贤龙 高利红 级 别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091052023 武汉市电动车管理困境探究 091052024 091052025 091052026 091052027 091052028 091052029 创业指导的经验与不足及改进研究——以武汉 市教育部部属高校为例 中东部流动人口异地医疗保障政策相容性探究 —以湖北和广东为例 沧桑百年 还看今朝—探究汉口老建筑蕴藏的 深层旅游经济与文化价值 创办武汉地铁报的可行性分析 当“传统艺术”遭遇“市场冲击”—湖北戏剧 文化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 都市报新闻线索来源渠道的分类与优化—以《 楚天都市报》为例

探讨我国在经济危机下的交通运输业

探讨我国在经济危机下的交通运输业

探讨我国在经济危机下的交通运输业
刘玲
【期刊名称】《物流工程与管理》
【年(卷),期】2010(032)007
【摘要】文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经济危机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在经济危机下的我国青岛交通运输现状及其问题探究,为求改善我国经济状况及青岛的经济发展.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刘玲
【作者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局,山东,青岛,2665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21
【相关文献】
1.关于后经济危机下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探讨 [J], 赵银德;高明明;安文明
2.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探讨 [J], 唐艳辉
3.探讨我国在经济危机下的交通运输业 [J], 刘玲
4.关于后经济危机时代下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的反倾销探讨 [J], 陶忠元;蒋文福
5.经济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结算方式的选择探讨 [J], 毛巧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刊作者简介

本刊作者简介

本刊作者简介叶林教授1977年生,福建福州人,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城市与公共事务博士,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行政区划与空间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城市事务学会(UAA)委员会理事,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SPA)中国分会理事,中美公共事务学会(CAAPA)委员会理事,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四川省区域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咨询专家等。

从事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其中,SSCI论文15篇,出版"Metropolitan Governanc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im:Global Trajectories,Dynamics and Challenges""ConstructingMetropolitan Space:Actors,Policies and Processes of Rescalingin World Metropolises""Urbanization and Urban Governance inChina:Issues,Challenges,and Development"《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城市区域治理创新》《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国际比较研究》等6部专著及编著,并出版《公共政策过程:制定、实施与管理》《国际市场中的城市:北美与西欧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等2部译作。

担任国内外多种CSSCI及SSCI期刊编委、专栏组稿人及评审人。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研究课题多项,承担各级政府部门咨询课题20余项。

“末班车效应”还是“弯道超车效应”?

“末班车效应”还是“弯道超车效应”?

“末班车效应”还是“弯道超车效应”?——基于中美P2P借贷发展的比较研究广东财经大学 刘玲摘 要:P2P网贷是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对于其快速增长的势头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乱象”,业内人士争议不断。

一方认为这是抢座卡位的“末班车效应”;而另一方则认为我国P2P行业相较于美国,目前已实现了“弯道超车效应”。

故本文通过分析两种理论产生的现实依据,并与较早发展P2P的美国相对比,试图从根源研究中美在P2P发展过程中情况迥异的原因,以期对我国下一步解决P2P“野蛮成长”所带来的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 发展历程 弯道超车效应 末班车效应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c)-173-06P2P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属于民间小额借贷的一种,有起源称这种借贷方式是由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孟加拉国)首创。

1976年,在一次乡村调查中,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把27美元借给了42位贫困的村民,用以支付他们制作竹凳的微薄成本,以免受当时民间高利贷的盘剥。

也因此开启了他的小额贷款之路。

这种不经过任何第三方机构、发生在对等主体之间的借贷行为,因而成为一种个人对个人、点对点的借贷方式。

但这种点对点的民间小额贷款的方式范围限制较大,形成的借贷圈子通常仅在熟人、邻里范围之内,市场规模难以发展壮大。

随着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以及资信体系的建立,互联网的连接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熟人圈子的限制。

最终使这种古老的民间小额贷款方式逐渐演化为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P2P借贷应运而生。

最早P2P网贷平台的建立出现在英国,2005年3月,世界上第一个P2P网贷网站“Zopa”在英国诞生。

2006年2月,美国的第一家P2P 网络借贷平台Prosper成立,之后Lending Club、Kiva等P2P网络借贷平台也迅速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pril2012 第7期总第257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7T o tal N o.257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交通治理政策比较研究X刘 玲(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文章从治理交通拥堵政策入手,对拥堵道路的经济属性进行了界定,对交通治堵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交通治堵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问题。

关键词:交通;治堵;政策;经济学;道路 中图分类号:X196∶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7—0007—04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大中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发现交通拥堵的现实原因,对于治堵方案的正确制定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处于“复杂”之中,不同的政策提出,可能会给社会各阶层、各职业、各地区产生不同的影响,治堵方案的提出本身也可能会具有成本和效果(收益),治堵方案的制定应当基于公平——效率,除此之外,治堵方案定会改变市场结构和收入分配水平。

这就决定了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必须比较在不同情况下各政策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本文力求通过网络经济分析方法,对于各交通治理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系统比较,然后提出各种情况下治堵方案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1 道路及其经济性质道路网络是交通的核心,现如今我们想从一个空间到达另一个空间必须借助于交通网络,这一网络包括陆路交通网络、水陆交通网络和航空交通网络等。

从绝大多数的城市看,借助于陆路交通网络的占绝对优势。

现在所提出的交通拥堵一般是指陆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尤其城市内部陆路交通网络的拥堵问题是研究的重点。

要想理解交通为何出现拥堵,首先要对道路的经济属性进行界定。

道路作为公共物品,其供给小于需求呈现必然性。

道路作为一个社会的公共物品,其供给一般都由地方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道路的非竞争性体现在不拥堵的情况,一个人对道路的使用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消费;道路的非排他性体现在即便没有付费的人使用道路,我们也很难将其排除。

虽然我国各地对外地车辆在本地的使用实施了一定的限制,也就是提升了道路使用的排他能力,道路逐渐向俱乐部产品方向演变。

一旦交通发生拥堵,道路的竞争性也逐渐凸显,因此当交通出现拥堵而政府并未对外来车辆实施限制时,道路具有竞争性而不具有排他性,是公共资源性质。

如果拥堵和限制并存道路的将具有私人物品性质,见图1。

图1道路是网络型投资,从资金、技术、规模经济和影响一个地区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很多人认为政府充当供给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一旦政府在资金等方面无法提供时,大的财团或者具有一定强制力的非政府组织可能会为此充当供给者。

原因是当市场供给很小而市场对道路的需求很大时,通过“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奥斯特罗姆)形成的制度能够为市场提供“产品”。

因此,道路的供给应该存在多个方式和多个水平。

这为我们寻求多种供给模式和多样的满足需求提供可能。

路网和路况是决定道路供给的重要因素,炫耀性和可替代性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从道路供给上看,路网密度是决定拥堵的重要因素,就像无限的供给能满足有限的需求一样,只要路网密度足够大,拥堵问题不会出现。

但无限的供给似乎不切实际,因为道路的提供本身具有成本,而这一成本来源于税收、财政拨付和集资。

路况直接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对于增加了对道路的占用时间,由此带来了造成拥堵的可能和先决条件。

很多人购买车辆并非由于生活所必须,而是象征高收入或者说是有闲阶级(凡勃伦)的象征,因此购车现已成为一种炫耀性商品,尤其大排量的汽车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由于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载能力不同,各种交通工具之间X收稿日期:2012-02-18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内蒙古财经学院校级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经济视角的呼和浩特交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K Y Z1006)的资助。

作者简介:刘玲(197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管理学硕士,讲师,内蒙古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工作,研究方向:西方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总第257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的可替代性也决定了交通的现实问题。

交通规则作为基本行车规范,对拥堵现象并不构成治理。

而限购、限行等措施作为内化在道路使用者“成本——收益函数”的制度,能够起到影响道路需求和供给的目的,至于能否“有的放矢”,关键在于道路公共属性和政策是否具有针对性。

2 交通拥堵政策的比较分析表1管制激励供给交通管制扩充路网需求限购令限号征收堵车费增加车辆使用费降低公共交通费用目前,采用的交通拥堵的治理对策有:政府投资扩充路网,限购令,降低公共交通费用,限行令和征收堵车费等。

利用经济学方式对治堵政策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其优势和弊端,从中能够找出治堵政策的适用性,根据社会发展的公平效率原则,为治堵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治堵政策主要从几个当面入手,从政策制定上分为两个维度:供给和需求和制度设置(管制与激励),由此可以建立对我国治堵政策进行划分。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的政策制定主要针对于需求管制方面。

需求方面,部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实施了激励公共交通发展,降低公共交通使用费用的措施,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供给方面,我国长期实施特殊情况下的交通管制,和积极扩充路网(高架、立交等)等措施,但由于道路的公共属性,决定了道路拥堵问题必然存在,而且拥堵的现象逐渐在中型城市甚至小城市出现。

分析治堵政策,必须对各项政策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估计,由于各政策的经济后果具有明显的异同,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因地制宜地采用适用政策,方能起到非常好的政策效果。

通过对交通拥堵治理政策的比较能够发现,激励性措施其成本一般高于其他交通管制措施(由于其需要财政支持),从道路的经济属性上看,激励政策并不通过改变其属性以缓解交通问题。

虽然此类政策具有高成本性,但其经济效率较高,并未限制人们的选择自由以及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

但由于道路本身的公共物品属性,其需求过度及市场供给不足的现象是必然的趋势。

相比较而言,通过需求激励(通过公共交通对私人汽车的替代激励)的效果优于扩充路网,原因在于需求激励措施可能带来更为长久的经济效应。

如果考虑到期效的影响因素,需求刺激政策由于其是生活奢侈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当经济增长较快时政策效果可能受限,而供给激励政策不仅受制于财政约束,也受制于城市发展的未来目标。

管制政策方面:供给管制政策一般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对于交通拥堵的治理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

由于交通管制带来的道路性质竞争性,从而使得道路呈现公共资源属性。

这种竞争性造成了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不仅仅限制了道路的利用效率,而且造成了公民选择上的不自由和利用上的不公正。

不仅造成低效,而且影响管制部门的声誉,因此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需求管制政策相对于其他政策,其效果更明显(一般较长),但需求管制政策的经济后果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自由的限制,效率问题和收入再分配效应中。

其中:¹限购令的自由选择问题和收入再分配效应较为明显,如果道路是一项公共物品,那么人民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应该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汽车的使用和道路是分不开的,限购令用汽车捆绑道路,不仅使得道路具有了竞争性(虽然不是完全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有可能是完全的排他性),使得道路成为部分人的“准私人物品”。

作为社会公共投资的道路应作为公共物品存在,为广大公民谋求福利,限购性导致了公共物品分配不均,必将产生实际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已有限购令会在已有汽车的车主和未购汽车的人之间产生明显的财产再分配效应,目前北京市二手汽车市场的火爆足以证 表2供求供给需求制度管制激励管制激励政策交通管制扩充路网限购令限号征收堵车费增加使用费降低公共交通费用成本执行成本投资成本执行成本设施成本执行成本设施成本执行成本执行成本投资成本财政补贴效果暂时中期长期短期长期长期长期属性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俱乐部产品或公共资源公共物品俱乐部产品公共物品福利配置效率自由限制公平问题效率问题收入再分配效应自由问题自由问题不确定性内化产生的福利问题社会效率问题效率问题收入再分配效应适应环境特殊情况投资结构合理收入分配差距小低收入增长交通状况恶化严重的地区地区收入差距较小可替代公共支出 刘玲・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交通治理政策比较研究2012年第7期明了财产再分配效应在起作用。

限购令使得“牌照”成为一项新的金融资产,有用牌照的汽车将通过“挂牌”提升车的使用价值。

从收入再分配和财产再分配上考虑,限购政策存在一定的问题,副作用较为明显。

但限购令对于治理交通拥堵的效果上看,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由于对于需求的直接管制再配之扩充路网等措施,治理效果非常明显。

º限号政策是需求管制政策中时效较为短期的一种。

道路作为公共物品,其过度需求现象必将产生,除非由于收入不足或者没有欲望而未构成需求。

当通过限号而产生的道路供给过剩,必将对购车行为产生正向激励,在我国高速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汽车作为奢侈品和炫耀性商品,其购买欲望自然会增强,在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具备的条件下,汽车增速显而易见。

由此可以看出,在收入增长过快的环境下,此类政策效果将会非常的短。

»征收堵车费是一项通过增加使用者使用成本的方式限制车辆使用已达到治堵效果的政策。

此政策的实质是对一旦发生拥堵(公共物品性质发生改变)的道路,通过增加需求者的成本(类似于消费税)来改变对道路市场的均衡。

征收堵车费会在某一阈值上实现均衡,例如某城市规定拥堵值定为车速低于v,当速度低于v由于拥堵费的征收限制了一定的车辆使用,但速度高于v 时也会刺激车辆上路,因此政策只能使得道路在某一行驶速度上实现均衡。

堵车费的征收应实施累进制,原因在于累进制的堵车费可以使得在道路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需求,使得市场恢复平衡,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由于征收堵车费不可能真正的致使道路畅通无阻,只是改变了拥堵点(行驶速度的阈值),征收堵车费较为适用交通恶化严重的地区缓解交通压力。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在拥堵问题上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工作日上路车辆的不确定性、行驶路线的不确定性等成为道路使用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

由此可能引起具有较高边际效用的车主(可能有重要的急事)不能有效利用,而具有较低利用效率的车主可能却能获取道路使用——逆向选择。

也可能出现经常利用交通的信息较完备的使用者通过机会主义方式影响道路的利用——道德风险。

¼增加使用费(例如燃油附加税)是通过增加汽车使用成本的方式限制车辆购买而治堵的政策。

其经济理论依据来源于戈森第二法则,当道路使用成本提高时,消费者会选择相应的替代品(替代效应);同时当使用费用增加时,实际收入的减少也会引发对汽车消费的下降(收入效应,由于汽车是生活奢侈品,其收入弹性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