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中学生传统节日知多少?
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举办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庙会、灯会等,让公众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节日的 魅力。
社会环境变化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节日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应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注重创新和发展,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 环境的变化对传统节日的影响,积极应对挑战和机遇。
02
中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认识
对传统节日的知晓程度
01
02
03
春节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 日,春节是中学生普遍知 晓的节日。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学生较为熟悉 的节日之一,大多数学生 都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 。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学生相对不太 熟悉的节日,但也有部分 学生了解该节日与登高、 赏菊有关。
对传统节日内涵的理解
对节日活动参与的意愿与态度
参与意愿
大部分中学生表示愿意参与传统民族节日活动,认为这是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 重要方式。
参与态度
大部分学生对参与传统民族节日活动持积极态度,认为这些活动有助于增强文化 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节日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与意义
影响
传统民族节日活动对中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民 族认同、社会交往等方面。
开展传统节日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春节写春联、端午节包粽子 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
引导家庭重视传统节日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家长以身作则
01
家长应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重
视传统节日。
家庭氛围营造
02
家庭中应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如春节贴春联、端午节挂
05
提升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 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0日二、调查地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食堂三、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四、调查方法:随机调查五、调查人:张佐张宝丰赵炜楠张宇航王昊前言在这个炎热的漫长暑假中,我在学校的倡议下,进行了一次暑假社会实践,我相信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能一直所谓的闭门造车,而应该积极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做一些准备和铺垫,有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熟能生巧”,现在做的这些事很小,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以后总会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帮助和成长。
主体1、正月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
2、立春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人们世代相传的重要活动。
它们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意义,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调查报告中,我们将探讨传统节日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传统节日的起源多与历史、宗教或自然现象有关。
例如,中国的春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美国的感恩节则是纪念早期移民与当地印第安人的友好合作。
这些节日通过庆祝、祭祀或感恩的仪式,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传统的延续。
其次,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仪式。
在中国,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庆;在印度,人们庆祝排灯节时会点亮彩灯、放烟花,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
这些特有的仪式和习俗,使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资源。
传统节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增强了人们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传统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共同庆祝节日。
这种共同的经历和参与感,使人们更加认同自己所属的文化和社群,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其次,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机会。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和焦虑。
而传统节日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人们可以与家人、朋友团聚,共同享受美食、欢笑和欢乐。
这种欢庆的氛围不仅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也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此外,传统节日也是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人们可以了解和学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例如,在中国的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这不仅是庆祝活动,也是对屈原等历史人物的纪念。
通过这样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的故事和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然而,传统节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意义逐渐淡化。
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方式来庆祝节日,比如购物、旅游等,而忽略了传统的仪式和习俗。
初中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与端午节

初中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与端午节清明与端午节是中国的两个传统节日,这里将为大家介绍这两个节日以及初中生对它们的了解。
一、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
这一天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缅怀先人、追思故人的时刻。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祭祀活动,而后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文化习俗。
对于初中生而言,清明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一次了解祖先、传承文化的机会。
在这一天,家人会一同前往祖坟或墓地,整理墓地、烧纸钱,祭拜和怀念逝去的亲人。
初中生们会陪同父母亲人一同行动,感受到祭祖活动的庄重和神圣。
同时,他们也可以了解到自己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
清明节还有许多传统习俗,比如踏青、放风筝、吃清明粿等。
踏青是指在清明时节出门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放松心情。
初中生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外出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初中生们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风筝,并在公园或广场上放飞。
吃清明粿是一项食俗,相传吃了清明粿可以预防疾病和厄运。
初中生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品尝传统的清明粿,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味。
二、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公历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楚国的忠臣,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这一天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初中生对于端午节的了解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传承。
在学校里,老师会向学生讲解屈原的故事,教导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们也会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包粽子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之一,初中生们可以亲手制作粽子,体验包粽子的乐趣。
赛龙舟则是模拟古代人民划龙舟赶走恶魔的活动,初中生们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参与,锻炼身体,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端午节还有独特的风俗活动,如挂艾草、佩香囊、赛蛋涂彩等。
挂艾草用于驱邪辟邪,初中生们可以在家中挂艾草,保护家人的安全。
佩香囊则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子,佩戴在身上可以驱邪避灾,初中生们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香囊,并赠送给亲朋好友。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3篇传统节日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对象:军岗村的全部青年。
调查的基本情况:一、你知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很愕然,结果只有23.4%是全部知道的,71%是只是知道部分的传统节日,也就是说一般重大的传统节日都记得,而有5%的人知道几个怎么会只有那么少的人知道全部的传统节日呢?当然,每年都有在节日里面举行什么活动的节日当然知道的人就多,而被冷落的节日呢?特别是只有某些地区才有的节日,那就更少了。
但这也不足为奇,毕竟地区之间是有差异性的,但这也是我们中华的文化啊,我们还是的多知道点。
二、对于传统节日你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过的?其中有32.7%的人会积极地去过自己喜欢的节日,更有56.7%的人是随大流的,因为那是传统节日,祖师爷怎么过,大家现在怎么过,我就怎么过。
也有12%的人是不太理会的,特别是外出打工的青年人,怎么过节对他们来说好像意义不大,还是求财要紧。
而有8%的人的意见有一点古怪,这里就不多罗列了。
从这组数据来看,青少年们对过传统节日的积极性还是不够,有的人还说是别人强迫他过节的,听到这样的言语,可这叫人心疼啊。
再究其原因,大部分的人都说没有钱过节,或者是说没有时间过节,有的也说节日都没有气氛,那怎么过啊,更有的人说不知道今天是节日,等到知道的时候节日不过也过了。
三、过传统节日的时候,你会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过吗?有41.6%的人是会按足传统节日的方式去过的,他们说这是节日要求他们这样做的。
而有36.3%的人认为怎样过都可以,只要是自己高兴就可以了,过节的时候这样的人常常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想一想这节应该怎样过。
有22.1%的人是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也是过日子而已。
年少无忌,习俗也成不了他们的枷锁,看来态度决定了方式。
四、对过传统节日的意义你了解吗?说了解的人有46%,而一知半解的人占了53%,全然不解的人有1%。
既然问到过传统节日的意义了,那当然也得问一下意义是什么?这样一问,有75%的人认为在过传统节日时可以家人团聚,团结亲朋戚友。
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调查人:xx调查时间:XX年xx月x日调查地点:xx小区调查对象:小区中学生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法德兼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一方面,要倡导道德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础是运用道德手段来进行。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核心是采取法律措施来进行,要强化《老年法》等涉老法律的宣传教育和法律的惩戒作用,依法维护老年人应得到的合法权益,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司法行政系统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防止侵犯老年人的应有权益,倾心倾力做好老年人维权工作。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来源。
第二,现在正是春夏交替的时候,天气冷暖变化很大,玩水很容易接触到致病菌,非常容易因此而患上严重的感冒。
二. 当代中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中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认识的调查报告调查人:xx调查时间:xx年8月9日调查地点:xx小区调查对象:小区中学生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认识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时代的开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慢慢统一化,这就造成非常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咨询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认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注重程度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盛大举行的,比方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程度不是非常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因此表示不是非常倡导,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非常理解,在调查中我发觉非常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居然表示不明白“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来源。
二.当代中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理解及注重程度部分中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关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并不代表是否认某一方,而是两者的交融,关于节日这一咨询题而言,他们表示能够接受,但不会去盛大庆贺,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缘故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有青春期特有的猎奇心,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研究”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无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错误的认(本文来源于贵州学习网//.fww114]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确实是本人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所以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调查报告:中学生传统节日知多少?

调查报告:中学生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报告:中学生传统节日知多少?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的。
二. 当代中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中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有青春期特有的猎奇心,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报告:中学生传统节日知多少?
关于中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的。
二. 当代中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中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
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有青春期特有的猎奇心,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中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中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中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
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
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中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
我希望国家能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多举办文化活动普及文化知识,当代在校中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