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各行业经济指标和环境数据
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pdf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
打印 | 下载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y since Chongqin g BecomesMunicipalityLiu Yue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represen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 gress, and its level of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ark to measure the moder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 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region. Therefor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ervice industr y in Chongq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elects fiv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 l of regional service indus-tries, adopt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o objectively e valuate the DevelopmentService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 e the service industry inChongqing Municipality to develop fast.Keywords: Service Industr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hongqing; Countermeasures1 衡量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本文所指服务业为第三产业。
2023年1-8月重庆建材运行情况及全年形势展望

1-8月重庆建材运行情况及全年形势展望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剧烈冲击和影响,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不少企业包括世界级的大企业因而陷于逆境甚至倒闭破产。
国际金融危机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机遇。
重庆市建材企业在困难面前正化压力为动力,“强身健体”,苦练内功,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进展做出贡献。
目前,很多企业一方面立足当前,讨论市场,制定对策,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分析趋势,找准“短板”,实现跨越,努力使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量和抵挡风险力量有新的提高。
一、主要经济指标和产品产量完成状况1-8月重庆市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3.12亿元,同比增长12.98%;新产品产值37.28亿元,同比增长49.65%;工业销售产值219.59亿元,同比增长13.11%;其中:出口交货值9.41亿元,同比下降39.24%。
1-8月重庆市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6.21亿元,同比增长13.27%;主营业务成本176.06亿元,同比增长13.97%;利润总额13.58亿元,同比下降1.23%;应收账款39.95亿元,同比增长11.58%。
1-8月建材规模以上企业,水泥产量2206万吨,同比增长13.99%,其中:新型干法熟料产量758万吨,同比增长9.06%;陶质砖49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71%;钢化玻璃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夹层玻璃1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78%。
以下产品消失负增长:玻璃纤维纱18.6万吨,同比下降17.65%;瓷质砖11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68%;卫生陶瓷65万件,同比下降5.97%。
建材工业在西部省市的部分指标排名今年1-8月重庆市建材工业在西部12个省市中,指标排名状况:出口交货值第一位,销售产值第四位,工业总产值第四位。
产品排名状况:玻璃纤维纱第一位,夹层玻璃第一位,建筑涂料第一位,钢化玻璃第一位,石膏板其次位,卫生陶瓷其次位,商品混凝土其次位,陶瓷砖其次位,水泥第六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第六位。
重庆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比分析报告

重庆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比分析报告一、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体区情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体量较大,是重庆市国民经济的骨干组成部份。
其幅员面积占全市%,集聚全市%的常住人口、%的经济总量,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区情概况。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散布在重庆主城区外的“一圈两翼”。
其中:万州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重庆主城之外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黔江地处渝东南,武陵山腹地,渝鄂边区结合部,是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地。
涪陵、江津、合川、永川地处重庆“1小时经济圈”。
合川是建国后唯一不是“地域行政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表1: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概况(2008年末数据)。
备注:到主城区里程是以高速公路从所在城市到重庆绕城的距离。
除黔江、江津外,其余为全程高速。
(-)区位交通。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均位于重庆与周边省区域中心城市的骨干道上,均与都市区构建起快速通道,交通方式均已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1. 万州区。
1917年设立海关。
经渝万髙速距重庆主城327千米。
318国道穿越全境,达万铁路、万州机场、渝万、万开、万云高速公路建成开通,鞍子坝客运中心、江南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建成投入利用,渝万城际铁路即将动工建设。
万州港是长江十大口岸之一,170() 万吨深水港码头已具雏形,万吨级船队可直达上海。
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大体形成。
2. 涪陵区。
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
经渝涪高速距重庆主城100 千米,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千米。
黄旗港集装箱码头年内将建成, 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集装箱2()万标箱、滚装船18万辆,海关已在涪陵设立办事处。
重庆一上海沿江高速、铁路等正在计划建设中。
着力打造重庆交通副枢纽。
3. 黔江区。
经国道319距重庆主城33()千米约5小时车程。
渝湘髙速黔江段年内通车。
经渝怀铁路距重庆江北站312千米,距怀化站30()千米,3小时内可抵达重庆主城,24小时内可抵达沿海省会城市。
重庆市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一览表

重庆市“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推进状况分析(一)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评价运用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测算出2008年重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如表3所示。
表3:2008年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情况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明显加快2000年以来,重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年均递增1.9个百分点,到2008年实现程度已达到70.2%,比2000年提高15.2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1.8个百分点,距离“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1差19.8个百分点,距离“完全实现全面小康”差29.8个百分点。
图1:2000年以来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2.六个大类指标呈五升一降态势2008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大类指标中,除了文化教育类有小幅波动外,其他五大类指标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如表4所示)。
其中,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指标实现程度上升最快,实现程度分别为61.7%和70.7%,比上年分别提高3.0和2.7个百分点。
生活质量实现程度最高,已达80.4%,而资源环境最低,实现程度为61.7%,两类指标的实现程度差距高达18.7个点。
年均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生1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0%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实现程度100%为“完全实现全面小康”。
活质量类,为3.2%,而资源环境指数呈波浪型发展,一起一伏,基本又回到2000年的水平,年均递减0.1个百分点。
3.23个单项指标实现程度差别明显重庆市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各方面“长短腿现象”较为明显,发展差距较大。
23个小康单项指标的发展状况主要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实现情况好的指标,如失业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的要求,而实现情况差的指标,如耕地面积指数实现程度为0。
二是相对聚集趋势比较明显。
60%以上的指标(13个指标)实现程度集中在80%—100%的区间内,说明重庆全面小康建设的多数领域发展状况良好,其中4项超过90%,2项达到满分100%。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在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时,并不能仅仅简单比较一两项指标数据,特别是现在社会经济各行业错综交汇,更应该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综合考察,从而描述社会经济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政策制定依据。
我对重庆市40个区市县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各区县市的数据(见附页),并按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各区市县的地位和发展状况。
在分析过程中,我选取了能足够反映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9 项主要指标(万元) :x1: GDP x2:工业总产值 x3:农业总产值x4:水陆货运总量(万吨) x5:邮电通讯总量 x6:固定资产投资x7:预算内财政收入 x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x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数据分析:sig值为0,选择a=0.05,由于sig值小于a,则认为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
同时,KMO检验值为0.766,根据KMO度量标准可以得出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KMO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合适;0.8表示合适;0.7表示一般;0.6表示个因子的特征根很高,对解释变量原有的贡献最大,第三个以后的因子特征根3个因子是合适的。
80%甚至90%以上,说明提取的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
采用主成分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各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
由于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系数不是太明显,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 分化,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表所示:邮电通讯总量=0.975F1+0F2+0F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902F1+0.336F2+0F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828F1+0.311F2+0F3地方财政预算内收=0.815F1+0.451F2+0.119F3GDP=0.707F1+0.608F2+0.273F3固定资产投资=0.660F1+0.651F2+0.165F3水陆货物周转量=0.631F1+0.525F2+0F3工业总产值=0.123F1+0.967F2-0.103F3农业总产值=0F1+0F2+0.993F3由表中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除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外,在其它变量上都有较大的载荷,主要表现为除工农业外的各经济指标的综合影响,可将其定义为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因子;第二公因子在工业总产值上有很大载荷,体现了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定义为工业发展影响因子;同理,第三公因子在农业总产值上有很大载荷,定义为农业发展影响因子。
重庆市产业价值分析

第一部分产业战略价值分析一、产业战略价值评价指标产业战略价值是对国家层面而言的,是指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对国家利益的价值,尤其对国家经济利益方面存在的价值。
本节通过产业总产值占GDP比率、就业比率、国民经济贡献率、国民经济支持率和产业就业贡献率来说明产业的战略价值。
1.产业总产值占GDP比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业总产值与该国或地区GDP总量的比值,是评价产业产出水平、产业战略价值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较高则说明产业规模较大,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可能成为地区主导产业,所以该产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应该较好。
2.就业比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占该国或地区总就业人员的比值。
该指标从就业的角度考察产业的战略价值。
该指标同产业总产值占GDP比率类似,能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3.国民经济贡献率是指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期增长量的比率。
该指标客观直接地反映了产业生产增长规模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影响的程度,是说明产业战略价值大小的核心指标。
如果该指标能够保持稳定较高水平,则说明该产业增长稳定,所以产业应该处于成长期或者成熟期,相应地可以说明产业风险较小。
4.国民经济支持率是指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和一国或地区内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期发展速度的比值。
该指标反映产业发展速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的相对支持程度:该值若小于1,则说明产业的生产发展滞后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发展,有反向拉动的作用;若等于1,则说明两者生产发展同步;只有该值大于1,则说明目标产业的生产发展快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发展,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支持和拉动作用。
该指标和国民经济贡献率类似,不在此多加说明。
5.就业贡献率是指产业从业人员增长量占所有产业从业人员同期增长量的比重。
该指标反映产业在社会就业方面对全社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产业总产值占GDP比率、就业比率、国民经济贡献率、国民经济支持率和产业就业贡献率,是用来说明产业战略价值的重要指标,他们都来源于产业投资价值的决定因素,即都是从产业环境、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风险和产业运行中经过逐个分析、筛选提炼和归纳系统得到的。
重庆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 大 。重庆 正处于 工业 化加速 期 ,能源 的制约 3、 中 央对 三 峡 库 区的 扶 持 力度 将 继 续
加入世 贸组 织过渡 期结束 ,使 中 国在 全面 作 用国
在世 界经济 中所 占的比重 以及 在 国际贸 易中所 加 大 占的 比重 都会进 一步增 加 。但 与此 同时 , 中国
2 、土地 、能 源等 主要 生产 要 素 的制 约作
一
、
经 济 发展 面 临的宏 观环境
用 将 日趋 突 出
国家将 加大 国土 资源利用 的调控 作用 ,进
1、 国 际 环境 的 影 响 利 大 于 弊
一
步 控 制 土 地 供 给 。在 今 后 相 当长 一段 时 期
世界经 济仍 然处于 长周期 的上 升阶段 ,预 内, 国家将 继续 坚持现 行土地 “ 冻 ”政策不 冰 期国际环 境总体稳定 、局部动 荡,人 民币升值 、 动 摇 ,规 范土地 管理 秩序 ,把紧 土地供 应 的关 我 国加入 世贸 组织过渡 期结 束 、发达 国家制造 口。而 我市正 处于城 镇化 、工业 化的加 速推进 业 转移将 是影 响 2 0 0 重庆经 济 发展 的三 大 阶段 ,对 土地 的需求极大 ,用地指标 已告紧张 , 7年 因素 ,总体 利大 于弊 。 人 民 币升 值有利 于推动 一部分 出口产业生
国家 “ 十一 五 ”规划提 出三 峡库 区要建 设
面 临的挑 战也会有 所 增加 ,这包括 面对 国际 贸 “ 效生态经 济 ” 高 ,强化地 质灾 害防治 ,并将 库 易保护 主义的挑战 ,在开放过程 中农 业、金融 、 区作为全 国公共 财政 重点支 持 的区域 ,国务 院
一 建 一 O 忌 ・ 6 ・1 2 2
重庆恩格尔系数

重庆恩格尔系数重庆恩格尔系数是一种用来测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景气指数。
它可以有效的衡量重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1. 什么是重庆恩格尔系数?重庆恩格尔系数又称重庆社会经济发展指数,是一种以重庆地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为参照的经济景气指数。
它也可以有效地对重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2. 恩格尔指数的计算原理重庆恩格尔系数由体制、结构、弹性和动力四个指标共同组成,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这4个指标可以测定重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1) 体制指标:重庆恩格尔系数首先在体制层面上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以考量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政策执行情况、市场运转等;(2) 结构指标:这一指标是要综合分析当地主要产业和行业结构,以及就业状况,以便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3) 弹性指标:这个指标是要衡量重庆地区的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能力,比如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市场营销的创新性等;(4) 动力指标:即考量重庆地区发展的历史趋势和社会财富的合理配置,包括社会文化建设的投入,及经济收支等。
3. 恩格尔系数的特点重庆恩格尔系数的优点在于:(1) 把复杂的经济变量简化成一个便于计算分析的数值,可以有效的测定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2) 能够很好地反映重庆地区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有充分了解和参考。
(3) 可以用它衡量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并分析未来的走向。
4. 重庆恩格尔系数的应用重庆恩格尔系数可以用来衡量重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它可以被用来制定政策和规划,或者用作经营投资的参考。
同时,还可以作为政府改善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来考量经济发展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74
2009
85
2010
67
2011
58
9.29 8.53 19.41
32.21
8.97 8.33 19.37
31.88
488
2108.52
2011.03
46
518
660
2649.89
2558.5
49
809.65
42
酒、饮料
和精制茶
制造业
(统计年
鉴)万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10
12.37
10.82
7679
5721.84
5465.24
103
2009
98
28.12
26.67
5320
6199.25
5779.97
92
2010
109
43.65
42.22
16573
6254.67
5853.08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10
482.73
357.32
11255
5504.32
5125.99
71
2009
353
598.84
490.67
12900
6662.81
5758.38
163
2010
298
597.49
502.91
11650
6967.22
6426.51
143
2011
354
309.27
94
125
95
1
2
非金属矿 采选业 (统计年 鉴)万元
年份
企业个数 (个)
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 (万吨)
1997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产值(万 元)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 废水治理 排放总量 放达标量 设施数 (万吨) (万吨) (套)
1998
1999
2000
2001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1
0.04
0.04
48
33.72
23.61
6
2009
14
0.04
0.03
56
25.01
22.66
7
2010
6
0.16
0.16
14
15.01
14.94
3
2011
6
0.13
0.09
6.52
3
文教、工 美、体育 和娱乐用 品制造业 (统计年 鉴)万元
21.7
2
2011
2
0.01
0.01
4.04
2
皮革、毛
坯、羽毛
(绒)及
其制品业
(统计年
鉴)万元
年份
企业个数 (个)
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 (万吨)
1997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产值(万 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重点调查
工业三废
排放及处
理情况
煤炭开采
和洗选业
年份
企业个数 (个)
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 (万吨)
1997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价值(万 元)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 废水治理 排放总量 放达标量 设施数 (万吨) (万吨) (套)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份
企业个数 (个)
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 (万吨)
1997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产值(万 元)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 废水治理 排放总量 放达标量 设施数 (万吨) (万吨) (套)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20042005 Nhomakorabea2006
2007
2008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16
1.82
1.25
859
1849.4
1461.07
69
2009
248
3.57
2.69
671
1586.82
1100.09
88
2010
198
4.29
2.85
1048
1312.49
939.78
72
2011
335
52.56
1997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产值(万 元)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 废水治理 排放总量 放达标量 设施数 (万吨) (万吨) (套)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0
5.58
3.67
165
169.26
156.66
98
2011
119
48.87
44.98
6197.25
90
印刷业、
记录媒介
的复制
(统计年
鉴)万元
年份
企业个数 (个)
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 (万吨)
1997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产值(万 元)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 废水治理 排放总量 放达标量 设施数 (万吨) (万吨) (套)
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 (万吨)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产值(万 元)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 废水治理 排放总量 放达标量 设施数 (万吨) (万吨) (套)
2007
2008
91
16.51
14.79
2553
1323.12
866.16
63
2009
97
12.82
11.11
2236
974.46
821.98
64
2010
80
16.61
15.26
1751
1152.32
1027.62
39
2011
384
28.11
22.66
902.87
75
烟草制造 业(统计 年鉴)万 元
年份
企业个数 (个)
业(统计
年鉴)万
元
年份
企业个数 (个)
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 (万吨)
1997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产值(万 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0
0.95
0.95
2009
9
0.36
0.36
2010
9
0.66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产值(万 元)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 废水治理 排放总量 放达标量 设施数 (万吨) (万吨) (套)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23
5.54
4.86
184
4154.33
3981.94
56
2009
109
5.67
5.65
186
2896.33
2471.11
56
2010
83
6.12
5.96
204
3224.95
2908.19
61
2011
72
3.59
3.25
1042.79
39
纺织服装
、鞋、帽
制造业
(统计年
鉴)万元
年份
企业个数 (个)
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 (万吨)
1997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 产值(万 元)
0.22
0.22
0.24
0.14
1
石油加工
、炼焦及
核燃料加
工业(统
年份
企业个数 (个)
工业固体废 物产生量 (万吨)
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 量(万吨)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