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物理(下)(人教版)(天津专用)+第八章++运动和力++中考典题补充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主要涉及第1节《力的概念》和第2节《力的作用效果》。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分类、作用方式、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尤其是力与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滑轮、钩码、气球等。

2. 学具:橡皮筋、直尺、铅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如推、拉、挤、压等。

4.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小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7. 小组讨论:讨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2. 力与运动的关系3. 例题解析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举例说明力与运动的关系。

(3)计算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已知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1)见课本。

(2)见课本。

(3)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分别为F1和F2,夹角为θ。

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这两个力的合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第一节内容。

具体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2. 使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分类,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惯性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分类。

难点: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滑板、斜面、弹簧测力计。

学具:笔、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小车为什么能继续运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停止运动?2. 例题讲解:(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或大小。

(4)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各种力的作用效果和分类。

4. 小组讨论:讨论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减小或利用惯性。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3. 力的作用效果4. 力的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举例说明惯性的概念。

(3)列举三种力的作用效果和分类。

2. 答案:(1)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如: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抛出的物体在空中继续飞行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安全带、运动场上的跑道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8章 运动和力 本章整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8章 运动和力 本章整合

N。
关闭
箱子受8 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 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8 N;当水平 推力增大到12 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 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2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 N时,箱子对地面的
关闭
压等力于和1接2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12 N。
关闭
员D 一个反作用力,所以运动员就会前进,故D正确。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B.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
章末素养集训
关闭
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惯性,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受力还是不受力、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 动。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物体速度大小无关,故
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做减速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 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 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 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冰面同时给运动
分 摩一擦析步力表推越中理小内出容,的运,结动得论的到是距的运离实动越验的结小论车是不在受阻其;进力他一作条步用件推时相理,将同出永时的远,小结运车论动受下是去到运;的动早
的在小3车00多不年受前阻,意力大作利用物时理,将学家伽利略就通过实验。和早科在学3推0理0多的年方前法,研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初中)第八章运动和力(共3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初中)第八章运动和力(共3节)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实验推理得出的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练习
6、图中正在做曲线运动的过山车,如果突然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会怎么样呢?
结论
运动的物体也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实验探究
我们通过怎样的研究方法得到这些结论的?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结论: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实验探究
缺点:没有指出静止 的物体不受力会如何
300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 似的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 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 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缺点:没有指出是什么原因和 运动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
c 2、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不动一定是不受力的作用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是不受外力 C.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平衡力不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 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
物体惯性的量度.
惯性
讨论:要想击中地上的目标,飞机应当飞到目标上空再投弹,还是提前一段距离? 为什么?
惯性
问题一: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错,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问题二: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就大呢? 错,决定惯性的唯一量度就是质量 问题三:“惯性”是不是就是“惯性定律”?
惯性的应用
套紧斧头 铁锹送物 跳远
抖落衣服上的灰尘 投球 洗衣脱水
小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二、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描述、位置的相对性、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力的作用、摩擦力、二力平衡等。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物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数学公式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数学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利用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数学工具,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准备实例和习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解答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梳理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通关讲义第8章运动和力(知识清单+专题突破)(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通关讲义第8章运动和力(知识清单+专题突破)(原卷版+解析)

第8章运动和力知识清单一、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主要实验方法:、。

(2)(同一/不同)小车从(同一/不同)斜面的高度由滑下目的是:。

(3)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目的:。

(4)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速度减小得。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它将保持。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1)内容:在的时候,总保持。

(2)理解①一切物体在失去所有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则,原来不论做什么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都将做。

两种状态不同时存在。

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的本质: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不可能用直接验证(周围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这种方法就是物理学上常用的“”,也叫“”)。

3.惯性(1)一切物体都有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理解:①一切物体在任意时刻都具有惯性。

(没有条件)②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有关,越大,物体具有的惯性越大。

(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无关)③惯性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由于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二、二力平衡: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或,我们就说着几个力相互平衡,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力的合力为0);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它一定,而且所受的力一定。

2.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探究):(1)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在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的应用:①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F1与F2同向时,F=,方向。

(2)F1与F2反向时,F=,方向。

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具有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②两物体间有压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者相对运动。

天津市自立中学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测试(含答案解析)

天津市自立中学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新沿水平方向推装满书的木箱,但是箱子太重没有推动。

那么小新对箱子的推力()A.小于箱子对他的作用力B.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C.等于箱子受到的总重力D.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2.教室里,带磁性的粉笔刷可吸在黑板上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关于粉笔刷的受力情况,列说法正确的是()A.粉笔刷所受磁力与粉笔刷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粉笔刷所受磁力与黑板对粉笔刷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黑板对粉笔刷的摩擦力与粉笔刷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粉笔刷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3.射箭时,拉开的弓弦能将箭射出,箭离开弓弦后还能继续飞行,小明根据这一现象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弓弦对箭施加的力改变了箭的运动状态;②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③箭由于惯性力作用能继续飞行;④在空中飞行的箭若不受任何力作用,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都正确4.如图所示,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个木箱,地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下列情形中,关于木箱受到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在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不受摩擦力B.当用5N的力推木箱时,没有推动,此时木箱不受摩擦力C.当用10N的力推木箱时,恰好推动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10ND.当用15N的力推木箱时,木箱在水平面上滑动,此时产生的摩擦力属于滑动摩擦力5.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时受重力、推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C.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6.下列描述科学合理的是()A.飞机在起飞过程中,飞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在起飞过程中,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飞机着落后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的作用D.飞机着落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飞机有惯性作用7.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路边的石块绊了一下,向前跌倒。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人教版)(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人教版)(解析版)含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解析版)一、目标要求1.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现象;惯性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概念;2.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会: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进行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进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5.了解: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概念;生活中应用与防止摩擦力的现象。

二、知识体系三、知识点概览★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直尺、毛巾、棉布、木块。

【实验原理】(1)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2)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A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静止后测出斜面底端到小车7.这个实验能不能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不能;8.小车运动的长短与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阻力越大,运动越短;9.让小车从不同高度滑下还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动能与速度关系。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牛顿第一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

(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合力为零)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换句话说,假若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根据这定律,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除非有合外力施加于这物体。

运动中的物体不会改变其运动状态,除非有合外力施加于这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运动和力中考典题补充1.(2015•四川绵阳中考)2014年5月,在仙海风景区举行了绵阳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龙舟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龙舟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起来后才有惯性B.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所以龙舟静止时有惯性,运动起来也有惯性,故A选项错误;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描述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B选项错误;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原因是龙舟受到水的阻力作用,故C选项错误;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对船桨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使龙舟前进,故D选项正确。

答案:D2. (2015•湖南益阳中考)如图所示,当人推墙时,人将向后退,对此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仍然受到墙的作用力B.人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人具有惯性C.人停下来后惯性就消失了D.人对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当人推墙时,人给墙一个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也给人一个反作用力,所以人将向后退,但人离开墙后不再受到墙的作用力,由于惯性,人将后退一段距离,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具有惯性,所以人停下来后惯性不会消失,故C选项错误;人对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不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

答案:B3. (2015•湖北襄阳中考)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拉长木板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而静止不动时,若逐渐增大(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则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方向向_________。

解析:长木板在水平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则相对向左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故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运动的过程中,对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答案:不变右(前)4. (2015•黑龙江绥化中考)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自己却向后运动,这一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同时也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

解析:小华同学原来是静止的,用力推墙时,自己却向后运动,这说明她用力推墙的同时墙也对她产生了一个作用力,她的运动状态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

所以这一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运动状态相互的5. (2015•四川绵阳中考)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如下猜想:猜想Ⅰ.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Ⅱ.与两物体之间压力大小有关。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使固定物体上表面水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固定物体上滑动。

为了用弹簧测力计示数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让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运动。

(2)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所受重力为1.0 N,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50 g。

通过在木块上面添加钩码来改变木块与固定物体之间的压力大小;通过更换木块下面的固定物体来改变接触面之间的粗糙程度。

该同学准备了较长的木板和铁板作为可供选择的分析____(填写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Ⅰ;分析____(填写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Ⅱ。

解析:(1)实验时应沿水平方向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依据二力平衡的原理,这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2)要验证猜想Ⅰ“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因此应选择的序号为1和3;要验证猜想Ⅱ“与两物体间压力大小有关”,应控制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因此应选择的序号为1和2。

答案:(1)匀速直线(2)1和3 1和26.(2015•四川遂宁中考)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图1 图2 图3(1)实验需要木块进入不同的水平面有相同的初速度,则木块应从同一斜面_____开始下滑。

(2)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4)推论:如果木块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______________。

(5)探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科学推理法和_______________两种研究方法。

(6)在此实验所给器材基础上,添加一个小铁球,运用这些器材一定可探究的是_______。

A.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B.物体动能大小与速度是否有关C.A、B都可探究解析:(1)已知同一木块滑到水平面时有相同的初速度,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木块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

(2)对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受力分析得,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后的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上木块做变速运动,受力不平衡,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即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由图可知,木块的初速度相同,水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那么木块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时,木块所受的合力为零,具有一定速度的木块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一直匀速运动下去。

(5)本实验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要控制释放木块的位置、木块的质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中的某些量不变来研究其他量之间的关系,则要用控制变量法完成实验。

(6)有一个木块,添加一个小球,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时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通过观察木块运动距离的远近,可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因为只有一个球,所以无法探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1)同一位置由静止(2)重力和支持力(3)慢(4)沿水平面一直匀速运动下去(5)控制变量法(6)B(每空1分)7.(2013·山东东营中考)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向前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站立的人突然向前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向前倾说明人不具有惯性B.人向前倾说明车具有惯性C.车突然加速D.车突然减速解析:水平公路上向前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站立的人突然向前倾,说明人具有惯性,故A选项、B选项错误;人与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前行驶,当车突然加速的时候,人的脚在车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随车一起加速,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后仰,故C选项错误;当车突然减速的时候,人的脚在车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随车一起减速,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前倾,故D选项正确。

答案:D8.(2013·安徽中考)如图所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解析:在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要尽量减小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故A选项正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桌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小车的质量越大,对桌面的压力就越大,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就越大,所以实验时,应选用质量较小的小车,故B选项错误;实验中,通过滑轮与小车相连的钩码对小车施加拉力,当改变两边的托盘中所放的钩码的数量时,就可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的大小,故C选项正确;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小车两侧所受拉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以探究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故D选项正确。

答案:B9.(2012•辽宁盘锦中考改编)一块黑板擦放在水平的讲台面上,以下关于这块黑板擦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受到的重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它所受的力有三个C.它对桌面的压力不等于它的重力D.它对讲台的压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黑板擦受到的重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A选项正确;黑板擦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故B选项错误;黑板擦对水平讲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故C选项错误;黑板擦对讲台的压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

答案:A10.(2013·山东聊城中考)如图3所示是某同学玩排球的一个场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排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C.排球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时不再受任何力D.排球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所受重力和地面对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排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手感到疼,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选项正确;排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B选项错误;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要受到重力作用,故C选项错误;排球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 选项正确。

答案:AD11.(2012•山东淄博中考)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D.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解析:物体不受力(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选项错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因此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可能平衡,故B选项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C选项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选项正确。

答案:D12.(2012•四川乐山中考)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乘客会向前倾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才具有惯性C.抛出去的篮球继续在空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D.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解析: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时,客车的速度突然减小,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因此乘客会向前倾,故A选项符合题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抛出去的篮球由于惯性在空中继续运动,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具有惯性,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