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CA2相关男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遗传变异可能导致BRCA1和BRCA2突变,男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遗传变异可能导致BRCA1和BRCA2突变,男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风险增加男性乳腺癌很罕见,但确实会发生。
所有乳腺癌中只有不到1%发生在男性身上。
对于男性来说,被诊断患有乳腺癌的平均终生风险大约是千分之一。
与女性一样,男性可以在BRCA1和BRCA2基因中发生突变。
每个人都有BRCA1和BRCA2基因。
BRCA基因的功能是修复细胞损伤并保持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细胞正常生长。
但是当这些基因含有代代相传的异常或突变时,这些基因就无法正常运作,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风险也会增加。
具有异常BRCA2基因的男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未患BRCA2基因的男性,在他们80岁时大约为8%。
这大约是平均值的8倍。
BRCA1基因异常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略高。
BRCA2基因异常的男性比没有异常基因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高7倍。
其他癌症风险,例如皮肤癌或消化道癌,在具有突变的BRCA1或BRCA2基因的男性中也可能略高。
研究人员知道,其他遗传变异,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也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关。
尽管如此,每个SNP对人患癌症的整体风险的贡献微乎其微。
SNP是最常见的遗传变异类型。
每个SNP是DNA的单个构建块(称为核苷酸)的差异。
SNP通常在我们的DNA中发生,科学家估计SNP每300个核苷酸发生一次,这意味着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1000万个SNP。
大多数SNP对健康或发育没有影响,但有些(如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相关的SNP)可能对健康有影响。
超过100个SNP与男性前列腺癌和女性乳腺癌相关。
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SNP与男性乳腺癌有关,但有证据表明,与女性乳腺癌相关的SNP可能会影响男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一项研究将102名与乳腺癌相关的SNP和103名与前列腺癌相关的SNP的风险合并为单一风险因素,称为多基因风险评分,以更好地估计患有BRCA1或BRCA2突变的男性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77名被诊断患有乳腺癌的男性,212名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和1,313名未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中,基本上添加了与乳腺癌相关的102个SNP和与前列腺癌相关的103个SNP的信息。
乳腺癌的男性患者和特殊情况

乳腺癌的男性患者和特殊情况乳腺癌通常被认为是女性的疾病,然而,男性也可以罹患乳腺癌。
虽然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但仍然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关注。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男性患者以及相关特殊情况。
一、男性乳腺癌的概述乳腺癌是一种以乳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为特征的疾病。
尽管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仅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但仍然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
男性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几个因素被认为与男性乳腺癌风险的增加相关,包括年龄、家族史、睾丸疾病、某些遗传突变等。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与女性类似,如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等。
二、特殊情况:遗传突变的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患者中的乳腺癌往往与遗传突变相关性更高。
有几种遗传突变与男性乳腺癌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BRCA2基因突变。
BRCA2基因突变与男性乳腺癌的高增加风险相关,男性携带这种突变的风险约为男性总体人群的80倍。
因此,男性乳腺癌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应重点检测BRCA2基因突变,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遗传突变,以便早期发现和管理风险。
三、特殊情况:乳腺癌的发现和诊断由于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很多男性对乳腺癌的认知相对较差。
因此,男性乳腺癌的发现和诊断通常较晚。
男性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病变通常在肿块或疼痛出现后才被发现。
这使得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常常较晚,导致治疗的机会减少。
因此,男性应该了解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并保持定期乳腺自检,以早期发现异常。
四、特殊情况:治疗选择和管理男性乳腺癌的治疗与女性类似,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但由于男性乳腺组织较小,乳腺癌通常已经在淋巴系统中发展,因此手术切除后通常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进行制定。
遗传突变积极家族成员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和管理,以及遗传咨询和检测。
五、特殊情况:心理和社会支持男性乳腺癌的患者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和社会困扰。
乳腺癌通常被视为女性的疾病,男性患者因此常常面临身份困惑和社会歧视。
乳腺癌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机制

乳腺癌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机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以发生在男性身上。
它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乳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展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生物学和分子机制的调控。
一、乳腺癌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乳腺癌来源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在乳腺组织中,乳腺上皮细胞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但当这些细胞发生遗传或环境等因素的突变时,它们可能会开始异常增殖和分化,并逐渐形成肿瘤。
乳腺癌的细胞增殖能力是其恶性特征之一。
正常情况下,细胞会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生长因子和抑癌基因等。
然而,在乳腺癌中,这些调控机制失去了平衡,导致了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
同时,乳腺癌细胞还具有癌细胞特有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这使得病情更加复杂和危险。
乳腺癌的细胞分化也是其研究的重点之一。
乳腺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分化,分化程度越高,细胞的功能越成熟。
然而,在乳腺癌中,这种分化过程受到了干扰,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表现为细胞形态的混乱和功能的失调。
二、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分子机制的改变。
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的发生与多个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
其中,BRCA1、BRCA2是最为典型的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会导致DNA修复能力降低,增加细胞遭受损害的风险,从而增加乳腺癌的患病率。
此外,乳腺癌细胞中还存在许多其他基因的异常表达,例如HER2基因的扩增,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异常表达。
乳腺癌的发生还涉及到一系列信号通路的改变。
例如,PI3K/AKT 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生存,并抑制细胞凋亡。
其异常激活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耐药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乳腺癌的肿瘤微环境也对其分子机制有重要影响。
肿瘤微环境包括间质细胞、免疫细胞和血管等。
这些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组织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乳腺癌的发展过程,并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brca2基因突变位点

brca2基因突变位点BRCA2基因突变位点是指BRCA2基因中出现的突变,这些突变位点可以影响基因的功能,导致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BRCA2基因是人类体内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位于第13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蛋白质,可以参与细胞DNA修复、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多种生物过程。
BRCA2基因突变位点主要有以下几类:1.错义突变:指由于单个核苷酸改变而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这些突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2.无义突变:指由于单个核苷酸改变而导致密码子转化为终止密码子。
这些突变会导致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从而影响其功能。
3.插入/缺失:指在BRCA2基因中插入或删除一个或多个核苷酸。
这些突变会导致DNA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
4.剪切位点突变:指BRCA2基因中的剪切位点发生突变,导致mRNA的剪切出现异常,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
BRCA2基因突变位点与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BRCA2基因突变位点是导致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中,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此外,BRCA2基因突变还与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如胰腺癌、前列腺癌、胆囊癌等有关。
目前,针对BRCA2基因突变的检测已经成为了临床上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是否携带BRCA2基因突变位点,可以预测其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或治疗。
总之,BRCA2基因突变位点是引起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BRCA2基因突变位点的类型和影响,有助于预测患者患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易感基因BRAC

1 BRCA的结构和功能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属于肿瘤抑制基因,分为BRCA1和BRCA2两种,大部分遗传性乳腺癌和少量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与BRCA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
BRCA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21,编码含1 86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20万道尔顿,是一种DNA结合蛋白。
BRCA2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3q12,编码含3 41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1~4]。
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周期S期和G2期中,BRCA1、BRCA2与Rad51(RNA聚合酶Ⅱ的组成部分)分布于细胞核周边组成复合体,共同参与受损DNA的修复[4~6]。
BRCA1蛋白质有3个重要的与DNA修复相关的结构域:N 端的锌指结构域,即DNA 结合区域;C 端的BRCT基序;中间部位的Rad51结合区。
三者任一区域发生突变,都会导致BRCA1的DNA修复功能障碍。
BRCA2则主要具有Rad51结合区域。
BRCA 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生长与凋亡及转录活化与抑制等多种生物学途径都起重要作用[4~7]。
BRCA1基因突变妇女45岁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50%,其一生的危险性为85%。
在70岁之前患第2原发乳腺癌的危险性为65%,但与男性乳腺癌无关。
BRCA1基因突变也增加卵巢癌的危险性,但限于较小的范围[8~10]。
BRCA2编码的蛋白比较庞大,对细胞生长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且表现出细胞周期依赖性。
BRCA2基因突变可导致其转录产物的改变。
BRCA2与BRCA1同样在静止期的细胞中表达较低,当细胞进入S期时表达增加。
在BRCA2突变中,碱基的缺失较常见,而点突变较少见。
约有40%的遗传性乳腺癌伴有BRCA2突变[1~6]。
BRCA 2突变携带者终生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低于BRCA 1携带者,乳腺癌的累积危险性估计50岁为45%,70岁为60%。
在BRCA 2连锁家族,男性携带者乳腺癌累积危险性估计70岁为6.3%。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与BRCA2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与BRCA2的研究进展邹晓;李振凤;程广;邱文生;宫磊;苏天慧;赵辉;慕强【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乳腺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家族遗传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发现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性.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BRCA1、BRCA2是迄今为止研究较为确切的与乳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易感基因,国内外学者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年(卷),期】2011(043)004【总页数】4页(P286-289)【作者】邹晓;李振凤;程广;邱文生;宫磊;苏天慧;赵辉;慕强【作者单位】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
乳腺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家族遗传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发现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性。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BRCA1、BRCA2是迄今为止研究较为确切的与乳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易感基因,国内外学者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1 BRCA1、BRCA2的定位及结构1990年,Hall等[1]通过对23个乳腺癌家族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研究发现,染色体17q21与早发性家族性乳腺癌相关。
1例男性乳腺癌报告

1例男性乳腺癌报告王娜1,黄明2(1•湖北科技学院五官医学院,湖北咸宁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中心医院甲乳外科)关键词:乳腺癌;男性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4646(2021)02-0168-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DOI:10.16751/ki.20954646.2021.02.0168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一种发病率偏低的恶性肿瘤,占男性所患癌症的1%⑴左右,由于MBC发病率极低,目前关于男性乳腺癌的文献报道也不多。
MBC呈地域性分布,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之间的发病率也存在较大差异⑵。
很多患者甚至一些医护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也远远不够,所以患者就医迟,治疗效果也不甚满意。
现将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咸宁人,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 2020年8月因“左侧乳腺肿块1月余入院”。
2020年7月,患者无意中发现自己左侧乳房长一肿块,红枣大小,按压疼痛。
于27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查乳腺B超提示:左侧乳腺乳头后方可见1.7cm X1.4cm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
患者为咸宁人,为求进一步诊治,于8月3日来我院门诊,以“左侧乳房肿块”收入院。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专科检查提示:双乳发育正常,双侧乳头对称平齐,乳头无明显内陷,左侧乳头后方可触及大小约2.0cm X1.0cm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尚可。
左乳皮肤无明显红肿、发热,无桔皮样变,无酒窝征,右乳未扪及明显肿块。
双侧腋下、锁骨上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
入科后完善相关检查。
5日复查B超结果提示:左侧乳腺低回声灶伴钙化(BI-RADS:4b类)。
根据患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乳腺B 超和我院B超结果,主任查房后考虑乳房肿块,需行手术活检。
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
白海燕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06(026)011
【摘要】男性乳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发病高峰在71岁。
家族病例常有BRCA2基因突变而无BRCA1突变。
职业风险因素包括高温环境和废气,而与电
磁场没有关系。
Klinefelter综合征所导致的高雌性激素水平、性腺功能紊乱、肥胖、酗酒,同辐射一样都可增加致病风险,而男子女性型乳房则并不增加发病风险。
表现通常是出现肿块或乳头内陷,但常已属晚期。
此时,超过40%的患者到了三
期或四期。
大多数男性乳腺癌发生于导管内,10%是管内原位癌。
实施乳房切除
及腋下或前哨淋巴腺活检的外科手术通常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分阶段的放射治疗指征与女性乳腺癌患者相同。
【总页数】1页(P1280)
【作者】白海燕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男性乳腺癌的诊治探讨(1例男性乳腺癌报告) [J], 朱沭
2.男性乳腺癌患者患病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J], 马硕;江昱;徐东娥
3.胡陵静教授从肝脾肾论治男性乳腺癌验案举隅 [J], 李逸蓝;胡陵静;曾玲玉;罗颖;李航
4.25例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J], 张英;刘青;周馨;杨猛;李利亚;万冬桂
5.1例男性乳腺癌报告 [J], 王娜;黄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4 0 % 的 M Bc 患 者 携 带 有
性 患 者 中 , 中位 发 病 年 龄 为 5 8 .9 岁 , 3 1 例有一级 乳 腺癌 或 卵 巢 癌 家 族 史 , 1 2 例有其他癌症个 人史
列「 川 。B R c A Z 基 因是 一 个 重 要 的抑 癌 基 因 , 在 细
倾 向于表 现 为 H E R Z 阳性 , 尽 管 免 疫 组 化 显 示 E R 阳性 , 但 是 与 E R 信 号 有 关 的基 因 相 关 性 低 , L um inal M Z ( 约 占 30 % , 20/66 ) 以 与免 疫 反 应 相 关 的基 因 ( 如 H L A I ) 和 E R 信 号 相关 的基 因高 表 达 为特 征 , 前 者 表现 出更 高 的侵 袭性 和 差 的预 后 。 这 两个 亚型 与 以前 在 F B C 中分 出的分子 亚型 有 明显 的 分子 生物学 特 征差异 , 并 可能 只在 M B C 中表 现 。 M B C 是 多种 危险 因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其 中特 别值 得关 注 是 B R C A Z 基 因 的突 变 。 在 F B C 中 , 已 经很好 的证 实 B R C A 相 关乳 腺癌 倾 向 于表 现 出基 因 型 一表 现 型 的 特 殊 关 系 , 尤 其 是 B R C A I 相关 的 FB C , 它有 着不 同 的形 态学 特 征 并 倾 向于 表现 为 三
小 的单 个研 究 , 并 且数 据 匾 乏 , 目前 尚 没 有 M B C 的最 佳治疗 方 案 7 。 M B c 的死 亡 率 一 直 相 对稳 定 , M B c 的生 存率 存 在 种族 差 异 :'{ 。M B c 较 F B c 的预 后差 , 总生 存 率 相 对 较 低 , 这 可 能 与 M B C 诊 断 时 年龄偏 大 和较晚 的临床 分期有 关 ' 〕 。
8 .4 % } '“一 71 , 有 4 % ' BR c A Z
阴性 乳腺癌 , 而 在 B R C A Z 相 关 女性 乳 腺 癌 中并 没 有 明确这些 特征 ' 」 。 目前关 于 B R C A 相 关 M B C 的 表 现 型 的认 识 仍 不清楚 。一 项来 自意大 利 全 国多 中心 的 3 8 2 例 M Bc 患者 (其 中 B R C A 基 因突变 者 5 0 例 , B RCA Z 为 4 6
转移 的基 因 ( 如 H O X 基 因 ) 表 达 上 调 密切 相 关 ,
(BR CA I 、 BR CAZ 和 BR CA 3 组 成 ) , 其 与 BR CA I 的突 变与 乳 腺 癌 发 生 的关 系 密 切 。 B R C A Z 定 位 于 13q lZ 一3 , 由 10254 个 核 昔 酸组 成 , 包 含 26 个 外 显子 , 一 半 的 编 码 序 列 位 于 第 1 外 显 子 m RN A 长度 为 1 0 .Z kb , 编 码 蛋 白 含 有 34 1 8 个 氨基 酸 序
增 加而 上 升 , 60 岁左 右达 到 发 病 高 峰 ”
最近的
病 机制及 病 因尚不 清楚 , 主要危 险 因素 包括 生活方 式 (肥胖 、 饮 酒 、 服用 雌 激 素 ) 、 职 业 暴 露 于 高 温 环境 和 汽车尾 气 、 疾 病 情 况 ( 肇丸 疾病 、 肝 病 、 胸 部 放疗 等 ) 、 遗 传 因 素 ( K linef e lten 综 合 征 、 C 。 ,w den 综合 征 、 乳 腺 癌家 族 史及 B R C A I / 2 等基 因突 变 等 ) 。 其 中 B R C A Z 突 变 明 显增 加 M B C 发 病 风 险 ,
通 信作 者 (C o二 spon ` l i ng aul h。 ,r) , e一 nl ai l:x别 an@ nju.e. l u. ` ,,1
O N C O 1 0 C Y P R ()G R E S S . Jal一 2 0 13 ,
V ()1. 1 ] , N性 相关 , 其 中 B R C A Z 突 变与 MB C 发病 风险 的关 系最 为显 著 ' ,6一 7· “一 '“ 。 B RCA Z 基 因 是 BR CA 家族 的 重 要一 员
B R C A Z 相 关男性 乳 腺 癌 表 现 出特 有 的 生物 学 特性 ,
流行 病 学 研 究 显 示 , M B C 的 发 病 率 正 在 逐 年 上 升 ` 一 ' , 近2 5 年来 , 其 发病率增 加 了约 2 6 % 6一
由于 M B C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属 于 少 见病 , 目前 M B C 的 诊疗 规 范 多 源 自 F B C 的 经 验 和 少 量 的 回顾 性 研究 。 相 对女性 而言 , 在男 性 中诊 断 出 的乳腺 癌
组 中的功 能 与 D N A 修 复蛋 白 R a d 5 I 有密 切 的 关 系 ,
B R C A Z 外 显子 11 编 码 的 B R C 基序也 可与 R aol sl 发 生 特异性 的相互作 用 。 BR CA Z 基 因人 群突 变 率 为 0.1 2 % 一0.6 9 % , 而在 德 系犹 太 人 中 B R C A I / 2 基 因突 变 率 都 明显 较 高 , 约 为 2.5 % , 在 不 同 的地 理地 区 和种 族 有 所 不 同厂 ”: , 这 可能 与 M B c 在 犹 太人 发 病 率 相 对较 高 以 及不 同地 区 发 病 率 差 异 相 关 。 男 性 B R C A Z 基 因突 变 携 带 者 一 生 中 乳 腺 癌 的 发 病 风 险 为 6 .8 %
( 特别 是 前 列 腺 癌 ) , 7 例 有 对 侧 乳 腺 癌 史 , 而 在
突 变基 因 !' 6; , B R c A Z 基 因突 变 可 经 常染 色
体遗 传方式 传递 给 下一代 。
B R C A I 患者 中并 没 有 显 示 相 关 的个 人 疾 病 史 。 46 例 B RC AZ 相关 M BC 中 , 大 部分是 浸润性 导管癌
男性 乳腺 癌是 一种 少 见病 , 一 项来 自国际人 口 的研究 显 示 其 国 际标 准 化 的 年 发 病 率 约 为 0.4/ 1 0 万 , 不到女性 发 病 率 的 l% , 其 发病 年 龄 比女 性 偏 大 , 中位 发 病 年 龄 约 为 6 9 .6 岁 ( 女 性 为 6 1 .7 岁 ) {'一 。 在不 同 的种 族 及 地 理 地 区 , 其 发病 率 差 异 较 大 , 如在 犹 太人 ( 年 发病 率 约 为 2.3八0 万 ) 和 一些 寄生虫 肝病 高发 的 国家 相 对常 见 , 如埃 及 、 赞 比亚 等一 2 , 这 可 能与犹 太人 中 B R c A 基 因 突变 率相 对较 高和这 些地 区肝 病 引起 的雌激 素 水平 上 调 等 因 素有 关 。 M B C 与 女性 乳 腺 癌 ( f e m a一 e breasr ` an(无 · r, FB C ) 在世 界 范 围 内的 分 布 很相 似 , M B C 在 北 美 、 非洲 和欧 洲发病 率相 对 较高 , 而 在亚 洲 较低 ” 〔 与 FB C 的双峰分 布年 龄不 同 , M B C 发病率 随着 年龄 的
l% L'。 」 。 目前 , 关 于 M B c 的 分 子 生 物 学 特 征 方 面 的信 息 大多是 未知 的 。 近几 年 来 , 不 少学 者 开 始 关 注这 方 面的研 究 , 通过 男性 乳 腺癌 独特 的生 物学 行 为找出 更 多 的 分 子 亚 型 , Jo h a n ssa n Z '一 等通过 对 6 例 M B C 的基 因表 达谱 不 同 的研 究 发 现 了两 个 独 特 的分 子 亚 型 , L um inal M I 和 L um inal M Z , L um inal l M 亚型 (约 占 7 0 % , 46/ 66 ) 与肿瘤 发生 、 侵袭
管晓翔 “
南 京军 卜 _ 南 京总 医 院 肿瘤 内科 , 南 京 2 1 ( ) 0
关键词 : 男性乳月 泉 癌 ; Bl 飞 C A Z : 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 R 7 3 7 .9
文献 标 志 码 : A
男性 乳 腺 癌 ( m al e l,reast (· an eer , M B C ) 的 发
R E , 5 , Jan 20 13 , \o} 11. N o l ()N C( 〕 L()G 丫 P R 〔 )(子
《癌症进展 》 20 13 年 l 月第 一 ] 卷第 l 期
* 乳 腺 偏 靶 分 子 专栏 *
BRCA Z
相 关 男性 乳 腺癌 的生 物 学特 性 ■
汪泽 兴
南 京 大学 医 学 院 临 床学 院
手段有 手术 、 放疗 、 抗雌 激素 治 疗 和辅 助 化疗 等联 合治疗 , 其 中 手术治疗仍 是 主 要 的治 疗 方式 。 由于
M B C 就诊 相对较 晚和 男性 的解剖 学特 点 , 行根 治 术
的患 者明显 多于 女 性 。 因有 关 M B C 的数 据 来 源 于
M B C 的流 行 病 学
的 M Bc 有 遗 传 倾 向 ,
A R 、 C Y P 17 、 BR CA I 、
B R C A Z 、 P A L B Z 、 B R IP I 等 基 因 的 突 变 、 K linef e lter
综 合征 、 C ow den 综 合 征 以 及 相 关 基 因 的 单 核 昔 酸
丛金 项 目 : 国 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81272252 ; 8 11 4 1094 ) ; 宁 I 苏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B K20 ll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