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季风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请描述阆中的气候(特征)?
阆中气温: 冬季温和 阆中降水: 冬季少雨 夏季炎热 夏季多雨
阆中气候(特征):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一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各主要 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中国东部季风区、中南半岛、印
范围
朝鲜半岛、日本 度半岛、菲律 和俄罗斯太平洋 宾、中国云南 沿岸 南部和海南岛
天气
持续时间 短
气候
长
变化程度 变化快
较稳定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昆明四季如春。 3.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4.在未来24小时内,本地区将 有6级~7级偏北风,气温将下降 6至8摄氏度。
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空气上升,气 温越来越低, 水汽容易凝结 形成降水
空气下沉,气 温越来越高, 水汽容易蒸发 不形成降水, 控制下的天气 一般晴朗
气压带气流的垂直运动与降水的关系
低气压:气流上升,多雨 高气压:气流下沉,少雨
1、气压带分布及其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90°极地高压带 极 地 东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
共11种 这10种气候类型 是各分布在哪?它 们是怎么形成的?
亚热带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分布:南北纬10°左右
1 1
1
1 1 1
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会形成 如此特征?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年降水量大于2 0 0 0毫米。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三圈环流与气候知识点

三圈环流与气候知识点1、热力环流与地球气候的关系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
大气环流既是地-气系统进行热量、水分、角动量等物理量交换以及能量交换的重要机制,也是这些物理量的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非均匀分布是大气环流的原动力。
大气环流构成了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势,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天气形势的主导因子,也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
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实现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交换,是全球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以亚欧非大陆为例,我们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以东亚地区作为代表,东亚地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的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东亚地区的季风气候是最显著和典型的。
在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陆地强烈降温,形成冷高压,东亚盛行西北风。
西北风来自寒冷干燥的亚欧大陆的内部,其影响下的地区寒冷干燥。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太平洋上副高增强,东亚受到东南季风影响,此时的气候特征是增样的。
东南季风来自温暖湿润的洋面,夏季陆地强烈升温,此时东亚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
受季风影响的范围,最北达到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最南可达南亚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在这么广阔的区域内,因为纬度跨度大,南北热量条件差异大,因此自北向南依次出现了①温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
(见幻灯)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雨热同期。
二、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性质我们以赤道低压为例,其包含的两层信息,一是赤道地区,二是低压,气流强烈上升,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其控制下的地区,常年高温多雨。
与此相对的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的特征是怎样的?热量还是很充足,但是因为高压控制降水少,顾其控制下的气候是高温少雨。
读幻灯我们如何理解信风控制下的气候同样也是干热、少雨的,和垂直运动不同,信风大气虽然作水平运动,但大气是从高纬流向低纬,在其运动过程中,气温是不断升高的,故不易冷凝形成降水。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

季风环流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季风的定义、成因及特点。
2. 掌握季风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
3. 了解季风环流在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应用。
4. 能够运用季风环流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季风的定义与分类1.1 热带季风1.2 温带季风1.3 寒带季风2. 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2.1 地球自转2.2 太阳辐射2.3 地形因素2.4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 季风环流的特点3.1 季节性3.2 区域性3.3 不稳定性4. 季风环流的应用4.1 农业4.2 水资源4.3 气象灾害4.4 地理环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季风的定义、分类、形成机制、特点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季风环流现象及其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季风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实践活动:设计季风环流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季风环流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季风环流相关教材、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3. 实验材料:季风环流模型、风向标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季风环流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季风环流模型制作及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季风环流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顺序:先讲解季风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接着分析季风环流的特点,再讨论季风环流的应用,进行总结与拓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季风环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季风环流现象。
2. 讲解季风的定义与分类:介绍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和寒带季风的区别。
3. 讲解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分析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形因素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环流的影响。
4. 分析季风环流的特点:讲解季节性、区域性和不稳定性的表现。
季风环流第一轮

季风环流第一轮什么是季风环流季风环流又称为季风系统,是指地球大气环流一年内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具体来说,就是在冬季北半球由于温度较低,高压区形成强劲的气流,从高压向低压移动。
夏季时温度上升,低压区对气流形成主导作用,气流方向也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十分突出,称为“亚洲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第一轮的形成季风环流的形成是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季风环流第一轮的形成则既受到热力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
热力影响:冬季,北半球的温度明显低于南半球,而海洋和陆地的温差也非常明显。
冬季北半球的大陆内陆地区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高压带,同时靠近内陆地区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也会形成较强的低压。
这种高、低气压的分布情况使得气流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其中也形成了东亚冬季风和南亚冬季风。
地形因素:季风环流第一轮的形成还与亚洲东南部的山脉区息息相关。
亚洲东南部拥有横贯半岛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滨海山脉,被誉为“地球屋脊”,山脉的高度和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很大。
山脉会挡住气流,使气流升起并形成降雨。
经过山脉的气流会形成山脉风,在这些气流中存在大量水蒸气,造成了雨季。
季风环流对东亚的影响季风环流第一轮的形成对东亚地区的气候、农业生产以及水资源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季风环流所带来的变化是一年中气候、气温、降雨量变化最为显著的季节之一。
冬季风向北吹,空气干燥且寒冷,气温低于其他季节;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气候逐渐转暖,是播种的时期;夏季雨水多,气温高,湿度大;秋季空气渐渐转凉,气温适宜,收获的时期。
农业生产:季风环流对东亚地区的农业生产影响深远。
由于季风环流第一轮的形成,农民在播种期、施肥期、灌溉期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期都要根据气候变化相应调整,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收成。
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及时施肥、及时灌溉,可以更好地利用雨水,获得更好的农作物收成。
水资源:季风环流使得东亚地区在夏季获得了丰沛的降水,因此季风和水资源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 带 分 布 风 向 南半球
小结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 带 分 布 风 向 南半球
小结
对气候的影响
干燥
温湿 冷干
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0-30 °
30-60 ° 60-90 °
小结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小结 1、大气环流的概念 2、大气环流的形成: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压)
太平洋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单圈环流
赤道
热
热
赤道
冷 南极
(2)假设地球表面 均一,地球自转(即 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 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2)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总 结
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海陆分布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7个气 三圈环流 个气 压带, 个风带 个风带) 压带,6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 的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
典 型 案 例
【投影案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投影案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它通常活动在较低纬 副热带高压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 它通常活动在较低纬 度上空,夏季最强 冬季最弱,对一些地区的天气 夏季最强,冬季最弱 对一些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巨 度上空 夏季最强 冬季最弱 对一些地区的天气 气候产生巨 大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 大影响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 位于夏威夷附 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 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 近;有时分裂成两个 分别位于东 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 有时分裂成两个 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带高压(简称副高) 对我国天气 气候影响最为直接.它的强 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 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 气候影响最为直接 它的强 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 弱,进退 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 进退 灾害的发生.夏半年 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夏季 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 灾害的发生 夏半年 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 夏季 风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 风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减弱 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 降雨带也随之北上.就平均状况而言 就平均状况而言,春末副高位置大约在北 降雨带也随之北上 就平均状况而言 春末副高位置大约在北 雨带常位于华南.夏初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 纬15°-20 °,雨带常位于华南 夏初 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 ° 20°左右 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 形成 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 °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纬向环流主要是指从赤道向两极方向的气流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直射角度的变化,使得赤道地区气温相对较高,而极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在赤道上升,经过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然后在高纬度下降。
这形成了气流从赤道向两极运动的特征。
这种纬向环流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季风的产生。
例如,赤道附近的纬向环流会带来热带雨林气候。
由于大量水汽从热带海洋蒸发,随着气流的运动向着赤道升起,形成了大量的降水。
这种环流带来了高温和高相对湿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热带雨林的生长。
与此相对的是,极地附近的纬向环流也影响着极地气候。
由于极地地区气温低,地表上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域,使得大气稳定。
这导致了少量的降水和极寒的气候条件。
另一方面,经向环流主要是指在纬度线上从西向东运动的气流。
这种环流主要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而产生。
地球的自转速度高于大气层的相对移动速度,使得气流在地球各个经度上呈现从西向东的流动特征。
经向环流对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垂直环流和全球风系统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经向环流形成了热带风带,也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造成空气上升,然后在高空流向两极方向下沉。
这样的运动形成了赤道附近的高气压区域,相对较干燥。
当下沉的空气到达地表时,由于密度增加,会形成高压区域,习惯上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这种高压带带来了相对干燥的气候条件,垂直形成沙漠和草原。
相反,赤道附近的经向环流也影响着季风和西风带的形成。
由于赤道附近的高气压区域和极地的低气压区域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了地球表面上从副热带向高纬度方向流动的大规模气流。
这种从副热带向赤道附近流动的气流称为季风气流。
它带来了季风的形成,如亚洲的东亚季风和非洲的西南季风。
另一方面,西风带是地球表面上赤道附近和中纬度地区的大规模西风风带。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经向环流的运动,赤道附近的气体向东移动且较快,而中纬度地区的气体向东移动较慢。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特征
1.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凝云致雨,加上纬度低气温 高,形成了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2.受信风带控制: 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沿途增温,不易凝云致雨, 加上纬度低气温高,形成了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 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凝云致雨,加上纬度低气温 高,形成了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 4.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沿途降温,容易凝云致雨, 加上纬度适中,往往形成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
理想状态下中低纬度各纬度地区气候的形成
①南北纬10度之间: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 温多雨,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②南北纬10-20度之间: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 雨,冬季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适合热带草类的生产,在 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③南北纬20-30度之间: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 制,全年炎热干燥,不适合植物的生存,地表裸露沙漠化严 重,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④南北纬30-40度之间: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 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由于这种气候主要 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所以这种气候叫做地中海式气候。 ⑤南北纬40-60度之间,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全年温 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具有典型的海 洋性特点,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的形成因子
一、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 1.热带:全年高温;最冷月均温高于15摄氏度 2.亚热带: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 0-15摄氏度之间,最热月均温高于22摄氏度 3.温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最冷月均温低 于0摄氏度,最热月均温高于22摄氏度 4.亚寒带: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最冷月均温 低于0摄氏度,最热月均温10-22摄氏度之间 5.寒带:全年低温;最冷月均温低于0摄氏度, 最热月均温低于10摄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分布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 七压、六风)
单一控制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交替控制
全
球
的
气
候
季风环流
2.1-6 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季风环流的形成。 • 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 大气在不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一月
冰岛 低压
冬季
副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带 极 地 低 气 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西 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冬季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30°N
北半球大气环流
• 大气在不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60N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太
亚欧大陆
夏季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副 亚洲(印度)低压 带 热 带 高 气 压
30°N
夏季
北半球大气环流
知识间的联系
大气受热过程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 (单圈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