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化学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化学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1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一、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 2、O 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类的物质物质类型分类标准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物质分类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第一章 第1节 机械功

第一章  第1节  机械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大力士比赛在国外比较盛行,首次世界大
力士比赛始于 1977 年,如图 1-1-3 所示为
某选手将 20 多吨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拖行
了 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受到的重力做了正功
B.汽车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做了负功
C.汽车受到的拉力不做功
D.汽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做了正功
()
A.凡是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B.凡是发生了位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C.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D.只要物体受力,又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则一定有力对
物体做功 解析: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也就是说,只有力或只有位移,是不符合做功条件的,故选项 A、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多选)如图 1-1-4 所示,在匀加速运动的车厢内,
一个人用力向前推车厢,若人与车厢始终保持
相对静止,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人对车厢的推力不做功
( ) 图 1-1-4
B.人对车厢的摩擦力做负功
C.人对车厢的作用力不做功
D.人对车厢的作用力做负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末页
结束
3.总功的计算 (1)方法一: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发生位移时, 这几个力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做功的 代数和 ,即 W 总=W1+W2+W3+W4+…。 (2)方法二:在计算几个力的总功时,也可先求合力,再根 据功的公式 W 总= F 合 scos α 求解。
首页
上一页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理解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不断完善和改进测定方法。

2.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正确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

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体系(系统)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及发生的反应称为体系;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2.反应热(1)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是热量。

(2)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3)许多反应热可以通过量热计直接测定,即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

3.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测定原理:通过实验用温度计测定一定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根据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反应热计算公式:Q=mcΔt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2)测定装置(3)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①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分别测量盐酸与NaOH 溶液的温度。

②反应后体系的温度:迅速混合并搅拌,记录最高温度。

③重复操作两次,取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4)数据处理某小组用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温度差 盐酸NaOH 溶液t 1/℃ t 2/℃ (t 2-t 1)/℃ 1 25.0 25.2 25.1 28.5 3.4 2 24.9 25.1 25.0 28.3 3.3 325.625.425.529.03.5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 -3,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 -1·℃-1,则反应放出的热量Q =cm Δt =c ·[m (盐酸)+m (NaOH 溶液)]·(t 2-t 1)≈1.42 kJ ,那么生成1 mol H 2O 放出的热量为Q n (H 2O )=1.42 kJ0.025=56.8 kJ 。

第1章--1节 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1章--1节  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护理学概论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活动。

护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科学发展息息相关。

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护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一)人类早期的护理1.自我保护2.家庭护理阶段。

(二)中世纪的护理中世纪,约在公元476~1500年,欧洲护理工作受到宗教和战争的影响。

护理工作多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护理文艺复兴时期,约在公元1400~1600年。

护理的发展进入了长达200年的黑暗时期。

(四)护理学的诞生发展与南丁格尔的贡献1836年,德国牧师弗里德尔(Fliedner PT)在凯撒斯威斯城建立医院和女执事训练所,招收年满18岁、身体健康、品德优良的妇女,给予护理训练。

这就是最早的具有系统化组织的护士学校。

佛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曾在此接受训练。

19世纪中叶,英国佛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1910年)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促进了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

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专业真正的开始。

她对护理的贡献非常深远,被尊为“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史人”并载入史册。

1854年在克里米亚地区爆发战争,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使英国前线伤员的死亡率由50%降到2.2%。

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St. Thomas Hospital)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Nightingale Training School for Nurses),使护理由学徒式的教导成为正式的学校教育,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南丁格尔的代表作有:《医院札记》(Notes on Hospital)和《护理札记》(Notes on Nursing)。

此书曾作为当时护士学校的教科书广泛应用,被称为护理工作的经典著作。

1907国际护士会建立了南丁格尔国际基金会,向各国优秀护士颁发奖学金供进修学习之用,把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1节安培力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1节安培力

问题: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通电直导线之间会通 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在什么情况下两条导线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相互排斥?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并 做出预测,然后用实验检验你的预测。
?
分析同向电流为什么会相互吸引?
AB
AB
FAB
FAB
安培定则
左手定则
A 的 磁场
B
B 的 磁场
A
同理:
F
I
I
F
电流方向相同
大小与导线长度和电流大小都成正比,即 F IL 比例系
数与导线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弱有关,用符号B表示,则磁场
对通电导线作用力---安培力的公式为:
F ILB
4.公式:
安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
电流
磁感应强度
F ILB (当B与I垂直时适用)
牛(N) 安培(A)
5.安培力的方向
a.与磁场方向有关 b.与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方向相反
FI
F
I
6.通电导线之间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结论: 电流方向相同时,将会吸引; 电流方向相反时,将会排斥。
例1.判断下图中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左手定则)
N
S
F
B F
例2.画出图中安培力的方向
提示:由左手定则作答
F
F
F
分析:B与I成一定
夹角θ, 请问F=?
【练习】画出图中第三个量的方向。
2.如图所示:在磁感强度为2T的匀强磁场中,一与水平面成 37度角的导电轨道,轨道上放一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移动的金属杆ab,电源 电动势为E=10V,内阻r=1Ω,ab长L=0.5m,质量m为0.2kg,杆 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 u=0.1,求接在轨道中的可变电阻R在 什么范围内, 可使ab杆在轨道上保持静止?(杆与轨道的电阻 不计)

0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历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评一致性资源(人教版)

0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历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评一致性资源(人教版)

学历案【课题与课时】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 2课时第 1课时【课标要求】会估测长度和时间,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通过体验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做一做】T1、2、3DO1(检测学习目标 1)2.完成任务二:【做一做】T1、2DO2(检测学习目标 2)3.完成任务三:【做一做】T1、2DO3(检测学习目标 3)【资源与建议】1.刻度尺、停表是物理教学中的基本实验仪器。

它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测量仪器;也为后续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打下基础,也是本章重要教学内容。

2.本节课的重点是长度测量和估读,难点是停表的读数。

学习过程中利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物理思想的体悟。

3.本节课的学习,需依次研究 3个问题:长度的测量→→误差→→时间的测量。

可以通过任务 1、2、3的学习突破以上重难点;可以通过“做一做”、“检测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判断自己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学习过程】任务 1:长度的测量PO1(指向目标 1)【学一学】,“长度的单位”和“长度的测量”两个板块,掌握长度结合活动体验,自学课本P1012测量必要的知识技能。

回答下列问题: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除常用单位有km、dm、cm、mm外,还有、,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 mm= µm= nm 。

2.什么是量程;什么是分度值:。

观察你手中的刻度尺: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

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分两大步:第一步:测量前:观察三个方面(解释观察此三方面的意义)第二步:测量时:放置:刻度尺的所测长度,不能;读数:视线要刻度线,并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包括和两部分。

【做一做】——检测目标 11.长度的常用单位有 km 、、、、 mm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m、 1m= dm=cm= mm2.3.5km= m、7.6cm= dm= m= mm。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共49张PPT)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共49张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2-
课标导引 课程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 标准 的宇宙环境。
1.描述常见的天体类型和 天体系统,明确地球在宇 宙中的位置。(地理实践
力)
2. 描 述 太 阳 系 的 主 要 成 目标 员,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 导引 普通性和特殊性。(综合思
维)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 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其 他星球存在地外生命的 可能性。(综合思维)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多的相
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如下所示:
(3)结构特征:无论是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公转方式来 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课堂篇主题探究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d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 ③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 ④北极星与c属于同一恒星系 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天体是地球 B.哈雷彗星处在b C.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b出现 D.b中除c外还有存在生命的天体系统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课堂篇主题探究
方法技巧三看法判定天体类型 一看空间位置。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 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到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例如,宇宙飞船在 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二看物质形态。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 体,如极光、流星雨等。 三看运转轨道。看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 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下图示意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的例子。

化学选修1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选修1第一章第一节

(1)图中标有字母的物质中_______代表酶,其化学 本质是__________,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B代表蔗糖,则C和D各代表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葡萄糖与蔗糖相比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它们的分子式不同,但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B.蔗糖能水解,葡萄糖却不能 C.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D.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 答案:(1)A 蛋白质 氨基酸 (2)葡萄糖与 果糖 (3)C
皂化反应 O C17H33 C O CH2 O C17H33 C O CH O肥皂的主要成分 C17H33 C O CH2
人体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 CH3(CH2)3(CH2CH=CH)2(CH2)7COOH
亚麻酸:CH3(CH2CH=CH)3(CH2)7COOH 花生四烯酸: CH3(CH2)3(CH2CH=CH)4(CH2)3COOH EPA:CH3(CH2CH=CH)5(CH2)3COOH DHA:CH3(CH2CH=CH)6(CH2)2COOH
气中也容易被氧化,因此在包装在常加入一小包抗
氧化剂。
油分子中有哪些官能团?

易氧化 易加成
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
再看一遍吗?

返回
实验论证
试剂:植物油、Br2水(或KMnO4溶液) 仪器:试管、滴管 现象?结论? 油:主要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脂肪:主要是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CH 2OH

+ CH OH
CH 2OH
科学减肥
乌龙茶 可以提高脂肪酶的功能, 增加脂肪酶的含量,常 饮有助于减肥健美。
死了都要瘦
乌 拉 圭 岁 模 特 瘦 死
其姐姐在 06年8月由 于过度节 食,在一 次时装表 演后因突 发心力衰 竭身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个. 方形有______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选择题
拓展探究 填空题 解答题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三、解答题
6.请看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小狗在不 停地转圈如图. (1)小狗的足迹是什么图形? (2)小狗从 A 地走到 B 地, 拴小狗的绳子扫过的区域是什么 图形?如果小狗不停地转,绳子扫过的区域又是什么图形? (3)以上过程说明什么?
(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相等.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课后提升 知识点二
拓展探究 知识点三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知识点3
平面图形的旋转
7. 下雨时汽车的雨刷把玻璃上的雨水刷干净属于下列哪
个选项的实际应用( A.点动成线 C.面动成体 ) B.线动成面 D.以上都不对
解: (1) 圆; (2) 扇形面、圆面; (3) 小狗的足迹说明点动成
线,绳子扫过的区域说明线动成面.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选择题
拓展探究 填空题 解答题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7.现有一个长为4 cm,宽为3 cm的长方形,绕它的一边
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 为圆柱,其体积为 π×32×4= 36π(cm3);以长方形的宽所在的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课后提升 知识点二
拓展探究 知识点三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8.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下列现象.
(1)国庆之夜,炸响的礼花在天空中(瞬间)留下美丽的弧线; (2)用一条拉直的细线切一块豆腐; (3)将2000张十六开的白纸摞成长方体.
(1)点动成线
(2)线动成面
(3)面动成体
)
①正方体是棱柱,长方体不是棱柱;②正方体是棱柱,长
方体也是棱柱;③正方体是柱体,圆柱也是柱体;④正方体不 是柱体,圆柱是柱体 A.1个 C.3个 B.2个 D.4个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选择题
拓展探究 填空题 解答题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3 .观察下图,请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 后可能形成的几何体选出来( )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课后提升 知识点二
拓展探究 知识点三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知识点1
常见的立体图形 )
1.下面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课后提升 知识点二
拓展探究 知识点三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2.下列立体图形是圆锥体的是(
)
3 .在六角螺母,乒乓球,圆形烟囱,书本,热水瓶胆中
C.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
D.圆锥是由平面和曲面组成的几何体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课后提升 知识点二
拓展探究 知识点三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6.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写出下列问题的结果:
六棱柱 . (1)这个图形的名称是________ 8 (2)这个几何体的面,底面,侧面的个数分别是________ , 2 6 ________ ,________.
形状类似于棱柱的有(
A.1个 C.3个
)
B.2个 D.4个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课后提升 知识点二
拓展探究 知识点三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知识点2
柱体 )
4.下列几何体没有曲面的是(
A.圆柱
C.球
B.圆锥
D.棱柱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 B.一个几何体的表面不可能只有曲面组成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选择题
拓展探究 填空题 解答题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的上、下两个底面一样大
B.正方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
C.球不是几何体 D.圆锥不是平面图形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选择题
拓展探究 填空题 解答题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2.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选择题
拓展探究 填空题 解答题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二、填空题
5 4 . 如图,这个几何体是由 ________ 个面组成的,面与面 9 2 相交成________ 条线,其中有________ 条是曲源自.4 题图5 题图
1 5.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 后形成的,这 4 8 个面围成的,其中正方形有______ 2 个,长 个几何体是由______
棱柱;
直棱柱 和________ 斜棱柱 . (3)棱柱可以分为________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拓展探究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点 线 面 3 . 几 何 体 都 是 由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构成 线 点 的,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____ ,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____ . 线 ,_______ 线 动成面,面动成_______ 体 . 4.点动成_______ 4 5 .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是由 ________ 个面组成的,其 3 个平面,有______ 6 条 1 个曲面;面与面相交成______ 中有______ 2 线,其中曲线有________ 条.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1节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拓展探究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正方体 、 1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立体图形有 ________ 长方体 、________ 圆柱 、________ 圆锥 、________ 球 、________ 棱柱 等. ________ 相等 ,棱柱的上、下底面 2.(1)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________ 相同 ,侧面的形状都是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 ; 的形状________ (2)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 三角形、 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______ 五边形 、________ 四边形 、________ 六边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 ____ 四 ________
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也为圆柱,其体积为π×42×3
=48π(cm3).故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36π cm3或48π cm3.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拓展探究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观察下列多面体,并把下表补充完整.
名称 图形 顶点数 a 棱数 b 面数 c 6 9 5 12 8 10 12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观察上表中的结果,你能发现 a 、 b、 c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请写出关系式.
课前预习
随堂检测
课后提升
拓展探究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解:如下表: 名称 顶点数 a 棱数 b 面数 c a+c-b=2. 6 三棱柱 四棱柱 8 15 7 18 五棱柱 六棱柱
制作者:大舍文化 适用对象:初一学生 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 Photoshop cs3 运行环境: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