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符号中的象征手法
“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及象征意蕴

“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及象征意蕴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单的线条和形状,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其中,“喜”字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民间艺术中的常见主题,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线条朴素简洁,自然流畅。
整体形状为“喜”字,上半部分为“口”字形,下半部分为“示”字形。
“喜”字整体对称美观,线条形状简洁,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创作时往往采用对称镜像技巧,从而使得剪纸呈现出更加完美的美感。
色彩鲜艳明亮,装饰性强。
一般采用红色、金色、黑色等颜色,红色代表着幸福、快乐和吉祥,金色代表着财富和繁荣,黑色则代表着庄重和神秘。
这些色彩搭配在一起,使得“喜”字剪纸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也富有祝福和吉祥的寓意。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还可以加入其他装饰元素,例如花卉、动物等,以增强图案的表现力和情感价值。
首先,“喜”字代表着幸福、快乐和吉祥。
剪纸身份中所呈现的高兴,就是人们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的心情。
所以在很多场合,如年夜饭、结婚等,都会采用“喜”字剪纸作为装饰。
其次,“喜”字剪纸也代表着家庭和睦、团圆与美好。
中国人有“吉祥如意,家和万事兴”的说法,所以“喜”字剪纸也常出现在家庭和睦、团圆和美好的场景中,象征着家庭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与团圆。
最后,“喜”字剪纸也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字是一个重要的符号,代表着吉祥如意和幸福快乐。
通过剪纸艺术的创作,让“喜”字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也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优美风格。
总之,“喜”字剪纸以其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和形状,生动而丰富的象征意蕴,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的形式和文化的符号,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论潮州剪纸的纹饰符号_吴文轩

Me 广东省潮州市地处中国南疆,由干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由潮文化孕育的潮州剪纸以其秀丽工整、精致细腻的艺术风格著称。
因潮州剪纸承载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积累,故其纹饰符号独具韵味。
潮州剪纸的纹饰符号由“形”、“色”、“意”三个要素来分解和归纳。
蕴含在“形”和“色”这两个剪纸纹饰符号外在表现背后的是它们所包含的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即“意”。
作为一种在地域文化视觉下所构建的视觉符号,潮州剪纸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它的物象外形与结构,这就是“形”的要素。
它的创作构思、形式表达和实用功能性相结合,体现在随形附物的花样形式。
在时年八节里,作为祭祀供品的水果贴上遵循水果外形而剪的剪纸,如抽花、香蕉花、柠檬花等;在鸡、鸭、鹅、鱼、猪、鸟等牲畜上,贴的是如影随形的凤凰鸡形花、鸭形花、鱼形花、凤凰鸟形花等;红桃发棵有随样的棵花,米糕斋饼也有象形的糕饼花,甚至盛放供品的桶盘也有桶盘花。
在日常生活中,其传统民居基本是土木结构,为剪纸提供了极好的剪贴环境。
天花板贴上“顶棚花”(团花),门窗上有笺花和窗花,橱柜上有橱花,箱子有箱头装饰花,灯具烛台有双喜花,锅、盘也附上如意团花,灶台也贴上灶台花,就连装筷子的筷子瓶也有随形附物的筷子花。
这些花样大多是外轮廓像其供品形象,轮廓内则结合它的形式图式,选择符合审美的点、线、面、体、空间、动势等视觉元素,结合体现吉祥寓意的图案,运用虚实、浓淡、曲直等的对比关系,采用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的形式规律进行结构和形象营造,把“形”元素的具象之“形”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潮州剪纸也不乏抽象之“形”元素,这主要体现在戏曲人物题材。
在剪纸符号的抽象化过程中,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遵循一种肖似性的原则。
肖似性原则不一定存在于二者的物理属性之间,也可以存在于相向的知觉结构或关系结构系统之间。
在潮州剪纸视觉符号生成的过程中,其符号形体因为受到文化、审美、民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符号对象的抽象夸张与变形。
运用符号学解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是物化的艺术符号。中国民间剪纸在我国是最普遍、 最活跃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是民众在生活中陪衬民俗事项 及人生礼仪的产物,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任何一种或一个 民俗事物和现象,都是由人们相应的表现的构成的。 当人们可以接到一个可以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直感的东西,这便是符 号表现的第一个元素。这个表现出来的物象,叫做符号的 ‘能指’,它通常有表示、指示的意思,一般只能是形象的 (或影像的、具象的)。在语言领域,民俗符号的能指是听 觉形象;在非语言领域,民俗符号则是视觉形象或其他方式 可以感觉到的具象的东西。这时,能指指示显示出符号所有 密码中属于物象的那一部分,只完成了符号传递信息中的一 半任务。
例如“龙凤呈祥”剪纸中,龙翔凤舞,相互呼应,回首顾 盼,寓意龙凤相配,故多用于结婚喜庆,象征婚姻美满,夫 唱妇随,和睦安康,吉祥幸福。在这副“龙凤呈祥”剪纸里: 表现体,龙凤图像;对象,新婚夫妇;含义,美满姻缘。
古时,科举考场入口处提有“龙门”二字,鞭策激励学 子们科举高中,如鱼跃龙门。《三秦记》:民间传说黄河龙 门之处,水险不通,‘江海大雨萍聚于龙门下,数千不得上, 上则为龙;不上者,点额爆腮而为雨。’比喻“望子成龙”。 “鲤鱼跃龙门”剪纸,表现体,鲤鱼龙门图像;对象,考试的 学子;含义,学有所成,望子成龙。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有事表达思想感情的物质手 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相互的交往。 人类的认识领域正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目前,符号学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产品)两方面。 产品语义学的框架始于1950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提出的设计符 号论,而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新包豪斯学校的查理斯·莫里斯的 符号论。 民俗是人类在特定地域长期密切合作和共同生活中,受信仰和 习惯的制约而世代相传的民间群体行为,是维系民族、村社群体 的亲密情感和共同文化的方式。人们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年复一 年的反复体验与先祖的情感联系及对自己族类的历史怀念,并表 达对美好的幸福生活的祝愿,二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可以说是民 俗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大展览,剪纸也可以说是民俗文化的一个很 好的形象载体。
“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及象征意蕴

“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及象征意蕴【摘要】喜字剪纸作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图式特征和象征意蕴。
在图式特征方面,喜字剪纸常常采用对称的设计,突出“喜”字的形态,同时融入各种吉祥图案,如喜鹊、喜桃等。
这些图案既展示了剪纸艺术的精湛技巧,又传达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祝福。
在象征意蕴方面,喜字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喜悦和顺遂。
喜字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在文化传统中,喜字剪纸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通过对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和象征意蕴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幸福的追求和祝福的表达。
【关键词】喜字剪纸、图式特征、象征意蕴、文化传统、重要地位、起源、意义1. 引言1.1 喜字剪纸的起源及意义喜字剪纸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喜字剪纸起源于民间,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
喜字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幸福、喜悦和祝福,因此喜字剪纸常常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喜庆之情。
喜字剪纸的制作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剪纸艺术家用剪刀巧妙地将纸张剪裁成形,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寓意深远。
2. 正文2.1 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喜字剪纸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常见的图案之一。
它的图式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喜字剪纸的形状:喜字剪纸通常以“喜”字为主题,字形端庄简练,线条流畅,整体呈现出一种美感和祥和的氛围。
喜字剪纸的字形通常比较规整,线条精细,体现了剪纸艺术的高超技巧和精湛工艺。
2. 喜字剪纸的装饰:在喜字剪纸的周围常常会装饰各种吉祥的图案,比如喜鹊、蝴蝶、花卉等。
这些装饰图案既丰富了整体的造型,也增添了喜庆和吉祥的氛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3. 喜字剪纸的色彩:喜字剪纸的色彩通常以红、金、黑为主,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金色象征着财富和好运,黑色则贯穿展现出一种传统的美感和神秘感。
浅析民俗剪纸中的意象符号

浅析民俗剪纸中的意象符号摘要:在最初,原始人通过图形的方式表述这最原始的生活主题:生活场景、精神崇拜、社交行为,剪纸图形就是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提炼。
通过对民俗剪纸意向符号的具体解析,从色彩、线条与隐喻象征中去理解体会,获得系统、确切的民间剪纸的形态意义和民俗文化内涵,以及整个民族传统观念精神的表象。
关键词:民俗剪纸;意象思维;意象符号民俗剪纸是以一定的民俗生活为基础,与民俗生活相结合。
不仅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地域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还具有艺术、哲学、文化、宗教、民俗、历史等广泛的文化价值。
在沿袭中,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平常的民俗生活中经过不断发现与创造,形成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生动形象。
剪纸在视觉的表现上,由具象的视觉符号向抽象形式的转变,将身边某种事物浓缩成简洁的视觉符号,使之成为一种文化价值的内涵。
在视觉上追求简练的同时,注重高格调与一定的趣味性,与大众有一定距离,给人们一定的想象空间。
在构成色彩上强调一种视觉传达力度,并且利用图的形与色在心里上的感染力来表现各种内在情绪,使观者感受到民间艺术家的出奇思维。
一、民俗剪纸意象符号中色彩及线条的运用民俗剪纸的物质载体决定了“剪”与“刻”是民俗剪纸艺术成型的基本行为要素,再辅以撕、烫、烧以及衬色、勾描等艺术造型手法,形成了强烈视觉艺术美感,故又称其为“镂花民俗文化”。
因此色彩和线条便成为民俗剪纸符号的基本构成元素。
在当今民俗剪纸中,剪纸的色彩载体主要为红、白、黄三种。
红色大都用于迎年过节、结婚生子、庆诞贺寿等喜庆的民俗活动;白色大都用于殡葬、吊唁哀悼、祭祀等活动;黄色大都用于祭祖祀神、驱邪除秽、招魂送病或其他宗教活动。
然而红、白、黄三色也对应着民众对传统民间生活的三种基本形态,即“人生、死亡、超越”,也为“天、地、人”的三重世界。
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正是由人经常通过用手势比划出一个事物的轮廓线来描述该事物的形状,才使得用于创造的艺术形象大部分是以轮廓线的形式出现;也正是上述原因,才使得用轮廓线表现事物,成了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和最习惯的表现技术”。
再论威海地区民俗剪纸符号的意与象

摘要剪纸意象是民俗剪纸的物质载体,山东威海地区的民俗剪纸历经千百年的洗礼与沉淀,形成了丰富的意象符号系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论是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还是从挖掘其应用价值的角度,对其意与象的文化观追根溯源都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威海地区民俗剪纸意象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威海,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海岸线1000多公里。
这里民风古朴,民俗节日频繁,形成了诸多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剪纸便是其中之一。
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民间剪纸应该称“民俗剪纸”更为确切。
符号是指一事物或意义与其替代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人类在客观世界中主观精神活动的产物。
根据符号学的定义,符号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的呈现,另一方面又是精神的外观。
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就是运用物质传达手段使情感客观化、对象化的过程,因此物质的、客观的因素与精神的、意义的因素的结合,必然带有符号性质。
苏联著名美学家鲍列夫说:“符号是艺术篇章最基本的元素,符号构成了艺术的表述。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基本符号,是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的统一体。
人们凭借意象符号,可以透过表层有形的、可知的、可见的形式,去把握那些无形的、难以捉摸的、寓于心理深层的意义和情感。
泰勒认为:“宗教最低限度的定义,是对神灵的信仰”。
他说:“事实上,万物有灵论是宗教哲学的基础。
”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信仰的祭祀、巫术等实用活动,艺术形象多为神灵观念的物化象征,渗透着原始先民对神灵的幻想与崇拜。
原始艺术诞生的初衷和本意,决定了它的意象美学结构特征。
艺术美学观念是由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决定的。
民俗剪纸作为民俗观念的形象物质载体,充分继承了原始艺术的美学观念。
为了达到“言志寄情”的实用目的,民俗剪纸不依据客观的自然形态逻辑来造型,而采用“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手法来造型。
剪纸意象的建构,是特定文化群体长期的民俗行为和习惯的结果,是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的积淀和表征。
浅析民俗剪纸中的意象符号

浅析民俗剪纸中的意象符号摘要:民俗剪纸是以其意象的表现形式为载体,而剪纸符号是剪纸意象现形式的灵魂。
只有对剪纸的民俗文化系统进行符号化的破解,才能获得完整、准确、真实的民间剪纸的形态意义和民俗文化内涵,以及整个民族传统观念精神的表象。
关键词:民俗剪纸;意象思维;意象符号剪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民俗艺术形式之一。
它简洁、朴素、厚拙的艺术造型蕴涵着深厚的美学内涵,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深厚的文化价值以及广泛的实用价值,使其根植于民间传统生活数千余载,时至今日仍旧枝繁叶茂、熠熠生辉。
“剪纸是民间生活土壤上长出的文化树,活态的民间生活造就了剪纸,剪纸又维系了民间活态传统的持久存在。
”[1]在传统民间,每当举行重要的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迎年过节、庆诞贺寿、祭祖祀神等,人们多以红色、黄色、白色纸张为载体,剪刻出各种图案纹样,借以装饰民俗活动,营造氛围,以表达民众祈愿吉瑞福祉、富贵康乐、祛疫免灾等美好意愿。
关于剪纸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形式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仅从技法、载体以及风格等角度展开研究论证,而没有结合整个完整的民俗文化体系进行整体研究。
而“对剪纸的纵向文化质的分析,即剪纸源流的考察,必须要在完整的民俗文化体系中进行,而不可仅仅局限于静态成品本身”[2]。
所以对民俗剪纸文化形式的研究应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宏观立场”之上进行。
一、民俗剪纸意象符号的意象思维民俗剪纸是以其意象的表现形式为载体的,而剪纸符号是剪纸意象表现形式的灵魂。
恩斯特·卡西尔在其“人是符号化的动物”论断中指出“人不在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宇宙中”,“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3]。
这说明只有对剪纸的民俗文化系统进行符号化的破解,才能获得完整、准确、真实的民间剪纸的形态意义和民俗文化内涵,以及整个民族传统观念的精神表象,也是真正走进剪纸民俗世界的必经之路。
意象思维方式是民俗剪纸符号的基本构形思维方式,是引导剪纸符号生成的心理基础以及推动民俗符号发展与传承的核心动力。
“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及象征意蕴

“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及象征意蕴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之一,它不仅能表现出丰富的图案与造型,更能展现出独特的象征意蕴。
其中,“喜”字剪纸图案就是一种经典的中国传统民俗图案,它具有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图式特征和象征意蕴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图式特征“喜”字剪纸是由“口”、“爪”、“十”、“木”四部分构成的。
下面分别解释:1. 口:古代一些礼仪上通常要求双手紧握,只能张开大拇指,而通过张开双唇,来代表愉快的心情,形成一个张嘴的口。
所以“口”在“喜”字剪纸中代表着开心、喜悦的意义。
2. 爪:“爪”在字体造型上是由几个弯曲的线条组成的,它代表了写字时的一种姿态。
在“喜”字剪纸中,“爪”通过线条的交错组合,展现出动感和流畅感,增加了整个图案的美感。
3. 十: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常常被视为完整、圆满的象征。
在“喜”字剪纸中,“十”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体现出喜庆和吉祥的寓意。
4. 木:“木”在民间文化中常被视为幸福的象征。
在“喜”字剪纸中,“木”由线条交错组成,在图案中起到一个平衡作用,让整个图案看起来既稳定又和谐。
二、象征意蕴“喜”字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图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祝福吉祥。
喜字的字义是充满喜悦和快乐的意思,是祝福、庆贺、祝愿的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喜”与“福”、“寿”、“财”并列,都是最常见的吉祥话语之一,是中华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表达民俗文化。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品,一直被保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传承至今。
在过年、婚庆、生育等节庆活动中都能看到喜字剪纸的身影,它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以及与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的符号。
总之,“喜”字剪纸的图式特征与象征意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它以其简洁、美观、传统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纸符号中的象征手法
作者:郭秀
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摘要]通过对剪纸作品的形象分析,将剪纸符号的理想形象的表达内涵进行归纳,借助物象将内心情感的表达进行完美释放,对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进行分析,总结出具象的图案象征抽象的寓意、隐喻象征、谐音象征等几个方面的象征手法。
[关键词]剪纸符号象征隐喻
原始先民的文化精髓在遥远的岩画和彩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被现代社会文明和人文自觉所认识和冲击,民间剪纸文化中的一幅幅生动神秘的构图创造,又是古文化精神信仰的真实再现。
在各类民俗活动中充分展现,得到很好的延续和发展。
剪纸行为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的盛行密不可分。
民俗活动依存于特定的文化生态结构中,它总是和人们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条件和习俗息息相关,使得民间文化得以蔚成风气,经久不衰。
剪纸的文化生态结构是剪纸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对中国剪纸文化盛开不败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保护剪纸民俗文化的有力保障,也是中国许多民族文化共同生存的文化构架。
北方以农耕为主,为剪纸民俗文化创作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剪纸民俗文化的基本风格就是在这样的地理空间条件下形成的。
中国家庭延续香火、家庭和谐、生活富足等为最主要的愿望和生活目标,即使在观念日益更新的现代社会,占据人们心灵深处的,仍然是繁衍后代、延续家族等传统文化观念。
生存于农耕社会结构中的人群所进行的和追求的基本生活方式也都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
女孩从事一些剪纸、绣花、印染、布艺等女红技艺的训练。
在生活上温饱、忙碌的农耕社会结构中,形成了对家庭和睦、家族昌盛、子孙满堂、丰衣足食、幸福长寿等理想愿望的强烈祈盼,总括起来就是民俗文化中常见的“福”、“禄”、“寿”、“喜”、“丰”等的“吉祥”寓意和愿望。
传统文化中“吉祥”预示着人们良好的祈求、美好的憧憬和善良的祝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作为剪纸艺术表达吉祥寓意主要有以下的象征手法:
一、抽象象征
在剪纸图案中常见到具象的图像,但表达的深层内涵却是抽象的观念,如福、寿,都是抽象的观念,但出现在剪纸纹样中则是具体的事物。
“福”的抽象寓意用生活中的蝙蝠形象来表示,用桃子来代表长寿,这种表达有时是一种形象,有时是多种物象。
如表达寿的寓意,除了桃子,还有松树、仙鹤,因松树长青;仙鹤,一直有仙人驾鹤西去,故仙鹤与老人长寿息息相关,有的作品为了表达自己的祝愿和心情,甚至将几个形象组合成一幅图案,使其丰富多彩,意义更加深远和深刻。
“寿”是对生命不断延续的祝愿,是其他一切理想追求的最终目标。
“寿”与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人生追求相统一。
古人以神龟征验长寿,后又加上松鹤、桃等意象都
是从象征层面暗示长寿。
寿星献桃、麻姑拜寿等,都是传统剪纸中最常见的事象。
“福”是一切美好理想的核心。
五福就是长寿、富足、安康、顺心、善终,在农耕经济结构中,家和事顺为福,人寿年丰为福,健康平安为福,儿孙满堂为福,福是命运,也是运气,是人事,也是神事,所以在民间社会中追求各种各样幸福的剪纸民俗,都有具象的蝙蝠的形象,来表达“五福”意象,“禄”是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是“名誉地位”的象征,也是富足钱财的源泉。
“禄”的寓意通过具象的“鹿”,“猴”来表达,所以梅花鹿、猴子都是剪纸民俗中最常见的形象。
“丰”是对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的理想追求,传统文化中“鱼”的意象功能之一就是鱼兆丰年,鱼代表“有余”,所以“年年有余(鱼)”成为剪纸文化中长盛不衰的精神形象。
“喜”是对生存的过程和质量的要求,“喜鹊、蜘蛛”等都是最早谐音“喜”字的意象。
剪纸意象中常见的“喜从天降(蜘蛛)”、“喜鹊登枝”、“喜上眉梢”等都是喜的吉祥寓意的具象形象。
要说的意思不直接表白,而是借助物象曲折影射,这其实是剪纸艺人内心情感表达的完美释放。
二、隐喻象征
民间剪纸中具有象征的基本特征,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感情,比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更能表达出含蓄、细微以及耐人寻味的意蕴。
剪纸艺人善于用具象形象表达抽象的意义,由具体的物象引申到抽象的意义,其间是通过象征手法来实现的。
陇东地区的祁秀梅笃信自己剪的花都是灵性的东西,作品线条畅快,画面洋溢着一种扩张力,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富有灵性的境界。
陕北广泛流传的“鹰踏兔”、“蛇盘兔”等为主要的喜花,鸟在中国传统社会象征阳性,鸟类最威猛的鹰自然是阳性代表。
而兔代表阴性的月亮,“鹰踏兔”隐喻男欢女爱,作为洞房喜花再合适不过。
“蛇盘兔”也是寓意男女结合,当地民俗还将属蛇男性和属兔女性的结合视为最佳配对,预示未来日子一定过得富裕。
民谣“要想富,蛇盘兔,必定富”,还有常见的抱鸡娃娃,抱鱼娃娃、抱石榴娃娃等都是同一寓意。
在婚俗剪纸中,最能寓含婚姻内涵的剪纸是各种“喜娃娃(抓髻娃娃)”,陕北剪纸中有抓髻娃娃与其他物象的组合,如抓髻娃娃与莲花结合,抓髻娃娃和金瓜、葫芦、石榴的组合、抓髻娃娃与莲花盒等组合,“喜娃娃”是主宰生殖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象征着子孙繁衍。
所以这些造型都是隐喻男欢女爱、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之类的内涵。
象征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白方式,剪纸中使用象征手法时,往往经过人们的理想化的处理,有的将其自然物性加以延伸,有的则与其本来的自然物性完全不同,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
三、谐音象征
剪纸中的吉祥图案是以具象表达抽象意义,是采用谐音含蓄曲折表意,剪纸符号的表意方式主要是隐喻象征等,根据民间传承文化特点。
隐喻象征中最流行的谐音象征。
民俗文化中的谐音符号和一般谐音民俗一样都同特定指称对象之间经过长期约定俗成,演变成稳定性的意象关系。
在民间剪纸中,一切都是喂药着以“”福为核心的目标追求建构起来的。
“福”成为主宰、衔接、编织一切民俗意象的精神源泉。
在中华数千年文明中,“福”是吉祥
的象征,也是最完美的祝愿。
纹样“五福和合”为盒中飞出五只蝙蝠的纹图,表示和睦同心,五福临门之意;“福在眼前”为蝙蝠与古钱组合的纹图,以“钱眼”谐“眼前”,表示好运降至。
中国语言文字中的谐音象征在剪纸民俗文化中得到延续下来,因此,剪纸中的谐音,既是一种图画形式,也是一种符号形式,更是一种象征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或文字谐音符号,也不同于普通图画象征符号,而是兼有二者属性的组合体,可称为“剪纸谐音象征符号”。
结语:
总之,剪纸民俗中大量谐音符号是建立在音义和谐的关系基础上,形成了稳定而持久的意象结构。
剪纸意象是剪纸民俗的物质载体,剪纸符号则是剪纸意象的灵魂。
“隐喻象征”是剪纸意象建立的深层逻辑,剪纸的意象是剪纸人千百年的“体验疏理”中,完成了向民俗“文化范畴”的跃进,从而建立了一套为社会民俗认可的民俗意象符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沈泓.众生吉祥—民间年画中的美好寓意.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3]唐家璐.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尹笑非.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作者单位:陕西安康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