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题型 地球表面形态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

题二地球表面形态考点1 流水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象,识别流水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一、流水侵蚀地貌1.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

2.河谷中的地貌地貌景观位置特点河漫滩河谷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河流阶地河谷两侧洪水期不能淹没,呈阶梯状分布;地面平坦,土质较肥沃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过程二、流水堆积地貌1.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流水挟带物质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

2.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沙洲和冲积平原。

3.河流入海口,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

三、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2021·湖南联考)2020年7-8月,我国长江上游连续5次强降水,西南地区多地暴发山洪。

下图为某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该河谷属于( )A.流水地貌B.风成地貌C.冰川地貌D.海岸地貌(2)随着河流下切,图中河漫滩最有可能演变为( )A.U形谷B.牛轭湖C.冲积扇D.河流阶地(3)山洪易引发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时,下列避灾措施合理的是( )A.在沟谷中的大树上B.顺沟谷往下游方向跑C.迅速向沟谷两侧高地跑D.迅速修建拦水坝阻挡泥石流【解析】(1)选A,(2)选D,(3)选C。

第(1)题,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属于流水地貌。

河谷的形成与风、冰川、海浪关系不大。

第(2)题,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

随着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河漫滩相对抬升,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成为河流阶地。

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丰富多样的表面形态组成。

地球表面形态的了解对于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球表面形态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分类地球表面形态可以根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和地质构造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1. 海拔高度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地球表面可以分为高山地带、平原地带和海洋地带三个主要区域。

1.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大陆之间,由众多山脉和高原组成。

这些高山地带在地球上形成了壮丽的自然风景,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等。

高山区域气候严寒,植被稀疏,但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1.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大陆上,以其平坦广阔的特点而闻名。

平原地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因为具备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典型的平原地带有亚马逊河流域、恒河流域等。

1.3 海洋地带海洋地带是指地球表面被海洋覆盖的区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地带包含了五大洋和无数的海湾、海峡和海岛。

海洋地带的气候影响全球,并且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2.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是根据地表的形状和特征进行划分的。

2.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

山地通常由山峰、山脉、峡谷和山坡等地形组成。

山地对于水资源、林木资源以及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2.2 高原高原是相对平坦的地貌类型,通常位于山地之间。

高原以其海拔高度较高、气候凉爽、土壤肥沃等特点而受到重视。

例如,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

2.3 平原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

平原通常由河流或冰川沉积物形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农业发展。

2.4 河流和湖泊河流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貌特征,它们通过长期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

湖泊也是地球表面形态的一部分,是由蓄水而形成的。

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下岩石和地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地质构造会产生不同的地貌特征,例如断层、火山和地震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要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要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知识要点二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新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一、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1)分布地区:湿润或半湿润山区。

(2)形成: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

(3)形态特点: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1)概念: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2)特点:河流阶地地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二、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1)位置: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

(2)成因:①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

②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1)位置: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

(2)成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3)分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1)位置和成因: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2)典例: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三、滑坡和泥石流1.发生条件(1)地区: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

(2)条件: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

2.滑坡(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泥石流(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难点突破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两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

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示意图难点突破3.流水作用的差异(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2012·安徽学测)读下图,回答3~4题。 3. 下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 成的是( )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1. A、B、C圈层分别为 ( ) A.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 “瀑布风景”图片体现出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 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 沟谷、河流、泉。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 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高中地震理地、球表滑面形坡态必、修一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1. 世界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我 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2. 世界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哪里?与地震的 分布有何异同?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C. 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D. 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2012·江苏学测)右图为“某地区地质、地貌 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必修一
(1) 甲处地质构造为( ) A. 向斜 B. 背斜 C. 断层 D. 地堑
(2) 甲处谷地成因是( ) A. 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 B.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C. 断层处岩石破碎学.科.网 D. 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 (3) 乙河上游修建大坝后,其下游河段( ) A. 含沙量增大 B. 结冰期缩短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原创版)目录一、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1.地球表面形态的定义2.地球表面形态的分类二、地表形态的成因与演化1.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侵蚀与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三、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与分布1.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2.地球表面形态的分布规律四、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正文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成因与演化、特征与分布以及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地球表面形态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两大类。

陆地地貌又可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海洋地貌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等。

二、地表形态的成因与演化地表形态的成因主要归因于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如地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造成地表的变形和破裂,形成诸如褶皱山脉和平原等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侵蚀与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

侵蚀与沉积作用通过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改变地表形态。

气候变化则主要影响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壤形成,从而改变地表形态。

三、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与分布地球表面形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地表形态各异。

例如,我国地貌特征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而四川盆地则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地球表面形态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四、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高原地区适宜放牧,山地地区则有利于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例如,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导致土地沙化和侵蚀地貌;而人类兴建水利工程,则可能改变地表水文环境和湿地地貌等。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两极和赤道(3)经线和纬线(4)经度和纬度1.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为北半球俯视图,所示纬线为北纬(图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示纬线为南纬(图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则为东经,反之则为西经(图1所示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2018·厦门调研)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120°E,60°S B.120°E,60°NC.120°W,60°S D.120°W,60°N答案 B解析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

(2018·重庆名校联考)读图,回答第2题。

2.如图所示乙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中纬度 D.高纬度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经度变化规律,可画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北半球;乙的纬度低于30°,位于低纬度,故B正确。

3.下列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是“东”②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南”③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④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相反的是“西”,①错;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北”,②错;纬线是一个整圆,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经线是半个圆,有北极和南极,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③④正确。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四篇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四篇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山岳的形成一、大地的骨架——山脉山脉是沿某一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一般都由几条或多条山岭组成。

它们排列有序、脉络分明,犹如大地的骨架。

几条走向大致相同的山脉排列在一起,又可构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带状山地,叫山系。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00多千米,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位于南欧的阿尔卑斯山脉,主峰勃朗峰呈掌状向四周延伸,向东延伸的有喀尔巴阡山脉、巴尔干山脉以及高加索山脉;向南延伸的有亚平宁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有狄那尔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延伸的有比利牛斯山脉。

位于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长7000—8000千米,它的支脉与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脉相接,构成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全长1.7万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

据地质考察,在距今约 2.3—0.8亿年的中生代时期,这里还是浩瀚的大海。

在这两座大山脉的沉积岩层中,科学工作者曾发现大批代表海洋环境下生长的菊石类和鱼龙等化石。

经测定,这些化石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两座巍峨的大山至今还在继续上升中。

山脉所在地区也是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地方,火山、地震常在这些地区发生。

如阿尔卑斯山脉南支亚平宁山脉的维苏威火山、安第斯山脉北段的科帕克西火山,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火山。

由于山脉海拔特别高,在不同的高度上,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雪线以下的高山植被呈垂直分布,雪线以上则常年积雪。

即使在赤道地区,山脉的峰顶也是白雪皑皑,寒气刺骨。

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600多米,顶峰布满白雪,人们称之为“赤道雪冠”。

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

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这些群山层峦叠嶂,群居在一起,形成一个山地大家族。

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考点大全笔记

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考点大全笔记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考点大全笔记选择题1、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中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强烈B.岩石具有片理构造C.粉尘的堆积作用明显D.岩石具有可溶性答案:D【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解答】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中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岩石具有可溶性、岩石具有层理构造、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

故选D。

2、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A.下游泥滩B.中游凸岸C.上游凹岸D.入口处答案:B【提示】流水地貌解析:本题考查流水地貌。

【解答】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砾石景观属于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景观,常见于流速较快的大河中游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故B项正确。

故选B。

3、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土壤,是在紫红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上发育而成的土壤,多呈紫色或紫红色,土质疏松,肥力较高,水土流失快,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

图6为嘉陵江东北侧支流越溪河下游某河谷紫色土分布横断面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紫色土分布于越溪河西北岸,主要是由于该岸()A.河水流速缓慢B.地形坡度较缓C.自然植被茂密D.成土母质较厚(2)图中越溪河西北岸紫色土土质疏松的自然原因是()A.母质颗粒较粗B.高温干旱少雨C.自然植被稀疏D.发育时间较长答案:BA【提示】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流水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由材料可知,图示越溪河段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图示越溪河段西北岸坡度较缓,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弱,紫色土壤保存较好,而东南岸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不利于紫色土保存。

故B选项正确。

紫色土是紫色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其成土母质主要为紫色砂岩和紫色页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题型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
一、选择题
1、修水库要避开下列哪些地区()
A.峡谷B.断层
C.背斜D.石灰岩
2、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向斜B.背斜
C.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D.断层一侧下降的岩块
3、下列地区中,流水作用最强烈的是()
A.塔里木盆地B.长江三角洲
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4、我国北方深厚的黄土来自()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5、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流侵损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
C.溶蚀作用D.海蚀作用
6、下列哪个地区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A.挪威的峡湾海岸B.塔里木盆地
C.北美五大淡水湖D.太湖平原
7、外力作用的能源最主要来源于()
A.天体间的引力能B.地球本身的能量
C.太阳能D.重力能
8、下列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由于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形成的()
A.东欧平原的波状起伏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C.挪威沿海的峡湾D.挺拔险峻的庐山
9、按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地壳运动可分为()
①水平运动②垂直运动③向斜④背斜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10、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内外力作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本身
B.地壳始终在内外地质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
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D.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占优势
11、下列名词解释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B.地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平行地表方向的运动
C.地壳变化是指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的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D.背斜是指向上隆起的地形
1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
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而成
B.两个大陆板块碰撞而成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而成
D.两个板块张裂而成
[提示]
二、综合题
13、根据图中所示某地区的地质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地中,在_____地有可能找到岩溶风景区,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9、向斜、背斜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即地质构造,而不是指运动方向。

10、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太阳能。

11、地壳运动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背斜也可以被侵蚀成谷地。

12、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当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时,则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1.B
2.C
3.B
4.D
5.B
6.D
7.C
8.D
9.A 10.A 11.A 12.C
13.(1)盆地等高线高程四周高,中间低
(2)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3)A 那里有可溶性石灰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