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大问题》之—论婚姻
《人生五大问题》读后感(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生五大问题》读后感导读:本文是关于《人生五大问题》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生五大问题》读后感一《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这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人生五大问题。
此书不仅精选了莫洛亚先生最精彩的话语,还精选了弗洛姆、维特根斯坦、卡夫卡等多位犹太大师的精彩格言,以最睿智、最幽默、最深邃的话语解读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人生五大问题。
最近我浅读此书, 就使我颇有感悟并与当今社会出现的现象联系较为密切的部分写下感想。
“'婚姻是系着于一种本能的制度。
'人类的游牧生活,在固定的夫妇生活之前,已具有神妙的直觉,迫使人类在为了愿欲②之故而容易发誓的时候发了誓,而且受此誓言的拘束。
我们亦知道在文明之初,所谓婚姻并非我们今日的婚姻,那时有母权中心社会,多妻制及一妻多夫制社会等。
但时间的推移,永远使这些原始的形式,倾向于担保其持久性的契约,倾向于保护女子之受别的男人欺凌;保幼、养老,终于形成这参差的社会组织,而这组织的第一个细胞即是夫妇。
”作者首先论述了婚姻应该是怎样的,通过举例说明了人们抵制婚姻与向往婚姻的原因,试图寻找出一种理想化的男女双方相处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男人不会认为婚姻束缚了他们的自由,女人不会在双方相处中没有安全感而做出过激行为。
在人类几千年文化的变更中,一夫一妻制似乎是最适合的模式。
“共同生活的困难常使配偶感到极度的惊异。
主要原因是两性之间在思想上在生活方式上天然是冲突的。
在我们这时代, 大家太容易漠视这些根本的异点。
女子差不多和男子作同样的研究;她们执行男人的职业,往往成绩很好;在许多国家中,她们也有选举权,这是很公道的。
这种男女间的平等,虽然发生极好的效果,可是男人们不应当因之忘记女人对于女性所下的定义, 说她是感情的动物,男子则是行动的动物。
”由于男女之间与生俱来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因担任不同角色而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双方在婚姻家庭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人生的五大问题(6寸pdf)

人生五大问题——2007年12月讲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济群法师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
事实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循环往复,不曾少息。
现实问题,只要努力多半不难解决。
但继续对人生做深层思考,触及心灵深处,必然会碰到生命存在的共同问题——何为幸福?我说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何为命运?活着为什么?等等。
这些也是人类永恒的困惑,如果找不到答案,心灵是无法真正安宁的。
千百年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探讨和追寻,但答案往往来自思维,来自猜测和推断,来自有限的个人经验,而不是对生命真相的体证。
今天,我想从佛法的角度,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一、何为幸福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也就是基本温饱。
这是属于物质层面的需求,相对比较单纯。
除此而外,我们还想进一步获得幸福,这是所有人关注并孜孜以求的。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是由物质还是精神所决定?如果幸福仅仅取决于物质,那就应该可以量化,可以总结出一个幸福的达标指数,比如有多少钱,或有什么条件,等等。
可事实又是如何?多数人在生活清贫时,往往会将希望寄托于物质改善,这也是人们热衷于赚钱的动力所在。
但在当初设定的目标一一实现时,除了给我们带来一些暂时满足,预想中的幸福似乎并没有如期而至。
可见,幸福未必是改善物质就能解决的。
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的定义是:幸福只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这种不稳定的感觉,固然和物质条件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自身心态,在于我们对自身需求的定位,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如果缺乏良好心态,或对物质的需求永无止境,那么,幸福将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
所以说,幸福不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
探讨人生幸福,首先需要对苦、乐的关系具有正确认识。
从佛教观点来看,人生是苦。
许多人对这一定义不理解,并以此推断,佛教必是消极悲观的。
因为在我们的感觉中,并非一味的苦,而是苦乐参半、悲喜交集。
那么,佛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归纳呢?其实,佛教也将人的感觉分为五种,分别为苦、乐、忧、喜、舍。
同喜第5课:《人生五大问题》

同喜第5课:《人生五大问题》人生就是不断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循环往复,不曾少息。
何为幸福、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何为命运、活着为什么” 这人生的五大问题,是人类永恒的困惑,如果找不到答案,心灵是无法真正安宁的。
本书对“何为幸福、用佛教的观点进行了解惑:一、何为幸福佛教认为,幸福只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和物质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在于自身心态,在于对自身需求的定位。
幸福不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
从佛教观点来看,人生的本质是苦,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
所谓本质,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享受,无论享受多长时间,它都是快乐的。
任何一种快乐都有某种痛苦与之对应。
当今社会的人们,虽然享有高度文明,却比古人活得更累,压力更大,原因就在于欲望太多,烦恼太多,这是人生之苦的根本,而因为生命的迷惑存在,会源源不断地制造烦恼。
所以惟有消除内心的恶性需求及烦恼,才能从源头解决痛苦,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
惟有体证生命真相,才能从根本上转迷为悟,超越痛苦。
此外佛教还特别强调自力(即自身努力),再加上智慧和正确的方法即三学八正道,由依止佛法僧三宝,而能究竟地解脱自在,离苦得乐。
二、我是谁许多人把身体当作是我,其实色身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朝不保夕的片断,一种不断改变的形式,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从哲学定义来讲,“我”代表着生命的本质,是永恒且不可分割的。
身体只是由众多元素构成,随时处于新陈代谢中,处于发展变化中。
佛教认为,身体而外,“我”的存在还体现于两个方面:观念和心态。
由此产生了喜怒哀乐,如果不能智慧地进行观照,就会被这些情绪左右,会深陷烦恼,不能自拔。
佛教认为,一切烦恼皆因“我执”而起,同时“我执”也是世界一切是非纷争的根源。
从佛教角度来说,无论身体还是情绪都不能代表所谓的“我”。
所以,佛教提出“无我”的思想,否定加诸于“我”的错觉,只有远离这个处处作祟的“我”,才能远离与“我”形影相随的烦恼。
人生五大问题分享稿

人生五大问题分享稿
通过这一课导师对《人生五大问题》幸福,自我,命运,生死,人生意义等问题的讲解,用佛法角度来了解幸福,何为幸福?幸福是解决生存问题,也是温饱问题,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幸福永远是渴望不可即的幻影,我们要对改变心态,健康心态的正确认识,我幸福吗?从小到大有父母避护,有吃有穿,无忧无虑,长大结婚有公公婆婆操持家务,不用操心,有了孩子,爸妈帮忙带看,真的感觉很幸福。
我是谁?从哪里来,又从哪里去,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自身存在只是一个妄想,缘起的世间,我代表整个生活,生命的本质,观念和心态。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就是轮回,今生是生命长卷中的一个章节,只是其中一个相对的开始,在他之前有无穷的过去,在他之后有无尽的未来。
把握当下,未来和生命走向,用佛法角度看轮回就豁然开了。
何为命运?命运是生命发展的规律,体现了生命发展的因果,是以不同的行为作因而导致的结果,命运是我们自己所设定,也是佛教决定命运的因素,业力。
人活着为了社么,活着的意义了解开发自身潜在的高尚品质。
导师的讲解我明白了探讨幸福人生,命运是习惯和性格,命运是人生中生存,通过每个工作生活发生的变化,自己去面对顺境,逆境,是有因果的原因,相信有因必有果的缘起,相信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道理,生命是无尽的积累,今生是生命延续的一个片段,形成生命的变化,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想办法用智慧的方法来对待,生活中有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探讨人生幸福的苦于乐的正确认识,不造业,以佛,法,僧为三宝,解脱自在,离苦得乐,
了解生命规律,规划未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上是自我对这篇课题的感悟,感恩合十。
《人生五大问题》谭成·读后启发

《人生五大问题》谭成·读后启发《人生五大问题》这本书从人的天然本性出发,揭示了婚姻、家庭、友谊在其演变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合理性。
通过对各种人际关系冲突的分析,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幸福,进而从而帮助人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为什么常常感到不幸福?如果一个人整天躺在病床上,总是忍饥挨饿,他肯定很容易产生不幸的感受。
而实际上,无论是在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现在的时代,有太多人早已经度过了温饱阶段,但还是常常感到不幸。
这样的不幸往往来源于其他的情形:比如欲望的不满足、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内心的冲突与纠结、对未来的莫名担忧、生活的无聊和烦闷等。
作者指出,这些“不幸”其实并非真正的不幸,只是你所“感到”的不幸。
他认为真正的不幸只有两种,就是贫穷与疾病,因为那是威胁到你生存的。
也就是说,不幸和幸福,说到底只是我们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且这种感受往往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并不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定练习,让“不幸”的感受转变为“幸福”的感受。
作者结合古人的智慧和他自己的洞察,提供了五个让人生更幸福的秘诀。
所谓“秘诀”,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使你进行一次自我的反思,让你看到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很多事正是造成自己烦闷不幸的根源,而一些微小的改变就可能带给你美妙的幸福感。
第一个秘诀:不要总是回想过去的事。
要往前看,不要老是往后看。
有些人总喜欢反复去想那些已经无法补救的事,对着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这样做除了增加你的不幸感,一点用处都没有。
第二个秘诀:既然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与其一味地伤心哀叹,不如重新开始新的尝试。
你只有真正开始行动,才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快乐。
比如你有了一个创业的点子,你把这个点子到处说给朋友们听,这样的兴奋和快乐只能持续一时,很快就消退了;而当你脚踏实地开始创业,把这个点子一步步变成现实,那种持续的成就感将一直激励你,最终演变成创业带给你的幸福感。
婚姻中最重要的5个问题

婚姻中最重要的5个问题前段时间,偶然看到一段汪涵参加某节目的视频。
节目中,一位女观众向汪涵提问:“夫妻之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想要拍死对方,您有没有想要拍死乐乐姐的时候呢?”汪涵先是幽默地说:我如果有这个念头的话,肯定已经先被她拍死了。
接着一本正经地解释:为什么我们十几年依然感情很好,而且还越来越好?因为我们两人都是一样的职业,需要经常出差,所以这些年真正能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
也正因如此,我们就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于是乎,我们就会忘记很多不好的东西,把在一起的每一天过得更美好。
汪涵的这番话以及他的行为,给那些总是抱怨聚少离多的夫妻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在他看来,婚姻中的聚少离多不是问题,是否用心经营,才最重要。
他坦言,自己和妻子也有过很多争吵,要处理好婚姻中的复杂关系,必须要用一点小智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 Gottman,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他对700对夫妻,进行了长达40年的婚姻关系追踪。
最后得出让人惊讶的结论:婚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69%的问题会永远存在。
这些问题,大到买房子、生孩子。
小到怎么挤牙膏、怎么扔垃圾。
无论双方如何挣扎和努力,这69%的琐碎,都不可能改变。
如果不愿选择接纳和包容,不愿彼此饶恕,长期积累下去,必然会导致婚姻的分崩离析。
“当我们选择了一个伴侣,我们就选择了一组问题。
”John Gottman说。
既然绝大部分问题无法解决,那么我们就要培养带着问题一起生活的能力。
如何培养这项能力?我建议从了解以下5个概念开始:01亲密关系亲密关系,顾名思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亲近、密切的联系。
布雷姆等人所著的《亲密关系》一书中指出,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6个方面,与其他的一般关系有所不同,分别是:了解、关心、彼此依赖、互动、信任和承诺。
这种特征的归纳是有意义的,有助于我们据此来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
不过,这只是相对表面的判断,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决定关系亲密度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亲密关系的双方,价值观上是否有共识;核心的价值观,是否相对一致。
人生大问题——婚姻、金钱与幸福

人生大问题——婚姻、金钱与幸福婚姻中处处是金钱关系,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都和钱息息相关。
女人选择男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男人指责女人越来越拜金。
在婚姻中,到底是钱导致了感情的破裂,还是感情导致钱变成了唯一问题?这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下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主题——婚姻与钱,婚姻中的钱。
一、一谈金钱,就是庸俗吗?金钱意味着:拥有“拥有”这个概念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婴儿对自己的存在不会产生疑问,因为他活在“有”的世界里:他会有饿或渴的感觉,母亲不在身边他还会“有”痛苦。
成年以后,“有”还是“没有”这个问题就转移到钱上——因为钱最能代表是否“拥有”这件事。
在潜意识里,钱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随时可用的“乳房”。
而那些紧紧把着钱的守财奴们,则更像是肛欲期(2岁左右,学习控制大小便)的孩子,被母亲按在便盆上,却顽强守护着自己肚子里的“东西”,抵抗想象中被掏空的威胁。
金钱意味着:自尊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赚钱,经济独立,与此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别人的尊重。
有能力的人通常会赚到比别人多的多的收入,因此金钱和收入的多寡成为社会上普遍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以及成就的标准。
由此,金钱逐渐成为了成功的象征,而一个成功者是倍受社会关注的。
金钱意味着:安全感当我们在情感人生中屡屡受伤,开始质疑感情就是狗屎,不如金钱有安全感,然后物语,然后空虚。
然后号称自己现实,所以不适合。
或者退缩,不敢再爱。
“心安即是家”,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望。
安全感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一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
在这个飞速发展却又充满了未知因素的大时代,存钱是一种抵消顾虑、增加安全感的方式之一。
储蓄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美德,防范未然的心理在人类很早以前几乎是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人会把打猎没吃掉的食物储存起来,放在以后再吃。
这种本能求生的驱使动力,随着社会文明的演化,逐渐演变为积累和储存财富。
金钱意味着:权力男尊女卑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传统思想,在过去女人相夫教子,而赚钱养家的事情全部依靠男人。
人生五大问题阅读随笔

《人生五大问题》阅读随笔1. 《人生五大问题》概述充满曲折与挑战的道路,同时也是不断探求与解答问题的旅程。
《人生五大问题》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的著作,为我们揭示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五大核心问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中的智慧与启示,它帮助我对生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的主题围绕着人生的五大基本问题展开:人生的意义、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的选择、人生的幸福以及生命的终结。
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也是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成长和进步的。
人生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探求的问题,我们生活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价值?这些问题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探寻自己的定位和意义。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让我们认识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们如何融入社会,如何与社会和谐共处,如何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人生的选择问题则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的十字路口,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对我们的人生轨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人生的幸福问题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目标,如何寻找幸福,如何把握幸福,如何创造幸福,都是我们在探求人生幸福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生命的终结问题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面对生命的终结,我们如何看待生死,如何看待生命的延续,如何面对失去的亲人和朋友等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
阅读《人生五大问题》,让我深感人生的复杂和丰富。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引导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它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问题。
1.1 书籍简介《人生五大问题》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类生活核心问题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家庭、爱情、事业、金钱和生命这五个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基本课题。
作者以他独特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文字和生动的案例,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和应对各种挑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因为婚姻本身(除了少数幸或不幸的例外)是无所谓好坏的。
成败全在于你。
只有你自己才能答复你的问句,因为你在何种精神状态中预备结婚,只有你自己知道。
“婚姻不是一件定局的事,而是待你去做的事。
”
2. 丈夫与妻子都当对自己说:“这是一部并非要写作而是要生活其中的小说。
我知道我将接受两种性格的异点,但我要成功,我也定会成功。
”假如在结婚之初没有这种意志,便不成为真正的婚姻。
基督旧教的教训说,结婚的誓约在于当事人双方的约束,而并非在于教士的祝福;这是很好的思想。
3. 即是具有坚强的意志,热烈的情绪,小心翼翼的谨慎,还是谁也不敢确有成功的把握,尤其因为这件事业的成功不只关系一人之故。
但如果开始的时候没有信心,则必失败无疑。
4. 婚姻不但是待你去做,且应继续不断把它重造的一件事。
且看两性在成年期间所能遭遇的危险。
所以要每天重造才能成就最美满的婚姻。
当然,这里所谓每天的重造,并不是指无穷的解释,互相的分析与忏悔。
关于这种危险,曼尔蒂与夏杜纳说得很对:“过分深刻的互相分析,会引致无穷尽的争论。
”故“重造”当是更简单更幽密的事。
一个真正的女子不一定能懂得但能猜透这些区别,这些危险,这种烦闷。
她本能地加以补救。
男子也知道,在某些情形中,一瞥,一笑,比冗长的说明更为有益。
但不论用什么方法,总得永远重造。
人间没有一样东西能在遗忘弃置中久存的,房
屋被弃置时会坍毁,布帛被弃置时会腐朽,友谊被弃置时会淡薄,快乐被弃置时会消散,爱情被弃置时亦会溶解。
应当随时葺理屋顶,解释误会才好。
否则仇恨会慢慢积聚起来,
蕴藏在心魂深处的情操,会变成毒害夫妇生活的恶薮。
一旦因了细微的口角,脓肠便会溃发,使夫妇中每个分子发见他自己在别一个人心中的形象而感到骇怕。
5. 因此,应当真诚,但也得有礼。
在幸福的婚姻中,每个人应尊重对方的趣味与爱好。
以为两个人可有同样的思想,
同样的判断,同样的欲愿,是最荒唐的念头。
这是不可能的,也是要不得的。
我们说过,在蜜月时期,爱人们往往因了幻想的热情的幸福,要相信两个人一切都相似,终于各人的天性无可避免地显露出来。
故阿仑曾言:“如果要婚姻成为夫妇
的安乐窝,必得要使友谊慢慢代替爱情。
”代替么?不,比这
更复杂。
在真正幸福的婚姻中,友谊必得与爱情融和一起。
友谊的坦白在此会发生一种宽恕和温柔的区别。
两个人得承认他们在精神上,灵智上是不相似的,但他们愉快地接受这一点,而且两人都觉得这倒是使心灵上互相得益的良机。
对于努力解决人间纠纷的男子,有一个细腻、聪明、幽密、温柔的女性在他身旁,帮助他了解他所不大明白的女性思想,实在是一支最大的助力。
所谓愿欲,虽然是爱情的根源,在此却不能成为问题。
在这等结合中,低级的需要升华了。
肉体的快乐,因了精神而
变成超过肉体快乐远甚的某种境界的维持者。
对于真正结合一致的夫妇,青春的消逝不复是不幸。
白首偕老的甜蜜的情绪令人忘记了年华老去的痛苦。
拉·洛希夫谷曾有一句名言,说:“尽有完满的婚姻,决无美妙的婚姻。
”我却希望本文能指
出人们尽可想象有美妙的。
但最美妙的决不是最容易的。
两个人既然都受意气、错误、疾病等等的支配,足以改变甚至弄坏他们的性情,共同生活又怎么会永远没有困难呢?没有冲突的婚姻,几与没有政潮的政府同样不可想象。
只是当爱情排解了最初几次的争执之后,当感情把初期的忿怒化为温柔的、嬉戏似的宽容之后,也许夫妇间的风波将易于平复。
6. 归结起来是:婚姻绝非如浪漫底克的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建筑于一种本能之上的制度,且其成功的条件不独要有肉体的吸引力,且也得要有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及容忍。
由此才能形成美妙的坚固的情感,爱情、友谊、性感、尊敬等等的融和,唯有这方为真正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