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和答案详解(PDF可打印)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和答案详解(PDF可打印)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3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5,则斜边的长为()A.3B.4C.5D.2.(3分)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的个数是()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他们的奇次幂也互为相反数;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④若a=b,则a2=b2.A.1个B.2个C.3个D.4个3.(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正方形AEDC,BCFG的面积分别为25和144,则AB的长度为()A.13B.169C.12D.54.(3分)下列给出的三条线段的长,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62、82、102B.6、8、9C.2、、D.、、5.(3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A.如果a>b,那么a﹣b>0B.如果a+b=0,那么a2=b2C.等边对等角D.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6.(3分)下列各组数分别为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其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8,10,12B.3,4,5C.5,12,13D.7,24,25 7.(3分)在下列各组数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1)9、80、81(2)10、24、25(3)15、20、25(4)8、15、17.A.1组B.2组C.3组D.4组二、填空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8.(3分)如图,将一根25cm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cm、6cm和cm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则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cm.9.(3分)如图所示,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5,S3=15,则S2=.10.(3分)如图,一根旗杆于离地面3m处断裂,倒向地面,旗杆顶落于离旗杆底部4m处,旗杆断裂之前高米.11.(3分)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几分钟后船到达点D的位置,此时绳子CD的长为10米,问船向岸边移动了米.12.(3分)如图是单位长度为1的网格图,A、B、C、D是4个网格线的交点,以其中两点为端点的线段中,任意取3条,能够组成个直角三角形.13.(3分)如图,一只小猫沿着斜立在墙角的木板往上爬,木板底端距离墙角0.7米,当小猫从木板底端爬到顶端时,木板底端向左滑动了1.3米,木板顶端向下滑动了0.9米,则小猫在木板上爬动了米.14.(3分)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中两个半圆的面积,S2=2π,则S3是.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78分,)15.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足向外移0.8米,那么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多少米?16.我校有两个课外小组的同学到校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已知第一组的速度为30米/分钟,第二组的速度为40米/分钟,且两组行走的路线为直线,半小时后,两组同学同时停下来,这时两组同学正好相距1500米.(1)请你判断一下两组同学行走的夹角是否为直角?并说明理由.(2)如果接下来两组同学以原来的速度相向而行,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相遇?17.已知图中的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在格点上,称为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AB=,BC=,AC=;(2)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8.如图,台风过后,一颗白杨树在高地某处断裂,白杨树的顶部落在离白杨树根部8米处,已知白杨树高16米,你能求出白杨树在离根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0.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公路PQ上点A处有学校,点A到公路MN 的距离为80m,现有一拖拉机在公路MN上以18km/h的速度沿PN方向行驶,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都会受到噪音声的影响,试问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21.为了加强农村“疫情防控”知识,某镇政府采用了移动宣传的形式进行宣传:如图,笔直公路l的一侧有一村庄P,P到公路l的距离为1200米,宣传车M匀速在l上行驶,在车周围13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若至少连续宣传5分钟才有效果,宣传车最高时速是多少?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3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5,则斜边的长为()A.3B.4C.5D.【考点】勾股定理.【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5,∴斜边的长为:=.故选:D.2.(3分)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的个数是()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他们的奇次幂也互为相反数;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④若a=b,则a2=b2.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分别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逆命题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正确,有逆定理;②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逆命题是若两个数的奇次幂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正确,有逆定理;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的逆命题是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相等,为假命题,无逆定理;④若a=b,则a2=b2的逆命题是若a2=b2,则a=b,为假命题,无逆定理;故有逆定理的个数是2个,故选:B.3.(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正方形AEDC,BCFG的面积分别为25和144,则AB的长度为()A.13B.169C.12D.5【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13,故选:A.4.(3分)下列给出的三条线段的长,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62、82、102B.6、8、9C.2、、D.、、【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先找出两小边,求出两小边的平方和,求出大边的平方,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解答】解:A、(62)2+(82)2≠(102)2,即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62+82≠92,即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22+()2≠()2,即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2+()2=()2,即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5.(3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A.如果a>b,那么a﹣b>0B.如果a+b=0,那么a2=b2C.等边对等角D.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判断正误即可.【解答】解:A、逆命题为:如果a﹣b>0,那么a>b,逆命题成立;B、逆命题为:如果a2=b2,那么a+b=0,逆命题不成立;C、逆命题为:等角对等边,逆命题成立;D、逆命题为:如果三角形三边满足a2+b2=c2,那么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逆命题成立;故选:B.6.(3分)下列各组数分别为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其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8,10,12B.3,4,5C.5,12,13D.7,24,25【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由此判定即可.【解答】解:A、∵82+102≠122,∴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符合题意;B、∵32+42=52,∴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52+122=132,∴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D、∵72+242=252,∴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3分)在下列各组数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1)9、80、81(2)10、24、25(3)15、20、25(4)8、15、17.A.1组B.2组C.3组D.4组【考点】勾股数.【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这个就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1)92+802≠81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2)102+242≠25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3)152+202=25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是直角三角形;(4)82+152=17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8.(3分)如图,将一根25cm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cm、6cm和cm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则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5cm.【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由题意可知长方体对角线是最长的,当木条在盒子里对角放置的时候露在外面的长度最小,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知:盒子底面对角长为=10cm,盒子的对角线长:=20cm,细木棒长25cm,故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25﹣20=5cm.故答案为:5.9.(3分)如图所示,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5,S3=15,则S2=10.【考点】勾股定理.【分析】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再结合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到S3=S1+S2,即可求出S2的值.【解答】解:∵△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AB2=BC2+AC2,∵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3=15,S1=5,∴BC2=5,AB2=15,S3=S1+S2,则S2=S3﹣S1=15﹣5=10,故答案为:10.10.(3分)如图,一根旗杆于离地面3m处断裂,倒向地面,旗杆顶落于离旗杆底部4m处,旗杆断裂之前高8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如图,由题意,AC⊥BC,AC=3米,BC=4米,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高度就是AC+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由题意,AC⊥BC,AC=3米,BC=4米,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高度就是AC+AB.在Rt△ACB中,∠C=90°,AC=3米,BC=4米,AB===5(米),∴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高度=AC+AB=3+5=8(米),故答案为:8.11.(3分)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几分钟后船到达点D的位置,此时绳子CD的长为10米,问船向岸边移动了9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长,再根据题意可得CD长,然后再次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长,再利用BD=AB﹣AD可得BD长.【解答】解:在Rt△ABC中:∵∠CAB=90°,BC=17米,AC=8米,∴AB===15(米),∵CD=10(米),∴AD==6(米),∴BD=AB﹣AD=15﹣6=9(米),答:船向岸边移动了9米,故答案为:9.12.(3分)如图是单位长度为1的网格图,A、B、C、D是4个网格线的交点,以其中两点为端点的线段中,任意取3条,能够组成2个直角三角形.【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线段AD、AC、AB、BC、BD、CD的平方,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AD2=BD2=12+32=10,AC2=12+22=5,AB2=22+42=20,BC2=CD2=25,∵AD2+BD2=AB2,AC2+AB2=BC2,∴能够组成2个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2.13.(3分)如图,一只小猫沿着斜立在墙角的木板往上爬,木板底端距离墙角0.7米,当小猫从木板底端爬到顶端时,木板底端向左滑动了1.3米,木板顶端向下滑动了0.9米,则小猫在木板上爬动了 2.5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要求小猫在木板上爬动的距离,即求木板长,可以设CD=x,AB=DE=y,则根据木板长不会变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即可求BC的长度,在直角△ABC中,根据BC,AC即可求AB.【解答】解:已知AE=1.3米,AC=0.7米,BD=0.9米,设CD=x,AB=DE=y,则BC=0.9+x则在直角△ABC中,y2=(0.9+x)2+0.72,在直角△CDE中,y2=x2+(1.3+0.7)2,解方程组得:x=1.5米,y=2.5米,故答案为 2.5.14.(3分)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中两个半圆的面积,S2=2π,则S3是.【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a2+b2=c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变形后得到S2+S3=S1,将已知的S1与S2代入,即可求出S3的值.【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得:a2+b2=c2,∴a2+b2=c2,变形为:()2π+()2π=()2π,即S2+S3=S1,又S1=,S2=2π,则S3=S1﹣S2=﹣2π=.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78分,)15.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足向外移0.8米,那么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多少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B,B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AC的长度,根据EC =EB+BC即可求得EC的长度,在直角三角形DEC中,已知DE,EC即可求得DC的长度,根据AD=AC﹣DC即可求得AD的长度.【解答】解:在直角△ABC中,AC==2.4(m),∴EC=BC+BE=1.5m在直角△DEC中,DC===2(m),∴AD=AC﹣DC=0.4(m),答: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m.16.我校有两个课外小组的同学到校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已知第一组的速度为30米/分钟,第二组的速度为40米/分钟,且两组行走的路线为直线,半小时后,两组同学同时停下来,这时两组同学正好相距1500米.(1)请你判断一下两组同学行走的夹角是否为直角?并说明理由.(2)如果接下来两组同学以原来的速度相向而行,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相遇?【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1)先分别求出两个小组走的路程,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作出判断;(2)根据路程和÷速度和=相遇的时间,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1)第一组的路程:30×30=900(米),第二组的路程:40×30=1200(米),∵9002+12002=15002,∴两组同学行走的夹角是直角;(2)1500÷(30+40)=1500÷70=21(分钟).答:经过21分钟后才能相遇.17.已知图中的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 的顶点在格点上,称为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AB=3,BC=2,AC=;(2)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C的三边的长;(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B2=62+32=45,BC2=42+22=20,AC2=72+42=65,则AB=3,BC=2,AC=.故答案为3,2,;(2)△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B2=45,BC2=20,AC2=65,AB2+BC2=45+20=65,∴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18.如图,台风过后,一颗白杨树在高地某处断裂,白杨树的顶部落在离白杨树根部8米处,已知白杨树高16米,你能求出白杨树在离根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求出答案.【解答】解:设白杨树在离根部x米的位置断裂,根据题意可得:x2+82=(16﹣x)2,解得:x=6.答:白杨树在离根部6米的位置断裂.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分析】连接A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出△ACD是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ABC和△ACD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连接AC,在△ABC中,∵∠B=90°,AB=3,BC=4,∴AC==5,S△ABC=AB•BC=×3×4=6,在△ACD中,∵AD=13,AC=5,CD=12,∴CD2+AC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AC•CD=×5×12=30.∴S△ACD+S△ACD=6+30=36.∴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C20.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公路PQ上点A处有学校,点A到公路MN 的距离为80m,现有一拖拉机在公路MN上以18km/h的速度沿PN方向行驶,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都会受到噪音声的影响,试问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设拖拉机开到C处刚好开始受到影响,行驶到D处时结束,在Rt△ACB中求出CB,继而得出CD,再由拖拉机的速度可得出所需时间.【解答】解:设拖拉机开到C处刚好开始受到影响,行驶到D处时结束了噪声的影响.则有CA=DA=100m,在Rt△ABC中,,∴CD=2CB=120m,∵18km/h=18000m/3600s=5m/s,∴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120÷5=24(s).答:该校受影响拖拉机产生的噪声的影响时间为24秒.21.为了加强农村“疫情防控”知识,某镇政府采用了移动宣传的形式进行宣传:如图,笔直公路l的一侧有一村庄P,P到公路l的距离为1200米,宣传车M匀速在l上行驶,在车周围13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若至少连续宣传5分钟才有效果,宣传车最高时速是多少?【考点】勾股定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作PH⊥l,垂足为H,由勾股定理求出MH=500,则MM'=1000,由题意可得5x≤1000,解不等式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作PH⊥l,垂足为H,∵PM=1300米,PH=1200米,∠PHM=90°,∴MH===500(米),根据对称性可知,M'H=MH,∴MM'=1000米,即宣传车能够让P点有效听到的距离为1000米,设宣传车时速是x米/分钟,由题意可得5x≤1000,∴x≤200,200米/分钟=12km/h.答:宣传车最高时速是12km/h.。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选择题(共10⼩题)1.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A.3,4,6B.7,24,25C.6,8,10D.9,12,152.在△ABC中,BC=6,AC=8,AB=10,则该三⾓形为()A.锐⾓三⾓形B.直⾓三⾓形C.纯⾓三⾓形D.等腰直⾓三⾓形3.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形⽹格中,点A、B都是格点(即⽹格线的交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A.3B.5C.6D.44.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副“弦图”,后⼈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个全等的直⾓三⾓形拼接⽽成.记图中正⽅形ABCD,正⽅形EFGH,正⽅形MNKT的⾯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21,则S2的值是()A.9.5B.9C.7.5D.75.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三⾓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形,如果EF=4,AH=12,那么AB等于()A.30B.25C.20D.156.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勾股”章有⼀题:“今有开门去阃(kǔn)⼀尺,不合⼆⼨,问门⼴⼏何.”⼤意是说:如图,推开双门(AD和BC),门边缘D、C两点到门槛AB距离为1尺(1尺=10⼨),双门间的缝隙CD为2⼨,那么门的宽度(两扇门的和)AB 为()A.100⼨B.101⼨C.102⼨D.103⼨7.2019年10⽉1⽇,中华⼈民共和国70年华诞之际,王梓涵和学校国旗护卫队的其他同学们赶到学校举⾏了简朴⽽降重的升旗仪式.倾听着雄壮的国歌声,⽬送着五星红旗级缓升起,不禁⼼潮澎湃,爱国之情油然⽽⽣.爱动脑筋的王梓涵设计了⼀个⽅案来测量学校旗杆的⾼度.将升旗的绳⼦拉直到末端刚好接触地⾯,测得此时绳⼦末端距旗杆底端2⽶,然后将绳⼦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m处,测得此时绳⼦末端距离地⾯⾼度为1m,最后根据刚刚学习的勾股定理就能算出旗杆的⾼度为()A.10mB.11mC.12mD.13m8.如图,笑笑将⼀张A4纸(A4纸的尺⼨为210mm×297mm,AC>AB)剪去了⼀个⾓,量得CF =90mm,BE=137mm,则剪去的直⾓三⾓形的斜边长为()A.50mmB.120mmC.160mmD.200mm9.如图,铁路MN和公路PQ在点O处交汇,∠QON=30°.公路PQ上A处距O点240⽶.如果⽕车⾏驶时,周围200⽶以内会受到噪⾳的影响.那么⽕车在铁路MN上沿ON⽅向以10⽶/秒的速度⾏驶时,A处受噪⾳影响的时间为()A.32秒B.36秒C.40秒D.44秒10.如图,⼩明(视为⼩⿊点)站在⼀个⾼为10⽶的⾼台A上,利⽤旗杆OM顶部的绳索,划过90°到达与⾼台A⽔平距离为17⽶,⾼为3⽶的矮台B.那么⼩明在荡绳索的过程中离地⾯的最低点的⾼度MN是()A.2⽶B.2.2⽶C.2.5⽶D.2.7⽶⼆、填空题(共8⼩题)11.在Rt△ABC中,∠C=90°,AB=15,BC:AC=3:4,则BC=.12.直⾓三⾓形的两边长为3cm,4cm,则第三边边长为.13.如图,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形,其⾯积分别为S1,S2,S3,且S1=6,S3=15,则S2=.14.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创作了⼀幅“勾股弦⽅图”,通过数形结合,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如图,在“勾股弦⽅图”中,以弦为边长得到的正⽅形ABCD是由4个全等的直⾓三⾓形和中间的⼩正⽅形组成,这⼀图形被称作“赵爽弦图”张天同学要⽤细塑料棒制作“赵爽弦图”,若正⽅形ABCD与正⽅形EFCH的⾯积分别为169和49,则所⽤细塑料棒的长度为.15.已知三⾓形三边长分别为5,12,13,则此三⾓形的最⼤边上的⾼等于.16.如图所⽰的⽹格是正⽅形⽹格,则∠PAB+∠PBA=°(点A,B,P是⽹格线交点).17.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直⾓坐标系,并标⽰了A,B,C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单位:km).笔直铁路经过A,B两地.(1)A,B间的距离为km;(2)计划修⼀条从C到铁路AB的最短公路l,并在l上建⼀个维修站D,使D到A,C的距离相等,则C,D间的距离为km.18.如图,在离⽔⾯⾼度为8⽶的岸上,有⼈⽤绳⼦拉船靠岸,开始时绳⼦BC的长为17⽶,此⼈以1⽶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问船向岸边移动了⽶.(假设绳⼦是直的)三、解答题(共4⼩题)19.如图,在Rt△ABC中,∠BAC=90°,AB=4,AC=3,DE垂直平分AB,分别交AB、BC于点D、E,AP平分∠BAC,与DE的延长线交于点P.(1)求PD的长度;(2)连结PC,求PC的长度.20.如图,将直⾓三⾓形分割成⼀个正⽅形和两对全等的直⾓三⾓形,直⾓三⾓形ABC中,∠ACB=90°,BC=a,AC=b,AB=c,正⽅形IECF中,IE=EC=CF=FI=x(1)⼩明发明了求正⽅形边长的⽅法:由题意可得BD=BE=a﹣x,AD=AF=b﹣x因为AB=BD+AD,所以a﹣x+b﹣x=c,解得x=(2)⼩亮也发现了另⼀种求正⽅形边长的⽅法:=S△AIB+S△AIC+S△BIC可以得到x与a、b、c的关系,请根据⼩亮的思路完成他的求利⽤S△ABC解过程:(3)请结合⼩明和⼩亮得到的结论验证勾股定理.21.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遂宁市某镇政府采⽤了移动宣讲的形式进⾏宣传动员.如图,笔直公路MN的⼀侧点A处有⼀村庄,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假使宣讲车P周围1000⽶以内能听到⼴播宣传,宣讲车P在公路MN上沿PN⽅向⾏驶时:(1)请问村庄能否听到宣传,请说明理由;(2)如果能听到,已知宣讲车的速度是200⽶/分钟,那么村庄总共能听到多长时间的宣传?22.有⼀架秋千,当它静⽌时,踏板离地的垂直⾼度DE=1m,将它往前推送6m(⽔平距离BC=6m)时,秋千的踏板离地的垂直⾼度BF=4m,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求绳索AD 的长度.参考答案⼀、选择题(共10⼩题)1.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A.3,4,6B.7,24,25C.6,8,10D.9,12,15【分析】欲判断是否为勾股数,必须根据勾股数是正整数,同时还需满⾜两⼩边的平⽅和等于最长边的平⽅.【解答】解:A、32+42≠62,不是勾股数,此选项正确;B、72+242=252,是勾股数,此选项错误;C、62+82=102,是勾股数,此选项错误;D、92+122=152,是勾股数,此选项错误.故选:A.2.在△ABC中,BC=6,AC=8,AB=10,则该三⾓形为()A.锐⾓三⾓形B.直⾓三⾓形C.纯⾓三⾓形D.等腰直⾓三⾓形【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在△ABC中,BC=6,AC=8,AB=10,∵BC2+AC2=AB2,∴△ABC是直⾓三⾓形,故选:B.3.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形⽹格中,点A、B都是格点(即⽹格线的交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A.3B.5C.6D.4【分析】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线段AB的长.【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AB==5;故选:B.4.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副“弦图”,后⼈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个全等的直⾓三⾓形拼接⽽成.记图中正⽅形ABCD,正⽅形EFGH,正⽅形MNKT的⾯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21,则S2的值是()A.9.5B.9C.7.5D.7【分析】根据正⽅形的⾯积和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设全等的直⾓三⾓形的两条直⾓边为a、b且a>b,由题意可知:S1=(a+b)2,S2=a2+b2,S3=(a﹣b)2,因为S1+S2+S3=21,即(a+b)2+a2+b2+(a﹣b)2=213(a2+b2)=21,所以3S2=21,S2的值是7.故选:D.5.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三⾓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形,如果EF=4,AH=12,那么AB等于()A.30B.25C.20D.15【分析】在直⾓三⾓形AHB中,利⽤勾股定理进⾏解答即可.【解答】解:∵△ABH≌△BCG,∴BG=AH=12,∵四边形EFGH都是正⽅形,∴HG=EF=4,∴BH=16,∴在直⾓三⾓形AHB中,由勾股定理得到:AB===20.故选:C.6.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勾股”章有⼀题:“今有开门去阃(kǔn)⼀尺,不合⼆⼨,问门⼴⼏何.”⼤意是说:如图,推开双门(AD和BC),门边缘D、C两点到门槛AB距离为1尺(1尺=10⼨),双门间的缝隙CD为2⼨,那么门的宽度(两扇门的和)AB 为()A.100⼨B.101⼨C.102⼨D.103⼨【分析】画出直⾓三⾓形,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设OA=OB=AD=BC=r,过D作DE⊥AB于E,则DE=10,OE=CD=1,AE=r﹣1.在Rt△ADE中,AE2+DE2=AD2,即(r﹣1)2+102=r2,解得2r=101.故门的宽度(两扇门的和)AB为101⼨.故选:B.7.2019年10⽉1⽇,中华⼈民共和国70年华诞之际,王梓涵和学校国旗护卫队的其他同学们赶到学校举⾏了简朴⽽降重的升旗仪式.倾听着雄壮的国歌声,⽬送着五星红旗级缓升起,不禁⼼潮澎湃,爱国之情油然⽽⽣.爱动脑筋的王梓涵设计了⼀个⽅案来测量学校旗杆的⾼度.将升旗的绳⼦拉直到末端刚好接触地⾯,测得此时绳⼦末端距旗杆底端2⽶,然后将绳⼦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m处,测得此时绳⼦末端距离地⾯⾼度为1m,最后根据刚刚学习的勾股定理就能算出旗杆的⾼度为()A.10mB.11mC.12mD.13m【分析】根据题意画出⽰意图,设旗杆⾼度为x,可得AC=AD=x,AB=(x﹣1)m,BC=5m,在Rt△ABC中利⽤勾股定理可求出x.【解答】解:设旗杆⾼度为x,可得AC=AD=x,AB=(x﹣1)m,BC=5m根据勾股定理得,绳长的平⽅=x2+12,右图,根据勾股定理得,绳长的平⽅=(x﹣1)2+52,∴x2+22=(x﹣1)2+52,解得x=11.故选:B.8.如图,笑笑将⼀张A4纸(A4纸的尺⼨为210mm×297mm,AC>AB)剪去了⼀个⾓,量得CF =90mm,BE=137mm,则剪去的直⾓三⾓形的斜边长为()A.50mmB.120mmC.160mmD.200mm【分析】解答此题只要把原来的图形补全,构造出直⾓三⾓形解答.【解答】解:延长BE、CF相交于D,则EFD构成直⾓三⾓形,运⽤勾股定理得:EF2=(210﹣90)2+(297﹣137)2=1202+1602=40000,所以EF=200.则剪去的直⾓三⾓形的斜边长为200mm.故选:D.9.如图,铁路MN和公路PQ在点O处交汇,∠QON=30°.公路PQ上A处距O点240⽶.如果⽕车⾏驶时,周围200⽶以内会受到噪⾳的影响.那么⽕车在铁路MN上沿ON⽅向以10⽶/秒的速度⾏驶时,A处受噪⾳影响的时间为()A.32秒B.36秒C.40秒D.44秒【分析】过点A作AC⊥ON,利⽤锐⾓三⾓函数的定义求出AC的长与200m相⽐较,发现受到影响,然后过点A作AD=AB=200m,求出BD的长即可得出居民楼受噪⾳影响的时间.【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C⊥ON,AB=AD=200⽶,∵∠QON=30°,OA=240⽶,∴AC=120⽶,当⽕车到B点时对A处产⽣噪⾳影响,此时AB=200⽶,∵AB=200⽶,AC=120⽶,∴由勾股定理得:BC=160⽶,CD=160⽶,即BD=320⽶,∵⽕车在铁路MN上沿ON⽅向以10⽶/秒的速度⾏驶,∴影响时间应是:320÷10=32秒.故选:A.10.如图,⼩明(视为⼩⿊点)站在⼀个⾼为10⽶的⾼台A上,利⽤旗杆OM顶部的绳索,划过90°到达与⾼台A⽔平距离为17⽶,⾼为3⽶的矮台B.那么⼩明在荡绳索的过程中离地⾯的最低点的⾼度MN是()A.2⽶B.2.2⽶C.2.5⽶D.2.7⽶【分析】⾸先得出△AOE≌△OBF(AAS),得出OE=BF,AE=OF,求出OE+OF=AE+BF =CD=17⽶,得出EF=EM﹣FM =AC﹣BD=7⽶,求出BF=OE=5⽶,OF=12⽶,得出CM=CD﹣DM=CD﹣BF=12⽶,OM=OF+FM=15⽶,由勾股定理求出ON=OA=13⽶,进⽽求出MN的长即可.【解答】解:作AE⊥OM于E,BF⊥OM于F,如图所⽰:则∠OEA=∠BFO=90°,∵∠AOE+∠BOF=∠BOF+∠OBF=90°∴∠AOE=∠OBF在△AOE和△OBF中,,∴△AOE≌△OBF(AAS),∴OE=BF,AE=OF,∴OE+OF=AE+BF=CD=17(⽶)∵EF=EM﹣FM=AC﹣BD=10﹣3=7(⽶),∵OE+OF=2EO+EF=17⽶,∴2OE=17﹣7=10(⽶),∴BF=OE=5⽶,OF=12⽶,∴CM=CD﹣DM=CD﹣BF=17﹣5=12(⽶),OM=OF+FM=12+3=15(⽶),由勾股定理得:ON=OA===13(⽶),∴MN=OM﹣OF=15﹣13=2(⽶).故选:A.⼆、填空题(共8⼩题)11.在Rt△ABC中,∠C=90°,AB=15,BC:AC=3:4,则BC=9.【分析】设BC=3x,AC=4x,⼜其斜边AB=15,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BC=3x,AC=4x,⼜其斜边AB=15,∴9x2+16x2=152,解得:x=3或﹣3(舍去),∴BC=3x=9.故答案为:9.12.直⾓三⾓形的两边长为3cm,4cm,则第三边边长为5或.【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分两种情况解答,⼀是把两边长都看作直⾓边,⼆是把4cm长边看作斜边,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1)若把两边都看作是直⾓边,那么据已知和勾股定理,设第三边长为xcm,则:x2=32+42=25,∴x=5;(2)若把4cm长的边看作斜边,设第三边长为xcm,则:x2+32=42,x2=42﹣32=7,∴x=.故答案为:5或.13.如图,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形,其⾯积分别为S1,S2,S3,且S1=6,S3=15,则S2=9.【分析】由三⾓形ABC为直⾓三⾓形,利⽤勾股定理列出关系式,结合正⽅形⾯积公式得到S3=S1+S2,即可求出S2的值.【解答】解:∵△ABC为直⾓三⾓形,∴AB2=AC2+BC2,∵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形,其⾯积分别为S1,S2,S3,且S1=6,S3=15,∴S3=S1+S2,则S2=S3﹣S1=15﹣6=9,故答案为:914.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创作了⼀幅“勾股弦⽅图”,通过数形结合,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如图,在“勾股弦⽅图”中,以弦为边长得到的正⽅形ABCD是由4个全等的直⾓三⾓形和中间的⼩正⽅形组成,这⼀图形被称作“赵爽弦图”张天同学要⽤细塑料棒制作“赵爽弦图”,若正⽅形ABCD与正⽅形EFCH的⾯积分别为169和49,则所⽤细塑料棒的长度为100.【分析】根据正⽅形的⾯积可得两个正⽅形的边长分别为13和7,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直⾓三⾓形的两条直⾓边长,进⽽求解.【解答】解:∵正⽅形ABCD是由4个全等的直⾓三⾓形和中间的⼩正⽅形组成,∴AE=BF,∠AEB=90°,∵正⽅形ABCD与正⽅形EFCH的⾯积分别为169和49,∴AB=13,EF=7,在Rt△ABE中,BE=BF﹣EF=AE﹣7根据勾股定理,得AE2+BE2=AB2,即AE2+(AE﹣7)2=132解得,AE=12,所以BE=12﹣7=5,所以所⽤细塑料棒的长度为:4(AB+AE)=4(13+12)=100.故答案为100.15.已知三⾓形三边长分别为5,12,13,则此三⾓形的最⼤边上的⾼等于.【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ABC是直⾓三⾓形,利⽤它的⾯积:斜边×⾼÷2=短边×短边÷2,就可以求出最长边的⾼.【解答】解:∵52+122=13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ABC是直⾓三⾓形,最长边是13,设斜边上的⾼为h,则S△ABC=×5×12=×13h,解得:h=,故答案为.16.如图所⽰的⽹格是正⽅形⽹格,则∠PAB+∠PBA=45°(点A,B,P是⽹格线交点).【分析】延长AP交格点于D,连接BD,根据勾股定理得到PD2=BD2=1+22=5,PB2=12+32=10,求得PD2+DB2=PB2,于是得到∠PDB=90°,根据三⾓形外⾓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延长AP交格点于D,连接BD,则PD2=BD2=1+22=5,PB2=12+32=10,∴PD2+DB2=PB2,∴∠PDB=90°,∴∠DPB=∠PAB+∠PBA=45°,故答案为:45.17.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直⾓坐标系,并标⽰了A,B,C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单位:km).笔直铁路经过A,B两地.(1)A,B间的距离为20km;(2)计划修⼀条从C到铁路AB的最短公路l,并在l上建⼀个维修站D,使D到A,C的距离相等,则C,D间的距离为13km.【分析】(1)由垂线段最短以及根据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即可求出AB的长度;(2)根据A、B、C三点的坐标可求出CE与AE的长度,设CD=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解答】解:(1)由A、B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可知:AB∥x轴,∴AB=12﹣(﹣8)=20;(2)过点C作l⊥AB于点E,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l于点D,由(1)可知:CE=1﹣(﹣17)=18,AE=12,设CD=x,∴AD=CD=x,由勾股定理可知:x2=(18﹣x)2+122,∴解得:x=13,∴CD=13,故答案为:(1)20;(2)13;18.如图,在离⽔⾯⾼度为8⽶的岸上,有⼈⽤绳⼦拉船靠岸,开始时绳⼦BC的长为17⽶,此⼈以1⽶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问船向岸边移动了9⽶.(假设绳⼦是直的)【分析】在Rt△ABC中,利⽤勾股定理计算出AB长,再根据题意可得CD长,然后再次利⽤勾股定理计算出AD长,再利⽤BD =AB﹣AD可得BD长.【解答】解:在Rt△ABC中:∵∠CAB=90°,BC=17⽶,AC=8⽶,∴AB===15(⽶),∵此⼈以1⽶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CD=17﹣1×7=10(⽶),∴AD===6(⽶),∴BD=AB﹣AD=15﹣6=9(⽶),答:船向岸边移动了9⽶.故答案为:9.三、解答题(共4⼩题)19.如图,在Rt△ABC中,∠BAC=90°,AB=4,AC=3,DE垂直平分AB,分别交AB、BC 于点D、E,AP平分∠BAC,与DE的延长线交于点P.(1)求PD的长度;(2)连结PC,求PC的长度.【分析】(1)根据等腰直⾓三⾓形的性质解答;(2)作PF⊥AC于F,根据⾓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出PF,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1)∵DE垂直平分AB,∴AD=AB=2,∵AP平分∠BAC,∴∠PAD=∠BAC=45°,∴DP=AD=2;(2)作PF⊥AC于F,∵AP平分∠BAC,PD⊥AB,PF⊥AC,∴PF=PD=2,∠PAC=45°,∴AF=PF=2,∴FC=AC﹣AF=1,在Rt△PFC中,PC==.20.如图,将直⾓三⾓形分割成⼀个正⽅形和两对全等的直⾓三⾓形,直⾓三⾓形ABC中,∠ACB=90°,BC=a,AC=b,AB=c,正⽅形IECF中,IE=EC=CF=FI=x(1)⼩明发明了求正⽅形边长的⽅法:由题意可得BD=BE=a﹣x,AD=AF=b﹣x因为AB=BD+AD,所以a﹣x+b﹣x=c,解得x=(2)⼩亮也发现了另⼀种求正⽅形边长的⽅法:=S△AIB+S△AIC+S△BIC可以得到x与a、b、c的关系,请根据⼩亮的思路完成他的求利⽤S△ABC解过程:(3)请结合⼩明和⼩亮得到的结论验证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全等三⾓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即得结论;(2)根据⼤三⾓形的⾯积等于三个⼩三⾓形的⾯积和即可求解;(3)综合(1)和(2)的结论进⾏推导即可得结论.=S△ABI+S△BIC+S△AIC【解答】解:(2)因为S△ABC=cx+ax+bx所以x=.答:x与a、b、c的关系为x=.(3)根据(1)和(2)得:x==.即2ab=(a+b+c)(a+b﹣c)化简得a2+b2=c2.21.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遂宁市某镇政府采⽤了移动宣讲的形式进⾏宣传动员.如图,笔直公路MN的⼀侧点A处有⼀村庄,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假使宣讲车P周围1000⽶以内能听到⼴播宣传,宣讲车P在公路MN上沿PN⽅向⾏驶时:(1)请问村庄能否听到宣传,请说明理由;(2)如果能听到,已知宣讲车的速度是200⽶/分钟,那么村庄总共能听到多长时间的宣传?【分析】(1)根据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1000⽶,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P=BQ=800⽶,求得PQ=160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1)村庄能否听到宣传,理由:∵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1000⽶,∴村庄能听到宣传;(2)如图:假设当宣讲车⾏驶到P点开始影响村庄,⾏驶QD点结束对村庄的影响,则AP=AQ=1000⽶,AB=600⽶,∴BP=BQ=⽶,∴PQ=1600⽶,∴影响村庄的时间为:1600÷200=8分钟,∴村庄总共能听到8分钟的宣传.22.有⼀架秋千,当它静⽌时,踏板离地的垂直⾼度DE=1m,将它往前推送6m(⽔平距离BC=6m)时,秋千的踏板离地的垂直⾼度BF=4m,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求绳索AD。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勾股定理章节测试(A 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第3题图 第6题图4. 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三内角之比为1:2:3B .三边长的平方比为1:2:3C .三边长之比为3:4:5D .三内角之比为3:4:55. 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有AB ,CD ,EF ,GH 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 A .CD ,EF ,GH B .AB ,EF ,GH C .AB ,CD ,GH D .AB ,CD ,EF6.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c 上的高为h ,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A .B .2ab h =222a b h +=ABCDE F GHDC BA lA′BAC .D .7. 如图,A ,B 是直线l 同侧的两点,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连接A′B .若点A ,B到直线l 的距离分别为2和3,则线段AB 与A′B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 .B .C .D .8. 如图,在△ABC 中,∠ACB =90°,点E 为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AD =BD ,AD ,CE 相交于点F .若∠B =20°,则∠DFE 等于( ) A .70°B .60°C .50°D .40°9. 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 A .10B.C .10或D .10或10. 如图,以Rt △ABC 的斜边BC 为一边在△ABC 的同侧作正方形BCDE ,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 ,连接AO ,如果AB =4,AO=AC 的长为( ) A.6 B.7 C.8 D.9111a b h+=222111a b h+=2213A B AB '-=2224A B AB '-=2225A B AB '+=2226A B AB '+=FE D CBA432432ECABDO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1. 已知△ABC 的周长是26,M 是AB 的中点,MC =MA =5,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1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处,点A 的对应点为A',且B'C =3,则CN =______,AM =______.则线段AD 的长为_________.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 如图,四边形A B C D 是正方形,直线l 1,l 2,l 3分别过A ,B ,C 三点,且l 1△l 2△l 3,若l 1与l 2之间的距离为4,l 2与l 3之间的距离为5,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16. 如图,在△ACB 中,AB =AC ,△BAC =90°,D 为AC 的中点,AE △BD 于N ,CM △AE 交AE 的延长线于点M ,连接DE .则下列结论:△△MAC =△DBA ;△BN -CM =MN ;△△ADB =△CDE ;△BD =AE +ED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并证明.EDC BA DCBAl 3l 2l 1NME D CBA三.解答题17. (5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3cm ,AD =4cm ,BC =13cm ,CD =12cm ,且∠A =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18. (5分)如图,AB 为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m 的D 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地面上的C 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 处爬到树顶A 处,利用拉在A 处的滑绳AC 滑到C 处,另一只猴子从D 处滑到地面B 处,再由B 跑到C ,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路程都是15m ,求树高AB .19. (6分)如图,△ABC 和△C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D 为AB 边上一点.若AD =5,BD =12,求DE 的长.A BCDE DC AB20. (6分)如图,在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AB =15cm ,AC =9cm ,BC =12cm ,现将直角边AC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它落在AB 边上.若折痕交BC 于点D ,点C 落在点E 处,你能求出BD 的长吗?请写出求解过程.21. (8分)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C =BC ,点O 为AB 的中点,AC△BC ,△MON =45°,求证:CN+MN =AM .22. (8分)如图,铁路上A ,B 两点相距25km ,C ,D 为两村庄,DA △AB 于A ,CB △AB 于B ,已知DA =15km ,CB =10km .现要在铁路AB 上建设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 ,使得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相等,则E 站应建在距A 多少千米处?23. 如图,△ABC 中,AB=AC,△ACB=90°,D 、E 在线段AB 上,且△DCE=45°,求证DE 2=AD 2+BE 2E DCBADCBA24. (12分)已知:如图,在△ABC 中,△A =90°,AB =AC ,BD 平分△ABC ,C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CE 12BD .扩展结论:1.△AED=45°;2.BE=(1+2)EC25. (12分)如图,Rt △CEF 中,∠C =90°,∠CEF ,∠CFE 外角平分线交于点A ,过点A分别作直线CE ,CF 的垂线,B ,D 为垂足.(1)∠EAF = °(直接写出结果不写解答过程); (2)若BE =EC =3,求DF 的长.(3)如图(2),在△PQR 中,∠QPR =45°,高PH =5,QH =2,则HR 的长度是EDCB A参考答案11.39 12.4 2 13.9 14.5cm 15.41 16.△△△△17.36cm2 18. 15m 19.13 20.7.5cm21.提示:连接OC,在AM上取点H,使AH=CN,证明△OMN≌△OMH可证.22.10km23.方法一:旋转将△A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至△ABG,连接EG,易知△ACD=△BCG,△ACD+△BCE=45°,得△BCG+△BCE=45°即△GCE=45°,同时CG=DE,CE=CE,故△CDE△△CGE,EG=DE,而△CBG=△A=45°得△GBE=90°,故EG2=BE2+BG2,即有DE2=AD2+BE2方法二:对称法取点A关于CD的对称点F,连接EF、CF,易知△ACD△△FCD,CF=CA,DF=AD,△CFD=△A=45°而AC=BC,得BC=CF,同时△ACD=△FCD,△ACD+△BCE=45°,△CDF+△FCE=45°得△ECB=△ECF,又CE=CE,故△BCE△△FCE,EF=BE,△CFE=△B=45°,得△DFE=90°,DE2=DF2+EF2,故DE2=AD2+BE21524.(1)45°(2)DF=2 (3)7。

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1、2、3B. 2、3、4C. 3、4、5D. 4、5、62.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边长为25B. 三角形周长为25C. 斜边长为5D. 三角形面积为203.如图,已知O为圆锥的顶点,MN为圆锥底面的直径,一只蜗牛从M点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到N点时,所爬过的最短路线的痕迹(虚线)在侧面展开图中的位置是()A. B.C. D.4.如图,王大伯家屋后有一块长12m,宽8m的矩形空地,他在以长边BC为直径的半圆内种菜,他家养的一只羊平时拴在A处的一棵树上,为了不让羊吃到菜,拴羊的绳长可以选用()A. 9mB. 7mC. 5mD. 3m5.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 ,则BC的长为()A. ﹣1B. +1C. ﹣1D. +16.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正方形顶点A、B在围成的正方体中的距离是()A. 0B. 1C.D.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①a=3,b=4,c=5;②a=6,∠A=45°;③a=2,b=2,c=2 ;④∠A=38°,∠B=52°.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12B. 13C. 144D. 1949.已知Rt△ABC中,∠C=90°,若a+b=14cm,c=10cm,则Rt△ABC的面积是()A. 24cm2B. 36cm2C. 48cm2D. 60cm210.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20B.25C.30D.3211.如图,点A和点B分别是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盒子上相邻面的两个中心,一只蚂蚁在盒子表面由A处向B处爬行,所走最短路程是(◆)A. 40 cmB. cmC. 20 cmD. cm二、填空题12.如图,有一圆柱体,它的高为8cm,底面周长为12cm.在圆柱的下底面A点处有一个蜘蛛,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苍蝇,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________ cm.13.请写出两组勾股数:________、________.14.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15. 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弦图它是由四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下列说法:①a2+b2=13;②b2=1;③a2﹣b2=12;④ab=6.其中正确结论序号是________16.已知甲、乙两人在同一地点出发,甲往东走4km,乙往南走了3k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__ km.17.一根旗杆在离底部4.5米的地方折断,旗杆顶端落在离旗杆底部6米处,则旗杆折断前高为________18.在△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 .19.学校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如右图所示,有少数的同学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步(假设1米=2步),却踩伤了花草,所谓“花草无辜,踩之何忍”!20.如图,长为12cm的弹性皮筋直放置在x轴上,固定两端A和B,然后把中点C向上拉升8cm至D点,则弹性皮筋被拉长了________.21. 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为a,较长的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22.如图所示,有一块地,已知AD=4米,CD=3米,∠ADC=90°,AB=13米,BC=12米,则这块地的面积.23.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6,BC=8,CD=24,AD=2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4.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5.我们运用图(Ⅰ)中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a+b)2,也可表示为c3+4(ab),即(a+b)2=c2+4(ab)由此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a2+b2=c2,这个重要的结论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这种根据图形可以极简单地直观推论或验证数学规律和公式的方法,简称“无字证明”.(1)请你用图(Ⅱ)(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的面积表达式验证勾股定理(其中四个直角三角形的较大的直角边长都为a,较小的直角边长都为b,斜边长都为c).(2)请你用(Ⅲ)提供的图形进行组合,用组合图形的面积表达式验证:(x+2y)2=x2+4xy+4y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 CD D D C C C A B C二、填空题12.1013.3、4、5;6、8、1014.15.①④16.5km17.12米18.42或3219.420.8cm21.49三、解答题22.解:如图,连接AC.在△ACD中,∵AD=4米,CD=3米,∠ADC=90°,∴AC=5米,又∵AC2+BC2=52+122=13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这块地的面积=△ABC的面积﹣△ACD的面积= ×5×12﹣×3×4=24(平方米).23.解:连结AC,在△ABC中,∵∠B=90°,AB=6,BC=8,∴AC= =10,S△ABC= AB•BC= ×6×8=24,在△ACD中,∵CD=24,AD=26,AC=10,∴CD2+AC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S△ACD= AC•CD= ×10×24=120.∴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C+S△ACD=24+120=144.24.解: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设BD=x,则有CD=14﹣x,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x2,AD2=AC2﹣CD2=132﹣(14﹣x)2,∴152﹣x2=132﹣(14﹣x)2,解之得:x=9,∴AD=12,∴S△ABC= BC•AD= ×14×12=8425.(1)解:S阴影=4×ab,S阴影=c2﹣(a﹣b)2,∴4×ab=c2﹣(a﹣b)2,即2ab=c2﹣a2+2ab﹣b2,则a2+b2=c2;(2)解:如图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为x2+4y2+4xy,也可以为(x+2y)2,则(x+2y)2=x2+4xy+4y2.。

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斜边长为______。

A. 5B. 6C. 7D. 8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

A. 直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不是三角形3.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斜边长为1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其他三角形4.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一条直角边长为6,另一条直角边长为______。

A. 4B. 6C. 8D. 10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______。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则a² + b²= ______。

7.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9,斜边长为10,另一条直角边长为 ______。

8.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和1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 。

9.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 ______ 。

10.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7,24和2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 。

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求斜边的长度。

12.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7,24和25,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四、证明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和c,且满足a² + b² = 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4. 证明: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是最长边。

答案:1. A2. A3. A4. C5. A6. c²7. 78. 直角三角形9. 510. 直角三角形11. 斜边长度为1312.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7² + 24² = 25²13. 证明略14. 证明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共23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 m的B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 m的A处,则旗杆折断部分AB的高度是()A.5 mB.12 mC.13 mD.18 m第1题图第3题图第5题图2.下列各组数据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A.3,4,6B.7,24,25C.6,8,10D.9,12,153.如图,在Rt△ABC中,∠ACB=90°.若AB=10,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A.100B.120C.140D.1604.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3和4,则斜边长为()A.2.4B.5C.√7D.75.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数轴的原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A.1B.1.4C.√2D.√36.在Rt△ABC中,a,b,c为三边长,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2+b2=c2B.a2+c2=b2C.b2+c2=a2D.以上都有可能7.若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为13,一条直角边长为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A.60B.30C.20D.328.如图,将风筝放至高30 m,牵引线与水平面夹角约为45°的高空中,则牵引线AB的长约是()A.30 mB.45 mC.20√3 mD.30√2 m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9.(跨学科融合)如图,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将长为8 cm的橡皮筋放置在水平面上,固定两端A和B,然后把中点C垂直向上拉升3 cm至点D,则橡皮筋被拉长了()A.3 cmB.2 cmC.6 cmD.4 cm10.如图所示的一块地,已知∠ADC=90°,AD=12 m,CD=9 m,AB=25 m,BC=20 m,则这块地的面积为()A.96 m2B.204 m2C.196 m2D.304 m2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如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00和36,则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第11题图第13题图12.若△ABC的三边长满足a2=b2+c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90°.13.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14.如图,∠C=∠ABD=90°,AC=4,BC=3,BD=12,则AD的长等于.第14题图第15题图15.(数学文化)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H=6,EF=2,那么AB的长等于.三、解答题(一)(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6.如图,根据所给条件,求BC的长.17.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6,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1. 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A. √2 √3 √5B. 1.5C. 32 42 52D. 1 22. 点A(−3,−4)到原点的距离为( )A. 3B. 4C. 5D. 73. 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A. 5B. √7C. √5D. 5或√74.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比为5∶12, 则斜边上的高与斜边的比为( ) A 60∶13B 5∶12C 12∶13D 60∶1695. 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12和5 则第三边长为( ) A .13 B .13或C .13或15D .156.一个圆桶底面直径为24cm ,高32cm ,则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木棒为( )A .20cmB .50cmC .40cmD .45cm7.如图 小明准备测量一段水渠的深度 他把一根竹竿AB 竖直插到水底 此时竹竿AB 离岸边点C 处的距离米.竹竿高出水面的部分AD 长0.5米 如果把竹竿的顶端A 拉向岸边点C 处 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 则水渠的深度BD 为( )A .2米B .2.5米C .2.25米D .3米1.5CD8.如图, “赵爽弦图”是用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无缝隙地铺成一个大正方形 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25 (x +y)2=49 用x y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 >y)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小正方形面积为4B. x 2+y 2=5C. x 2−y 2=7D. xy =249.如图,在△ABC 中 ∠C =90° AC =4 BC =2.以AB 为一条边向三角形外部作正方形 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A. 8B. 12C. 18D. 2010.如图 在Rt △ABC 中 ∠ACB =90° AC =3 BC =4 BE 平分∠ABC CD ⊥AB 于D BE 与CD 相交于F 则CF 的长是( )A. 1B. 43C. 53D. 2二 填空题(每题3分 共24分)1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 且周长为60cm 则它的面积为_____cm 2. 12.如图所示 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 正方形A B C 的面积分别是28cm 210cm 214cm 则正方形D 的面积是___________2cm .13.在ABC中90C∠=︒AB=5 则222AB AC BC++=______.14.如图在△ABC中∠ABC=90° 分别以BC AB 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面积分别记为S1S2,S3若S2=4 S3=6则S1=__________.15.方程思想如图在Rt△ABC中∠C=90° BC=6cm AC=8cm 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点C’处那么△ADC’的面积是_____cm2. 16.如图一架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DE=0.5m将它往前推送1.5m(水平距离BC=1.5m)时秋千的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BF=1m秋千的绳索始终拉直则绳索AD的长是m.17.如图小明利用升旗用的绳子测量学校旗杆BC的高度他发现绳子刚好比旗杆长11米若把绳子往外拉直绳子接触地面A点并与地面形成30°角时绳子末端D距A点还有1米那么旗杆BC的高度为米.18.在△ABC中AB=AC=5 BC=6.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满分46分,19题6分20 21 22 23 24题每题8分)19.小明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摆放在一起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一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其它各边的长若已知CD=2求AC的长.20.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边BC的点F处已知AB=8cm BC=10cm求(1)FC的长.(2)EF的长.21 (8分)如图已知∠ADC=90°AD=8 CD=6 AB=26 BC=24.(1)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2)请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2.如图 在长方形中 点在边上 把长方形沿直线折叠 点落在边上的点处。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3.(3 分)如图,由 4 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 方形面积是 9,小正方形面积是 1,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为 a,较短直角边为 b,则 ab 的 值是( )
A.
4 B.
考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 12999 数学网
6 C.
8 D. 10
分析: 根据小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得 a、b,求 ab 即可. 解答: 解:由题意得: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9,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1,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直 角边为 a,较短直角边为 b, 即 a2+b2=9,a﹣ b=,1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将 AB2+AC2 转化为 BC2,再求值. 解答: 解:∵Rt△ABC 中,BC 为斜边, ∴AB2+AC2=BC2, ∴AB2+AC2+BC2=2BC2=2×22=8.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正确判断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利用勾股定理得出 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解得 a=
,b=

则 ab=4.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考查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本 题中列出方程组并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4.(3 分)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 6,8,10,那么它最短边上的高为( )
A.
6 B.
4.5 C.
2.4 D. 8
考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2999 数学网
7.(3 分)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则四边形 ABCD 的面积是( )
A.
25 B.
12.5
C.9D. 8.5
考点: 三角形的面积. 12999 数学网
专题: 网格型. 分析: 根据求差法,让大正方形面积减去周围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 解答: 解: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四边形 EFGH 是正方形,S□EFGH=EF•FG=5×5=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1,1
:6,8,11 D :
5,12,23
2、在△中,∠C =90°,a =12,b =16,则c 的长为( ) A :26 B :18 C :20 D :21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的坐标是(3,4),则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
7
4、在△中,∠C =90°,∠B =45°=10,则a 的长为( ) A :5 B :
10
C :25
D :5
5、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C
、、3
6、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2,则底边上的高为( )
A 、6
B 、7
C 、8
D 、9 7、已知,如图长方形中,3,
9,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折痕为,则△的面积为( ) A 、32
B 、42
C 、62
D 、122
8、若△中,13,15AB cm AC cm ==,高12,则的长为( )
A 、14
B 、4
C 、14或4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 、b 、c 是△的三边,则a 2+b 2=c 2

B.若 a 、b 、c 是△的三边,则a 2+b 2=c 2

C.若 a 、b 、c 是△的三边,,则a 2+b 2=c 2

D.若 a 、b 、c 是△的三边,,则a 2+b 2=c 2

2.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 B. C. D.
3. 如果△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k 2
-1,2k (k >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
A 、2k
B 、1
C 、k 2-1
D 、k 2
+1
4. 已知a ,b ,c 为△三边,且满足(a 2-b 2)(a 22-c 2
)=0,则它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5. 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1
B .120
C .90
D .不能确定 6. △中,=15,=13,高=12,则△的周长为( ) A .42 B .32 C .42 或 32 D .37 或 33
7.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d ,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 )
(A
2d (B
d (C
)2d (D
)d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的坐标是(3,4),则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7 9.若△中,25,26高24,则的长为( )
A .17 B.3 C.17或3 D.以上都不对
90=∠A 90=∠C a b c c b a =+c b a >+c b a <+222c b a =+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222
c a b
-=,则这个三角形是。

2、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长方形桌面,做好后量得长为80,宽为60,
对角线为100,则这个桌面。

(填“合格”或“不合格”)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斜边上的高为。

4、如右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
方形的边长为5,则正方形A,B,C,D的
面积的和为 。

5、如右图将矩形沿直线折叠,顶点D 恰好落
在边上F 处,已知38,则。

6、一只蚂蚁从长为4、宽为3 ,高是5 的
长方体纸箱的A 点沿纸箱爬到B 点,那么
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11.斜边的边长为
长为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12.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13,底边长为10__.
1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平方和为200,则斜边长为 14.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是,则按角分类它是 三角形.
15.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则它的面积是___.
16. 在△中,斜边4,则2+2+2

17.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最短边长为,最长边长为,则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是 ,另外一边的平方是 .
18.如图,已知中,
,,,以直角边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
19. 一长方形的一边长为,面积为
,那么它的一条对角线长是 .。

第6题
cm 17cm 86:8:103:2:1cm 1cm 2ABC ∆︒=∠90C 15=BA 12=AC BC cm 3212cm
C
E
F
A
C
B
D
C B A
7、将一根长为15㎝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高为12㎝的圆柱形水杯中,
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h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
1、(6分)如图,在△中,∠90°,⊥, 6,8, 求、的长
2、(6分)如图,四边形中,=3,=4,=12,
=13,且∠=900,求四边形的面积。

3.已知△的三边分别为k2-1,2k,k2+1(k>1),求证:△是直角三角形.
1,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E为中点,F为A上的一点,且
4
试判断△的形状.
C
B A
D
E F
5.﹝8分﹞.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为8,•长•为10.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 落在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想一想,此时有多长?•
《勾股定理》单元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C 3、C 4、C 5、B 6、C 7、C 8、C 二、填空题:
1、直角三角形 2、合格 3、 4、25 5、6 6、
7、2≤h≤3 三、解答题:
74
1、解:在△中,6,8 AB2
=AC2
+BC2
AB= =100
=10
10
8
6⨯=4.8 CD=AB BC
AC ⋅2、解:连接
∵在△中,AC2
=AB2
+BC2
AC16
9+5
∴S △
2
BC AB ⋅243⨯62
在△中,AC
22
=25+144=169,2=132
=169,
∴2
=AC22
∴△是△ ∴S △
2
DC AC ⋅2125⨯30 2
∴S 四边形 S △ S △6+30=36 2
3、解:由题意得:设城门高为x, (x+1)2
=x2
+3

x2
+2x+1=x2
+9 2x=8 x=4 竹竿长为4+1=5米。

答:竹竿长为5米。

4、解:由题意得:(x+1)2
=x2
+25
51284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