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与测试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上册 (6)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的掌握。

2. 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复习:回顾上学期所学课文,梳理重点知识点。

2. 语法知识复习:巩固语法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 写作技巧复习:回顾上学期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5. 诗词鉴赏复习:回顾上学期所学诗词,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安排:1. 每节课安排45分钟,每周进行两次复习课程。

2. 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个课时的教学任务。

3. 每个章节进行一次测试,以检验学生复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复习情况。

3. 测试成绩: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复习教案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复习策略与方法指导1. 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法,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 教授学生有效的复习方法,如错题本、学习笔记等。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复习心得和方法。

七、重点难点突破1. 对上学期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2. 对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3.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八、课堂互动与提问1. 设计互动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的掌握。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上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2. 复习上学期所学的课文,分析课文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

3. 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4. 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复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3. 采用阅读理解训练法,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和指导。

4. 采用写作训练法,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定期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复习知识点,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

2. 第二周:分析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3. 第三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第四周: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5. 第五周:进行期中考试,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练习:布置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准备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材,作为复习的主要资源。

2. 教案:编写详细的教案,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3. 测试题:准备课堂测试题和课后作业,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川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2023新版教案

川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2023新版教案

川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2023新版教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教案适用于川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通过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组成、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内容。

本教案旨在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川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地球与地图2. 世界地理3. 中国的地理4. 地球与环境5. 地理信息技术三、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图的使用方法。

2. 掌握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地理要素。

3.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区域划分和重要地理要素。

4.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 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通过讲解和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地理概念和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加深他们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图像和数据,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水平。

3. 考试测试:组织地理知识的测试,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

4.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其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川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理图像和数据。

3. 实物模型:地球仪、世界地图等实物模型,用于演示地理概念。

七、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球与地图2. 第二课时:世界地理3. 第三课时:中国的地理4. 第四课时:地球与环境5. 第五课时:地理信息技术八、教学反思本教案结合川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教学特点,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地理能力。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导学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导学案

复习: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备课人:程晖【知识链接】第1课:我国已知最早人类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他们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他们的四肢进化快,像人;头部保留着猿类的特征,属于猿人。

他们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称旧石器。

他们靠渔猎、采集维持生活,能够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

他们的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和用兽皮缝制衣服。

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有了爱美之心、有了羞耻感。

第2课: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

他们会种植庄稼、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会制作陶器、能建造房屋,还饲养家畜家禽。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是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他们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带,种植水稻,制作小船,住在木头建造的木房子里(干栏式房子)。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他们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一带,种植粟,用麻纺织麻布,能制造精美的彩陶,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

大汶口遗址地点在山东泰安大汶口,约6000—4500年前,他们过着原始农耕生活,贫富已分化。

【复习检测】1.假如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你会见到的情景最可能是()A.元谋人在采集食物B.北京人在打制石器C.河姆渡人在种植水稻 D.黄帝大战蚩尤2.根据下图判断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位于()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以上选项都不是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请你判断他属于()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4.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5.在原始社会,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章复习的教案范文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章复习的教案范文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章复习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六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巩固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统计方法及数据分析。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及统计方法。

2.难点: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第六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引导学生回顾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统计方法及数据分析。

2.复习第六章《几何图形》(1)图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列举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如点、线、面、三角形、四边形等。

(2)图形的性质让学生分别阐述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对角线等。

(3)图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判定两个图形相似或全等。

3.复习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数据的收集让学生阐述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

(2)数据的整理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整理数据,如制作表格、绘制图表等。

(3)数据分析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4.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ABC,AB=AC,求证:∠B=∠C。

(2)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

例如:某班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求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身高(cm):160、165、170、175、180、1855.小组讨论(1)如何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数据?四、课后作业(1)已知一个三角形ABC,AB=AC,求证:∠B=∠C。

(2)某班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求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身高(cm):160、165、170、175、180、1852.收集家中一个月的水电费数据,绘制条形图,并分析数据。

综合测试与测验 学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 (4)

综合测试与测验 学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 (4)

1、阅读下列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礼记》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社会时期的情况?答:原始社会时期。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意思?这种办法历史叫什么?答:意思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应推选贤能,有才能的人当部落联盟首领。

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

(3)举例说明当时是怎样“选贤与能“的?答:相传,尧年纪大时,主动提出了后继人的问题。

部落首领们推举了贤能的舜。

尧对舜进行了长期的考察,舜的表现十分突出。

尧死了以后,舜便接替尧的位置,担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答:既具有高尚的品德,又具有卓越的才能。

2、.阅读下列材料:每年清明节的祭祀轩辕黄帝陵,为我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

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

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了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

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还是城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

右图为公祭黄帝陵的盛况。

请回答:(1)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黄帝的活动为什么绵延不绝?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充分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人文初祖的崇敬与怀念。

因为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他聪明能干,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

他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

传说铜器、车船也是他发明的。

(2)我们如何才能不愧对我们的祖先?答: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言之有理即可)(3)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祖先?答: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黄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答: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七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语文:回顾和巩固本册所学的基本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

2. 数学: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

3. 英语:复习本册所学的单词、语法、句型、听力、口语等。

4. 历史:回顾和巩固本册所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的理解。

5. 地理:复习本册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安排1. 每节课安排45分钟,每周安排5节课。

2. 每个课题安排1-2节课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 每节课结束后,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

3. 定期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4. 激励教学: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七年级上册的教科书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 学习工具:提供书籍、练习册、学习网站等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章复习的教案例文.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章复习的教案例文.doc

3。

又一次欣赏了形象的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些主要河流的河长情况你的统计图要尽可能的形象。

(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流的河长与流域面积有什么样的联系?(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主要河流你认为河流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吗?制作形象的统计图首先要处理好数据即从表格中计算出这几条河流长度的比例然后选择最大或最小作为基准量按比例形象画出即可。

(1)形象统计图(略)只要合理即可。

(2)从表中的数据看出河流越长其流域面积越大。

(3)河流的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五。

课后作业:得会相对多一些。

而四班喜欢数学数学的学生相对比较多一些,而且基础弱的学生相对来的少,所以我在4班的课堂上,要求就要高一些,可能同样的题目在4班我给予的时间就要少一些,有时也会在课堂上放下几题有些难度的题。

我们备课组统一有预习作业,看书时做到“有问必答、有问必提”这八个字。

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学生的预习作业无法完成,我就会在课堂上给他们5分左右的时间看书。

因为我始终觉得学生如果能带着问题来上课,那效果会好很多,至少他该明白老师上课的内容。

我还会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的状况,调整课堂的知识点的安排。

比如“代数式的值”这一节课,学生的预习作业做得还可以,加上作业上有要求,我就把“整体代换”的思想加进了课内,一来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思维能力。

有时我也会把一些浅显的例题让他们观察解题过程,让他们自己来谈看完之后的体会——要抓住哪几条重要的信息。

我想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在我的课堂上我始终让学生学会的一件事情是——做完一道题,做一类题。

如:这样的选择题: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两数为()A.都是正数B.都是负数…C.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D.一个正数一个负数做了这一题,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两数相加和为正;两数相减差为正;两数相加和为负;两数相减差为负;两数相乘积为正;两数相乘积为负;两数相加和为正、积为正;两数相加和为负、积为正等等情况下这两个数的正负性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2、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历史分析、评价能力过程与方法
1、以介绍世界八大奇迹引入新课
2、组织学生讨论秦始陵兵马俑所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现状
3、播放课文涉及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的动画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操,养成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
3、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战国编钟 2、秦始皇兵马俑
难点:1、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成就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战国编钟的挂图 2、秦始皇兵马俑挂图 3、王羲之、顾恺之书法作品投影
学生:收集世界八大奇迹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听说过吗,世界上有八处古代文化遗址十分有名,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中国就占两个。

一个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另外一个是在陕西出土的请示黄兵马俑。

今天毛窝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

一、战国编钟与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展示我国编钟挂图,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

2、给学生明确知识点,即战国编钟是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共有60多件,其特点是可演奏各种乐曲、音色优美、音域宽广。

3、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组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其宏大的气势和精湛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提出: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但也反映了落后的世界观,是当时人们认识水平较低的表现。

秦始皇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相信人的再世,故也为自己建立了一支地下军队。

这些兵马俑显示了秦朝的强大,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的重要文物。

二、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
1、过渡:了解了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后,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注意发现细节。

(王羲之买鹅和替人写扇的故事)
2、谈话:大家欣赏了动画片,这两个故事讲的是谁啊?不错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王羲之,那么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知道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
3、肯定学生阅读的收获,告诉学生王羲之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书法艺术的,其书写的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遵美挺秀,后人评价:“飘若游云,矫若惊尼。

”(播放
王羲之书法的幻灯片,让学生体会)
4、转折:与王羲之齐名的还有东晋的顾恺之,不过她不是书法家,而是一位画家。

5、投影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并阅读课文。

(了解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6、小结全课内容,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
第七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1.战国编钟(湖北随州) 特点
2.秦始皇兵马俑:A、地点 B、反映的社会关系 C、价值
3.王羲之的书法:A、特点 B、书圣 C、《兰亭序》
4、顾恺之的绘画:A、特点 B、《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作业设计
达标训练:
1.湖北随州战国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其主要用途是()
A 记时报时 B演奏乐曲 C饮酒 D 工艺品
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A 马王堆汉墓帛画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长信宫灯
D 四羊方尊
3.民间流传的“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与下面有关的人物是
A王羲之 B 王献之C顾恺之 D 李白
4.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篇著名书法作品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它是()
A 《滕王阁序》
B 《多宝塔碑》 C《兰亭序》 D《玄秘塔碑》
5.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 钟繇
B 王羲之
C 顾恺之
D 陶渊明
6.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
7.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的代表作有()
①《女史箴图》②《洛神赋图》③ 《兰亭序》④《多宝塔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8.秦汉时期的美术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书法
B.绘画
C. 雕塑
D. 青铜艺术
9.材料解析:
“这(规模如此宏大的陶佣群)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

它的发现,使世界上有了八大奇迹。

”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一贯的超人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 (卢森堡大公)
读后请回答:
①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所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这一古代文化遗产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