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4.课件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西周的统治区比商朝大。为控制广大的地区,周王派自己 的子弟、亲戚,还有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到各地建立封国。 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 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 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私”, 出现“家天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
(世袭)以为礼。
——《礼记·礼运》
尧 舜禹 启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继承制变化
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夏朝的衰落
原因:夏桀的残暴统治
夏桀把人当坐骑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
商朝的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16世纪。 2、建立者: 成汤 3、灭夏战争的地点: 鸣条(今河南封丘)
盘庚迁殷
1、时间:约公元前14世纪 2、迁都的商王: 盘庚
3、迁都地点:殷(今河南安阳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商朝前期,曾经数 次迁都。约公元前 1300年,商王盘庚把 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 阳西北)。从此,商的 都城稳定下来。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周王授予国君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国君必须 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 式,贡献珠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不承担这些义务的, 将受到惩罚。
分封制的作用
1.连线 王朝 西周 商朝 夏朝
西周的统治区比商朝大。为控制广大的地区,周王派自己 的子弟、亲戚,还有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到各地建立封国。 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 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 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私”, 出现“家天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
(世袭)以为礼。
——《礼记·礼运》
尧 舜禹 启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继承制变化
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夏朝的衰落
原因:夏桀的残暴统治
夏桀把人当坐骑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
商朝的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16世纪。 2、建立者: 成汤 3、灭夏战争的地点: 鸣条(今河南封丘)
盘庚迁殷
1、时间:约公元前14世纪 2、迁都的商王: 盘庚
3、迁都地点:殷(今河南安阳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商朝前期,曾经数 次迁都。约公元前 1300年,商王盘庚把 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 阳西北)。从此,商的 都城稳定下来。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周王授予国君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国君必须 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 式,贡献珠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不承担这些义务的, 将受到惩罚。
分封制的作用
1.连线 王朝 西周 商朝 夏朝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6.课件1

材料二: “礼春乐秋特征发—的点自—时:诸(代侯《出论”语》·季氏) 材料材一料一、:二西分周A别、反映王的权是材什料衰么二弱:时春期秋? 两段材料说明B周、王与诸诸侯侯国争的霸关系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 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 诸侯国。
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晋楚争霸
1、城濮之战: 晋国胜,晋文公称霸
2、邲之战: 楚国胜,楚庄王称霸
吴越 争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
1.消极影响:春秋争霸战争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人民流离失所、 生产遭到破坏,给社会造成种种灾难。
2.积极影响 (1)在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呈现出统一 的趋势。
齐桓公首 霸的原因
何在?
国春 部
内 盛 产 鱼 、 盐 。
秋 五 霸 之 一 , 境 内 三 面 环 海 ,
, 西 周 时 期 为 姜 尚
的 封
国 ,
——
齐 国
在 今 山 东 省 东 北
管仲(?——前645年), 春秋初年齐国政治家、 军事家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 政,整顿军队,齐国的国力更加强盛。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6课 春秋争霸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情境导入
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 为博得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 起骊山的烽火,示警有敌人进犯。各 地诸侯纷纷带兵来到骊山,准备与敌 人厮杀,保卫周王。褒姒看到他们到 达时气喘吁吁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但是,从此周王却失信于诸侯。历史 上把这件事称作“烽火戏诸侯”。后 来,犬戎真的来攻打,幽王点起烽火, 诸侯们再也不来援助。镐京被攻破, 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 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 诸侯国。
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晋楚争霸
1、城濮之战: 晋国胜,晋文公称霸
2、邲之战: 楚国胜,楚庄王称霸
吴越 争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
1.消极影响:春秋争霸战争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人民流离失所、 生产遭到破坏,给社会造成种种灾难。
2.积极影响 (1)在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呈现出统一 的趋势。
齐桓公首 霸的原因
何在?
国春 部
内 盛 产 鱼 、 盐 。
秋 五 霸 之 一 , 境 内 三 面 环 海 ,
, 西 周 时 期 为 姜 尚
的 封
国 ,
——
齐 国
在 今 山 东 省 东 北
管仲(?——前645年), 春秋初年齐国政治家、 军事家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 政,整顿军队,齐国的国力更加强盛。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6课 春秋争霸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情境导入
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 为博得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 起骊山的烽火,示警有敌人进犯。各 地诸侯纷纷带兵来到骊山,准备与敌 人厮杀,保卫周王。褒姒看到他们到 达时气喘吁吁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但是,从此周王却失信于诸侯。历史 上把这件事称作“烽火戏诸侯”。后 来,犬戎真的来攻打,幽王点起烽火, 诸侯们再也不来援助。镐京被攻破, 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七雄》优质课件

著名战役和重要军事家
战役: 围魏救赵
即墨之战
军事家: 孙膑、田单
著名战役和重要军事家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即墨之战,田单智谋超群,在 即墨之战是战国后期,齐将田 国破城围、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 的情况下,坚守孤城,麻痹燕 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 军,积极创造反攻条件。在时 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 机成熟时,充分运用机动性、 著名作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 突然性、杀伤力和心理威慑诸 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因素,以“火牛阵”进行夜间 突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是战胜燕军的主要原因。此外, 由于即墨有一定的防御条件; 燕军分兵多路攻齐,发展过快, 攻城克坚的准备和力量不充分; 田单巧施反间计,借敌之手除 去最难对付的乐毅,也是原因 之一。
铁刀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 u]
(湖北铜绿山出土)
燕国
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铁兵器开始应用。 “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战国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而更锋利出现铁兵器 .
兵 器 种 类 繁 多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车兵
骑兵
步兵
战争规模的扩大和争夺的激烈。
三、合纵与连横(外交)
燕
赵
合纵:“合纵势以攻一强”即 东方六国(齐楚燕赵魏韩)联 合起来对付强大的秦国。
齐
秦 魏
韩
楚 苏秦
燕
赵
齐 秦 韩 楚 张仪 魏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即秦国拉拢东方国家服从 于自己,再各个击破。
课堂小结
战 国 七 雄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役:“围魏救赵”、即墨之战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北京人狩猎和采集想象图
北京人住在山洞里。当自然界出现野火时,他们拾回火种,小心保 存起来,不让它熄灭。北京人用火烧烤猎取的动物,吃上了熟食。减少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 了疾病,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步。
烧烤食物
烧石
取暖御寒
烧骨
火
驱吓野 兽照明灰烬四、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活动设计:
主题:再现“北京人”的一天 内容:全班分为4个小组,根据史料史实分别展示“北京人”在春、夏、 秋、冬某一天的生活场景 展示方式: 1.以小组为单位 2.方式为口述、绘画、多媒体制作、现场表演任意一种 3.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来找茬”,看其是否符合史实
谢
谢
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兴起
考古 发现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
想一想,北京人的发现对我们有何意义? 为什么周口店遗址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曾生活过 “北京人”、 早期智人“新洞人”、 “田园人”和“山顶洞 人”。这些古人类、古文 化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 被统称为“周口店遗址”。 迄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先 后发现五个完整的北京人 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 位的化石,共属40多个北 京人个体,还发现近10万 件石器——北京人遗址是 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 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 址。
2.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 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D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你认为最有可能住在右 图所示房屋的人是( C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 出现的情节是 ( C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7课战国七雄(共15张PPT)

合纵与连横——策略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 六国构成严重威胁。六国曾为对抗强秦进行过合作,包括几国联合出 兵攻秦,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而秦国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 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 击破的做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这种策略历史上称 为“连横”。战国纷争经常表现为合纵和连横之争。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 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东
齐
南
楚
西
秦
北
燕
上
赵
中
魏
下
韩
战国时期的战争
1、战争的特点: 2、著名战役:“围魏救赵”;即墨之战 3、著名军事家: 孙膑、田单 4、性质: 后期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苏秦画像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为什么叫“战国”? 战国,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
名。
哪些主要的诸侯国呢?
战国七雄简表
国名 齐
都
城
临淄[Zī](今山东淄博)
楚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西北)
燕
蓟[Jì](今北京西南)Βιβλιοθήκη 韩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最新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第10课 战国百家争鸣1

交相利”。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统,交相恶则乱”。
非攻,是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侵凌,即侵略战争。
孟子故居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子思学生), 约前372~前289 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 孟轲 字子舆 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 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并称“孔孟”。 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 后世尊为“亚圣” 说各国。但是不被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 继承并发展孔子思想 提出“仁政” 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他认为人 应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是 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 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荀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子:古代对有修 养、有学问人的 尊称
诸子百家
合作探究
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化。 对于这些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学者 们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 播自己的观点。
“百家”中主要有哪些主要
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
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简表
学 儒 道 墨 法 派 家 荀况 家 家 家 庄周 墨翟 韩非 赵国 宋国 鲁国 韩国 《荀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代表人物 孟轲 国 别 著 作
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荀子 B.①②④ ④韩非 C.②③④ D.①③④ A.①②③
3. 下列哪一家的学说最符合下层劳动人民的要求( C )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8.课件2

合作探究 一、商鞅变法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战国铁农具
青铜牛尊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 孝公支持下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措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风尚。 内容: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 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 影响: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 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 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 了基础。
二、都江堰的修建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 李冰修筑的水利程。
作用:防洪、灌溉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今天仍 发挥着巨大作用。
李冰石像
都江堰
三、秦国的强大
长平之战表明,秦军已具备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实力。
课堂小结
秦孝公求贤 商鞅主持变法
秦国的变化
1.战国前期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 2.秦孝公变法的原因
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都江堰的修建 3.长平之战
随堂训练
D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A 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情境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百姓不信任自己,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 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然后宣布谁能将此木搬至北门,就赏赐10金。搬动一根 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金。有人将 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商鞅马上赏他50金,以示不欺。于是商鞅在人们心目中 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 之后商鞅颁布了哪些变法法令?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课件(共28张PPT)

“男子力耕不足饷粮,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
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走在街上你会有的人脸上刺有字,有的 人没有鼻子,有的人只有一只脚…… 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 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秦朝刑具(陕西临潼出土)
束颈的铁钳
铁桎(zhì脚镣)
在秦的统治下,你有何 感想?如果你是一位秦 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揭 竿 而 起
(陈胜召集九百戍卒)曰:“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
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
受命。”
——《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南戍五岭、开灵渠 50万
建阿房宫、 骊山墓 70万
修驰道、 运粮饷 200万
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
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老 “我家有三子: 百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姓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生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活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 穷困潦倒 忍饥挨饿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
市(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
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秦朝法律告示
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 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 一种侮辱刑),然后劓yì(即割鼻子, 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 砍掉左右脚),腰斩(拦腰斩断),最后 是醢hǎi (即剁成肉酱)….
时间: 公元项前羽207年
刘邦
2、巨鹿之战 交战双方: 项羽
秦军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
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走在街上你会有的人脸上刺有字,有的 人没有鼻子,有的人只有一只脚…… 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 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秦朝刑具(陕西临潼出土)
束颈的铁钳
铁桎(zhì脚镣)
在秦的统治下,你有何 感想?如果你是一位秦 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揭 竿 而 起
(陈胜召集九百戍卒)曰:“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
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
受命。”
——《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南戍五岭、开灵渠 50万
建阿房宫、 骊山墓 70万
修驰道、 运粮饷 200万
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
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老 “我家有三子: 百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姓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生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活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 穷困潦倒 忍饥挨饿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
市(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
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秦朝法律告示
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 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 一种侮辱刑),然后劓yì(即割鼻子, 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 砍掉左右脚),腰斩(拦腰斩断),最后 是醢hǎi (即剁成肉酱)….
时间: 公元项前羽207年
刘邦
2、巨鹿之战 交战双方: 项羽
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