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最新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的发展剖析

合集下载

川教版初一历史课件 第4课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2)

川教版初一历史课件  第4课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2)

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乃殛(jí杀死)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 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 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 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 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大禹治水 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
想一想
想一想
为什么中国人称 自己是“炎黄子孙”?
两岸同根同祖 共是一家人

祭祀黄帝








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 大陆访问团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禅让的传说
尧像
禅让
舜像
部落联盟首领的继任需要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
推选,这样的制度被称为“禅让”。
黄帝以后很久,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当尧年纪大了的时候,部落首领 们推举舜作尧的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了长期考察,舜的表现十分优异。尧逝后, 舜接替了首领的位置。

D.炎帝
C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盘古
5、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D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6、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谦让 )
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 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传说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 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大禹陵 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会稽(kuài jī)山麓(lù)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相关内容。

教材从夏朝的建立开始,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诞生,以及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国家的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国家的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掌握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国家产生与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内涵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家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国家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国家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教案 川教版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第一个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记住商朝的建立,后期的都城。

掌握西周的建立,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进那个遥远的历史时期,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2)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夏、商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3)通过对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的学习,形成自觉地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

2.商朝后期都城。

3.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

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3.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故事法、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历史小故事,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位置又是谁来继承的呢?接着承袭的又是什么朝代呢?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学习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夏禹传子国家立商汤灭夏迁殷盛武王伐纣分封固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过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先采撷夏朝的历史,进入板块一。

板块一:夏禹传子国家立师:禹年老的时候,谁继承王位了呢?让我们进入禹传子,家天下。

(一)夏朝:(1)禹提高启地位的策略活动一:学生讲“禹传子”的故事生:禹年老的时候,虽然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川教版新教材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川教版新教材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
铜爵
镶嵌十字纹方钺
陶盉
陶鼎
茫茫禹迹,画作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 原道训》
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出现了镇压 人民的刑罚;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奴隶制国家机 器产生了。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现场
《史记》的《夏本纪》和《殷本纪》记载了夏、商两朝的历史。
返回
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左传· 哀公七年》
此文献的大意是,禹在涂山大会各部落 首领;这些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来 朝见他。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涂山,一说在今安徽蚌埠市西当涂山。
晋侯铜簋及铭文
返回
结束
第4课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夏商更替 商周更替 分封制
导入
河南的安阳,原来名气不 大。从20世纪初起,随着大量 甲骨和青铜器在这里出土,安 阳的知名度迅速提高。现在, 人们公认安阳是中国著名古都 之一。那么,历史上哪个王朝 曾在此建都?这里出土的文物 对研究中国的历史有何价值?
启后来杀死了伯益,打败了反对 他的有扈氏,还把有扈氏的俘虏变成 了放养牲畜的奴隶。 夏启(画像)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 大人世及 (世袭)以为礼。 ——《礼记· 礼运》
启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夏朝宫殿遗址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1959年 开始发掘。遗址中,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其中一座基址中心建筑为面 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大型宫殿。同时,遗址中出土有制陶、铸铜、制骨、 制石的手工作坊和一些陶器、铜器等。其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商 代二里岗文化;经碳—14法测定,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前1600年, 与文献中所记夏朝时间相符。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文 化。

最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

最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

最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第4课国家产生与早期发展【目标要求】1.知道夏朝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及其作用。

2.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原因,认识人心向背的重要影响。

3学会从夏商西周的历史条件出发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历史结论。

【课堂热身】活动2:组内交流、检查、质疑。

【合作探究】探究一:活动1 夏朝建立与国家产生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题目。

(1)写出夏朝的历史地位:(2)勾划出其依据(词语)。

2.教师给学生讲述世纪与年代的换算关系,并且完成下列练一练。

(1)公元前2070年:世纪(2)2070年:世纪(3)646年:世纪(4)27年:世纪3. 结合教材,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尧舜禹, 公天下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1)材料中的“子”是谁?“禹传子”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禹传子”意味着什么?(1)你认为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活动2:商周更替1.找一找商朝最后迁都时间:约公元前世纪;人物;地点(今)。

2.看一看(1)观察20页插图,图片反映了商代哪些手工业部门发达?说明商朝哪个(如:政治、经济、军事或文化等)领域的繁荣?(2)观察21页商朝略图 ,并完成商朝势力范围填空题。

东至: 南至: 西至: 北达:(3)结合前面(1)(2)问,概括出商朝的强盛表现在:广大, 繁荣;探究二:阅读教材“分封制”子目,观察24页地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上述材料叙述的是一项什么制度?开始实行这项制度的人是谁?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材料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2)阅读课本,结合材料说明分封的对象是什么人?其目的何在?(3)当时有哪些主要诸侯国(在24页的地图上圈出主要的诸侯国)?你知道它们都分布在今天的哪些地方吗?材料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材料五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第4课【教学课件】《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川教)

第4课【教学课件】《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川教)

世袭制时期,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从而为生产力水
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制度是否进步看它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板块二
商汤灭夏迁殷盛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二、商朝
1. 商朝的建立
时间 约公元前16世纪
成汤像
成汤
建立者
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天下为家取代了天下为公。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尧 舜 禅让制
禅让制:
世袭制: 推举、才德 相传、血缘
王位
子 启
禹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2. 夏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约公元前21世纪 启
启,史称夏启。 生卒年不详。夏禹子。 禹病死后继位。在位9 年,病死。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学习目标
板块一:夏禹传子国家立 板块二:商汤灭夏迁殷盛 板块三:武王伐纣分封固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讲授新课
板块一
夏禹传子国家立
畅言教育
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一、 夏朝
1. 禹提高启地位的策略:
活动一:学生讲“禹传子”的故事
故事一:禹年老的时候,虽然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 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 交给了他的儿子启。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 特权。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接着通过武力降服不服的伯益等 其他部落,确保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川教版(最新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的发展

川教版(最新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的发展
最新.川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4课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情境导入
部分现代版《封神演义》
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内容即是以商朝末年的历史加以神话想象编写而成的。今天 我们将会学到这段历史。
合作探究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21世纪
随堂训练
1.连线 王朝 开始时间 约公元前2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11世纪
西周
商朝 夏朝
2.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哪些?
统治者骄奢淫逸,残暴统治;人民困苦不堪,不断反抗。
西周的统治区比商朝大。为控制广大的地区,周王派自己 的子弟、亲戚,还有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到各地建立封国。 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 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 儒效》
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 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
商朝的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16世纪。
2、建立者: 成汤 3、灭夏战争的地点: 鸣条(今河南封丘)
盘庚迁殷
1、时间:约公元前14世纪
2、迁都的商王: 盘庚 3、迁都地点: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商朝前期,曾经数
次迁都。约公元前
1300年,商王盘庚把
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
阳西北)。从此,商的
分封制的作用
诸侯国如同屏障藩篱,捍卫着周 王朝的安宁,有效地管理开发所辖地 区。在当时的条件下,分封制有着积 世纪,启建立
2.王位世袭制 3.夏桀时灭亡 1.约公元前16世纪,成汤建立

精编川教版七年级 历史上册(2018)第4课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 (共19张PPT)

精编川教版七年级 历史上册(2018)第4课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 (共19张PPT)

6、西周的封国有哪几类?其中分封的主体是谁? 答:类别:王族、功臣和先圣王的后代。 主体:王族。 7、受封诸侯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权利:得到土地和人口,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权力。 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见天子、贡献 财宝特产等。 8、分封制有哪些作用? 答:捍卫周朝的安宁,有效地管理和开发所辖地区,巩固了周朝 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铜爵(jué )· 盛酒器
陶鼎(dǐng)· 煮肉器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出现了镇压人民 的刑罚;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标志着我国早期奴隶制 国家机器产生了。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 谓小康。——《礼记· 礼运》
盘庚迁殷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 多次迁都,到商朝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 了相对稳定。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它巩固了商朝的统治,为商朝政治、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从此,商朝 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 的大国。
三、商周更替
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纣
国家 的产 生与 早期 发展
夏商更替
商周更替
西周的建立
时间: 约公元前11世纪 人物: 周武王 都城: 镐京 目的: 加强周统治 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属、功臣等建立封国; 内容: 诸侯向天子尽义务 作用: 捍卫着周王朝的安宁,有效地管理和开发辖区
分封制
朝 都城 代
开始 时间
结束 时间
开国 君主 启 成汤 武王
第4课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启
益干启位,启杀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间: 约公元前16世纪。 2、建立者: 成汤 3、灭夏战争的地点:鸣条(今河南封丘)
盘庚迁殷
1、时间:约公元前14世纪 2、迁都的商王: 盘庚
3、迁都地点: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商朝前期,曾经数 次迁都。约公元前 1300年,商王盘庚把 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 阳西北)。从此,商的 都城稳定下来。
1.连线 王朝 西周 商朝 夏朝
开始时间 约公元前2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11世纪
2.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哪些?
统治者骄奢淫逸,残暴统治;人民困苦不堪,不断反抗。
诸侯国如同屏障藩篱,捍卫着周 王朝的安宁,有效地管理开发所辖地 区。在当时的条件下,分封制有着积 极作用。
课堂小结 夏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 2.王位世袭制 3.夏桀时灭亡
商朝
1.约公元前16世纪,成汤建立 2.盘庚迁殷 3.商纣王时灭亡
西周
1.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建立 2.分封制
随堂训练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私”, 出现“家天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
(世袭)以为礼。
——《礼记·礼运》
尧 舜禹 启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继承制变化
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夏朝的衰落
原因:夏桀的残暴统治
夏桀把人当坐骑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
商朝的建立
商周更替
商朝的衰落
原因: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周朝的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11世纪。 2、建立者: 周武王姬发 3、重要战役的地点:牧野
武 王 伐 纣 战 争 图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最新.川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4课 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情境导入
部分现代版《封神演义》
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内容即是以商朝末年的历史加以神话想象编写而成的。今天 我们将会学到这段历史。
合作探究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21世纪 2、建立者:启 3、统治中心: 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周王授予国君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国君必须 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 式,贡献珠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不承担这些义务的, 将受到惩罚。
分封制的作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西周的统治区比商朝大。为控制广大的地区,周王派自己 的子弟、亲戚,还有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到各地建立封国。 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 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 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