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题3 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过程方法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3.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标签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环节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环节三、课题延伸课堂小结氢气是一种很好的环保燃料,利用电解水可以制得氢气,成本太高,可是,我们看到水中含有氢元素,可以说水是储存氢元素的巨大的仓库,而且水在我们自然界中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水采用比较节能方便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氢气,也是我们化学家们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有一天能在这个领域参与其中,研究出得到氢气的好办法。

将来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开上用氢气做燃料的汽车来。

知识总结,知识升华,提高同学们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同学们进行鼓励。

第二篇: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水的组成》教学反思5篇

初中化学教材《水的组成》教学反思5篇

初中化学教材《水的组成》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初中化学教材《水的组成》教学反思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物质的简单分类。

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工作。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

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

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以一道段考题引入后,引起学生共鸣。

实施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复习完物质分类后再将此题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

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课堂的完整性。

设置的习题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个递进的缓冲,在处理习题时,对于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以带过,而学生的共同问题应该深入剖析。

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

我以提问和课前学生的知识归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来回顾知识,稍显单调。

复习课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习课。

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上,也要适时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应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鼓励性质,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

在最后的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知识脉络。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相关推荐《水的组成》化学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的组成》化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水的组成教案及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1: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2.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提示他们去看书本图例,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习.
4.讲课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学难点:理解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提问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一个水分子模型,若干氢气球和氧气球。

2. 教学工具: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演示:(1) 向学生展示氢气球和氧气球,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向学生演示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3. 知识讲解:(1) 向学生讲解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向学生讲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并通过水分子模型进行4. 课堂练习:(1) 让学生回答问题:水由哪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几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2)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元素和水分子结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解水的组成,并完成家庭作业。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解释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式中的表示方法。

2. 探讨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如液态、固态和气态,以及相应的物理性质。

七、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水的沸腾过程,掌握水的沸点。

八、互动提问1. 教师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沸点是多少?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结构以及水的沸点。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

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老师与学生共同回忆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水的物理性质,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强化化学用语和表达标准等相关知识,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试验探究,明确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目的:2.1 知识与才能: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氢气〔H2〕的制取与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式确实定。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H2的制取与燃烧、电解水等探究实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了实验是化学探究的根底,明白化学与生活是严密相联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点:3.1 H2燃烧的现象及其产物,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 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实验产物的体积比是V〔H2〕:V〔O2〕=2:1,进一步理解水的化学式――H2O。

4 教学难点:H2燃烧,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理论上的推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推断是正确的,讨论并确定了水的化学式。

5 教学过程:5.1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老师]〔出示烧杯盛装的水〕说出水的重要性,你们对水的理解有多少?[学生]答复。

[老师]这是从那个角度对水的认识?[学生]这是从物理性质的角度认识。

[老师]导入新课:水的组成。

5.2 H2的仪器介绍和制取原理[老师]在理解如何制取氢气前,我们先理解一下我手中的这套仪器----启普发生器,〔讲启普发生器的作用〕。

实验室是用锌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如今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用稀HCl来制取氢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总结:水在通电条件下发
生分解反
生成了氧
和氢气
提问:请你总结水有什么
化学性质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2.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提示他们去看P50页图3-12,
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习.
4.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