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2
八年级下美术第2课手工书设计ppt课件

尝试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手工书设计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手工书设计,如数字印刷、3D打印、激光切割等 ,以创造更加独特和富有现代感的手工书作品。
探索手工书设计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
实践与创新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尝试 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材料, 培养创新思维。
合作与交流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分享设计经验和成果,促 进共同进步。
02
手工书设计基础知识
手工书类型与特点
类型
精装书、平装书、线装书、活页 书等
特点
手工书具有个性化、艺术化、实 用化等特点,注重创意和手工制 作的过程。
手工书设计要素
异形书设计
打破传统书籍的方正形态,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异形书籍,如圆形、 扇形等,展现个性与创意。
材质创新设计
尝试使用非传统纸张材料,如布、塑料等,为手工书设计带来全新 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课程重点回顾
1 2
手工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包括创意、美感、实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针 对不同受众的设计考虑。
。
手工书装订技巧
装订方式选择
根据书籍的厚度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装订方式,如骑马钉、胶 装、锁线装等。
装订材料准备
准备装订所需的材料,如订书机、胶水、线等。
装订步骤与注意事项
按照装订方式的步骤进行装订,注意保持页面的平整和美观,避免出 现散页或错位等问题。
05
手工书设计案例分析
经典手工书设计案例解析
封面设计
封面是手工书的门面,需 要注重色彩搭配、图案设 计和标题字体选择。
〖2021年整理〗《小学美术中国美术作品鉴赏2》优秀教案

《五牛图》1、历史背景:唐代韩况的代表作品. 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2、作品内容: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话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快乖僻的)3.艺术特征: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村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谈消染有别,西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 4价值意义: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五代西蜀画院西家黄能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荃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设色鲜明,画风富丽。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画法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 是唐代张璨在《绘境》书中的理论(2) 主张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统一。
(3)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林泉高致集》;北宋时期郭熙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提出了一系列山水画传统的观察和创作方法,《林泉高致》6篇,由郭思编述其父郭熙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见解而成。
如“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强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最物的局限。
美术二课堂教案

美术二课堂教案一.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美术元素和原则;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艺术作品,并能够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3. 学生能够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和造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4. 学生能够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长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
二.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美术元素的介绍和运用:点、线、形、色彩、质地等;2. 美术原则的介绍和运用:对比、重复、平衡、层次等;3. 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表达:通过观察和描述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4. 创作作品:通过绘画和造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5. 艺术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欣赏:介绍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和知名艺术家。
三. 教学过程1. 美术元素和原则的介绍(15分钟)a. 点、线、形、色彩、质地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讲解;b. 对比、重复、平衡、层次等美术原则的讲解;c.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加深学生对美术元素和原则的理解。
2. 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表达(20分钟)a. 展示一幅艺术作品给学生观看,并引导学生描述作品的元素和原则;b. 学生自由发表对作品的感受和意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3. 创作作品(30分钟)a. 提供一些材料和主题供学生选择,并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和造型技巧;b.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绘画和造型创作,鼓励他们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艺术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欣赏(25分钟)a. 介绍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和知名艺术家,包括他们的创作背景和特点;b.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给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四. 教学评估1. 学生通过描述和分析艺术作品来展示他们对美术元素和原则的理解;2. 创作的作品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依据;3. 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能力可以作为评估他们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的依据。
五.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和博物馆,增加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2.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艺术活动和比赛,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3. 提供一些艺术资料和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2.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了解点的集合形成的现象,学习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点的集合现象:介绍点的集合在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如星空、沙画、像素画等。
2. 点的集合创作方法:学习如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美术创作,包括布局、色彩、形状等方面的技巧。
3. 点的集合作品欣赏:欣赏经典的点的集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的点的集合知识,进行创意实践,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点的集合现象,掌握点的集合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美术创作,包括布局、色彩、形状等方面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点的集合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点的集合现象、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作品,分析艺术特点。
3. 实践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意实践,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点的集合》2. 主体内容:点的集合现象、创作方法、作品欣赏、实践创作、展示与评价3. 配图:相关图片素材、学生作品等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点的集合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点的集合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点的集合知识,提高了美术素养。
初中美术_2《梅竹言志》之竹子的画法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梅竹言志》教学设计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
我们先来欣赏不同竹子的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各有什么特点?2、你知道那些有关竹子的诗句、格言......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画法。
(板书课题)二、夯实基础:学生看、听、想、回答、练习。
1、蘸墨方法:毛笔尖蘸墨,切记“喝饱墨”。
2、用笔方法:A、中锋用笔:B、侧锋用笔:3、观察竹子作品的每一部分各自运用了哪种用笔方法?4、教师示范画法,边讲解,学生边练习:媒体课件一步步演示A 、竹竿: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但不要把空隙填死,中锋用笔。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
不能在画面的中心相交。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B、竹枝:小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中锋用笔。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C、竹叶: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动感。
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
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人、个、介”三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三个字的每一媒体课件媒体课件媒体课件《梅竹言志》学情分析通过平时的观察,学生美术功底不是很强,美术专业性弱,国画更是接触的不多。
知识与技能不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应该很好的调动,因为学生很感兴趣,对笔墨的兴趣很是浓厚。
学生喜欢工具性强的课程,教师要合理启发、引导。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另外,选择竹子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竹竿、竹节和竹枝、竹叶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梅、兰、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
冀美版七上美术 2用绘画介绍自己 教案

板书设计:
用绘画介绍自己——自画像
备课内容
用绘画介绍自己
课题
用绘画介绍自己
课型
造型与表现
课时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常识,学会在同学面前主动介绍,大胆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概括性
表达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概括性表达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个性。
教学难点
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让同学们
姓名:杨天颖
职业:教师
爱好:画画、摄影
最喜欢的颜色:粉色
人生格言:不懈奋斗,生命才有辉煌。
老师的这种用文字来进行的自我介绍属于书面介绍。今天呢,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种新的自我介绍的方式,就是用绘画来介绍自己。通过教师的自我介绍引出课题,简单明了。让学生以开始就能直入主题。(板书:用绘画介绍自己——自画像)
先来看看老师的自画像吧。旁边还有老师的自我介绍。大家知道这种既有图片又有文字的自我介绍形式叫什么吗?老师告诉大家这种呢,叫图文并茂式自我介绍。同学们也试着画一幅吧!
老师提醒注意事项,比如人物的神态特征、性格特征等。
在学生绘制作业时,教师及时巡视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扎住自己的特征。不仅仅是外形,也可把自己的爱好绘制到画面中。画完后,学生把画好的画折起来,交给老师。学生拿到其他同学的画,进行评价。走到作者身边,握握手,交个朋友把学生交上的作品打乱顺序发下去。请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他拿到的作品,并进行评价,然后和作者交个朋友。
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 2 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课件 (共37张PPT)

持 久 化 、 制 度化。 我园已 制订有 《班级 卫生制 度》、 《卫生 工作检 查制度 》、 《 食 堂 卫 生 制度》 、《医 务室工 作人员 岗位职 责》等 一系列 规章制 度,并在 工作中 逐 步 加 以 完 善,使幼 儿园环 境卫生 、饮食 卫生、 生理卫 生、疾 病防控 等工作 得到了
3、不规则线——用不规则的线条描绘任意形象, 感受线条和形象之间的关系。绘画工具不限,可以 借鉴传统艺术中的石刻、画像砖、青铜器纹样的用 线,努力追求线条浑厚有力、顿挫有致的古拙苍劲 之感。也可以借鉴金属板画的效果,形成浓淡疏密 的线条变化。
(二)“线”的肌理表现练习
1、粗与细的对比——先用粗(或细)线勾画一个形象,然 后再用细(或粗线)勾画同样的形象。再在此基础上往粗线 (或细线)形象中添加细线(或粗线)。比较粗细线条各自 对形象特点的影响。
(一)“线”的变化练习
1、匀线——用均匀的线条 描绘任意形象,感受线条和 形象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签 字笔来画,要求线条粗细均 匀,挺拨刚劲,清晰流畅 (近似古人说的铁线描)。
2、粗细线——用粗细变化的线条描绘任意形象, 感受线条和形象之间的关系。适合用毛笔或钢笔、 铅笔来画,也可以几种笔配合使用。运笔粗细兼 备,努力做到生动多变,刚中有柔,柔中带刚。
3、表现奇特效果——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表现出尽可能奇特的 画面效果。使用与人们视觉习惯不相符的线条进行造型最容易造成 “奇特”的效果,如直线的叶子和断续线条的人物。可以是具体形 象,也可以是抽象的线条组合。可以只用一种线条,也可以使用多 种线条。
一 、 提 高 认 识,健全 组织,完 善制度 ,明确 责任。 卫 生 工 作 一 直是幼 儿园的 重要工 作,幼儿 的身心 健康也 取决于 良好的 卫生环 境。对 此 ,我 园 校 十 分重视 卫生工 作,专门 成立了 卫生工 作领导 小组,全 面领 导校园 卫生工 作 ,各 班 设 有 卫生委 员和卫 生监督 员,形成 畅道无 阻的卫 生工作 网络。根据工作实际 需 要 ,分 设 卫 生工作 领导小 组,健康 教育领 导小组 ,除四 害工作 领导小 组,做到 分工明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2中国书画教案

一、概述我国书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我国书画,学生不仅可以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绘画技巧。
本教案旨在通过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2教材中的我国书画内容,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和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国书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书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 掌握我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绘画能力;4. 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我国书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我国书画的主要类型和表现特点;3. 我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4. 学习欣赏我国书画名作。
四、教学过程1. 我国书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a. 通过讲解和多媒体资料介绍我国书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书画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
b. 带领学生欣赏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让学生感受我国书画在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2. 我国书画的主要类型和表现特点a. 介绍我国书画的主要类型,如工笔、写意、泼墨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书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b.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我国书画的基本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3. 我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a. 分别介绍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类型书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书画的绘画技巧。
b. 组织学生根据所学技法和手法进行绘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
4. 学习欣赏我国书画名作a. 选取一些我国书画名作,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我国书画名作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价值。
b.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创作符合自己审美情感的书画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作品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绘画技能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美术
编写者杜文国执教时间: 2015年3月6号课题剪刀添画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
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
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