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运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习题课)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黄赤交角的含义及大小二、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的数值关系;“二分二至”的含义、日期三、太阳直射点的含义及作图方法、“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五、会作二分二至光照图——侧视图、俯视图、圆柱投影图(作图:太阳直射光线、晨昏线、极圈、夜半球)学习目标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自转运动的绕转面:平面公转运动的绕转面:平面一、黄赤交角的含义及大小二、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的数值关系;“二分二至”的含义、日期1.关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时,太阳直射点永远在地表一个点上不动B.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时,南北半球的受热状况没有差异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5°时,热带范围变大了D.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5°时,极昼和极夜的范围缩小了2.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的依据是………………()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3.回归线的纬度是南北纬23°26′,极圈的纬度是南北纬66°34′,它是由()A、日地距离决定的B、地球公转周期决定的C、地球自转周期决定的D、黄赤交角决定的3.地球上南北极圈的纬度是南北纬66°34′,它是由()A.日地距离决定的 B.地球公转周期决定的C.地球自转周期决定的 D.黄赤交角决定的13、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14、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A、43°08′B、46°52′C、23°26′D、26°23′4、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A.23026/B.300C.600D.66034/25.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地点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地球公转线速度不同 B.地球公转角速度不同C.黄道平面始终与地轴垂直 D .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轴的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不变2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目前一般来说为26°23ˊB.黄赤交角与地轴的空间倾斜无关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D.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交角的存在的周年移动4.若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5.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A、北极点永远是极昼B、没有昼夜交替C、没有四季变化D、不存在地方时差6.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A、地球的自转运动B、地球的球体形状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D、黄赤交角的大小7.当我国长江南北正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季节时( )A.澳大利亚正值春季B.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C.地球正运行在黄道上的春分点前后D.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到处都发生极昼现象.(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回答7—9题。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课后练习 (附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当中)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
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20时56分4秒 B.21时3分56秒C.21时整 D.21时56分4秒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仅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说,我国酒泉发射火箭的条件比美国的休斯顿好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基本相同4.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B.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5.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②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一个月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是二分二至和近、远日点),据此回答6~8题。
6.2016年的秋分在9月22日,那么秋分日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位置大约是( )A.①B.③C.⑤D.⑥7.当太阳从公转轨道①处运行到③处时,其公转速度( )A.先变慢后变快B.逐渐变快C.先变快后变慢D.逐渐变慢8.在地球公转由①处向②处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9~10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课堂随堂练习题:1.3.2 地球的运动(二)

1.3.1 地球的运动(二)家住北京的一学生利用假期到乌鲁木齐(87°E,43°N)旅游,某日该学生拍摄当地日落景观,照片显示为北京时间20:40。
据此完成1—2题。
1.拍摄日落景观的当天乌鲁木齐日出时间大约是北京时间A.7:20 B.6:20 C.5:20 D.8:202.该日乌鲁木齐旗杆顶端影子的移动轨迹可能为下图为某日四地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日出早于乙地B.丁地位于北极圈C.甲地纬度高于乙地D.甲乙丁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4.四地中地方时6:00日出的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中A、B位于同一纬线上,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时间为7时20分。
读图完成5—6题。
5.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A.20°N,75°E B.20°N,105°W C.20°S,75°E D.20°S,105°W6.这一天,图中各点昼夜状况表述正确的是A.A、B昼长不等 B.Q昼夜可能等长C.P点出现极昼D.Q点一定出现极夜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7—8题。
7.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现①城市一年有两次立杆无影,一次是2月5日,则另一次的日期大致是A.5月5日B.8月6日C.11月7日 D.12月8日8.从第一次无影到第二次无影期间,图中②地每天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是A.先变短,再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一直变短D.一直变长下图是某住宅建筑冬、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如果图示时刻是北京时间12点16分,且∠а的数值为26°34′,那么该地的经纬度是A.116°E,40°N B.110°E,40°S C.120°E,40°N D.124°E,30°N10.下列关于图中太阳光照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值是(26°34′+а)B.图中地区太阳高度角越小,日照时间越长C.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射入屋内的光照面积增大D.若在该房屋的南面造一同样高(高为h)的房屋,从采光角度看,两座房屋的楼间距至少为h/tan а河南省登封市附近观星台(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已有700年历史。
1.3.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

1.3.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考点基础练一、单选题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状况。
图为兴趣小组演示地球运动的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演示的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一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光源固定,演示地球自转可验证的现象是()A.五带的划分B.昼夜长短的变化C.时间的差异D.四季的变化【答案】1.D 2.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演示的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①;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呈现逆时针,故演示的地球转运动方向正确的是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光源固定的情况下,在图示位置,拨动自制的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C正确;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为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ABD错误。
故选C。
北回归线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穿城而过,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太阳直射点到此后向南移动)。
在该县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可以体验“一脚跨两带”和“立竿无影”等现象。
下图中左图为墨江县位置图,右图示意北回归线标志园。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节气中,太阳在墨江“转身”的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一脚跨两带”中的两带是指()A.北温带、北寒带B.南温带、热带C.亚热带、北温带D.北温带、热带【答案】3.B 4.D【解析】3.由题干北回归线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穿城而过,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太阳直射点到此后向南移动),可知太阳在墨江“转身”的是夏至,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向南(赤道)移动,B正确;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CD排除。
1.3.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南回归线
①曲线与纬线MN有两个交点说明了什么?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以南(北)的地区每年没有太阳直射
标注A、B、C、D四个位置的节气和日期 简述B、D两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秋分,9.23 C
N
D 冬至 12.22 A 春分,3.21
北半球为例:
远日点
近日点
位置 A B C
节气
日期
直射点位置
D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www.jkzyw.c om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M
N
北回归线
赤道 A B 3.21 6.22 9.23 12.22 3.21
1.3.2 地球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Leabharlann 自转 公转 赤道面 黄道面
黄赤交角
23°26′
66°34 ′
黄赤交角的特点:
地轴 轴: 黄道面 两 面 赤道面 一 黄赤交角为2326
"一轴两面三角度,三个基本不变"
三角度
轴黄交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
“三个基本不变 ”
B 夏至 6.22
从北天极上空看,地轴“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 的是( B )
冬至 冬至
冬至
冬至
绕日过程中,
地轴指向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大小不变
地球运动方向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
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1.3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导学案

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特点编写:审核:班级_______组别_________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组评_________师评___________【使用说明】先认真阅读课本,用黑色笔认真填写知识梳理部分内容并记忆、在此基础上完成基础达标部分。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
[学习重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学习难点]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不变的,其北端始终指向①__________附近。
2.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②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③__________方向旋转。
3.周期:(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360°,用时④____________。
(2)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自转360°59′,用时⑤__________。
4.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约⑥__________。
(2)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减小(赤道处最大)。
极点处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⑦________;从南极上空看呈⑧____________。
2.周期:一个⑨________年,365日6时9分10秒。
3.轨道形状:近似正圆的⑩________。
4.运动规律:每年的⑪______初,太阳在近日点;⑫________初,在远日点。
5.速度:(1)角速度:平均1°/天,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2)线速度:平均⑬____________,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⑭______ 。
高中地理:1.1.3 地球的运动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课件

点拨精讲
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夏至
冬至
太 阳 光 线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秋分
太 阳 光 线
春分日和秋分日
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
太 阳 光 线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阅读课本16页第一自然段并结合图1.18填写下表,然后画 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参见16页活动题)。
课堂小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_2__3_˚_2__6_′_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范围:2_3__˚2__6_′_N__~__2__3_˚_2_6__′S
1.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2.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太阳直射点能到达的 最北、最南纬度数。
思维拓展
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① 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 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② 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③ 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④ 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
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⑤ 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春分日和B秋分日。
(2) 判断下列日期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① 北半球夏至日至秋分日:_先__逐__渐__减___慢__,__然__后___再__逐__渐__加___快__。 ② 北半球冬至日至春分日:_先__逐__渐__加___快__,__然__后___再__逐__渐__减__慢___。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教案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教案1.1 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1.1.1 地球绕太阳公转1.1.2 地球自转1.1.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1.1.4 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及意义二、知识点讲解2.1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1.1 太阳直射点的定义2.1.2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原因2.1.3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2.1.4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的影响三、教学内容3.1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现象3.1.1 春分和秋分时的太阳直射点3.1.2 夏至和冬至时的太阳直射点3.1.3 昼夜长短的变化3.1.4 四季的形成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4.1.2 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4.1.3 能够解释四季的形成和昼夜长短的变化4.2 过程与方法目标4.2.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变化4.2.2 学会使用地理工具(如地球仪、经纬网等)来研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4.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3.1 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和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4.3.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和南北移动规律5.1.2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5.2 教学难点5.2.1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5.2.2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上是关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教案”的初步编写,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继续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地球仪6.1.2 经纬网模型6.1.3 PPT或教学课件6.2.1 学生地球仪6.2.2 经纬网图6.2.3 笔记本、笔七、教学过程7.1.1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7.1.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7.1.3 提问:什么是太阳直射点?7.2 知识讲解7.2.1 通过PPT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7.2.2 结合地球仪讲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7.2.3 分析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的影响7.3 实践操作7.3.1 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7.3.2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讲解7.3.3 教师点评并总结7.4 巩固知识7.4.1 提问: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与哪些地理现象有关?7.4.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7.4.3 利用经纬网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季节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八、板书设计8.1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8.1.1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8.1.2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8.1.3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8.2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的影响8.2.1 昼夜长短的变化8.2.2 四季的形成8.2.3 地球气候带的划分九、作业设计9.1 绘制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示意图9.1.1 标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时间点的太阳直射点位置9.1.2 描述太阳直射点移动对昼夜长短和四季的影响9.2 分析当地气候特点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9.2.1 收集当地气候资料9.2.2 分析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当地气候的影响9.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地球的公转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反思10.1.1 学生对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理解程度10.1.2 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掌握情况10.1.3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建议10.2 拓展延伸10.2.1 太阳直射点与地球环境的关系10.2.2 地球运动产生的其他地理现象10.2.3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和南北移动规律在讲解太阳直射点的定义时,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直射点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表面的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目标:地球运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选择题
1.如图,四个平行箭头中指向东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用时最少的是()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
3.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4°,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北极圈的度数为66°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二、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甲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3)当我国举行国庆节阅兵时,地球公转位置在()
A. a b之间
B. b c之间
C. c d之间
D. d a之间
(4)当地球由a位置公转至b位置时,试述此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
D A C
(1)逆时针画箭头
(2)冬至
(3)D
(4)先加快后减慢
a处日期是12月22日,未到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逐渐加快,过近日点后公转速度逐渐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