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

合集下载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是指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光垂直射到地球表面的点。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不停地移动,形成一个复杂的轨迹。

这个轨迹不仅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有关,还受到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和倾角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因此在一天之中,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地球自转而不断地移动。

在春分和秋分这两个日期,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平行,太阳光垂直射到赤道上,这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轨道,这个椭圆的轴线与地球自转轴之间的夹角称为地球轨道的倾角。

地球轨道的倾角是约23.5度,这意味着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附近上下移动约47度。

当地球靠近太阳的一侧,地球轨道的偏心率会导致地球公转速度加快,太阳直射点会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而在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原因。

另外,地球轴向也会发生倾斜,这个倾角称为地球的倾角。

地球的倾角是23.5度,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极向太阳倾斜时,这一极会迎来连续数月的白昼,而另一极则会经历连续数月的黑夜。

这就是极昼和极夜的原因。

由于地球的倾角,太阳直射点也会在赤道以外上下移动约23.5度。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可以总结为:每年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附近上下移动约47度,在地球自转的同时不断向东移动,并且受到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和倾角的影响,使得太阳直射点呈现出一个复杂的轨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不仅对地球的季节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与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时,赤道地区会迎来强烈的太阳辐射,气温高,季节不明显。

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会迎来夏季,南半球则进入冬季。

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半球会迎来夏季,北半球则进入冬季。

这种季节的交替也会导致气候的变化,比如气温的升降、降水量的增减等。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900 S合的地点是: C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E,71°N)
2、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 C 对应点相比:
A 、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阅读课本P15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是赤道平面?什么是黄道平面? 2、观察图1.18,找出地轴与赤道平面, 地轴与黄道平面之间有何关系?
3、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有何关系?
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描述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完成一次回归运动所 用的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回 归运动
观察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将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2)影响:
900N
夏至 6月22日
北寒带
66.50 N
石家庄 北温带
23.50 N
秋分 9月23日 3月21日 春分 次年 3、21
00 热带
23.50 S
12月22日 冬至 南温带
南寒带
66.50 S
若黄赤交角变大(240),地球上热带的范 变大 围将——?
变大 温带范围将——?寒带范围将——?
变小
黄赤交角 南北极圈极昼极夜的范围受------------影响?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那么( B D E F

A 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 B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小 C 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变短 D 温带地区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变小 E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幅度变小 F 中低纬度地区(赤道除外)冬夏至日昼长与 夜长差值变小

1.3.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3.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3˚26′
90 °
最高23°26′N
23˚26′N 66˚34′S
思考: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前后,此 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对北半球而言,每年一月初,为什么地 球离太阳最近,这个时候正值隆冬季节,而 每年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却是盛夏?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面) 黄道平面 (公转轨道面)
黄赤交角=23◦26′ (回归线度数)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近日点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晨昏线和经线的交 角不断变化,使同一纬度圈上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发生 改变。
夜弧
昼弧
※昼夜长短的比较和计算
(1)已知昼弧和夜弧的经度数,求昼长和夜长。
昼长时数= 昼弧度数 15。/时 夜弧度数 夜长时数= 15。/时
练习
(1)图中C地的昼长为12 小时
23°26′N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 回归运动的周期
一年中各 地的直射 次数
1回归年
365天5时48分46秒
(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可获得两 次太阳直射; (2)南北回归线上一年获得一次太阳直射; (3)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没 有太阳直射。 6.22夏至日
3.21春分日 9.23秋分日
1、什么是太阳直射点?
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
太阳光线
太阳光线与地表垂直
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021/6/24
春分 3.21
夏至 6.22
13
所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的移动是地球自 转和公转运动的共同结果。即黄赤交接的
产生而导致的
阅读教材P16第一段,结合教材P15图1.18,说出下 图公转轨道上ABCD四处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021/6/24
14
2021/6/24
15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有太阳直射。
2021/6/24
22
立 小夏 满 芒 种
夏至
春分 谷清 雨明
冬至
秋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1/6/24
23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
2021/6/24
A
6.22夏至
3.21春分
次年3.21春分
D
9.23秋分
C
12.22冬至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24
A2 (O2)
A
O1
O A1
B2
B B1
10
2021/6/24
11
思考:
1、如果地球不公转,只自转,直射点纬度是 否会发生变化?
直射点纬度不变
2、如果地球不斜着身子自转,直射点纬 度又有何特点?
永远直射赤道
2021/6/24
12
思考:当地球“直着身体”公转时,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秋分 9.23
冬至 12.22
秋分 9.23
冬至 12.22
2021/6/24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 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

地球运动-第二课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运动-第二课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主讲人:曹琰旎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画一画
P.15 图1.18







① 画出地球
② 画出黄道面
③ 利用量角器画出赤道面(过地 心和黄道面相交23°26')
④ 过地心垂直于赤道面画出地轴 (标出北极星、地球自转方向 以及南极、北极)
⑤ 画出南北回归线(标出纬度)
⑥ 垂直于黄道面做辅助线,定位 并画出南北极圈(标出纬度)
作图步骤
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b 6月22日
夏至
3月21日 春分
a
c
9月23日 秋分
d
12月22日 冬至
阳公转的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
③分别画出地球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所处的位置
④标出地轴、北极星、地球自转方向、南北两极
⑤画出赤道 ⑥连接太阳的球心与地心
南极圈
南寒带
90°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检查纠错
应如何去画?
·B
·A
·C
·E ·D
①根据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我 们将全球划分为哪五个热量带?
90°N
五 66°34'N 带23°26'N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的 热 带 0°
赤道
划②23征这°和五26气个'S候热特量征带两分方别面南具来有说什回。么样归的特线点?从天文特
分 南温带
⑦观察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
3月21日 春分
a
b 6月22日 夏至
⑧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c
9月23日 秋分

1.1.3 地球的运动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1.3  地球的运动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4.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多长? 5.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观察太阳光线与地轴的夹角的变化,
尝试画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图,判断直射点的纬度。
点拨精讲
太阳直射点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直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地心
北极星
北极

直射点

直射光线 太 阳
②给出日期或范围,判断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例:6月1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再往什么方向移动? 5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再往什么方向移动
③给出日期,推算直射点纬度 例: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半球?
三步骤:画图、画点、判断
练一练
1. 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夏至 23°26′N
次年夏至 北回归线
2. 在下列两幅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分别标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 向,并把二分二至日标注到公转轨道的相应位置上。
春分日
N
春分日
S
N
N
S
S
夏至日
N
冬至日 冬至日
S
夏至日
方法秋指分日导 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秋技分日巧
① 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从北极俯视呈_逆___时针方向,从南 极俯视呈_顺___时针方向。
5.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观察太阳光线与地轴的夹角的变化, 尝试画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图,判断直射点的纬度。
阅读课本16页第一自然段并结合图1.18填写下表,然后画 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参见16页活动题)。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日期
节气 (北半球)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演示--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演示--

夏至日 秋分日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 南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演示
高一(3)班
杜佳毓
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太阳光线直射南回 归线,正午太阳高 度角自南回归线 (90度)向南北两 方递减。
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太阳光线直射北回 归线,正午太阳高 度角自北回归线 (90度)向南北两 方递减。
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太阳光线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 赤道(90度)向南 北两方递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引言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在黄道上的最高点,即太阳光射到地球表面时垂直于地面的位置。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会随时间变化而移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垂直射到地球表面的地点。

由于地球的赤道倾斜,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之间来回移动,形成四个主要直射点: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是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23.5度的位置,分别对应着夏至和冬至,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或北移最远的位置。

北极圈和南极圈则是两极附近太阳直射点的最远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每天会在东西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

每天中午的太阳直射点会在经度上向东移动15度,相当于地球自转一小时所需的角度。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相应地沿着黄道移动。

3. 倾角的倾斜地球赤道与黄道的夹角是23.5度,被称为地球的倾角。

地球倾斜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以北和以南23.5度的范围内移动。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四个主要的太阳直射点。

4. 日照时间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还受到节气和季节的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不同。

这种变化会影响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的计算方法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来估算。

以下是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的一般步骤:1.获取某一地点的日出和日落时间的数据。

2.计算每天的日照时间,即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

3.根据所选日期的日照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
12.22
23026N 3.21 00
23026S
思考: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前后, 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1、读下图:指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2. 读下图:
①画出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的地球赤道。
②画出在A,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12月22日 冬至日
S
6月22日 夏至日
3月21日 春分日
12月22日 冬至日
切点 N S 切点
N
6月22日
夏至日
3月21日 春分日
9月23日 秋分日
12月22日 冬至日
S
6月22日 夏至日
N 切点
3月21日 春分日
9月23日 秋分日
12月22日 冬至日
切点 S
N
此时结论:太阳直射点会发生移动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23º26´N
春分 3月21日

冬至 12月22日
23º26´S
思考: 今天,太阳 直射点在南 半球,向南 (南、北)移动。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
(1)规律
23º26´N
夏至 (6·22)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3·21)
太阳直射点 在南北回归 线间随季节 而移动
“太阳直射点位移简图”的多种用途
(一)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方向
例: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 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C)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上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6.以22北,并向北移动 远日点 9.23
③下列日子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何处附近:(用字母代号)元旦 A 处,
“七一” C 处,国庆节 D
处。
④在A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比C位置附近要 快 日地距离说,A位置接近 近 日点。
,因为从
B
❖ 3、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问题:
23 ◦ 26′
地轴
❖ (1)角a的度数是______,
北极
❖ 平面A的名称:_黄_道__平_面_
2.A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春分,日期是 3月21。日两幅图 与A点代表的节气相同的点还有E、G 。
3.两幅图中,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时段用字母
4.表直示射分点别一直是向A南→移B动和的G时→段H用。日期表示分别是6月22日到 12月22日。
N 切点
12月22日 冬至日
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N
3月21日 春分日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即黄赤交角为0°)。
黄道平面
E
S
赤道平面
太阳直射点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即黄赤交角为0°)。
N
N
N
N
此时结论:太阳直射点不发生移动,全年直射赤道
但是实际上存在黄赤交角(且黄赤交角为23°34´)
N
N N
N
但是实际上存在黄赤交角(且黄赤交角为23°34´)
N
N N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 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 年。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影响
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移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 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从而为产生四季奠定重要基础。 ②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 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
夏至—— 秋分
秋分—— 冬至
冬至—— 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的 太阳直射点移
半球
动的方向
北半球 向北移动
北半球 向南移动
南半球 向南移动
南半球 向北移动
立 小夏 满 芒 种
夏至
春分 谷清 雨明
冬至
秋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 点的回归运动。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的运动(2)
【学习目标】 1.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 2.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 动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以动态的思维思考太阳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一)、太阳直射点
1.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 直照射的点。
2.地心与日心连线与地 球表面的交点。
S
A
N

(2)当太阳直射在C点时, 6月22日前后
可能的日期是______
C
A
a
基础知识练习: 某两位同学用如下实线和虚线两种图表示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北回归线 •
B
赤道 •
E


A
C
南回归线
D•
北回归线

赤道
GH

L

南回归线
F

K

1.B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日。直射点 纬度是23º26`N。
“三角度”指:
黄赤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个基本不变”指: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3.影响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即黄赤交角为0°)。
赤道 秋分 (9·23)
次年春分 (3·21)
23º26´S
冬至 南回归线 (12·2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日
赤道
向北
6月22日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向南
9月23日 秋分日
赤道
向南
12月22日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向北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
日期
春分—— 夏至
③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与极圈度数互余)因此,黄赤交角的变 化与寒、温、热三带范围的关系密切,如表所示:
黄赤交角
热带
温带
寒带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地轴北端在宇宙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
E
C
(二)黄赤交角
1、定义: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存在一 个夹角,叫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轴(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过 地心并与地轴 垂直的平面)
地球的运动方向不变
2、黄赤交角的特点 “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
“一轴”指 :地轴
“两面”指: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