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储存保管与养护
药品储存保管与养护的基本工作职责是

. 药品储存保管与养护的基本工作职责是:安全储存、降低损耗、科学养护、保证质量、收发迅速、避免事故。
2. 仓库保管人员的基本职责:2.1 按照药品不同自然属性分类进行科学储存,防止差错、混淆、变质;2.2 做到数量准确,帐目清楚,帐、货、卡相符。
3. 药品仓储保管应执行《药品储存控制程序》,并按《主要剂型的储存保管与养护要点》做好在库药品的储存保管。
3.1 药品应按储藏温、湿度要求,分别储存于阴凉库或常温库、冷藏库内。
3.1.1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3.1.2常温库:温度保持在0℃~30℃;3.1.3 冷库:温度保持在2℃~10℃3.1.4相对湿度:各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之间。
3.2 药品应依据药品性质,按分库、分类存放的原则进行储存保管,其中:3.2.1药品与非药品(指不具备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物品)应分库存放;3.2.2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库或分区存放;3.2.3品种与外包装容易混淆的品种应分区或隔垛存放;3.2.4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以及性质相互影响的药品应分库存放;危险品应与其他药品分库存放;3.2.5药品中的危险品应存放于危险品专库;3.2.6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存放;3.2.7不合格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区内,按《不合格药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3.2.8退货药品应存放在退货区在,经质量验收并确认为合格品后再移入合格品区;经质量验收为不合格的入不合格品区;3.2.9药品按品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及效期远近依次或分开堆垛,如混批堆码,每一垛的混批时限为:药品的产品批号或生产日期间隔应不超过一个月;3.2.10近效期药品即有效期不足一年时,应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催销月报表;3.2.11近效期药品应挂近效期标志;3.2.12经营特殊管理药品(即麻、精、毒、放类药品),按其相应的管理制度执行。
3.3 在搬运和堆垛等作业中均应严格按药品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搬运存放,规范操作。
药品储存养护制度

药品储存养护制度药品储存养护制度是医院或药店等药品管理单位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管理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合理储存药品,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避免药品受潮、变质、失效等问题。
下面将从储存环境、储存方式、药品分类和药品养护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药品储存养护制度。
首先,储存环境是药品储存养护的基础。
药品存放的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防潮、防虫、防尘。
建议设置专门的药房或储藏室,要求房间墙面、地面、天花板要平整,易于清洁,不得存在霉菌、蟑螂等污染源。
室内应配备恒温恒湿设备,以保持药品存储环境的稳定性。
此外,还应设置防火、防盗、防爆、防静电等设施,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药品的分类管理是药品储存养护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药品应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管理,例如按照药品剂型、药理作用、用途、主治疾病等分类,便于管理和使用。
在分类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药品进行定期清点盘存,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受潮、变质、失效等情况,及时报废过期药品,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最后,药品的养护管理是药品储存养护制度的核心。
养护管理主要包括定期检查、定期清洁、定期消毒和定期维护等措施。
定期检查药品储存情况,包括药品存放位置、药品容器封装情况、防潮、防尘措施是否到位等。
定期清洁药品存储环境,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以防止药品受污染。
定期消毒药品存储设施和工具,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确保药品的无菌性。
定期维护恒温恒湿设备,以保证储存环境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药品储存养护制度是医院或药店等药品管理单位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储存环境、储存方式、药品分类和药品养护等措施,能够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降低患者用药风险,提高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药品储存养护操作规程

药品储存养护操作规程
《药品储存养护操作规程》
一、药品库房管理
1. 药品库房应位于通风、干燥、无污染、光线适宜的场所。
2. 库房内应配备恰当的温湿度检测设备,并定时检测温湿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3. 药品库房内应有明显的货架标识和分类管理,确保不同种类的药品互不混淆。
4. 库房内应定期清理、消毒,确保无尘、无蛆、无霉。
二、药品储存管理
1. 所有药品应有清晰的标识、标签,包装完整,未过保质期。
2. 药品在储存时应按照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分类、存放。
3. 药品库房内应根据药品性质和储存要求,合理使用储存设备和容器,例如普通药品和易碎药品应分开储存。
4. 药品库房内不得储存易燃、易爆药品及其他有害药品。
三、药品养护管理
1. 库房内的药品应定期检查、清点和清理,确保药品包装完好、无渗漏、无损坏。
2. 定期组织对药品进行整理、搬运,避免长期放置导致变质。
3. 药品库房内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和受潮变质。
4. 库房内发现问题药品应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其他药品。
综上所述,《药品储存养护操作规程》对药品储存和养护给出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药品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遵守规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够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品储存与养护药品养护基础知识课件

药品养护发展趋势与展望
预防性养护
未来药品养护将更加注重预防性养护,通过科学合理的储存条件、 定期检查等措施,降低药品质量变差的风险。
信息化管理
通过建立信息化药品养护系统,实现药品养护数据的实时采集、分 析和预警,提高药品养护效率和准确性。
专业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药品养护技术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 增加,将促进相关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药品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考核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药品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制度的 持续有效。
药品储存与养护人员职责
药品储存与养护人员的资质要求
01
具备相应的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并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
。
药品储存与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
02
负责药品的验收、入库、保管、养护、出库等工作,确保药品
药品储存与养护药品养护基础 知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药品储存基础知识 • 药品养护基础知识 • 药品储存与养护管理 • 药品储存与养护常见问题及处理 • 药品储存与养护案例分析 • 药品储存与养护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药品储存基础知识
CHAPTER
药品储存要求
01
02
03
分类储存
药品应按剂型、用途、给 药方式等分类存放,以便 管理和使用。
避光、防鼠、防虫
根据药品的特性,采取相应的 避光、防鼠、防虫措施,防止
药品损坏。
药品养护周期
定期检查
根据药品的特性和储存条件,定 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不定期抽查
对重点品种或易出现问题的药品进 行不定期抽查,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
药品的储存和保养

2、不常使用的药品,可贮存于严密不透 光的药箱或药柜内,以防阳光照入。
应避光保存的药物:有些药在光作用下分解
失效,尤其不能受阳光直射。如硝酸甘油片
等,最好用棕色小瓶盖上盖子保存. 以及维
生素k1针。
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药物商品的保管(bǎoguǎn)方法
二、不同性质药物商品的保管方法 〔二〕易受湿度影响而变质的药品 1.对极易吸湿的药品,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取密封、严封甚至熔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三、常见易变质剂型(jìxíng)的养护
• 注射剂 • 大局部注射剂都怕日光照射,因日光中
的紫外线能加速药品的氧化分解,因此贮存 注射剂应采取遮光措施。 • 1、水针剂注意防冻,温度低于0℃以下时 易冻裂受损; • 2、抗生素、生物制品、酶制剂等注射剂, 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最适宜的温度是210℃,除冻干制剂外,一般(yībān)不能在
• 7、二类精神药品可储存于普通的药品库内。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储存保管(bǎoguǎn)方 法
• 1、毒性药品必须储存于专用仓库或专柜加锁并由专人保管。库内 需有平安措施,如警报器、监控器、并严格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制度。
• 2、毒性药品的验收、收货、发货均应坚持双人开箱,双人收货、 发货制度,并共同在单据上签名盖章。严防错收、错发,严禁与 其他药品混杂。
药品 的储存与养护 (yàopǐn)
• 做好药品的储存与养护质量工作,首先必须 充分了解各种药品的理化性质,以及剂型和 包装与稳定性的关系。同时还要熟悉外界因 素(yīn sù)对药品产生的各种影响。从而提供良 好的储存条件和养护方法,有效的保证药品 质量
第二页,共二十六页。
) 药 的储存 (一
药品的养护管理制度

药品的养护管理制度一、引言药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确保药品在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保持良好的品质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的药品养护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养护管理制度的目的1. 确保药品在存储、运输和销售中保持良好的质量和有效性;2. 防止药品受到污染、损坏或失效;3. 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4. 合理利用药品资源,减少浪费。
三、养护管理制度的内容1. 药品的存储(1)药品存储环境的要求:药品存储环境应通风良好、干燥、阴凉、无异味,温度和湿度需符合药品的要求。
(2)药品存储设施的要求:药品应存放在防尘、防湿、防腐蚀的装置中,避免受到阳光直射。
(3)药品货架的管理:药品应按照种类、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分类摆放,不同类别的药品应分开存放,避免混淆。
2. 药品的运输(1)运输工具的要求:运输工具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潮、防晒、防震动等设施,避免药品受损。
(2)运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高湿度导致药品变质。
3. 药品的销售(1)销售场所的管理:药品销售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害虫的出入,环境卫生符合卫生标准。
(2)销售人员的管理:销售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药品知识和服务意识,能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
(3)药品销售记录的管理:销售人员应登记药品的品种、数量、销售日期等信息,实行销售台账制度,确保销售记录的准确性。
四、养护管理制度的实施1. 养护管理制度的制定:药品企业应明确养护管理制度的内容、责任部门、执行人员等具体措施,制定相关制度文件。
2. 养护管理制度的宣传:药品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养护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养护管理制度的监督:药品企业应建立相关监督管理体系,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养护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五、总结药品的养护管理制度是保障药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举措,药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应严格遵守制度要求,加强对药品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质和有效性。
医院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5篇)

医院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1、药库、药房应建立和健全药品保管养护____,全面负责药品储存养护工作,防止药品变质失效,确保财产免受损失。
2、药库、药房均应配置防尘、防潮、防污染、防虫、防鼠、防火、防盗等设施。
特殊管理药品还应配置必要的防盗或防护设施。
3、合理使用库容,做到五距合理、堆码整齐牢固,无倒置现象;所有药库的药品存放区均应配备底垫或货架;药房应配置适宜药品陈列的货架或货柜,摆放整齐,无倒置现象,并设置拆零专柜或专区。
根据药品的性能和储存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保证药品质量。
4、养护员坚持以预防为主、养护为辅的方针,每季对药库、药房药品全面检查一次,将易变质的药品、储存时间长的药品、拆零药品、近效期药品以及不合格药品的相邻批号等作为重点养护品种,必须酌情增加养护次数。
做好养护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质量管理室联系,对有问题的药品应设置明显的标示牌,并暂停调拨或使用。
5、质量管理组负责对养护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包括审核药品养护工作计划、处理药品养护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监督考核药品养护工作质量。
6、药库药品应按规定的储存要求实行专库存放,即。
(1)西药、中成药、生物制品与中药饮片分库存放。
(2)特殊管理药品、危险品实行专库存放。
(3)根据药品的温湿度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保证药品质量。
7、做好药库的安全及分类储存工作,药品实行分开摆放,即:(1)注射剂、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2)性质相互影响、容易串味的药品分开存放。
(3)品名和外包装容易混淆的品种分区存放。
(4)化学原料药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8、药房药品的储存实行分房或分区摆放,即。
(1)西药、中成药、生物制品与中药饮片分药房或分区摆放。
(2)注射剂、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3)药品按用途与功能分类定位,整齐存放。
(4)拆零药品集中专区或专柜摆放。
(5)特殊管理药品集中专区或专柜摆放。
医药行业存货管理制度

医药行业存货管理制度
医药行业存货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规范药品储存、保管和养护工作而制定的。
一、药品储存保管基本职责
药品储存保管的基本职责是:安全储存、保证质量、降低损耗、避免事故。
医药企业应按照药品不同自然属性进行科学储存,防止差错、混淆、变质。
同时,要做到数量准确,帐目清楚,帐物相符。
二、药品储存保管制度
药品应按品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及效期远近或分开堆垛,并实行“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药品与非药品应分开存放,防止非药品中的成分对药品造成污染。
危险品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药品应定期进行养护和检查,确保药品质量。
药品出库时应进行复核,防止差错、混淆。
药品的搬运和堆垛应符合规定,防止损坏和变质。
药品的验收、验收记录及有关凭证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退货药品应存放在退货区内,经质量验收并确认合格品后再移入合格品区;经质量验收为不合格的入不合格品区。
近效期药品即有效期不足半年时,应按月填报近效期药
品催毁月报表。
仓库应建立药品保管记录,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温度控制并随时记录。
三、处罚
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员工,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包括警告、罚款、降职、开除等。
同时,对于因违反规定而导致的药品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四、其他
医药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药品采购、验收、养护、出库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医药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药品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仓储管理与养护药品储存是药品离开生产过程处于流通领域所形成的短暂停留。
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质量变化,所以药品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药品养护是指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对储存药品进行科学保养与维护的技术工作。
一药品的储存与保管(一)药品储存与养护工作的职责:安全储存,科学养护,保证质量,降低损耗,收发迅速,避免事故。
工作流程:验收合格――交接手续――药品入库――建账――分类储存――出库手续――按批号发货――交接手续――复核。
注意事项:1. 分库要求:按温湿度要求分类储存于相应的库中,冷库(2℃~10℃),阴凉库(20℃以下),常温库(0℃~30℃)。
2. 堆放规定:堆垛应留有一定距离。
药品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
堆垛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式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严禁倒置,怕压药品控制堆放高度,定期翻垛。
药品应按批号集中堆放,按批号依次或分开堆码、上架。
3.. 药品入库时,应按凭证核对品名、规格、数量和质量验收人员的签章4. 应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
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记录。
如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5. 药品出库时,应按发货或配送凭证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
(二)中药储存的基本原则中药储存的基本原则是分区分类储存。
即熟悉药品质量特性及储存要求,按药品的自然属性分类,按区、库、排、号科学储存。
1. 分区储存:区域的划分要以“安全、方便、节约”为原则,区域可大可小,力求便利业务,便于管理,节省仓容,确保安全。
2. 分类储存:中药分类,可按中药材、饮片、中成药分三类。
其中,中药材可按根和根茎、果实和种子、花、全草、叶、藤木、动物、矿物、菌藻等划分种类。
中成药可按剂型如蜜丸、水丸、散剂、片剂、膏剂、针剂、颗粒剂、胶剂、胶囊剂、酒露剂等划分。
3.按中药特性分类:中药按其特性如易生虫、易霉变、怕热、怕潮、怕分化等来安排储存场所,以便养护管理。
4.中药分区分类储存应遵守的原则(1)药品与非药品分开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性质相互影响、容易串味的品种分开存放,品名与包装容易混淆的药品分开存放,整零药品应分开存放,特殊管理药品应专库存放。
(2)长期储存的怕压或发热易燃的药品应定期翻码倒垛,并加强检查。
(3)质量变异、失效药品要单独存放,按规定挂上明显标志,及时处理。
(4)退货药品应单独存放,挂上标志,及时处理。
(5)在库药品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色标管理。
待验品——黄色,合格品——绿色,不合格品——红色。
(三)按中药特性分类储存按中药特性分类储存的目的是把性质相似,变化相同的中药品种归为一类,选择合适的储存场所,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养护措施,达到保护中药质量的目的。
1.中药材部分按其储存性质分为:(1)重点养护品种:即最容易虫蛀、霉变、泛油、变色的品种,如党参、当归、黄芪、山药、甘草、杏仁、柏子仁、佛手等。
储存这些药品的仓库,建筑结构好,干燥、凉爽,四周整洁,平时温湿度管理严格,具有药品熏蒸设备和条件,保管员要及时检查质量,有效地控制虫霉的产生。
(2)花类品种:花类药材都具有不同的色泽和芳香气味。
为防止退色散味,关键是防止受潮,严格控制湿度。
库房应具备固定吸潮容器、吸潮设备,或小件缺氧充氮等方法进行养护。
(3)全草及地上部分品种:这类品种很多,由于体轻质泡,储存占用面积很大,多数品种只要自身干燥,一般不容易发生变化,可以储存在条件一般的常温库。
(4)盐腌品种:盐腌的药材,具有含盐分、易潮解溶化的特点,会造成储存场所经常潮湿不干,影响其他药材的正常储存。
应选择阴凉的库房集中储存这类药材。
储存中应采取防潮隔湿措施,控制潮解。
(5)动物类药材:主要包括动物的皮、肉、骨、甲及蛇、虫躯体,这类药材极易生虫、泛油,并具有腥臭气味,保管养护比较困难。
可采取小库房或密封库储存,四周无鼠洞、璧角无虫迹,并须有通风设备,必要时可调节库内空气、温湿度,防治害虫所进行的药剂熏蒸比一般库药多1-2次。
(6)矿物贝壳类药材:这类药材一般不受外界影响,可储存在条件较差的仓库。
(7)细贵品种:这类药材经济价值大,保管这类药材应有安全可靠的设备,严格管理,做到万无一失。
对其中易虫蛀、霉变的药材,更要加强养护。
(8)易燃品种:有些药材有遇火易燃的特性,必须按消防管理要求储存在安全地点,建筑物四周旷野,与其他库房、建筑物要间隔50米以上,并具有安全消防设施。
(9)毒性品种:其储存管理应根据国家有关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必须实行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建立登记帐簿,记载收入、使用、消耗情况。
毒性药材应单独存放,明显标志,不得与其他药材混杂存放。
2. 中成药部分:中成药一般按照剂型的性质特点,结合养护上的要求来进行分类储存。
(1)液体及半固体成药:如药酒、花露、糖浆、素膏、油膏、膏药等,这些药品都怕热、怕光,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
(2)一般固体剂型成药:如散剂、粬剂、丸剂、片剂等,这些品种容易发生受潮、发霉、虫蛀和泛油等变质现象,宜储存密闭库内,并采取吸潮措施,保持经常干燥,控制各种变异现象的产生。
(3)特殊固体成药和针剂:如蜜丸、糖衣片、颗粒剂等都是怕潮怕热的品种,可储存在干燥的库房。
(4)胶剂成药:这类药品的储存要求特殊,既怕潮,又怕热,过分干燥又会产生碎裂。
宜用小室密封储存,控制合适温度。
二中药的养护(一)中药储存的温湿度管理1. 目的中药仓储温湿度管理的目的是对仓库温湿度做好观察记录与分析,在掌握中药质变性能和温湿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逐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库内的温湿度,防止中药发生质变。
2. 原因引起中药发生质变的原因,一方面是其自身的内在因素,另一方面是外界条件的影响。
内在因素主要是其化学成分不稳定性、吸水性、吸热性、被氧化和光化性、微生物(包括霉菌)的营养代谢成分等。
外界因素主要是空气、日光、温度、湿度、水分、害虫、微生物、鼠害等。
其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中药质变的主要外因。
(1)温度与质变的关系:温度对于中药的储存影响最大,一般在5℃~20℃范围内,药材成分基本稳定,当温度升高时,就易发生变异。
温度对中药能直接引起的质量变化有挥发、升华、熔化、粘结、油质分离、膨胀、溶解、沉淀、皱缩、干枯、脆裂等;温度的间接作用有虫蛀、泛油、霉变、变色、走味等。
不具备一定的温度条件,这些质变现象是不会发生的。
具测定,温度在20℃~35℃时,害虫、霉菌和其他腐生菌就会孳生和繁殖,从而使中药变质。
(2)湿度与质变的关系:直接影响质变的主要有潮解、溶化、酸败、糖质分离、干枯、分化、皱缩等。
湿度对中药质变的间接作用更广泛,几乎每种质变现象的发生都与湿度有一定关系。
相对湿度在75%以上,各种变异现象易发生。
中药仓库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
温度和湿度对中药的质变作用,虽然各有主次,但是他们往往是在相互结合的条件下才能对中药的质变发生作用。
(3)中药的含水量与质变的关系:中药的含水量与其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中药发生质量和数量的变化,水分是主导的,它造成的质变主要有:虫害(例如枸杞,气温在25℃,含水量为20%以上发生虫害较严重,同样温度,含水量在16%以下不易生虫。
当归在气温20℃,含水量为25%以上发现虫害较严重,同样温度,含水量在15%以下没有虫害发生。
)霉变、潮解、软化、分化、走味、以及干裂、脆化、变形等。
3. 温湿度的调节与控制方法(1)密封法:密封法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把这个范围的空间与外界隔绝起来,对空气进行温湿度调控,从而达到防止中药质变的传统方法。
它是利用一些导热性能差、隔潮性能好或不透气的材料,把储存的中药尽可能的封闭起来,防止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发生急剧变化,减弱外界的不良影响,以达到保质储存的目的。
密闭方法运用得当,能收到防潮、防热、防冻的良好效果,有效地防止中药虫蛀、霉变、熔化、潮解、泛油、变色、走味、酸败等质变现象发生。
密闭,是中药仓库进行温湿度管理的基础措施,其他一些养护方法如吸潮法、气调法、冷冻法、熏蒸法等都要在密封条件下才能进行。
(2)通风法:通风法是利用空气自然流动的规律,或人为的机械震动产生风,使库内外的空气交换,以达到调节库内空气温湿度的目的。
利用自然通风降温降湿快,效果较好,简单易行,即经济又方便,只要掌握得当,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3)吸潮法:在密闭仓库内,由于潮湿空气的侵入或药材、墙壁、地面水分的散发,相对湿度超过中药材安全储存的范围,而库外气候又不具备通风和晾晒的条件时,如潮霉季节连续阴雨,或久雨不晴,为保证中药材的安全储存,就必须设法降湿。
降湿的方法主要有吸潮剂(如生石灰、氯化钙、硅胶、木炭、炉灰等)吸潮法、空气去湿机吸潮法、光电自控温湿度法等。
(二)中药养护技术1.干燥养护技术摊晾法:也称阴干法,即将中药置于室内或阴凉处,使其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类、花类、果皮类等。
如陈皮、杏仁等。
高温烘燥法:对含水量过高的中药,可采用加热增温以除水分,所用方法有火盆烘干、烘箱(烘房)烘干、干燥机烘干三种。
此方法适用大多数药材。
烘干时必须掌握温度、时间及操作方法。
如介虫类药材可用猛火,花类及果皮类宜用文火。
大黄约需烘5分钟,桔梗可烘3~4小时,火力要弱些。
石灰干燥法:凡中药容易变色、价值贵重、质娇嫩、容易走油、溢糖而发霉虫蛀、回潮后不宜暴晒或烘干的品种,如人参、枸杞、鹿茸等,可采用石灰箱、石灰缸、石灰吸潮袋的干燥方法,石灰用量约占容器容量高度的1/6~1/5。
木炭干燥法:先将木炭烘干,用纸包好,夾置于易潮霉的中药内,可吸收侵入的水分而防虫霉。
木炭可反复使用,一般1个月烘干一次,霉季或雨季可酌情增加烘干次数。
例如,款冬花、红花等在每40KG的包装内夾放木炭1.5~2KG即可。
翻垛通风法:即将垛底中药翻到垛面,或堆成通风垛,使热气及水分散发。
一般在梅雨季节或药材含水量较高时采用,并可利用电风扇、鼓风机等机械装置加速通风。
密封吸湿法:目的是利用严密的库房、缸、瓶、塑料袋或其他包装器材,将中药密封,使中药于外界空气隔绝,尽量减少湿气侵入药材,保持中药原有水分,以防霉变和虫蛀。
对贵重药材若能采用无菌真空密封最好。
在密封前或密封后当库内湿度较高,或因密封程度不好,外界潮气不断侵入时,可加入吸湿剂如石灰、氯化钙、硅胶等以吸潮。
2.冷藏养护技术采用低温(0℃~10℃)储存中药,可以有效的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异现象。
有些贵重药材多采用冷藏法。
此法需要一定的设备,费用较大,故主要用于贵重中药、特别容易霉蛀的药材以及无其他较好办法保管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