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易错辨析1】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吗?提示不是。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易错辨析2】东北平原的农业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吗?提示不是。

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4.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4)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易错辨析3】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提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例1】(2019·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逆向思维:
东北地区漫长的冬天,为农村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 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 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或其他服务业活动,促进 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思考与讨论
粮食产量
北大荒
1949年 1500万吨
耕地面积 1600万公顷
北大仓
1978年 4500万吨 2008年 8900万吨
3000万公顷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15年 10000万吨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三河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地理鲁教版必修三优化课件: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地理鲁教版必修三优化课件:第四单元+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1
1.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和资源优势,明确区域农业生产 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2.掌握黑土、林区、湿地开发利 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3.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
01 课前 自主梳理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拓展 能力提升 04 课后 巩固提升
3
一、自然环境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 2.基本特征: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3.自然条件
地貌格局 外侧: 河流 (1)呈 半环 状中内间侧::山平脉原和山地丘陵
4
温带湿润半湿南北热量差异较大:暖温带、中温带、 (2)润的季风气候降水寒:温自带东三南个向温西度北带递减 (3)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旱涝灾害频繁
38
(2)简要说明箭头 A、B、C 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3)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 施?
[解析] 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 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第(2)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 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 粮食。第(3)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 构等方面分析。
26
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黑土的开发 (1)黑土开发中的问题
27
(2)黑土保护措施 黑土保护,主要是黑土的合理利用,表现在水土保持和提高肥力两个方面,这种 关系如下所示:
28
2.林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9
3.湿地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 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解析 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区南部为热带,从图例农作物种类看,油棕、可可、棉花等都是经济作物,应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梳理
地理条件
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特点
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2~3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必修③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GCHENGXIAN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3、土地开发——开垦荒地
P91 开发形式
⑴进行水利建设 ⑵建立国营农场
扩大了商品粮和油料、糖料基地
北大荒
北大仓
问题:
破坏了湿地和生态系统
措施: ⑴不再开垦荒地; 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渐还林、还草、还湿地。
( ⑵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P92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农业结构比较齐全、以耕作业为主
A 东部 黑龙江省
林B 省
C
东北地区
2.
•2.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地形、水文)P89来自黑1.东

北 地
8.

A

B

松 花江


乌 苏 里
然 环
7. C
3.
2.江 境
兴凯湖

辽河
6.

4.

图们江
5.

鸭绿江

地貌格局:半环状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回顾东北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
黑龙江、松花江等
黑钙土
分布:松嫩平原中西部
三江平原
冻土 P89
1.类型
季节性冻土 永久性(多年)冻土
2.冻土的危害
⑴增加气候寒冷程度 ⑵影响地表水下渗 ⑶影响工程建设
补充
2、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
• 工业基础 供大量生产资料(机械化)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甜菜、林业基地
林业:
有三大林区之一的东北林区(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第2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标展示核心素养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

综合思维:联系农业的区位因素,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从整体性的角度探究区域农业布局的条件.2.人地协调观:通过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探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2页[基础梳理]一、自然环境东北地区图1.范围包括A黑龙江、吉林、B辽宁三省及C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特别提示】1.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自然条件(1)错误!错误!(2)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①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三个温度带.②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特别提示】2.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1.土地资源优势(1)错误!错误!(2)土地资源丰富错误!2.土地开发(1)进行水利建设,建立国营农场。

(2)保护沼泽湿地: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并逐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素养引领】1.(错误!)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①大米生长期长;②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冬季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病虫害少。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1)农业错误!(2)林业错误!【素养引领】2.(错误!)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有哪些?提示:(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粮食生产。

(2)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粮食总产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上题中第(4)小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 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故称为“中 国绿色米都”。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拓展提升】 思维构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跟踪检测·提升练】 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 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目前浙江、安徽 等省正在加快土地流转试点探索。2014年河北某公司 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如图)租赁近千亩土地用于大樱桃 的种植。据此完成1、2题。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答案: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 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 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降水较 常年多,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 生长。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考点二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础知识·过关测】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尝试作答】(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 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 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 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 害虫生存和繁殖。
松嫩平原
机械化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2)土地开发。 ①进行_水__利__建__设__,建立国营农场。 ②保护沼泽湿地: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并逐 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高考热点微课
4.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①农业
耕作业 商品粮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2)基本特征:_山__环__水__绕__,沃野千里。 (3)自然条件。
①地貌格局 呈半环状
河流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②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 a.南北热量差异较大:_暖__温__带__、__中__温__带__、__寒__温__带__ 三个温度带。 b.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_针__阔__混__交__林__为主,并分 布有冻土和_沼__泽__。
覆盖率 _日__益__下__降__
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 坏,湿地面积逐年 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 减少,植物的生长 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环境和动物的栖息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 环境_日__益__恶__化__ 经退化的湿地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解析】1选C,2选B。第1题,土地流转只是将小块的 土地集中化,并不会导致耕地面积增加;土地流转并 不一定都种植粮食,故无法判断是否导致粮食总产量 上升;土地流转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会促进我国 城市化发展;土地集中耕种,使规模经营增大,利于 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第2题,浙 江省大部分位于丘陵地区,地块较小,红壤广布,土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区位 工业 人口
东北地区特点
为重工业基地,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充足的生产资料;农业机 械制造业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 基础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人均 耕地多,有利于商品化经营
影响
可为农业发展 提供生产资料
影响农业生产 的机械化水平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区位 交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 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 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知识·方法·规律 【知识详解】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地区
农业生 产状况
南部
中部
北部
东北地区的水热条件基本满足喜凉类作物一 年一熟的生长需求,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 4~10月;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冬 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 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 存和繁殖。 如上题中第(2)小题,建三江虫害较少的气 候原因即可如此分析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区位条件及农业生产布局 【基础知识·过关测】
1.自然条件: 读东北地区区域图,回答问题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1)范围:包括A_黑__龙__江__、吉林、B_辽__宁__及C_内__蒙__古__ _自__治__区__的东部。
A.乡村旅游
B.民俗文化
C.家具制造
D.方便面业
6.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
专业村( )
A.土地资源丰富
B.水利设施完善
C.机械化水平高
D.特色产品质优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解析】5选A,6选D。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重渡沟 村专业发展的因子是自然资源,在选项中只有乡村旅 游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的。民俗文化主要是 利用文化资源;家具制造主要是利用木材资源,而河 南省林业资源主要是人工林,不是自然资源;方便面 业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粮食资源。第6题,由于专业村 专业化生产,生产者之间相互切磋技术,共同发展,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形成专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所以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 的产品有特色且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加固训练】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 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 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 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典题升华】 (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❶。这里空气 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❷。近年来, 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 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如上题中第(1)小题,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分 析,可从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工农 业生产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 少,环境污染轻微。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解题技法】 区域农业发展过程的分析思路
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确定区 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 布局小区域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 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 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下图 为河南省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据此回 答5、6题。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5.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 )
地区 温度带
南部 暖温带
中部 中温带
北部 寒温带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地区
南部
中部
北部
≥10℃ 的积温
3 600℃以上
1 000~ 3 600℃
1 000℃以下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年降 气候特征 水量300~1 000 mm,且集中在夏季,雨热
同期
对农业生 制约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 产的影响 生产特点
问题
对策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 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
黑土 发挥,表土流失较 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
开发 为严重,土壤 _肥__力__下__降__
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 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
的治理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林业 发展
湿地 保护
问题
对策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②林业
大兴安岭
(2)农业布局。 ①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黑龙江
②布局。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a.自东 向西 牧业
农林交错
b.自南向北:_海__洋__渔__业__地带、农耕地带、农林牧 交错地带。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频考点·互动研】 核心关键词 农业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 水源等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工业基础、交通、 市场、劳动力及开发历史等;农业结构主要从种植业、 林业、牧业等角度分析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热点微课
课时提升作业
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 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东北地区热量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降 水较少,主要是以旱地为主。根据气温较常年低,导 致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根据降水较常年多,导致 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影响农作物产量。
高考热点微课
②地形、土壤条件。
课时提升作业
地面 结构
山环 水绕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山 地
西部为大兴安岭;北 部为小兴安岭;东部 为长白山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