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物与生态环境1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植物的生长调节与生理生态

植物的生长调节与生理生态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生长调节与生理生态对维持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通过调节内部生理过程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实现生长与繁殖的最佳状态。
本文将从光合作用、激素调节和根系生理等方面探讨植物的生长调节和生理生态。
一、光合作用与光强调节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关键过程。
光强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合作用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过高时,光合作用率反而下降。
植物通过调节叶片的发育和形态结构,以及调节光合酶的活性来适应光照强度的变化。
叶片的发育与形态结构调节是植物对光强变化的一种适应策略。
当光照较强时,植物生长出较小的叶片,减少光接收表面积,降低光能的吸收。
此外,一些植物还能通过调整叶片的角度、透明度和厚度等来减少光照的强度,保护叶绿素不受过度光合的损害。
植物还通过调节光合酶的活性来适应光照强度。
其中最重要的是植物内源激素赤霉素的调节作用。
赤霉素能够促进光合酶的合成,增加光合酶活性。
当光照较弱时,植物合成的赤霉素较多,光合酶活性升高,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二、激素调节与植物生长激素是植物内源性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主要的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这些激素在植物体内以不同的浓度和比例存在,并通过相互作用来调控植物的生长过程。
赤霉素是一种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激素。
它能够促进细胞壁松弛,使细胞具备伸长性。
通过赤霉素的调节,植物能够在低光照、水分不足等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
它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影响植物的根系发育、茎的伸长和侧芽的生长。
生长素的含量与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分不同,因而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多方面的调控作用。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的激素。
它们通过调节细胞分裂速率和细胞分化过程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根系生理与物质吸收植物根系是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根系的生理特性对植物的生长调节与生理生态具有重要影响。
第五章作物与生态环境1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2024/3/15
16
三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直接作用 于作物
间接:改 善环境
措施 作物
环境
生理生化过程
产品数量质量
图5-4 作物-环境-措施系统示意图
2024/3/15
17
第二节 作物与光照
影响作物生育的光照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光照强度 二、日照长度 三、光谱成分
输 出
f
e
g
d
农业生态学,骆世明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P258-259
水
c
平
b
a
1 2 3 456 7
输入水平
图5-3 收益递减规律示意图
2024/3/15
12
(3)报酬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 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 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增加的幅度 却在减少。
2024/3/15
24
(一) 光周期现象和作物光周期类型
➢光周期(photoperiod)反应:作物生育受 昼夜长度控制的现象。
➢前已述及(第一章),按对光周期的反 应,大田作物可以分为长日照作物、短 日照作物、中间型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2024/3/15
25
(二) 光周期诱导机理
短日植物
开花
营养态
营养态 营养态
暗间断
临界 暗期
光间断
长日植物
营养态 开花 开花 开花
0 4 8 12 16 20 24 时间/h
图5-6 暗期光间断和光期短暂黑暗对花形成的影响
2024/3/15
农技推广综合试题库与知识点解读

农技推广综合试题库与知识点解读[62][作物生产技术][施肥技术][辨析题][理解]知识点试题:氮肥应施在近根部,磷钾肥可施在远处《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错。
磷肥可移动能力差,应施在近根处,氮肥、钾肥可 以移动,可施在远处。
[96][作物生产技术][施肥技术][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氮肥应施在近根部,磷钾肥可施在远处《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错。
磷肥可移动能力差,应施在近根处,氮肥、钾肥可 以移动,可施在远处。
[66][作物生产技术][施肥技术][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施肥给作物和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所以最好不施肥。
《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错。
施肥对作物有积极意义,只有施肥不当,才会对作 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138][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作物器官的建成][辨析题][识记]知识点试题:农业生产中用到的种子即指植物学中的种子《县乡考试加油站》 解读:错。
农业生产用种是指所有可用来繁殖后代的播种材料, 而植物学上的种子概念指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
[94][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对。
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作物生 长的需要,不但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将限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下的因子发样题地址一:/NJTG/class/?.html挥效应。
[6][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某个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是可以由别的因子代替的。
《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错。
当作物受到多个生态因子的作用时,各个因子对作 物的效应会表现出某种交互作用。
但某个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是不能由别的因 子完全代替的。
在一定的范围内,某一因子在数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另一些因子 的加强而得到调节。
[9][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一般等同于其生物学特性《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反映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相吻 合的程度,是环境与作物的统一。
生态因子对水稻生长和生产的影响和调节

生态因子对水稻生长和生产的影响和调节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和生产受到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
这些生态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气温、土壤等,而这些因素的多寡、分布和变化都会对水稻生长和生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阳光对水稻生长和生产的影响阳光是水稻生长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光照不足或过度都会对水稻的生长和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光照不足时,水稻的叶片会变得较薄弱,叶片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导致生长缓慢。
同时,光线不足还会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水稻的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
而过度阳光会导致水稻叶片蒸腾过多,消耗大量水分,使得水稻的颈部缺水,导致生长速度缓慢。
此外,强烈的阳光会使水稻产生晒斑和晒伤现象,导致产量降低。
因此,适宜的光照强度对于水稻生长和生产至关重要。
二、水分对水稻生长和生产的影响水分是水稻生长和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合适的水分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并且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适宜生长的地区土壤湿度控制在70%~75%左右,因为如果土壤湿度太低,水稻的根系生长缓慢,容易使水稻长成高秆且矮穗,而土壤湿度过高则会导致水稻的叶子发黄和枯萎,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三、气温对水稻生长和生产的影响气温是水稻所需要的温度之一,适宜的气温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但是当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将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在低温环境下,水稻的发芽率和老化速度都会加快;而在高温环境下,水稻的叶片会变得较脆弱,大量的水分消耗导致水稻生长发育缓慢,同时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四、土壤特性对水稻生长和生产的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含氮量、含磷量、含钾量等特性对水稻的生长和生产都有影响。
酸性土壤不利于水稻生长,而碱性土壤又会影响水稻的发芽率和穗长;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水稻的养分过盛,出现营养过剩的现象;过低的磷含量会使水稻生长发育迟缓,不利于结实和抗病能力的提高;缺乏钾元素易导致水稻的干重、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下降等。
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PPT文档共33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 长调节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作物生长与环境概述

作物生长与环境概述简介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作物生长对光线、温度、湿度、土壤和营养等环境要求较高,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也不同。
了解作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调控环境因素,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光线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来源,是作物生长的基本要素之一。
光线的质量、强度和持续时间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光质对作物生长有不同影响。
蓝光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增加根系发育和叶绿素合成,提高光合效率;红光对激发植物的繁殖生长有很好的作用;紫外线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因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调节光质来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
其次,光强度对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光强度越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就越强,生长发育也越好。
不同作物对光强度的要求不同,决定了它们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例如,大多数蔬菜作物对光强度要求较高,以保证充足的光合产物供给;而一些阴性作物对光照要求较低,它们更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中生长。
最后,光照时间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进入不同生长阶段也有重要影响。
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光周期的控制,通过调控光照时间可以促进和抑制作物的开花、结果等生理过程。
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作物对温度的要求通常可以分为生长下限、最适温度和生长上限三个范围。
首先,生长下限温度指作物开始生长的最低温度,低于该温度作物生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止。
不同作物的生长下限温度各有差异,这也是一些作物只能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原因之一。
其次,最适温度是作物生长最为理想的温度区间。
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
不同作物的最适温度也有所区别,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作物的最适温度来调控环境温度。
最后,生长上限温度是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
超过生长上限温度,作物会出现脱水、光合作用受阻、叶片烧伤等现象,甚至可能发生死亡。
农学概论第五章

光能利用与作物增产
理论推算 : 作物体保存于有机物的化学能占有效辐
射能的12﹪ 目前一季夏玉米的光能利用率约 ﹪ 射能的 ﹪,目前一季夏玉米的光能利用率约2.4﹪;
作物增产途径: 作物增产途径:
光合面积×光合能力× 作物经济产量 = 〔 光合面积 × 光合能力 × 光合时间 -消耗〕×分配利用 消耗〕
生态因子作用的限制方式: 生态因子作用的限制方式: ——最小因子定律(李比希):即作物生长取决于数量 最小因子定律(李比希) 最小因子定律 供给量不足的那一种因子。 供给量不足的那一种因子。 例如: 当某一营养物质不足于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时, 例如 : 当某一营养物质不足于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时 , 不但限制作物生长, 不但限制作物生长 , 同时也将限制其它足于满足作 物生长需要的因子的效应发挥。 物生长需要的因子的效应发挥。 ——耐性定律(谢尔福德):即某种作物生长对某一生 耐性定律(谢尔福德) 耐性定律 态因子适应的从高限到低限的范围。 态因子适应的从高限到低限的范围。 ——报酬递减规律:即投入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生态因 报酬递减规律: 报酬递减规律 子量不断增加,作物报酬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少的趋势。 子量不断增加,作物报酬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少的趋势。
第五章
本章重点: 育对光、 作物生长发育对光 、 温 、 水 、 气 、 土 、 肥的 生态资源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难 点: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光周期现象及应用; 光补偿点 、 光饱和点 、 光周期现象及应用 ; 温度三基点、 温周期现象及应用; 温度三基点 、 温周期现象及应用 ; 温度逆境与防 御 ; 需水特性, 水分逆境与防御; 作物群体通风 需水特性 , 水分逆境与防御 ; 的作用; 作物营养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 的作用 ; 作物营养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 ; 土壤肥 力要素及调控途径。 力要素及调控途径。
作物生理生态期末部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作物生理生态学:是用生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生态学现象。
研究生态因子和作物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即生态学与生理学的结合。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界环境要素(如营养、热量、水分、地形、气候等),称为生态因子。
作物对环境响应的三基点:作物在每个生态因子轴上都有一个能够生存的范围,在此范围内系统能够耐受的极限,分别为最高点和最低点,中间有最适宜于生命活动的最适点,这三点合称为作物对环境响应的三基点。
生态幅: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之间的跨度称为生态幅。
生态位:某种作物在某个因子梯度上的生态幅实际上也是该作物的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能够为某一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称为基础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但群落中有竞争对手存在时,其实际栖息的空间要小得多,称为实际生态位。
胁迫:在资源利用上,系统适宜区之外到最低或最高点之间的区间称为耐受区,此时作物要遭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即胁迫。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植物的耐受性限度时,就会使植物衰退甚至不能生存,这就是耐受性定律。
光:是太阳的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的辐射线。
光补偿点: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真正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这时植物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这里光强成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限度后,光照强度虽然继续增加,光合速率也不增高,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叶片功能期:当叶片长至面积和厚度最大时,通常光合速率也达到最大值。
通常将叶片充分展开后光合速率维持较高水平的时期,称为叶片功能期,处于功能期的叶叫功能叶。
光抑制:光能过剩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的现象称为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现象。
光合诱导期:从照光开始至光合速率达到稳定水平的这段时间,称为“光合滞后期”或称光合诱导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态
营养态 营养态
暗间断
临界 暗期
光间断
长日植物
营养态 开花 开花 开花
0 4 8 12 16 20 24 时间/h
图5-6 暗期光间断和光期短暂黑暗对花形成的影响
2020/11/24
27
(二) 光周期诱导机理
➢ 实验证明,诱导花原基发育的实际是暗期 长度, 而不是日照长度;短日作物对暗期 中的光非常敏感。
➢ 光饱和点(saturation point):
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
在一定范围内(低光强区),光合速率随光强 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超过一定光强后,光合 速率增加边慢;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 不在随光强增加而增加,呈现光饱和现象。
2020/11/24
23
表1 C4植物及C3植物的净光合强度及生长速度
2020/11/24
25
(一) 光周期现象和作物光周期类型
➢光周期(photoperiod)反应:作物生育受 昼夜长度控制的现象。
➢前已述及(第一章),按对光周期的反 应,大田作物可以分为长日照作物、短 日照作物、中间型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2020/11/24
26
(二) 光周期诱导机理
短日植物
开花
报酬递减率在 土壤肥力中有明显表现,E.A.Mitscherlich 根据肥料试验结果为这一规律描述的方程:
Y=A[1-EXP(-KX)]
A可能达到的高产极限,X是 土壤养分的 水平,K为
试验常数,Y是作物产量。
2020/11/24
14
二、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ecological adaption)
第五章 作物与生态环境
2020/11/24
1
2温度
1光照
3水分
作物
4空气
6土壤
5肥料
2020/11/24
2
➢基本要求:掌握作物生态因子的分类及生态
因子的作用机制和限制方式;了解作物与各种 环境因素的关系
➢重点:掌握光照强度和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
积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水对作物的生理生 态作用,作物对CO2和O2浓度变化的反应;作 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
4.对主要生态因子耐性范围宽的品种,其分布范 围广。
5.同一生物种内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生
态环境下,会形成对多种生态因子的不同耐性
范围,从而形成生态型的分化。
2020/11/24
12
(3)报酬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a>b>c>d>e>f=0>g
10
9
输
作物种类
C4植物
C3植物
2020/11/24
玉米 高粱 甘蔗 菠菜 烟草 水稻
净光合强度 /mg·dm-2 ·h-1
46~63 55
42~49 16
16~21 12~30
生长速度 /kg·m-2·d-1
47 43 50 13 25 --
24
二、日 照 长 度
(一)、光周期现象和作物光周期类型 (二)、光周期诱导机理 (三)、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2020/11/24
19
一、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影响
(一) 光的重要性: 1、热效应 2、光合作用 3、光形态建成 4、诱发性突变
2020/11/24
20
(二) 光照度与作物的光合作用
1、作物对光照强度的定量指标有光合作 用 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2、C3 作物、C4 作物和CAM作物 3、光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光强对作物发育的影响
6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1. 作用机制 (1)主次效应:早稻烂秧,低温为主。 (2)交互作用效应:水、肥累加效应。 (3)a直接作用:光、温、水、肥等。
b间接作用:纬度、海拔、地形等。 (4)作用的阶段性。
2020/11/24
7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2. 限制方式 (1)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2)谢尔福耐性定律 (3)报酬递减律
➢难点:光照和CO2对作物的影响
2020/11/24
3
第一节 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一、作物的生态因子 二、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三、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2020/11/24
4
一、 作物的生态因子
(一)概念
作物的生态环境:与作物生长发育 相关的所有环境因子的总称。
作物的生态因子:构成作物生态环 境的成分。
2020/11/24
29
(三) 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理解作物对日长的反应时应注意:一是作 物在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才能接受光诱导,二 是对长日照作物并非越长越好,对短日照作物 也不是越短越好
1980’s以来,对水稻、小麦、大豆的光温生态 生理研究发现,有些作物品种已不能简单归入以 上几类中,不同的光温组合也能诱导开花
B 土壤生态型:土壤水分、肥力等。
C 生物生态型:生物条件
种以下的分类:如小麦早、中、晚品种-气候
生态型。
2020/11/24
16
(三)生活型(life form)
不同种的生物(作物)在期生活在相同 的自然和人工培育环境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 应,在自然和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具有类似 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生物(作物)类群。
8 7
出6
水5
平4 3
2
1
f
e
g
d
c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农业生态学,骆世明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P258-259
1 2 3 456 7
输入水平
图5-3 收益递减规律示意图
2020/11/24
13
(3)报酬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 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 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增加的幅度 却在减少。
➢ 光周期诱导是一种光信号反应。 ➢ 并且,在不同波长光的研究中发现,红光
最为有效,而远红光的作用相反。
2020/11/24
28
(三) 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1. 引种:南(北)种北(南)引 2. 育种:促进花期相遇、加代繁种 3. 控制花期:花卉(菊花) 4. 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延迟开花(暗期处理甘蔗、南麻北种)。
2. 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 范围不同。(生殖生长阶段要求最严格;对 光周期严格的作物或品种,只在光周期感应 期内有严格要求,在其它发育阶段没有严格 要求。)
2020/11/24
11
(2)谢尔福耐性定律
3.由于生态因子的互作,当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 于最适状态时,则生物对其他一些生态因子的 耐性范围缩小。
2020/11/24
21
光合速率 μmol.m-2.s-1
C B
A
O
D 光强/μmol.m-2.s-1
图5-5 光照—光合曲线模式图
2020/11/24
22
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
➢ 光补偿点(compensation point):
随着光强的增高 ,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 某一速率时,叶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为光补偿点。
2020/11/24
30
三、太阳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一)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有效辐射:可见光范围内400-760nm 的大部分光能被作物质体色素所吸收。 ➢ 红、橙光为生理有效光。叶绿素 ➢ 蓝、紫光—叶绿素、胡萝卜素 ➢ 绿光—被叶片射和透射,生理无效光
2020/11/24
31
三、太阳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2020/11/24
5
(二)、 生态因子分类
生 态 因 子
2020/11/24
气候因子:光、温、水、气、热、 风)等。受地理位置和海拔影响
土壤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化学 性质、肥力状况、生物等
生物因子:农田中的哺乳动物、 昆虫、微生物、杂草 地形因子:纬度、海拔、坡度、 坡向 人为因子:各种农业技术措施
种以上的分类:如喜温作物、抗旱作物。
2020/11/24
17
三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直接作用 于作物
间接:改 善环境
措施 作物
环境
生理生化过程
产品数量质量
图5-4 作物-环境-措施系统示意图
2020/11/24
18
第二节 作物与光照
影响作物生育的光照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光照强度 二、日照长度 三、光谱成分
(二) 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蓝紫光、青光—抑制作物伸长生长 ➢ 红光—促进茎伸长。
(三) 不可见光的作用 ➢ 紫外线—抑制某些生长激素形成;
促进花青素形成(水果着色) ➢ 红外线—促进茎伸长,促进种子萌发。
2020/11/24
32
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与实际环境的吻合程度。 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节律与环境节律 的吻合程度。
2020/11/24
15
(二)生态型( ecotype):
作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 环境或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经自 然和人工选择分化形成了生态、形态和生理特 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A 气候生态型:光周期、气温、降雨
2020/11/24
8
(1)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940,德国)
图5-1 木桶理论
2020/11/24
某一数量不足的营养 物质,由于不能满足作物 生长的需要,不但会限制 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将限 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下的 因子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