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有改动)

合集下载

新高考适应性试卷语文

新高考适应性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材料一】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四川盆地发现了一处距今约1700万年前的恐龙足迹化石。

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恐龙演化、古地理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恐龙足迹化石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南部地区,这一区域的地质条件非常适合保存恐龙足迹。

1. 下列关于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对研究恐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B.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C.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的地质条件不利于保存。

D.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对研究古地理环境有重要价值。

【答案】C【材料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节能减排等。

近年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下列关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符合事实的一项是()A. 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B. 加强生态保护。

C. 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D.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答案】D【材料三】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具有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传播迅速等特点,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然而,网络文学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低俗、暴力、侵权等。

为规范网络文学市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3. 下列关于我国网络文学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B. 网络文学具有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传播迅速等特点。

C. 网络文学市场不存在问题。

D.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规范网络文学市场。

【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材料一】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封建王朝的终结、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到大众传媒的兴盛、白话文学的登场,从底层的觉醒与反抗精神、“阶级”概念的引入到无产阶级大众进入历史舞台,文化天平持续地向“俗”倾斜。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大众占有重要地位。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力图集中解决的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这必然涉及雅俗之辩的衡量。

历史证明,一个阶级崛起之后,或迟或早必然将本阶级的意志投射于文化领域,继而转换为种种审美趣味。

这个历史阶段的雅俗之辩显现出工农兵对于文化领导权的逐渐掌控。

当然,“阶级”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划分及兴衰、交替通常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程度;雅俗之辩显现于文学或者艺术的各个门类内部,诸如文类、文体、语言风格、表演场所、流传范围,等等。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经对托洛茨基的观点表示异议。

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不可能造就自己的文化。

在托洛茨基看来,无产阶级的主要精力是与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搏斗;革命成功地取得政权之后,“无产阶级将自己的专政设想为一个短暂的过渡时代”,一个完美的无阶级社会即将随之到来。

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无产阶级甚至来不及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

托洛茨基对于“过渡时代”的历史长度存在重大误判;同时,他尚未对新兴阶级“文化学徒期”内部继承与超越的复杂机制进一步分析——雅俗之辩显示,新兴阶级的“俗”并未完全拒绝依附于传统名义的“雅”,而是包含了吸收、借鉴与扬弃。

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C(A弱不禁风jīn;B萦绕yíng,间不容发jiān;D瓮牖wèng)2.A(B进一近;C霄一宵;D秀一绣)3.A(“鉴于”和“基于”作介词时用法基本相同,但“鉴于”还可作连词,用在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

“部署”和“布臵”都可和“工作”搭配,但重大工作一般宜用“部署”。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4.D(A不合逻辑。

“种粮农户”并非“行业”,和“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不能并列。

B语序不当。

“首次”应放在“迎来”前作状语。

C结构混乱。

应删去“该岛还有”或“汇聚于此”)5.B(A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C冒号应改为逗号。

D“以及”应删去)6.B(“刘备说应该立幼废长”表述有误,刘备说的是不能废长立幼)二、(9分,每小题3分)7.C(曲解原意。

文章是第三段是“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而非选项中的“解决了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8.A(从原文第四段可知,“这样的情况”指代的内容应在该段破折号之后)9.B(A“有了思考”说法有误,原文为“有了新的思考”。

C“则是指二十世纪中国与东方经验”说法和原文‘二十世纪中国与东方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符。

D从原文第四段可知,“‘割裂传统’‘回归儒家’正是导致鲁迅‘一再受到攻击’的原因”)三、(9分,每小题3分)10.B(利:以……为利)11.B(介词,向/介词,替。

A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C介词,把。

D助词,的)12.A(B②为刘裕坚持己见的话。

C②为刘裕斥责慕容超的话。

D②为韩范的劝谏之言)四、(28分)13.(13分)(1)我们的大部队深入到敌国重地,不单不能建立什么功业,而且还可能无法安全返回,怎么办?(3分,“唯”“自归”“奈何”各1分)(2)今天,王家的军队本是前来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当权者(吊民伐罪),却要把他们全部活埋,您打算让百姓往哪里去呢?(4分,“吊伐”“而”“坑之”“使安所归”各1分)(3)使有识之士望风响应,各地遗民踮脚盼望,却反而更肆意地大开杀戒,来使自己愤怒的内心感到痛快。

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语文及答案

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语文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màn jīng bù jīn)B. 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C. 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 chūn)D.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航天、电子、生物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实行新的教学方法。

D. 这个方案一旦实施,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 下列诗句中,用词最准确的一项是: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B. 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

(王之涣《登鹳雀楼》)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D.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李白《早发白帝城》)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举两得B. 画龙点睛C. 井底之蛙D. 畏首畏尾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如同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B.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照亮了整个房间。

C. 他的声音如同夜莺,婉转动听。

D. 这座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国的东南沿海。

6. 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最复杂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B. 虽然天气很冷,但我还是坚持去跑步。

C. 我在图书馆里找了一下午,终于找到了这本书。

D. 这场雨下得很大,把地面冲刷得干干净净。

7.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高兴——愉快B. 和平——宁静C. 动人——感人D. 坚强——刚毅8. 下列句子中,语序最通顺的一项是:A. 他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在体育方面也表现出色。

适应性考试答案(语文)

适应性考试答案(语文)

答案一、1.B 2B 3.C 4.C 5.D 6.B 7.D 8.D9.①不尽长江滚滚流②村南村北响缫车③布衾多年冷似铁④白露未晞.在水之湄⑤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10.①D ②略11.信心是傲雪盛开的红梅,一朵一份希望;信心是绽放在脸庞的笑容,一点一份力量。

12.(1)《简·爱》夏洛蒂·勃朗特(2)刚烈坚强,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追求平等。

13.⑴他仍受到青少年喜欢和爱戴;⑵不管做什么工作(事),他都精益求精。

⑶他能把自己的职位(事情)与祖国、人民很好地结合。

(共3分。

“理由”共3点,每点1分)(2) 答案示例:①一是培养“钉子”精神②二是培养勤俭节约精神③三是培养助人为乐精神或团结互助精神(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3) 答案示例:分队诞生传温暖(共2分。

“内容”1分,“语言形式”1分)二.(一)14.(1)给“我”带来的快乐与安慰。

(2)阳光的本义,即太阳发出的光。

(3)积极、乐观、坚强的情绪。

15.遭到灭顶之灾;颓废、疲惫、灰暗,甚至有些绝望。

16.女儿是一个纯洁无暇、善良无私、天真可爱的小女孩。

17.将“云朵”和“阳光”分别比喻成生命中的不健康与健康的情绪,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18.(略)(二)19.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睡眠问题。

现代都市夜生活的休闲娱乐吞噬睡眠时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带来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3分,每格1分,意思相符即可)20.不可以(1分)因为加着重号的词语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拥有一夜好睡眠竟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大的奢侈品”这种现象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分,意思对即可)21.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2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睡眠对白天工作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3.示例一:睡眠重规律,学习高效率(生活高质量)。

示例二:健康睡眠进社区,生活质量上档次。

2024年4月份贵州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4月份贵州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自己的语言——侗语。

在侗族人聚居的侗乡里,侗族人往往出生没多久就开始学唱歌。

侗族有句俗语“饭养身,歌养心”,可见在侗族人的心中,唱歌和吃饭同样重要。

何族人认为吃饭是养活身体的活动,而唱歌是养活心灵的活动。

信仰音乐的侗族人爱唱歌,将唱歌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侗寨到处洋溢着洪亮的歌声。

侗族大歌的内容,不仅涉及侗族地区的自然风物,也包括侗族社会的历史、生活、生产等多个方面。

唱歌不仅是日常的休息和消遣,也是侗族人用来记事的重要工具,在各种节气、特殊仪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比如在民族节日的时候唱歌表示欢庆,以歌为礼迎送宾客;在祭祖时唱歌表示对祖先的缅怀;在需要致哀的场合唱歌以抒发悲伤的感情;当生活中发生了冲突和矛盾,用唱歌来化解;在劳动中感到疲劳,用唱歌来缓解,为劳动者鼓劲。

他们用歌唱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这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利于传播侗族的民族文化。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问歌队演唱的声部合唱歌曲。

《三江县志》记载,19世纪初期已有了侗族表演唱歌。

唱法是按组互和的,喉音佳者如果唱反音的话,形成的效果就是众声低而反音独高,所以会格外的动听。

唱高声部的嗓子好的人会成为歌手,即侗族大歌队中的“塞嘎”,而唱低声的当控制音量,以达到与高声部的和谐统一。

侗族大歌属于支声复调音乐,一领众合,它的和声与织体独具特色。

低音声部通常先是承担着演唱主旋律的任务,继而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声音模拟阶段,在这个时段中往往还会有一个拖着固定低音的拖腔声部。

而高平和调声部则因为是支音复调式,使主调式听起来具有装饰性,进而产生了层次丰富的效果,从而给人帝来一种丰富精彩、同时又至纯至关的艺术感受。

(摘编自黄柯瑕《侗族大欧的文化生成性解读与艺术特征》)材料二: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的民间合唱艺术,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为特色,如高山流水、乌叫虫鸣。

2023-2024上深圳中考适应性考-语文-答案

2023-2024上深圳中考适应性考-语文-答案

深圳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一、书写(3分)原则:正确,规范,美观。

1.字迹清晰,大小合适,书写工整美观,无墨渍、无涂改(少量涂改,不影响美观者亦可),可得2.5-3分;2.字迹基本清晰,大小合适,书写整齐,无墨渍、无涂改(少量涂改,不影响美观者亦可),可得2分;3.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涂改较多,辨认困难,可得1分;4.卷面非常不整洁,书写潦草,涂改很多,难以辨认,0分。

二、寻色彩(21分)1.(2分)溜澜2.(3分)D3.(2分)诗中的“雪”是诗人想象的,诗人用“雪满山”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形象地写出了他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评分说明:象征意义1分,情感表达1分)4.(3分)(1)月是故乡明(2)转朱阁(3)低绮户5.(4分)材料B中在草原、草丛等绿色的背景下,用夕阳的“通红”和镰刀的“金光”等鲜明的色调来点染画面,营造了一种阔大而凄美的氛围,反衬出割草孩子的渺小,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愤慨以及对孩子的同情,这就是艾青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在他的诗集中,艾青常用“太阳”的意象,以明艳的色调,使人想象到生活的美好和未来的光明。

(评分说明:分析2分,情感表达1分,勾连整本书1分)6.(3分)D7.(4分)示例一:青绿是漓江的水是武夷山顶的茶林是长江三峡两岸的盛夏(评分说明:意象贴切2分,格式基本一致1分,语言优美1分)三、探建筑(36分)8.(7分)(1)万古惟留楚客悲(2)溪云初起日沉阁(3)枳花明驿墙(4)隐隐茅堂(5)少年不识愁滋味(6)朝晖夕阴气象万千9.(2分)(1)(1分)绿荫,树荫(2)(1分)②10.(4分)(1)(2分)太阳出来,树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2分)外在的事物萧条冷寂,我(仍)从中获得快乐。

11.(5分)(1)(1分)描写(2)(1分)太守观景、设宴、与民同乐(任写一点即可得分)。

新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答案

新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1. D2. C3. B4. A5. D(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6. ①风雪交加,路上行人稀少,马蹄声显得特别清晰。

②日暮时分,山回路转,我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③此时此刻,我孤身一人,四顾茫然。

7. ①作者以明月为象征,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②明月如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渴望。

③明月当空,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8. ①“破浪”和“乘舟”表现了诗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破浪”和“乘舟”寓意着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③“破浪”和“乘舟”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的勇气。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6分)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语言文字运用(25分)11. A12. D13. B14. C15. D三、作文(65分)作文题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文内容:青春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个阶段,我们拥有激情、梦想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因为奋斗是我们实现梦想的阶梯。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去克服困难,去迎接挑战。

只有通过奋斗,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因为奋斗能让我们收获成长。

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失败,但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败,让我们学会坚持、学会勇敢、学会担当。

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因为奋斗能让我们收获幸福。

当我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拼搏时,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这种幸福来源于内心的满足,来源于对未来的期待。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青春岁月里,让我们携手同行,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在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彩,让青春的火焰燃烧得更旺!总结:本次新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答案已全部完成。

通过这次考试,同学们可以检验自己的语文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高考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一、(12分)
1.D
2.C
3.C
4.A
(B.成分残缺,缺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作用”一词。

C.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

D.归类不合逻辑。


二、(9分)
5.A
(A选项的内容是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家长仍然可以有所作为,是“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的可行条件,不属于原因。


6.C
(过于绝对,并且不是原因。


7.B
(A选项“就能生长出健全的人性,避免学生身上的悲剧继续发生”说法绝对。

C选项“中国学生在人性上都存在着缺陷”范围扩大,推论过度。

D选项“应该由受过良好教育的优秀人才组成”、“由生活幸福的人组成”没有根据。


三、(6分)
8.B
9.A
四、(31分)
10.(8分)
(1)吕凯在郡中广施恩惠,很有威信,被郡中人信任,所以能保全节操。

(“恩威内著”、“全”各1分,被动句1分,大意1分)
(2)雍闿、高定在东北逼迫,而吕凯等人遵守大义不和他们往来,我没想到永昌郡的民风这样忠厚正直!(“交通”、“不意”“乃尔”各1分,大意1分)
11.(5分)
①思想上以汉室为正统,竭力维护。

②指责雍闿逆势而动,舍本逐末。

③坚守大义,不畏威逼,守境保土。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得5分)
12.(4分)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对1处0.5分,总分入为整数)
13.(8分)
(1)词的上阕描绘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飞、独立残阳的画面,触景生情,是实写;(2分)“沉思”二字引发了对“夫妻和鸣,快乐无忧”美好往事的回忆,是虚写。

(1分)虚实结合中,往昔的快乐更加衬托出现实的悲苦。

(1分)
(2)词人在下阕回忆了与妻子曾经的美满幸福,当时看来的寻常情景,却在妻子去世
后成了词人最美的追忆(2分)。

此句一方面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思念(1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词人“拥有时不懂珍惜,失去后追悔莫及”的忧伤之情(1分)。

14.(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2)风萧萧兮易水寒
(3)君子生非异也
(4)不求闻达于诸侯
(5)茕茕孑立
(6)所以游目骋怀
(7)沉舟侧畔千帆过
(8)徘徊于斗牛之间
五、(22分)
15.(4分)BE
B项“也表现了奶奶因长久等待的失望”理解不准确,应该是表现“奶奶的苍老,等待时间的长久。


E项文章没有对“坚守乡土、坚守传统的情结”的直接表达。

16.(6分)
①想要留下却又不得不离开,对奶奶与故乡充满了无比的歉疚。

②“我一次次回首看”表现了我对奶奶以及故乡(村庄)的留恋。

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是游子的家,亲人永远是异乡客牵挂的对象。

③村庄的逐渐消失,是对亲情与家庭甚至传统的逐渐远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寄寓了作者深刻的忧思与深沉的呼吁。

(围绕“痛苦”、“回首”、“逐渐消失的村庄”作答,1点2分,共6分)17.(6分)
①描写老麻雀下来啄食,引发奶奶“有人住的屋檐永远都不会高,不会孤,不会冷”“心再野再大,没有比看住家更重要的了”的议论与感慨,借此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②用老麻雀的恋屋衬托奶奶对“老屋”的坚守,表现奶奶对家庭、亲情(人情)的守候与坚持。

③承接上文奶奶对老屋依恋的描写,也为下文写我“忍心离去”做铺垫。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展开,一点2分,共6分)
18.(6分)
①“木头人”是奶奶和我曾经玩过的一个童年游戏。

②是指奶奶年岁已高,行动不便,“认不得人了,还说胡话”,像“木头人”一样。

③“木头人”指“狠心的我”以及亲情疏远、对家庭观念及传统逐渐淡漠的现代人。

④“木头人”也象征了始终守望家庭、维系亲情、坚守乡土,坚守传统的一种精神。

(一点2分,答对3点即给6分,如果答“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给1分。


六、(10分)
19.(4分)
略。

(大致是对联特征准确2分;立意切题1分;效果显著1分)
20.(6分)
参考示例:道——道其实是路,经历曲折,且行且思。

谐——谐其实是和,众人发声,心灵共鸣。

(注重内涵,句式基本相同即可,一句3分。


七、(60分)
21.(60分)
参考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翻译
吕凯字季平,是永昌郡不韦县人。

在本郡任郡府五官掾功曹。

当时雍闿等人听说先主刘备在永安去世后,越来越骄横狡诈。

都护李严给雍闿写了一封六张纸的信,雍闿回信只有一张纸,说:“我听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君王,如今天下鼎力,有三家称帝,所以边远地方的人感到惶恐,不知道该归顺谁。

”他就是这样傲慢。

雍闿又投降孙吴,孙吴远远地任命他为永昌太守。

永昌郡在益州郡的西面,道路阻塞,与蜀汉中央朝廷隔绝,而且郡太守又刚刚改换,吕凯与府丞蜀郡人王伉统率鼓励官员百姓,关闭边境抵御雍闿。

雍闿多次发布公文给永昌郡,述说这样和那样的理由。

吕凯用公文回答他说:“天上降下灾祸,奸雄乘机捣乱,天下人切齿痛恨,各地人都悲痛哀悼,臣僚们不论大小,没有不想竭尽全力,肝脑涂地,以使国家清楚危难。

我想着将军世代享受汉家恩典,认为您应当亲自召集部众,率先行动,对上报效国家,对下不辜负先人,在史册上留下功绩,留下千载美名。

哪里会想到您会给孙吴当下属,舍本逐末啊?古时虞舜勤于民众的事情,在苍梧去世,史籍上称赞他,使他声誉流传没有穷尽。

在江边去世,又有什么可悲的!周文王、武王秉受天命,到周成王时才天下太平。

先帝像龙腾一样兴起,海内之人全都仰慕他,臣子聪明睿智,这是上天降下的福分。

而将军您不看盛衰的规律,成败的征兆,就像在原野上燃起的大火,却跑到河面冻结的冰层上,到时火灭冰消,将依附什么呢?从前将军您的先祖雍侯,与高祖有怨却被封侯,窦融知道谁将兴起,归顺了世祖光武帝。

他们全都后世留名,被世世代代歌颂。

如今诸葛丞相英才杰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看得非常清楚,接受了先帝托付遗孤的遗诏,辅助他振兴衰败的汉朝,他对众人没有忌恨之心,注重他们的功劳,不计较他们的缺点。

将军如果能翻然改变主意,重走新路,追上古代的贤人都不难,主宰这个郡又值什么呢!我听说楚国对天子不恭,齐桓公就去责伐他;吴国夫差称王,晋国却不以他为尊长,更何况给非法的君主当臣子,谁又肯归从您呢?我私下考虑古人的道理,臣子不能有国境以外的交往,所以以前一直都是您有来信我没有回信。

再次承蒙您的告知和表示,心中愤懑,忘掉吃饭,所以大致陈述心怀,希望将军考虑。

”吕凯在郡中很有威信广施恩惠,被郡中人们所信任,所以能保全节操。

后来诸葛亮南征讨伐雍闿,还在途中时,雍闿已经被高定的部下杀死。

诸葛亮到达南中,给朝廷上表说:“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人,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坚持忠诚,长达十多年,雍闿、高定在东北相逼,而吕凯等人遵守大义不和他们来往。

臣没有想到永昌郡的民风这样忠厚正直!”任吕凯为云南郡太守,封爵阳迁亭侯。

恰巧吕凯被反叛的少数民族杀害,儿子吕祥承袭爵位,而王伉也被封为亭侯,任永昌郡太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