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随堂巩固: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随堂巩固:第3部分+专题15+第2讲+强化整体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随堂巩固:第3部分+专题15+第2讲+强化整体阅读+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专题十五第2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军号申志远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线下,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

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

陆青19岁,曾经是茨坪的一个喇叭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

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

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

”“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

军号是德国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

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里八里都能听见。

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

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从南昌暴动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

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事,很快就学会了。

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

号兵陆青跟屁虫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

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号兵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的脑袋被弹片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

血喷了陆青一脸,他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①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

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

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

陆青行进在草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雨前行。

雨雾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课件+讲义+对点练) (34)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课件+讲义+对点练) (34)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突破篇
第6讲 文言文翻译题




一、文言文翻译题的三大命题角度
二、文言文翻译解题技巧六字诀
随堂巩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文言文翻译题的三大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实词的翻译 “准确判定”三类(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1)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
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2)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关键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键实词:“请”,请求;“嘉美”,赞美。 关键虚词:“以为”是古今异义词,“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他)任命 为”。 译文:(他)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 授。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课件+讲义+对点练) (30)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课件+讲义+对点练) (30)
第1轮 ·语文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7.但.使密偿之_只__是_______ 8.听其家趣.买以赎_立__刻__,__马__上_____ 9.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__恰__逢____ 10.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__害__怕____
第1轮 ·语文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第1轮 ·语文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读文时关注人物经历和事件
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 人公经历。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 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 情,因此,可以抓住时间、地点和官 职等词语,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理清 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经历及事件 大概。 理清脉络,要特别关注三类表示时间 节点的词语:
分析角度 (1)作者的直接评价议论。 (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 风所做的简评性语言。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 倾向。
具体内容 如:史迁曰:……,异史氏曰:……
如:孝甚,清慎亮直等。
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 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 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 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 面的性格、作风。
第1步: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 (1)句:交代姓名、字和担任的官职。 第2步: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 (2)~(4)纯礼在永安县令,敢于抗言,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 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5)~(7)纯礼凭着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任遂州知府爱惜百姓,不收苛捐杂税, 受到百姓爱戴。
读题时关注选项设误关键点
①断句题:读文时读到画波浪线的句群时, 不要在原文中过多纠缠自行断句,应马上看 后面的断句题。通读选项的同时,比对四个 选项的异同点,相同之处能帮助迅速贯通阅 读障碍;不同之处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文的关 键点。 ②古代文化常识题:每个选项的关键点就是 选项首的“考查词”。在读文时,读到文中 标注出(加点)的这几个词,再回看题目,并 对各个选项凭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经验进行预 判,找出各个选项有可能设误的敏感点,进 行题文对照,思考判断。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课件+讲义+对点练) (50)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课件+讲义+对点练) (50)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 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 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 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 续性文本阅读
第2讲 明确文体特征,探知阅读规律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同一主题而呈现出来的多则材料。这些材料往往与同一 个人物或事件相关,但是所侧重的方面、观察问题的视角、讨论的焦点有所不同。 阅读此类文本可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析 D.强加因果。由材料三最后一段可知“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 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与“尚未涉足这些领域”没有因果关系。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析 第一问,回答三则报道的侧重点,其实就是分别概括出三则材料的主要 内容。第二问,要从国家、科技发展、新闻的作用、媒体的性质等层面分析。报纸 是国家进行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之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立场,因而对某一事件的 报道角度会有所不同。《人民日报》是我国的主流媒体,所以在报道介绍量子通信 时充满了自豪感。《自然》是英国的科学杂志。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很多重要 的、前沿的研究成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读卖新闻》是日本的 媒体,对量子通信的报道侧重于对日本的影响。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课件+讲义+对点练) (54)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课件+讲义+对点练) (54)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 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 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 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 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 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②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 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③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 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④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 久的学术生命。(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 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探究时,要到文中找到吴文俊兴趣广泛的事例,然 后分析这些广泛的兴趣与专业研究之间的关系。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 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 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随堂巩固: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 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随堂巩固: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 含解析

第二部分题型突破篇第3讲1.(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选自《白居易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解析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

“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这几句可从句式内容上来判断,“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都是主谓式结构,后面的“舟棹徐动觞咏半酣”也可从主谓式句式上来判断,应该是“舟棹徐动/觞咏半酣”。

[参考译文]五亭依次排列,气象万千,全方位无死角,胜景无所遁形。

每到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时,莲开水香之夜,宾友群集,舟船慢行,酒至半酣,飘然欲仙如痴如醉。

游玩者彼此相视,道:此地不知是世外之地?还是人间?又不知是否是蓬瀛昆阆,还能怎么样呢?2.(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5讲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讲义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5讲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讲义

把握文意分析综合题,考生必须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做题。

本考点就是帮助考生疏通文意的。

其错误点往往是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时空错位、无中生有和强加因果等几种。

一般在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设置干扰,或者故意混淆传主的生平事迹,把这个地方的事情写到那个地方去,把这个时间的事挪到那个时间去。

为此,考生阅读时一定要先整体把握人物事迹。

具体做题时注意用语细节,小心比对原文。

一、分析综合题五大比对角度角度一比对人物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

“刘敞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也就是说,刘敞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

刘敞侍奉英宗担任讲读,常常依据经书谈论事情,借此来讽谏。

当时两宫正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谏的人有揭发的却过于直率。

刘敞在皇帝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

”皇帝恭敬地站起身子表情严肃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理来讽喻。

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

训练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随堂巩固:第2部分 专题9 第2讲 文言虚词 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随堂巩固:第2部分 专题9 第2讲 文言虚词 含解析

第二部分题型突破篇第2讲(2019·全国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攸,字伯道。

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

清和平简,贞正寡欲。

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

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

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

永嘉末,没于石勒。

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

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夜禁火,犯之者死。

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

吏按问,胡乃诬攸。

攸度不可与争,选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

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皆不果就,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

台遣散骑常侍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

后称疾去职。

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

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

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

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

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久之,迁尚书右仆射。

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节选自《晋书·邓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B.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C.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D.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解析“二千石”是数量词,所以“二千石闻攸”修饰作“闻攸”的主语,不合逻辑,A、C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题型突破篇第3讲
1.(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选自《白居易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解析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

“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这几句可从句式内容上来判断,“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都是主谓式结构,后面的“舟棹徐动觞咏半酣”也可从主谓式句式上来判断,应该是“舟棹徐动/觞咏半酣”。

[参考译文]五亭依次排列,气象万千,全方位无死角,胜景无所遁形。

每到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时,莲开水香之夜,宾友群集,舟船慢行,酒至半酣,飘然欲仙如痴如醉。

游玩者彼此相视,道:此地不知是世外之地?还是人间?又不知是否是蓬瀛昆阆,还能怎么样呢?
2.(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解析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然后再考虑三个人物(“曾公亮”“盗贼”“使客”),两个地名(“他境”“吾境”);句中动词有“有、窜、闭、亡、移、诘、报、藏、廋、索”等。

然后以动词为中心,首先“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中“他的地方达到夜不闭户”显然是不符曾公亮管辖郑州的句意,所以排除C与D两项。

A与B两项中,关键是“移书”(发文书),按其句意,应是“移书诘盗”,如果是“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物”为名词作“亡”的宾语,“移书”也是名词,如果有一个连词连接“物”与“移书”也成立。

所以选B项。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推举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耕种农田,常常担心镜湖水泛滥。

曾公亮建立斗门,将湖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后以端明殿学士身份担任郑州知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夜不闭户。

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东西,发布文书追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没有窝藏盗贼,恐怕是随从之人偷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曾公亮明达详熟法令,经历处事久了,熟知朝廷台阁的典章宪制,首相韩琦常常向他咨询。

3.(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

父思鳌,知栖霞县,有德于民。

如宠登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累迁国子监祭酒。

天启时,官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

五年正月,建推左侍郎,魏广微言如宠与左光斗同里友善,遂夺职闲住。

四年春,副延儒总裁会试。

事竣,即乞休,疏九上乃允。

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六年,延儒罢政,体仁当为首辅。

而延儒憾体仁排己,谋起如宠以抑之,如宠畏体仁,六疏辞,体仁遂为首辅。

(选自《明史·何如宠传》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B.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C.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D.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道”在文中是名词,作宾语,因此断开;“抵家”单独成句;“察古今”如果断开,会导致“察”的宾语缺失。

综合B项正确。

句意:上大殿向皇帝辞别,陈述敦厚宽大圣明之道。

到家里,又(上书)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洞察古今治乱忠奸,语气十分恳切。

[参考译文]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

父亲何思鳌,担任栖霞县知县,对百姓有恩德。

何如宠考中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屡次升迁至国子监祭酒。

天启年间,任职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

天启五年正月,何如宠被朝廷推举为左侍郎,魏广微说何如宠与左光斗是同乡好友,于是被削夺官职闲居。

崇祯四年春,(何如宠)协助周延儒裁决会试事务。

事务结束,就请求退休,上疏九次才得到皇帝允许。

上大殿向皇帝辞别,陈述敦厚宽大圣明之道。

到家里,又(上书)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洞察古今治乱忠奸,语气十分恳切。

六年,周延儒被免去宰相职务,温体仁应当成为首辅。

周延儒痛恨温体仁排挤自己,打算起用何如宠来牵制他。

何如宠畏惧温体仁,六次上疏推辞,温体仁最后成为首辅。

4.(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解析先从人物及事件入手。

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升官的历程,意思是:“说《会典》成于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

”断句时,尤其注意名词、动词等。

其中动词“镌”应理解为“降级,削职之意”。

应带宾语“官”(官职),排除A与D。

“进”(晋升)应带宾语“左中允”,排除C与D。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任庶吉士。

弘治年间,被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

参与编修完成《大明会典》,迁任左中允。

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

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

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